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辰、死不适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183
颗粒名称: 生不逢辰、死不适时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136-1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栾调甫靠自学成材的墨学大师,一生手不释卷,勤于钻研,因为用功极深居然导致双耳几近失聪,又贫困交加,先后失妻夭女,自己也因营养不良和瘟疫九死一生。
关键词: 山东 栾调甫 人物

内容

栾调甫,山东蓬莱县人,1889年5月1日出生于上海。那时,正值晚清政治腐败,国家多难之秋,他伴随着贫穷,来到了人间。由于天灾人祸,兵燹马乱,匪盗横行,民不聊生,到处一片衰落景象。他的祖父携眷逃荒,栖居在那座濒海仙境,但又十分闭塞的蓬莱古城,他的父亲以微薄的十元月薪孤居上海谋生。
  正由于他的父亲13岁时仍目不识丁,吃尽了睁眼瞎之苦,所以,尽管家道艰难,仍使栾调甫较早地接受了启蒙教育,五岁时,由其父在家授读《三字经》,六岁入学堂。由于家贫如洗,读书求学谈何容易,他一会儿进私塾习经书,一会儿又去义校学洋文,一年一变,两年一换,反反复复,时辍时续,上着免费学,读着便宜书。这种蹦跳式的“学历”,积累起来,总共也不足五年。13岁,他终于彻底失学,随其父在上海当起小伙计来了。穷而弥坚,他愈益苦学,从而打下了良好的汉学和英语基础,为日后的自学,攀登学术高峰开辟了道路。
  栾调甫从不浪费一丝工余时光,他更克扣自己的睡眠,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寒窗十载,面壁念年。青年时期已经是自学成才,初露锋芒。中年时期已经攀登了学术高峰,誉载中外学术界。梁启超著文称“栾调甫的造诣,即使不是绝后,也是空前。”就这样,他从小伙计一跃而成为全国知名的学者,曾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等校教授,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山东省书馆设计委员、山东省科学院研究员、山东省政协常委等职。
  他的晚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度过的,从建国后到文革前,是他坎坷一生中难得的一段恬静生活。他以毕生心血积累下来的丰富学识和大量资料,百不失一,精工细作地写作不休。只是好景不长,在那“史无前例”的大动乱之中,他被“勒令”站墙,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珍藏的万卷古籍惨遭“横扫”。面前的景象,他还未来得及细想一下,神经就开始错乱起来,神志不清,以致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既至瘫痪。伴随着苦难,他离开了人间,斯时1972年12月5日。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九辑并发表了《革命老人范明枢》、《抗战功臣万春圃》、《从举人到革命者——亓养斋生平》、《附录打不得九论》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