严于治学、严中求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185
颗粒名称: 严于治学、严中求实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131-1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栾调甫严于治学、严中求实、对待正本著作严肃认真,精益求精,不曲解为主要态度和主张。
关键词: 栾调甫 严于治学 严中求实

内容

栾调甫在他一生的治学中,自始至终贯串着一个“严”字,不论是读书,还是写作,他都是“严”字当头,严中求实,正如他在《思想总结》中所说,“我治学一向是求真实、不曲解为主要态度和主张。”他有一种锥子精神,不管是大的课题研究,还是一字一画之误,他都要追根求源,紧追不放,一追到底,必至至确无误,尽善尽美,方肯罢休。一疑破解,往往数载,诸如他解得“尾巴”与“乙把”异同之谜时写道,“此说疑之数年,苦无显证,今偶得之,是知事证在眼前,昧者不能汇参耳。大快!大快!”
  他深晓读古书之艰难,时光流逝,年代变迁,古书日见残缺,既不多见于书铺,也难索求于旧家,往往求得一书,有待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毕生不得求。对此他只有感慨而已,说声:“古书日少,购求既难,见亦不易。”他说,“古书难读,首在句法、字法之与今异,而其寓意深远,每在字里行间之外。”所以,他一贯主张多读书、真读书。他在《复田庆湘书》中写道,“人必真实读书,方有致用之实,学识从读书中出,读书而无学识,便非真实读书。”古往今来,名流学家之所以出现谬误错论,归根结底,还是读书不够,学识不足,没能真读书。他说,“圣叹(笔者按:金圣叹)聪明有余,学识不足,其批解《杜诗》、《左传》,逞臆造说,如此类者,不一而足,所批《水浒》、《西厢》,亦恒不免前人诋讥,非无故也。”
  他也深知那些无识而好妄作之徒,著书立说,危害极大,他蔑视、唾弃、痛恨,称其为“浅人”、“狡黠之徒”,他说,“浅人每好改书,如此之类,最为害人。”他也为旧学担忧,他说“……轻举妄动,曲解附会,是中国文人一脉相传的病根,要不力加根除,很难使学术纳入正规,政治走向光明。以后研究学术,唯有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强不知为知,知道一点算一点,不怕知道的少,就怕知道的不真,这样,全中国联合起来,才能整理前人的旧遗产,才能创造未来的新文化。”
  栾调甫这种严以治学、求真求实的作风,绝不因时而异,因人而变。1942年,山东莒县有人慕名而来,求他考证家藏的一面古镜。经他考证,认为是东汉时物。那人原本希望考证其越古越好,自己的身价也可水涨船高,因此,不满地说,铜镜上并无“东汉”二字,弄得栾调甫啼笑皆非,信笔写下,“昔人谀墓之作,有焚笔毁砚之恨。余非卖文求活者,逢此俗物,不觉为之失笑。”他有时看到谀墓之作,不觉怆然,说道,“达官好古,寒士作伪,一受人欺,一损清操,亦风雅中之地狱相也。”
  栾调甫不仅对待正本著作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即是随笔杂记,也是严谨以求,他说,“余尝谓著墨随笔之作,亦当详核原书,未可率尔凭臆。”他不仅严己,也严他人,不仅严人,而且也严“圣人”。30年代,他以高水平、严要求,主编了两集《国学汇编》,选入集中论文,破私人情面,而以“严”字决定取舍,深获国外盛誉。他对待古代学家之说,还是当今名流之言,一律从严从实相待,他极其尊重学者名人,先辈前人,但他更尊重历史事实,事物真理。只要文墨有误,眉头鱼尾,字里行间,皆多评点批校。80年代,山东省图书馆说他捐献的藏书,“更为可贵的是,在这些书籍中,有的已经栾老先生评点批校,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九辑并发表了《革命老人范明枢》、《抗战功臣万春圃》、《从举人到革命者——亓养斋生平》、《附录打不得九论》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