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吴进退 躬耕故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126
颗粒名称: 随吴进退 躬耕故里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357-3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随吴进退 躬耕故里,1927年5月,吴佩孚因众叛亲离,大势已去,不得已逃到时驻邓县的于学忠军中暂住。该军诸将初无异议,至冯玉祥部跟踪吴佩孚,逼近邓县时,诸将遂有贰心。一天,于学忠召集诸将会议,第七师师长阎得胜表示了吴大帅在此,目标太大,致为各方所集矢。他却对大家说,玉帅今日正在患难,既属朋友亦应援助,况为直军统帅,今日岂能落井下石。诸君若执此意,我当自杀以谢玉帅与诸君。自此,无人再提此事。就在这时,北伐军两度派人规劝于学忠加入革命队伍。第一次是唐生智派姚存楠(系于学忠同学,曾任第二十六师军法官)来,他对姚说:“我若肯附南,在宜昌即当归附。今移师至此,岂能变易初心。”接着,陈干奉蒋介石所派,以同乡之谊,登门拜访于学忠。陈说,蒋十分爱慕器重于学忠的才干,并有蒋委于军长之职委任状,他仍以前言拒之等情况。
关键词: 山东 随吴进退 躬耕故里

内容

1927年5月,吴佩孚因众叛亲离,大势已去,不得已逃到时驻邓县的于学忠军中暂住。该军诸将初无异议,至冯玉祥部跟踪吴佩孚,逼近邓县时,诸将遂有贰心。一天,于学忠召集诸将会议,第七师师长阎得胜表示了吴大帅在此,目标太大,致为各方所集矢。他却对大家说,玉帅今日正在患难,既属朋友亦应援助,况为直军统帅,今日岂能落井下石。诸君若执此意,我当自杀以谢玉帅与诸君。自此,无人再提此事。就在这时,北伐军两度派人规劝于学忠加入革命队伍。第一次是唐生智派姚存楠(系于学忠同学,曾任第二十六师军法官)来,他对姚说:“我若肯附南,在宜昌即当归附。今移师至此,岂能变易初心。”接着,陈干奉蒋介石所派,以同乡之谊,登门拜访于学忠。陈说,蒋十分爱慕器重于学忠的才干,并有蒋委于军长之职委任状,他仍以前言拒之。
  此时,邓县已成为北伐军进攻的目标,吴佩孚深感处境危险,遂与于学忠商议,决定移军豫东。东移命令已下,但驻新野的阎得胜、毛永恩两个师都按兵不动,且吴之卫队己亦不能控制。吴知大势已去,无力挽回,被迫重新计议出路。其素与川军将领杨森、邓锡侯等颇有感情,乃决定暂避四川,再观形势。于学忠对吴说:“川省系防区制,何等防区能容此大军?重率饥疲之众再入险阻之区,将士亦难能用命。今我解甲归田,与我帅同进退,将部队移交部将,听其自求生存。”吴佩孚亦不得不以为然。他遂将第二十六师编为第二十五、第二十六两师,以杨殿云,马廷福分任师长,并下令联军第九军各师,统归第七师师长阎得胜指挥。临行前,又召开师团长会议,告以解甲归田之决心,说:“你们好自为之,但你们有办法能立足,我当躬耕故里,终不着此军衣。若仍不能生存,找我时,我但能管亦不能不管。”时军中尚存现款三万余元,他除携少数旅费外,其余都分给全军官兵,聊表临去之心。这年6月,待吴佩孚南行数日后,于学忠遂返回蓬莱故里。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本卷收录山东自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军事史料,以记述各个时期北洋和国民党军方面重大的战役和军事行动、在山东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军事人物为主要内容。 从我们掌握资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稿件的取舍上,我们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 一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山东进行的有较大影响的战役和军事活动;二是记述在全国、全省有代表性的山东籍军事人物;三是记述在抗日战场上为国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生平业绩;四是鉴于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对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活动不作反映。所选稿件绝大部分为当事人的“三亲”史料,只是个别有影响的人物史料欠完整,我们请有关专家作了综合编写。 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状况所决定,许多著名的军事人物主政一方,或一生的主要经历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另外有的史料撰写角度不同,未从军事方面着墨。这样,为避免重复,我们把一部分军事人物的史料归入另卷。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初萌
责任者
少卿
责任者
鲁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