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范老在战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157
颗粒名称: 二、范老在战前
分类号: K827
页数: 14
页码: 4-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范老枢灾站前热心教育事业、爱国热情和斗争精神,博得各界人士的崇敬和赞誉、并且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革命烈士。
关键词: 山东 范明枢 抗敌组织

内容

范老热心教育事业,成就斐然可观,与当时的鞠思敏、于丹黻、王祝晨等被后人誉称为齐鲁四大教育家。1919年,范老应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聘请任学监。在“五四”运动爆发时,范老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反帝反封建的行动,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成为济南学生运动的中心。在反动军警武力包围第一师范学校、封锁校门、禁止学生外出的严峻时刻,范老临危不惧,率先冲出校门,冲破武装军警包围圈,为学生打开了出路,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宣扬爱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二十一条卖国条约。范老这种爱国热情和斗争精神,博得各界人士的崇敬和赞誉。
  1920年春,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熊观民仰慕范老学识声望,聘他任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范老以整顿学校、改革教育、培养人才、振兴民族为己任,不畏权势,摆脱封建势力的把持干扰,独立自主地办好学校,积极教育青年学生,爱国忧民,追求真理,关心政治,钻研学业,认真实践。治校八年,成绩显著。
  范老一到曲阜第二师范学校,就亲自制订“真、善、美”三字校训,镌刻在大木牌上,悬挂在学校大门口校名横额之下,使学生出入瞻仰,照此做人。范老很推崇“天下为公”的精神,常为学校师生阐述:“天下,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教导学生为国、为民、为公的远大志向。他还亲自书写“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挂在学校办公室的墙壁上,与师生共勉。
  范老教育自己的学生热爱劳动和热爱人民。常用“吾不如老农”这样的话语,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常亲自带领学生劳动生产,如种菜、植树、养花、挖池。受他的影响,学生都养成积极参加建校劳动的优良习惯。校园里处处是成行的树木、菜圃和花畦。学校的污水池改造成了鱼池藕塘。芜杂的校院变成了优美的花苑。
  范老还经常教导学生,要“养吾浩然之气,锤炼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范老秉性恬淡,生活艰苦朴素。在曲阜二师住校八年,一直在学生食堂就餐。趁共同吃饭时间,与学生交谈。讲些做人和做学问的哲理。他严以律己,公私分明,从不假公济私,从不以权谋私。除领取应领的薪俸外,从不动用公家分毫,成为清正廉洁的楷模。范老纯正无邪的思想言行,感染力强,受其影响,学生大都养成言行正派、追求进步、诚实吃苦、不尚吃穿、治学谨严的优良品格。当时,整个校园,朝气蓬勃,一派淳朴风气。
  范老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体现“五四”运动倡导的新文化精神。注意用新思想教育学生。为此,专门聘请具有革新思想的进步教员,以熏陶学生。范老认为进步图书是学生的精神食粮,图书馆是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的宝库。特意聘请得力人员,如胶东籍早期共产党员辛成智等任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并不顾当局的禁令,大量购进“五四”运动后出版的新书刊,供师生阅读。范老还支持学生集资创办“黎明书社”,专门介绍购售进步书刊。学生刻苦阅读进步书籍,形成风气。对《共产党宣言》、《向导》、《新青年》等刊物,争相阅读。李大钊、鲁迅、瞿秋白等人的著作,广为流传,革命思想日浓,民主气氛弥漫。康有为、梁启超、梁漱溟等名家学者,都纷来二师讲演。时人谓“具有新思想之人士,除省立二师外,殊不多见”。二师乃成为曲阜进步势力的中心。博得“红二师”之美称。
  “红二师”引起国共两党的注意。1922年早期共产党员王尽美到二师开展工作。1925年共产党又派杨荫鸿、张观成以学生身份到二师活动,并与辛成智组成共产党小组。不久,成立中共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支部,共产党员发展到20多人,马守禹为党支部负责人。1924年,国共两党实行合作,发动第一次大革命,国民党在曲阜也开展活动。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张维中到二师发展了一部分国民党员。1925年7月,早期中共党员王尽美、邓恩铭参与组织并任执行委员的中国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成立。是年秋,省党部直辖的曲阜区分部在二师成立。国民党员发展到30人(多数是学生)。这时,二师便成为国共两党在曲阜活动的中心。
  范老对国共两党成员在二师的活动措置得当。凡是反帝反封建、有利民族解放、有利于革命事业的一切活动,范老都给子支持。这时,在中共党的领导和范老的支持下,二师学生运动深入开展起来。国内重大政治斗争,在二师都有反应。如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二师学生停课半月,上街游行示威,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抵制日货,声援工人斗争。1926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还在二师校内组织学生演讲会,王毓诠讲《共产主义ABC》。蒋连萼等人讲“学生怎样读书救国”。演讲会公开宣传马列主义、反帝救国,对广大师生树立共产主义思想,起了启蒙作用。二师教导主任左宗干始终参加学生的讲演活动。二师学生几乎人手一册《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校内革命气氛非常浓厚。大革命高潮到来时,一些共产党员学生投笔从戍,南下考入黄埔军校,如张观成就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范老在二师采用导师制,由教员分担各班训育教导责任。1920—1922年,沿袭旧四年制,一年预科、三年本科。1923年,进行改革,施行新制,前后师各三年,共六年。前师招收高小毕业生,学习三年,成绩合格,自然升入后师。后师自1924年起,分文理两科。
  范老在任二师校长期间,领导分工明确,教学管理严格,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学校设教务、训育、庶务三处。教务主任左宗干、训育主任袁厚庵,都是山东优级师范毕业。对学校管理、思想教育都有丰富经验。庶务员车宗鲁手勤、腿勤、嘴勤。工作任劳任怨深受学生欢迎。
  范老在二师期间,办学突出两个特点:一是牢牢把握师范的宗旨,培养合格的初等教育师资和教育行政人员;二是引导学生手脑并用,重视实践。范老要求学生不仅学好国文、数理、英文等主要课程,其他课程也要学好。否则不能毕业。范老还很重视学生体育锻炼,二师专门辟有宽阔的操场,备有各种运动器械,要求学生不但体育好,而且能掌握各项体育活动的规则,能在体育场上指挥。因此,二师体育运动,在全省师范学校中,名列前茅。
  范老在二师一贯要求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采。各科都按年级建立学习会、研究会,两会经常举办演讲会。两会评选出的优秀文章、诗歌、讲演词等,登在校刊上,供全校师生阅读,还定期集中印刷成册。二师的文艺活动也非常活跃。每年演一二次大戏,节日期间招待各界人士,还邀请广大群众来校欣赏节目,影响极作。
  范老参加了蔡元培先生组织的“中华教育改革会”。该会曾在二师礼堂开过“中华教育改革年会”。范老深受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学术上主张“兼容并包”。既反对尊孔读经的封建教育,又不一律排斥古文化,包括孔子思想。“兼容并包”的主张,也是范老聘任教员的一个原则。当时,教员均由校长聘请,半年一聘,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延揽入校任教。
  范老对教师十分尊重。每次路遇教师,一定主动立在道左,坚持让教师先走。与教师同桌共餐,总是让教师先坐。在范老带动下,二师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范老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每周听一次课,及时总结指导。对敷衍教学者,严厉批评,甚至解聘。因此,二师师资队伍素质较强。为了逐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范老还经常请一些国内外名流、学者、专家、教授来校讲演。
  范老领导的二师教学质量越来越好,慕名考学的愈来愈多。每年报考二师的学生不下千人,约合30人取一名。所以,被录取的新生,都是各地高小学校毕业生中之佼佼者。加上优良教师认真教诲,二师学生学业踏实不言而喻。
  范老在二师还采取学生自我管理民主制。建立学生自治会。既协助学校处理学生事务,又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范老还主持创作二师校歌,制作校徽,兴办平民夜校。平民夜校,由高年级学生任教,不仅教文化,还讲时事,启发人民觉醒,培养社会进步力量,也是学生的教学实习。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二师形势逐步恶化。二师国民党有派头目,把持了国民党曲阜县党部,进行“清党”,20多名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员被开除。右派国民党员还勾结张宗昌军阀政府迫害共产党员。以致有的学生退学,有的学生转往外地,环境急剧恶化,进步力量受挫,革命处于低潮。范老对此义愤填膺,进行了积极的斗争,然而无力扭转危局。于1927年底,范老愤而辞职。范老虽然离开二师,但是,范老八年的辛苦经营,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和汗水,浇灌出来的优良校风,革命传统,延续无穷。
  范老于1931年,应聘到济南乡村师范任图书馆主任。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高尚人格,正义精神,革命情操和进步思想言行,感染着济南乡村师范学校的青年学子。姚仲明、赵健民、董琰等同志,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都受范老的熏陶。范老多方购买进步书刊,介绍给学生阅读。如《共产党宣言》、《向导》、《新青年》、《现代世界观》、《莫斯科印象记》等等,充满图书馆的书架。范老工作积极负责,热情诚恳。特别对青年学生,爱护备至。对向他请教的,总是尽其所知,倾其所有,无保留地给予满意的回答。到图书馆阅读图书的人总是川流不断。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举国震惊。济南乡村师范学校的学生召开声讨大会,学生会主席刘开濬主持会议致简短开场白后,范老登台讲话。他虽然是65岁老人,但是,精神抖擞,声音宏亮。他在讲话中,疾言厉色,怒斥日寇的侵略野心,呼吁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奋发抗御外侮。并引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名言,以民族大义激励人心。他的充满爱国激情的讲话,句句扣人心弦,激发着人们奋起抗日的热情。
  1932年3月23日凌晨4时左右,韩复榘派遣大批捕共队(是中国青年党头目曾琦来山东济南,纵恿韩复榘组建起来的。以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为专业),大量逮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以“进行赤化宣传”,“共产党嫌疑”的“罪名”,给范老扣上重型手铐投进了监狱。同时被逮捕的还有40多个学生。范老一进阴暗潮湿肮脏混乱的监狱,看到了徐步云同志(陶钝),徐步云同志感叹地说:“范先生这么大年纪,也受这样的苦,我非常难过。”范老那时却回答:“你别那样说,我能同这些青年一起过过这样的生活,这是我的光荣!”全监的青年听了都非常感动。范老沉默了一回儿,又以凝重的口气自言自语地说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夜里,12个人睡在狭隘的斗室里,象沙丁鱼一样排列起来。室外不时传呼“犯人”的名字,头两个字很短促,后一个字高声漫长,特别尖锐,和枭鸟的叫声一样难听。脚镣锒铛声响,从另一间里传出来,向着外边走去,越听越远。当想到这些人要受毒刑,或被残害时,范老悲愤填膺常常深深地叹气。特务们估摸透了范老的脾性,就在精神上折磨他。当讯问范老时,特务们把范老在济南乡村师范学校图书馆读书时所做的笔记作为共产党的证据。范老词严义正地予以驳斥。特务们对他无可奈何,就想方设法折腾他。把济南乡村师范学校的青年学生提了来,要他们证明范老是共产党员。青年学生理所当然地不胡乱指证。特务们用鞭子、棍子毒打青年学生,打得血肉模糊。起初还听到叫喊,以后打得声息微弱了,放下来苏醒了再打。让范老在一旁看着,使其精神上受痛苦。范老几次同他们争辩,要求不要打无辜的青年学生。回到监房,范老因受刺激太厉害,长时间恍恍忽忽。他清醒时对同志们说:“我站了4个钟头,看这些青年学生们挨打,每一鞭子、每一棍子,都打在我的心上。我想还不如打我,那样,我受的痛苦或许轻些。”
  范老入狱后,他的女婿鲁庆藩急忙到泰安县衙,约请老同事刘竹斋,一块去见老上司,当时的县长周伯锽,恳请设法为范老解脱。周很为难地表示:对范老的事,他应当尽心。但是,他人微言轻,不敢直接向韩复榘为范老求情。因为韩很仇视共产党,弄不好,会使事情更糟。周平时很尊敬范老为人,对范老66岁高龄,身陷囹圄,深表同情。乃提议由他转请息影泰山,好学爱才敬老的冯玉祥将军出面营救,比较有把握。因为韩是冯的老部下,韩虽叛冯投蒋,然而仍有旧谊。只要冯开口,韩不会拒绝。
  周伯锽第二天一早就驰往泰山普照寺,求见冯玉祥将军。详细陈述范老的高尚道德品质,强烈的爱国热情,博古通今的学问,以及现在韩复榘以“进行赤化宣传”、“共产党嫌疑”,将范老逮捕入狱、遭受折磨等等情况,请冯先生予以营救。
  同时,泰山普照寺住持僧义澄,也很钦仰范老为人。听说无端被韩复榘关进监狱,受苦受难,愤愤不平。此时也向冯玉祥将军进言,赞扬范老的渊博学识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美德。冯玉祥将军听了这些说辞,对范老深表敬仰和同情,对范老系狱受刑很是气忿,慷慨允诺营救范老出狱,当即亲笔给韩复榘写信,信中有这样的话:“你治理下的山东省,66岁的老人,当共产党治罪、那还了得,快快放出来!”(应周立锽的要求,信中不涉及周的名字)信写好,命孙营附持赴济南。次日,孙营附返回泰安,报告说:“韩主席说没有范先生啊!”冯玉祥将军听了,非常恼火。立即给韩复榘打电话,劈头就说:“省主席大人,我冯玉祥跟你要个人!”韩复榘虽然背叛了冯玉祥将军,却仍然表示尊敬。便很客气地问:“冯先生,你要什么人呀?只管说嘛!”冯说:“泰安人,叫范明枢,听说叫你们抓起来了。我要保他出狱。”韩复榘下令抓的人很多,有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范老是政治要犯,冯将军提出保释,感到为难。但他深知冯将军的脾气,也不想为了一位教书先生得罪冯将军。第二天,韩就宣布释放范老。在被释放时,一块蹲监狱的难友,主要是济南乡村师范学校被捕的学生,知道范老将恢复自由,大家都很高兴。然而,范老却感到悽怆。因为他亲眼看到这些青年学生,还在蹲牢房,受折磨深感难过。不胜慨叹地说:“光我自己出去有什么用?!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不会忘记了你们。”
  范老出狱后,在押学生的家长都恳求范老设法为孩子们解脱苦难。范老忧心如焚,慨允尽力而为。迨冯玉祥将军聘请范老为师,为之讲授经史,冯将军对范老的品质学识极为钦佩,情感友谊深厚融洽。范老时刻惦记着在济南监狱关押济南乡村师范学校的学生。一天在讲完功课之后,看到冯将军精神很好,情绪高兴,范老便向冯将军提出要求营救在押的这些无辜青年学生。冯将军慷慨应允,立即给韩复榘写信,说明这些学生只是爱国家恨敌人,虽有过激言行,但不是共产党员,又无轨外行为,并非犯法分子,要求释放他们出狱,回学校去好好读书学习知识,将来好为祖国出力等语。韩复榘见信后,经过考虑,认为不应为了几个青年学生,开罪于冯将军。只好应允,将这些在押的青年学生全部释放了。他们后来都参加了抗日战争,在建设根据地的工作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范老出狱后,本想立即面见冯将军致谢,但是因冯当时忙于军事,未果。1933年5月,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触怒了顽固执行“先安内而后攘外”错误政策的蒋介石,以高压手段强迫冯将军停止抗日。冯将军忿而辞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职务,隐居泰山,埋头读书。
  冯将军在泰山读书期间,除聘请专家、学者、教授为他讲专门知识外,还学书法、绘画。采纳北京大学马列主义经济学教授陈豹隐的建议,成立“研究室”。该室的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冯将军本人的学习。“研究室”的成员,多是山陈豹隐教授介绍来的北京各大学毕业的优秀学生。他们给冯将军讲《政治学概论》、《经济学原理》、《国际政治》、《辩证唯物论》以及《物理》、《化学》、《地理》、《文学》等课程。每一两周还组织一次讨论当时的国际形势或者某些专题的座谈会。冯将军象小学生一样,按时上课,按时到会。
  但是,冯将军对这些学习并不满足。还想学习《经》、《史》,钻研中国古籍。普照寺住持义澄和尚,了解冯将军这一心思,趁机向冯将军进言:“范明枢先生,早就要来晋见冯将军,感谢营救他出狱的恩德。”冯将军很高兴地说:“早想求教。他不必致谢,我倒急于拜师。”义澄和尚立即告知范老,并约定了会晤时间、地点。届时,义澄和尚在普照寺一品大夫松树下,摆了一张小桌,沏了一壶茶,范老见到冯将军,表示谢意。冯将军很风趣地说:“你因为宣传抗战坐了监,我因为抗击日寇下了野,咱们是同病相怜嘛!”范老说:“先生组织同盟军,抗日救国,顺民心,合民意,所以,连战皆捷,如不是……”冯将军打断范老的话,说:“咱们今天不谈论抗日,因为如今谈抗日,是有罪的喽!”
  在交谈中,冯将军见范老出语不凡,应对敏捷,就问“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范老答:“我读的是私塾,清末考中秀才,后曾赴日留学。”冯将军说:“我是穷苦人出身,小时候,只上了两年学,从年轻就当兵,后来当了军官,觉得文化重要了,就请人教我学点文化。久慕先生学识渊博,教学有方,桃李遍山东,如不嫌弃,我想拜你为师,在我这里住下,教我学些古代文史。”范老说:“教书倒是我的本行,可是没教过你这么大官职的学生啊!我不敢当。”冯将军说:“我这个学生好教,保证规矩,听老师的话。”范老说:“愿为将军效微薄之力。”这时,冯将军肃然起立,向范老鞠了一个躬,说:“范先生,从今天起,你便是我的先生,我就是你的学生。”范老连忙站起来,说:“不敢当,冯将军,你是十万大军统帅,我乃一区区教书先生,实在难当啊!”冯将军说:“范先生:有道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我冯玉祥是个武人,12岁从军,50岁求学,己深感不足,先生博学,还望先生教诲。”从此,范老便住在冯将军这里,专给冯将军讲《春秋》、《左传》、《易经》等等。两人半师半友,十分投契,结下了深厚情谊。
  范老在青年时期,就熟读《经》、《史》。直到任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时,仍然常常背诵抄录,并在抄本书眉上,写有简明评语,如“理明语透”、“各有至理,可参究之”等等。据范老的好友姚新府说,范老为了给冯玉祥将军讲好《经》、《史》,事前作了充分准备。除熟读背诵外,并用白话写了《左传》部分篇章的译文。还把天津《益世报》上有关讲解《左传》的内容,剪贴成册,做为参考。范老在给冯将军讲课时,总是先简要介绍文章的概要,随后,结合政治、军事,向冯将军讲述古代政治斗争和治军的经验教训。冯将军听课时总是用心听,并认真思考。他每听完一篇历史故事,必定发表他的心得体会。后来,冯将军把范老为他讲课所记的心得体会,汇集出版了《冯玉祥读春秋左传片记》一书。
  一次范老到武训小学第四分校视察时,对该校教师范继陶说:“我读书一辈子,教书大半生。在给冯玉祥将军讲《春秋》、《左传》时,每讲完一段,冯将军即加以复述和解释。比我讲的还明自、透彻。并结合国计民生实际。冯将军真是大将才!”
  冯玉祥将军,第二次息泰山后,注意到山民生活贫困,没有学校,贫苦子弟不能读书,文化落后。为使山区青少年有读书的机会,学习抗日道理和科学文化知识,于1933年冬,冯将军委托其夫人李德全主办,副营长孙继颜协助,在普照寺西隅的三间草房内创办了第一处小学。1934年春,冯将军为了使更多的泰山周围贫困子弟有上学的机会,设想扩充小学校,便在范老为他讲课告一段落的时候,和范老商量,更多地发展小学校,以扩大教育面,要求范老肩负扩展小学的重任。范老不顾年老力衰,慨然应允。以范老的社会地位,在教育界的声望博得各界人士广泛的响应和支持,很快就顺利地解决了师资校舍等问题。不久,泰山小学校兴办起15处。还在第一分校(王家庄子)增设了高小班。冯将军和范老商量,这些小学定名泰山武训小学校。设泰山武训小学总校,聘请范老为总校校长。下辖15处分校,统由范老领导。
  在范老、冯将军办学思想指导下,特别是在范老精心筹划下,泰山武训小学校,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管理体制和教育形式。由总校领导分校,总校除校长外,设一名副校长,兼管教务工作,设一名总会计,负责学校修建,教具设备和经费开支。办学经费,由冯将军和范老筹集和募捐。为扩大经费来源,总校实行半工半读,由冯将军出资,提倡各分校购置校产,种植苹果、柿子、桃树等等。发展经济园林,建立木、石、铁、编织等小型工厂,以增加学校收入,解决贫困学生的部分费用。对教师,除每月发给工资外,还发办公费和柴菜费(对任职时间长的教师,还发给被、褥、蚊帐和雨具等)。对学生一律不收学杂费。学校供给课本和学习用品,对家庭困难很大的学生,每年发给一身单衣、或发棉衣和煎饼费(最多的每月三元)。每6名学生,发给一个搪瓷脸盆。还定期发给学生毛巾、肥皂。
  泰山武训小学校设置课程,注意文化知识课、技术课和政治教育课。各校教师主要教国语、算术、历史、自然常识(采用普通小学课本)等课。唱歌、图画、劳作等科的教师,都在总校,各分校选拔年龄较大的学生,到总校分别学习上述科目,回分校再教其他学生。这样,培养“小先生”,采取“兵教兵”的办法。对“小先生”每月发给3元钱的补助费。体操课和武术课,由冯将军的卫队派专人教。政治教育课,用自编自印的课本,内有冯将军撰写的文章和歌谣,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形象,有宣传抗日的,有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的,也有孝敬长老等方面的。
  泰山武训小学校,除实行“四二”分段制(初级4年、高级2年)外,并接受了陶行知的建议,试行半工半读的学制,课程设置和毕业年限另有规定。平时,各分校按总校的教学计划,自行安排教学和成绩考核。每学期末举行统考,总校统一出试题,组织各分校教师监考、阅卷和汇总成绩,张榜公布。泰山武训小学的教学设备很好,在总校设有“泰山陈列馆”,内有植物标本室、理化室、生理卫生室,图书馆,馆内各种实验仪器也比较齐全。
  冯将军和范校长经常到各分校检查指导工作。冯将军给范校长配了一辆人力车,范校长到各分校检查工作时,自己放个空茶叶篓子在车上,内装煎饼、咸菜,在分校吃饭时喝白开水、吃煎饼、咸菜。冯将军有时偕夫人李德全到学校检查工作,也是只喝自开水,不准其他招待。冯将军和范校长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泰山武训小学师生以很大教育。
  16处分校按地区分片编为几个营,每月举行一次检阅,检阅时,由营负责人(冯将军卫队中有专人担任)检阅操法、武术、精神等内容。总检阅时,各分校师生都到总校集合,冯将军或范校长到场讲话。总检阅完结时,学生会餐一顿。
  泰山武训小学,每星期一举行一次周会,每星期六下午举行一次校会。每年寒假期间,还组织教师训练班,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时事等。以上这些活动,都由范校长主办。冯将军有时也到场讲话。
  根据范校长的工作能力和繁重的任务,冯将军决定每月发给范校长100元的工资,范校长不同意。冯将军说:“你十多年前就是高师校长,你现有的教育工作能力,满能胜任大学校长。目前大学校长的月工资一般是100元。”范校长说:“泰山武训小学的经费是你筹集和募捐的,我对学校只有办好的义务,没有从中取得高工资的权力。”尽管范老坚持义务办学,但学校总会计还是每月照发工资给他。范校长要求减少所发工资数目,并把这工资储蓄起来。约一年后,他用积蓄的工资,在总校附近买了几亩山地,作为学校的试验园林,除在园内栽植果树外,并建了几间房屋,供总校和校长办公使用。
  冯玉祥将军,本来就尊师重教,在范老师给他讲《春秋·左传》期间,每天迎师上山,送师下山。经过办泰山武训小学,冯将军看到范老师更多的优良品质和崇高思想,对之更加尊敬和器重。1936年10月底,冯将军将去南京离别泰山前,叮嘱范校长继续办好泰山武训小学,提高山区文化水平,培养建国人材。冯将军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后,邀请范校长和教师到南京参观。1937年4月,范校长率领泰山武训小学全体教师到达南京,冯将军热情接待,并亲自带领范老师等一行,参观了辛亥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子女学校、中央博物馆、中央大学和南京化肥厂、蚕丝改良所、农场等单位,在参观结束临别的时候,冯将军恳切地对范校长和教师们说:“你们回去好好地教书,把学生培养成抗日建国的栋梁之才。到那时,我冯玉祥真得五体投地地谢谢你们。”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军兴,泰山武训小学的师生,有许多人参加了抗日战争,并且有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革命烈士,如鲁宝琪、马子刚、齐传石、史传江、郑春海、燕仁、王树生等等。冯玉祥将军、范老明枢校长,为创办泰山武训小学,费了心血,流了汗水。为国家民族培育抗日和建设人才的夙愿,历史使之成为现实。冯将军之墓,范老之冢,都在泰山之阳,处于泰山武训小学旧址之间。九泉有知,当亦欣慰!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九辑并发表了《革命老人范明枢》、《抗战功臣万春圃》、《从举人到革命者——亓养斋生平》、《附录打不得九论》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