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事变 临危受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130
颗粒名称: 支持事变 临危受命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366-3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支持事变 临危受命,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等情况。
关键词: 山东 支持事变 临危受命

内容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前,于学忠和第一一三师师长董振堂、第一一四师师长牟中珩、第一一八师师长周光烈奉命由兰州到西安参加蒋介石召集的军事会议。12日晚,张学良召集于学忠等东北军高级将领,宣布兵谏计划。他虽然同意张学良的决定,并在八项抗日爱国主张上联署,但力主采取慎重态度。同日,西安总部给驻兰州的第五十七军发去密电,指示对蒋介石之中央军采取监视措施。12月12日,西安总部又发来密电,告诉已拘留蒋介石,指示该军积极响应,切断朱绍良绥靖公署与国民党南京政府及所属各部队的联系,解除蒋介石嫡系部队及驻兰州党政特务组织的武装,并通电拥护张学良、杨虎城的八项政治主张。这天晚7时,于学忠部紧急行动,将驻兰州的胡宗南部队、甘肃绥署(时绥署主任朱绍良在西安开会)特务营及军统有关的警察解除武装,并扣押了军统特务、兰州警察局局长及绥署的处长以上人员;同时,接管了兰州的电台、报馆、银行、机场等要害部门,响应和支持了“西安事变”。时人称这一行动为“兰州事件”。12月16日,于学忠飞返兰州。他向部属讲述了“西安事变”的经过,还说蒋介石被释放,事前张学良未同部下商量,就决定亲自护蒋回南京。此后,他不断往返兰州、西安之间,一边主持甘肃工作,一边参加西安各种会议。
  张学良临行前,留给于学忠手谕,由他全权负责东北军,以待张归来。在此期间,他为贯彻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及要求蒋介石释放张学良,作了不少努力,并采取措施保存了东北军内的进步力量。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在东北军中建立了抗日先锋队。事变后,抗日先锋队改用百十师番号。蒋介石逼于学忠将其解散。他将这支部队编入第五十一军,保存了下来。蒋介石在无理审判张学良后,又派五个军进逼西安,并于1937年1月4日将于学忠、杨虎城撤职留任。1月5日,他和杨通电质问南京政府:“调兵西进,是何居心?”6日,西安《解放日报》报道,于学忠和杨虎城又通电抗议蒋介石挑动新内战,要求南京政府释放张学良。是月中旬,南京政府提出改编东北军的两方案:(一)全部留西北地区整训,由王树常负责主持;(二)调驻江苏一带整训,由于学忠任江苏淮阴绥靖公署主任。由于蒋介石用金钱收买、分化和瓦解等手段,实行了第二方案。为此,于学忠先后到杭州、奉化、南京和上海四次见蒋介石,并极力要求释放张学良。在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和出兵进逼西安期间,东北军内部发生了“和”与“战”的激烈分歧。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1月30日晚,于学忠、杨虎城与中国共产党全权代表周恩来会商,决定坚持和平解决。2月4日,东北军及西北军的将领联合发表宣言,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经过。2月8日,蒋介石之中央军进入西安。4月,东北军调驻江苏淮阴附近,于学忠任江苏淮阴绥靖主任。此时,所部整编为两个师。即第一一三师、第一一四师。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本卷收录山东自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军事史料,以记述各个时期北洋和国民党军方面重大的战役和军事行动、在山东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军事人物为主要内容。 从我们掌握资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稿件的取舍上,我们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 一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山东进行的有较大影响的战役和军事活动;二是记述在全国、全省有代表性的山东籍军事人物;三是记述在抗日战场上为国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生平业绩;四是鉴于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对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活动不作反映。所选稿件绝大部分为当事人的“三亲”史料,只是个别有影响的人物史料欠完整,我们请有关专家作了综合编写。 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状况所决定,许多著名的军事人物主政一方,或一生的主要经历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另外有的史料撰写角度不同,未从军事方面着墨。这样,为避免重复,我们把一部分军事人物的史料归入另卷。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初萌
责任者
少卿
责任者
鲁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