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将领李玉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146
颗粒名称: 民国将领李玉堂
分类号: K295.2
页数: 8
页码: 418-4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将领李玉堂,民国将领中被称为“山东三李”之一(另为李延年、李仙洲)的李玉堂,字瑶阶,广饶县大王桥西村人,1900年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他7岁时入本村私塾读书,15岁考入广饶二区振华高小学习,毕业后考入山东省工业专科学校。工专毕业后,曾投到山西阎锡山部队。仅数月时间,他看到旧军阀各霸一方,相互割据,并非为国为民的军队,便不辞而别,回归故里等情况。
关键词: 山东 民国将领 李玉堂

内容

民国将领中被称为“山东三李”之一(另为李延年、李仙洲)的李玉堂,字瑶阶,广饶县大王桥西村人,1900年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他7岁时入本村私塾读书,15岁考入广饶二区振华高小学习,毕业后考入山东省工业专科学校。工专毕业后,曾投到山西阎锡山部队。仅数月时间,他看到旧军阀各霸一方,相互割据,并非为国为民的军队,便不辞而别,回归故里。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全国掀起了反对列强侵略,抵制洋货的高潮。当时,李玉堂率领10多名青年学生,在故乡大王桥集上将待销的日货全部砸毁,以表示爱国决心。他当众咬破中指,用鲜血写下了“良心救国”的四字标语,贴在集市的墙壁上。
  1924年5月,由邓天一、王乐平推荐,李玉堂辞别了故乡,与李延年、李佃春、项传远一道,奔赴当时的大革命中心广州,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12月份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师第二团任见习官,在孙中山领导的平定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的战斗中,由于他英勇顽强,升任少尉排长,继而升任连长。进攻淡水之战,总攻号刚一吹响,李不顾守敌的密集炮火,身先士卒,由云梯而上,将连队战旗插上城楼。革命军士气大振,奋起攻击。敌军一时大乱,淡水城不到两个小时即被攻克。战斗结束后,李玉堂被通令嘉奖,并晋升为少校营长。在第二次东征作战中,因屡立战功,被提升为陆军第三师第八旅八团团长。
  革命军北伐开始,李玉堂率团随东路军沿粤东、福建、浙江向江苏挺进。1927年初,北伐军中路从武昌沿长江直下攻克南京。当时,北洋军阀五省联军在孙传芳的指挥下,抢占军事要地龙潭重镇,背水作战,孤注一掷,妄图垂死挣扎。革命军围困龙潭后,几攻不下,而且有数个团垮了下来。当时与李玉堂同时参加北伐的团长项传远就因溃不成军,自感无法交代而弃官回家。就在此时,国民革命军东路已过沪杭进抵苏州,李玉堂率先头部队进驻常州待命。适值几位同乡到他处探望,谈及龙潭战役北伐军数攻不下,士兵伤亡惨重的战况。李玉堂听后,冲口而出说:“我就不相信冲不进去,今天老大哥来了,我为兄弟们出出气,救救大家。”几句话使在场的人深为敬佩。
  进攻龙潭第二次战役开始,李玉堂以大无畏的精神,率八团当先突破联军防线,纵深插入扩大战果。联军遭此突袭全线崩溃。总司令孙传芳仅带数十名警卫渡江逃窜。战斗结束,李玉堂被统帅部特别记功授奖,荣获孙中山授予的“智仁勇”银盾一方。
  孙传芳渡江北逃后,重新组织苏北数股联军固守蚌埠。北伐军过江北进,李玉堂仍为前锋。他所率八团尾随追到,抓住乘胜猛进的战机,稍事整顿后立刻下令沿铁路东侧从正面向蚌埠守敌发起攻击。因蚌埠北面紧靠淮河,对敌人十分不利,况且败军已成惊弓之鸟,在士气非常低落的情况下毫无斗志。战半打响后只两三小时,除少数散兵顺铁路大桥溃逃外,其余全部缴械投降。待后续部队到达时,李玉堂部已攻下蚌埠。不久,李玉堂晋升为第三师第八旅少将旅长,驻军徐州。
  1928年冬,革命军占据天津,北京议和东北归顺,全国一时统一。在此关键时期,蒋介石独断专行,把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所属部队编为四个集团军,蒋自任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司令。因此,李、冯、阎各有意见,均不服气。第二集团军李宗仁、白崇禧将部队拉往广西占据桂林,再也不听调遣。冯、阎与蒋反目,结成联盟摆开阵势共同反蒋,开始了从1930年4月至11月七个月之久的“蒋、冯、阎中原大战”,后以阎、冯战败而告终。在反击阎、冯的陇海大战中,李玉堂率本旅所部多次参战,因战功1931年春升任第三师师长。
  1931年春,李玉堂奉调率三师去江西剿共,即第二、第三次围剿。他率部从鹰潭沿南城南下,在广昌、宁国一线与红军展开了运动战,历时70余天。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突袭强敌,分别各个歼灭的战略方针,粉碎了围剿。李玉堂之第三师亦难逃厄运,最后黄阪一战,李部遭重创损失惨重,只得后撤脱离接触。
  1933年夏,蒋介石组织第五次围剿正在组军期间,原在上海抗击日军的十九路军,被调到福建与红军作战。由于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公开与蒋分裂,蒋急调部队追歼。第三师李玉堂接到军令后,连夜疾驰闽北,沿建瓯、古田、闽清公路追击。追到漳厦泉一带时,十九路军团以上高级官员及其眷属,从厦门乘船逃亡香港。李军重返剿共前线。时剿共总部兵分四路,李玉堂编为东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兼第九师师长李延年部下,率第三师为前卫队,攻下龙岩之后,继而攻下红军前哨阵地朋口。第三师奉命就地设防加强戒备,严密监视对面文房山红军。因文房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红军早就筑有深沟壕垒。战斗掩体在山腹林立,前沿遍布陷坑地雷、竹钎等,且红军最高指挥为彭德怀,要想攻下文房山,如不付出代价谈何容易。但以勇障目的李玉堂,凭其一师之众,向文房山红军发起猛烈攻击,满以为一举攻破红军阵地,就能轻而易举地拿下文房,以立赫赫战功。岂料适得其反,由于红军据高临下占有利地形,以掩体地堡中密集火力阻击,李玉堂部屡攻屡挫,很快跨了下来。第三师两旅五团兵力均被击垮,人员伤亡惨重。这一仗是李玉堂自带兵指挥作战以来,开首次战败记录,因此受到军纪处分,由少将师长降为中校代师长,驻闽西负责绥靖工作。1935年秋,李奉调广州,武装戒备镇定政局。1936年驻闽赣边境宜春、袁州一带整训。
  “七·七”事变以后,爆发了中日战争。李玉堂率第三师参加了“八·一三”第一战区上海保卫战。战役持续50余天,因日军势强,兵员损失惨重,遂作战略撤退。这时李已升任第八军军长。当该军转移至浙、皖、赣三省交界牛头山附近时,日军穷追不舍,李玉堂马上下令后卫部队坚决阻击,以稳住阵脚,拖至日暮后,始向侧方撤退,急令各师抢占牛头山制高点,构筑简易工事严阵以待,作好战斗准备,并急电各部,要誓死坚守阵地,如无军长命令擅自撤退者,以军法论处。次日东方天亮,日军先以重炮轰击,继则大队人马向山上冲来,因地势险要和军令严明,日军几次冲击均被击退,随着日暮夜深,日军地形不熟,战斗暂时终止。李玉堂考虑到敌人决不死心,天明必定再战,便连夜命令各部,迅速补充弹药粮草,抢修工事,预作迎战准备。果然,天晓后日军又以重炮猛轰,继则又蜂拥向山上冲来。迫近前沿阵地时,李玉堂命令各部,轻重武器猛力射击,日军一时横尸遍山、死伤惨重。因李玉堂亲临前线指挥,大大鼓舞了指战员与士兵的志气,因而日军连续几次进攻均被粉碎。后因日军集中主力进攻,李部转移后撤。
  牛头山战败日军,第八军更名为“泰山军”,从而李玉堂的名声遍及江南战区。不久,第八军整编为第十军,驻军湖南。
  1941年,侵华日军为了打通粤汉铁路,对战略要地长沙发动大规模进攻。这时第十军李玉堂担任长沙外围、岳阳贺胜一线防守阻击。面对日军精锐之师,而且又有陆空配合的优势,在其他部队节节败退的形势下,李玉堂考虑到与其作阵地防守被动挨打,等待无谓的牺牲,倒不如倾其兵力奋力阻击,于是,毅然下令各部队作进攻准备。发起冲锋后,军号一响,全军官兵、不顾敌人炮火猛烈,齐向敌阵冲击,果然,骄横的日军猝不及防,在突入其来的反击下全线崩溃。两翼兄弟部队见战局逞现转机,亦乘势回击,使敌人恐惶失措,丢弃车辆武器向后撤退,败回武昌。由于李玉堂打破常规,置阵地于不顾,变防御为进攻,以孤军出击纵深突破的战术,打乱了敌阵布局,致使全线日军败北。“长沙大捷”乃国民党军抗日战争史上继台儿庄之后的一次胜战,因“长沙大捷”李玉堂名驰中外。
  日军不甘心失败,1942年初,纠合劲旅,加强装备,并配合化学兵种,气势汹汹地向长沙发起了第二次进攻。正当此关键时候,国民党陆军总部突然下令取消了第十军番号。李玉堂因无他任,卸甲食宿在长沙附近农村。十军无人接管,所属三个师师长皆手足无措,便相约去找李玉堂,陈述敌情。李玉堂丝毫不计个人得失,返回军部部署作战计划。战斗打响,敌军来势凶猛,突破了李军防线。李玉堂突然出现在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阵地前沿,大大鼓舞了全军士气。在全军上下齐心协力以密集火力打击下,进犯日军全线崩溃,个个抱头鼠窜,长沙抗战二次告捷。
  1943年,日军不惜一切代价,第三次进攻长沙。时值战地总部发布了调升李玉堂到二十七集团军接任的命令,并派李嵩接任原第十军军长。在新任军长尚未到任而敌军又兵临城下之时,李的随从秘书、参谋等纷纷进言:“既然军座已接受了人事调动的命令,就应赶赴新任,此次再战,纯属自讨苦吃,望军长三思。”李玉堂慷慨答道:“军长可以不当,抗击日军的仗不能不打。”并声称“本人愿与长沙共存亡,愿与跟随我的官兵同生死共患难。”在场官兵听罢李玉堂的慷慨陈词,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并异口同声振臂高呼:誓与军长在一起,与长沙共存亡!在同仇敌忾士气高昂之际,全军作了阵地誓师,并采取了破釜沉舟的措施,隐避了为撤退准备的船舶,加强了各点的兵力。经过一周的激战,顶住了敌军的强攻,击溃了日军一个师团的多次进攻,击毙日军6000余名,生俘2000余名,缴获大量战利品。为严惩日军侵略行为,李玉堂下令将日军尸体暴晒三天。
  大战告捷,抗战总部派员主持了庆功大会,不少中外记者,纷纷赶赴现场进行实地摄影拍照。对李玉堂无视个人安危,以民族存亡为重的高贵品质大加赞赏,并奖给“青天白日”勋章一枚。不久李玉堂升任第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驻军湖南。
  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为夺取地盘,在全国各地调整军事布局。1946年初,李玉堂被调任第十绥靖区司令,进驻山东兖州。194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攻兖州。战斗是在6月15日攻克邹县之后开始的,人民解放军扫清外围敌人后,于7月12日午夜,以猛烈炮火将城西围墙炸开,解放军趁势攻入城里,双方展开了巷战。战斗持续到次日上午,李玉堂所属的部队及后勤机关人员,共27000余人大部被歼、被俘或投降,第十绥靖区全军覆没。李玉堂化装农民逃出兖州,潜入微山湖一个小岛上的小村内,匿于一个保长家中。徐州国民党总部获悉信息后,始派车将他接回徐州。当时国民党军队处境已十分不利,各处守军连吃败仗,军法再严亦不能控制局势,因此,李玉堂失守兖州的罪责未受到处分,后转上海住闲半年之久,方才另有他任。
  1950年,李玉堂任国民党第一路军司令官兼三十二军军长,驻军海南岛。不久,解放军对该岛实行封锁,进行战略包围。为争取和平解放该岛,总部派地下工作者李刚同志为联络员,去海南对李进行策反起义工作,当面对李玉堂晓以大义,劝其起义,回到人民一边。李玉堂生性豪爽,心胸开阔,他清楚地看到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政策,招致众叛亲离,大势已去。再跟国民党蒋介石干下去前途渺茫。于是,接受了李刚的意见。但必须经双方高级领导人出面协商。处于时势,暂请李刚留下为近身上尉副官,并亲笔写密信派专人从水上去香港让其夫人陈伯兰,内兄陈石清将信转给原司令部驻广州办事处长李云涛,令其亲自把信交与解放军驻广州最高统帅叶剑英。叶帅接信后亲自批示:“李玉堂火速起义,解放海南后可委以军政委员会副主任之职。”李云涛拿到批示密文后,由于陆上无法通行,即赶赴香港乘船,在乘专轮去海南岛开航时,忽然传来消息海南业已解放,守军未作抵抗全部交械投降。后得知李玉堂在等待时毫无回音,因形势逼迫,只得带副官亲信卫士等十数人乘快艇逃往台湾。李云涛闻悉情况突变,便急回广州交回叶帅手令。解放军总部又专派联络员与李云涛去香港同陈伯兰、陈石清会晤。在亲切交谈中,彼此真诚相见。随后,我联络员转达叶帅机密手令,并嘱李玉堂夫人陈伯兰:“此去谨慎从事,待机行动。”陈氏兄妹愉快接受任务,后离港去台。两李二陈(李玉堂、李刚、陈伯兰、陈石清)先后到台不久,李刚便被台谍报机关怀疑监视、逮捕。李刚受刑不过,供认不讳。随即李玉堂及其亲属被秘密逮捕。1951年2月5日,李玉堂、陈伯兰、陈石清、李刚被押赴刑场杀害。
  在解放战争后期,李玉堂能毅然醒悟,并深明大义,决心投向祖国人民,不失为卓有远见明智之举,虽起义未遂而被杀害,此一精神可嘉。1983年有关单位经过调查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追认李玉堂为革命烈士。
  (广饶县政协供稿)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本卷收录山东自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军事史料,以记述各个时期北洋和国民党军方面重大的战役和军事行动、在山东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军事人物为主要内容。 从我们掌握资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稿件的取舍上,我们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 一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山东进行的有较大影响的战役和军事活动;二是记述在全国、全省有代表性的山东籍军事人物;三是记述在抗日战场上为国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生平业绩;四是鉴于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对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活动不作反映。所选稿件绝大部分为当事人的“三亲”史料,只是个别有影响的人物史料欠完整,我们请有关专家作了综合编写。 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状况所决定,许多著名的军事人物主政一方,或一生的主要经历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另外有的史料撰写角度不同,未从军事方面着墨。这样,为避免重复,我们把一部分军事人物的史料归入另卷。

阅读

相关人物

任波
责任者
刘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