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范老事迹数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159
颗粒名称:
四、范老事迹数则
分类号:
K827
页数:
8
页码:
27-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范老事迹数则一生,他勤奋学习,诚恳待人、教育青年,化雨春风、群众爱戴,鱼水情深、大度容物,宽以待人。
关键词:
山东
范明枢
人生事迹
内容
(一)勤奋学习,诚恳待人
1938年,我在沂水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编《动员日报》的时候,范老从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亲莅沂水县城视察沂水县动委会工作。那时我便得以亲聆教诲。1939年,范老和刘民生、李澄之同志创建鲁南国民抗敌协会(简称抗协)和抗敌自卫军(简称自卫军),我得追随左右,在抗协省会部做秘书工作。1940年经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选举产生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范老当选议长。同时选举产生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我在该会任秘书,和范老常年朝夕相处,深受教益。从1938年到1947年十年的时间里,只要见到范老,总是看到他口袋里装的是书报,手里拿的是书报,如果发现敌情,或者进行反“扫荡”的时候,书报不能象平常及时送到手中,范老总是走坐不安,常说一时看不到书报,就感到空虚,象缺少了什么贵重东西似的。
范老在任何时候,从来不同别人闲扯或清谈,也从来没看见他有什么文娱活动,如下棋、打扑克之类。范老的手里,总是离不开一支红蓝两色铅笔。凡是他看过的书报和文件,都有他亲自划过的红线和蓝线,单线和双线,以及简明扼要的评语。
1941年冬到1942年春,日本侵略军纠集五万多兵力,对我鲁南根据地进行所谓的“铁壁合围”、“拉网战术”大“扫荡”。待反“扫荡”胜利结束后,省领导机关在沂南县张家峪子村一带集合。稍事安顿,领导上让我到一个深山密林里极为隐蔽的地方。去看望慰问范老。他住在一座用茅草苦盖起来的小屋子里,打了个地铺,铺着厚厚的茅草和树叶子,既暄软又暖和。他的儿媳范四嫂在这里照顾老人。范老一眼看见我进门,就热情地招呼。我说明受省里领导派遗,来此对他进行看望和慰问。老人对此表示感激,让我回去代他向领导表示谢意。看到我为他带来的大宗书报文件,老人不禁眉开眼笑,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多少天来没看见书报,真是闷得不得了。”对给他带来的慰问品,则表示受之有愧。
我向范老简要汇报这次反“扫荡”的胜利消息,特别是沂南县萧家坪战役大捷,全歼日本侵略军近千人。老人眉飞色舞、兴高彩烈。说到我们也受了一些损失,有的同志牺牲,有的同志受伤。当说到李澄之同志被俘的不幸消息时,老人不胜忧伤,不禁老泪纵横。
当我的任务完成向范老告辞时,老人坚持下铺出门送我一程。我说明外面风大天冷,山路崎岖难行,委婉劝阻,老人说:“你很远跑来看我,难道我就不该送你几步吗?让我送你一段路,我心里就踏实了”到底送了我一程,才依依惜别。
(二)教育青年,化雨春风
1944年5月,鲁中军区粉碎了日伪的“扫荡”,机关在沂水县夏蔚区安顿下来,卫生科住在赤绊村。卫生科的工作人员吴凡峨、张舜琴和史文晋等,都是二十来岁的小青年。当他得知范老明枢议长就隐蔽在离赤绊村只有二华里多路的抗日模范村——桃花坪北面的一片树林里时。这三位青年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想去见见范老。一天,春风和煦,晴空万里,他们向卫生科长请了假,径奔桃花坪北面茂密的树林里,找到了范老的住所。
范老住的是桃花坪群众特意盖好的两间草房。房子被枝繁叶茂的丛林深深掩蔽起来。他们好不容易找到这座草房。但见房门半掩着。吴凡峨同志轻轻喊了声张同志(范老的化名)在家吗?活音刚落,房门一开,走出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来。他们趋前敬礼,异口同声地说:“范老你好!”范老笑呵呵地把三位青年让进屋里。让他们坐在用石头支起来的凳子上。范老在床边上坐了下来。房子中间用秫秸隔了开来,成为明暗两间。每间都有一张床铺。外间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砚台、毛笔和一把茶壶。里间支着一个小火炉,旁边有一个盛水的罐子,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正在烧水(这位妇女是范老的四儿媳,领导上派来照顾范老的)。
范老环视一下这三位不速之客,从床头取过一个本子,又把毛笔蘸好墨,和气地问了三位青年人的姓名,在哪里工作,老家是什么地方。他们一一做了回答。范老戴上老花镜,工工整整地记在本子上。范老边收拾本子边说:“人老了记性不好。新见面的同志,不记下名字,过几天就容易忘。老矣,老矣。”
范老知道这三位青年人是做卫生工作的时候,连连点头说:“做卫生工作很有出息,军队需要,百姓需要。”这时,范老以沉重的语气说,“乡里百姓生活困难,无钱看病,缺药少医。什么时候不打仗了,你们这些做卫生工作的都到乡下来,为穷苦大众服务。你们说好不好?”三位青年都笑着答应了。范老又问起三位青年人的学习情况。他们回答:“经常转移行军,没有条件学习。”范老听后,连连摇头说:“不对了,学习是随身之事,如同吃饭穿衣,虽年老不可弃,何况青年战。”接着说,“古有梁灏,八十二岁及第。今有冯玉祥,五十多岁发愤读书,你们正是二十上下,焉有不学之理?!”
范老说到冯玉祥读书一事,三位青年人猛然想起三十年代冯玉祥在泰山读书时,拜范老为师的传闻。就坦率地问道:“你当过冯将军的老师吧?”范老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冯将军年少有志,忧国忧民,而且爱好读书,可以说手不释卷,是极有见识有学问的人,我哪能敢称老师呢?只是在一起学习罢了。”
说到这里,几个人趁机请范老为他们题词,说:“请议长给我们题个字吧!”范老爽快地答应了。从本子下撕下两张纸,题了两幅字。第一幅是:“学问从无而有。事业由易而艰。少年获得秘诀,己自不平凡。”第二幅是:“处世要和而界,有柳下惠之风。虽处于庸庸之中,不露锋芒,方为不可及。”范老解释说,事情都是从无而有,从易而艰,从小而大的。我们进行的抗战,我们建设的抗日根据地,目前正处在最艰难最困苦的阶段,只要坚持抗战,就一定会胜利。你们年轻人,知道了这个道理,就要奋斗到底,一定会前程远大,前途无量。对于第二幅题字,范老着重解释了“和而界”。范老说,“和”是团结,“界”是界限。对同志对朋友要“和”,对敌人要划清界限,要斗争到底。哪些人是我们的朋友呢?简言之,一切愿意参加抗战而不破坏抗战的人都是朋友。朋友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我们都要团结。坏人有明显的,也有暗藏的:前者象鬼子、汗奸、顽固派;后者象打着抗日旗号的敌对分子,我们一定要识破他们,揭露他们,打垮他们。范老说话,节奏均匀,语气和缓,不时地打着手势,仿佛是给学生讲课,每句话都象和风细雨似的,沁入三位青年人的心坎里。
(三)群众爱戴,鱼水情深
1942年秋,我们的情报机构,侦知日伪军又要发动进攻。为了尽量减少损失,一面积极备战,迎击敌人,一面精心隐蔽革命阵营中的老弱病残。领导同志特别注意范老的安全。这次考虑不再到沂南山区疏散,特别是范老过去曾经住过的地方,不宣再去,以策万全。经多方面研究,最后,决定转移沂水县山区。著名的抗日模范村一桃花坪。
桃花坪村党支部,接到范老来他们村住的通知后,具体细致地研究,妥善安置。为了安全安静,选定在桃花坪村北树木葱茏茂密的盘龙岗山腰上,建了两间草屋,让范老住在这里。范老住下不久,敌人大“扫荡”就开始了。为了范老的绝对安全,村支部又在他住处下面的一道石堑上,挖了一个洞。让范老隐藏在洞子里面,再把洞口垒起来,和石堑一模一样,任谁也认不出洞口来。因为每天给范老往洞子里送饭送茶,在洞口前踏出一条路来。这样,就有破绽,怕不保险。桃花坪的一个老党员董廷会想了个办法,在洞子前面垒上了一个羊圈,洞口就在羊圈里面。范老一看这个办法,非常赞赏。他对董廷会说:“廷会,你真挺会想办法,晚上还有和我做伴的哩!(指羊群)”范老在这个洞子里隐蔽了十八天。反“扫荡”结束,范老从洞子里出来,风趣地对群众说:“我下蛰,又出蛰了!”(编者注:下蛰是冬眠之意)。
一天,有人给范老转来一封信,内容是他的三儿子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当时侍奉老人的范四嫂主张不让范老看,恐怕老人看了信悲痛。后来,大家一商量,认为这样的大事,应让老人知道,以范老的高度修养和开朗胸怀,一定能顶得住。范老看过信以后,很冷静地说:“我四个儿子,八个孙子,现仅存小孙子范行一人,其他的都在抗日前线牺牲了。革命就是这样,只有流血牺牲,才能换来胜利!他们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国家。”范老还劝别人不要悲伤。
范老同桃花坪村的干部就象一家人一样。他虽身为省参议会议长,但是,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和霭可亲。范老诞辰时,很多人都来给范老庆寿。抗协省会部的负责人,自卫军司令员梁竹航同志,也亲来探望祝贺。有一年冯玉祥将军还从重庆托人给范老捎来一块有三斤重的铜牌子,上边铸着中国地图,还有冯玉祥三个字。
1947年10月2日,范老在乐陵病故后,桃花坪干部都陷于沉默哀悼之中,不少人痛哭流涕,缅怀这位慈祥的革命老人,抗战英雄。
(四)大度容物,宽以待人
范老任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时,有一位学生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严刑逼供,强迫他承认范老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在被拷打昏迷中默认了。其实范老并不知道。可是当这个学生知道范老因此被捕下狱时,内心愧恧,非常难过。抗日军兴,他也参加了革命工作。一次,他说到范老,向范老坦诚地陈述往事,表示痛悔之情。范老坦然说道:“那是过去的事了,我并不知道,你也不必难过。你现已参加革命工作,那就很好嘛!接受教训,坚定立场,积极为党的事业工作学习,尽力多做贡献,我就感到满意了。”那位同志,事后逢人就诉说此事,深深感到范老真是大度容物,宽以待人,他把范老的谆谆教诲,作为座右铭,时时鞭策自己。
(五)疾恶如仇,不稍宽容
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目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山东政治形势突变。山东战时行政委员会改建为山东省政府。从莒南大店镇进驻山东临时省会——临沂县城。山东省参议会等机关同时进驻。范老住在山东省政府驻地西小院三间平房里。
郝鹏举起义后,于1946年春节期间,到山东省政府和参议会等机关拜访。省府和省参议会礼节性的接待,郝鹏举酒醉饭饱之后,一阵心血来潮,可能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一定要拜访范老。在几位同志陪同下,郝来到省府西小院范老住的房间。郝鹏举进屋后,范老没等郝坐下来,就十分冷淡地说:“我老了,有些糊涂了,耳朵聋,眼睛瞎了,分辨不清是非好歹来了。”
郝鹏举碰了一鼻子灰,没趣地走了。郝逆反复无常。起义不久,就又叛变了。做了陈毅将军的阶下囚。人们议论起这件往事,不禁回忆起范老不仅爱憎分明,划清界限,而且好似有先见之明:预见到郝鹏举不可能走革命道路。不久郝即反水。
(六)从无私蓄,一心奉公
范老一生不爱钱,从来没有私蓄,远在抗日战争,冯玉祥将军第二次隐居泰山,拜范为师,冯将军每月发给范老薪金100元。范老虽坚辞不受,但总会计还是照发不误。过了一段时间,范老便把这笔钱如数献出,买了若干土地,做为武训小学的试验园林。
1932年,范老被韩复榘下狱,经冯玉祥将军营救,释放回家。当时的省教育厅长何思源,是范老在省立第六中学任教时的学生。因范老没有职业,何厅长决定由教育厅每月补助范老10元。范老不便拒绝、但也不肯装进腰包。于是就想借此兴学。到山口村找好友姚新府等,每人每月各出10元,共同创办山口村小学。范老任义务校长并兼义务教师,给高年级讲《左传》等历史课。这是在冯玉祥将军拜范老为师之前的事。
1938年,范老在鲁村参加沈鸿烈召开的军政会议之后,回到鲁南抗敌工作团和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席尚未暖,沈鸿烈就下令撤销这两个组织。同时,强行邀请范老去东里店,任他所组建的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赠送200元现金给范老作零用钱。这一回,范老破例如数收下。但并不是装进自己腰包,立即转手捐献给经济困难的大众日报社,并风趣地说:“沈鸿烈的钱,不是好来的。但是,这200元钱,却用到正经事上了。”范老很热爱《大众日报》,因它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抗日战争真实情况。所以,范老对《大众日报》爱不释手。常说:“不可一日无此君!”
根据我自己的回忆和所见所闻,并参考了同志们提供的许多资料,得以完成本篇。提供参考资料的同志有:陶钝、王华岭等所写史料,谨此致谢。对范老生平事迹,虽然记述很多,然而总觉未尽。仅咏俚句,作为末股:
谁云世上无完人?
范老纯真华夏魂。
磊落光明师天下,
春风化雨育群伦。
忧国爱众怀宇宙,
牺牲子孙保乾坤。
册载革命达理想,
业绩昭示后来人。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九辑并发表了《革命老人范明枢》、《抗战功臣万春圃》、《从举人到革命者——亓养斋生平》、《附录打不得九论》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