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东莒城殉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119
颗粒名称: 刘震东莒城殉国
分类号: K295.2
页数: 4
页码: 324-3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刘震东莒城殉国,刘震东,字曦州,1893年生于山东沂水县张庄村(现属沂南县)一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上过两年私塾,14岁时为生活所迫逃荒东北,后加入奉军当兵,由于他勤奋好学,进取心强,又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在军队中迭次递升,先后担任排、连、营、团军职。在任团长期间,入东北陆军速成学校受训,在此结识了担任学校教官的奉军爱国将领郭松龄,并受到器重。1925年春被任命为第四骑兵旅旅长,之后,又由于张学良的举荐,一度担任过奉天警备司令等情况。
关键词: 山东 刘震东 莒城殉国

内容

刘震东,字曦州,1893年生于山东沂水县张庄村(现属沂南县)一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上过两年私塾,14岁时为生活所迫逃荒东北,后加入奉军当兵,由于他勤奋好学,进取心强,又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在军队中迭次递升,先后担任排、连、营、团军职。在任团长期间,入东北陆军速成学校受训,在此结识了担任学校教官的奉军爱国将领郭松龄,并受到器重。1925年春被任命为第四骑兵旅旅长,之后,又由于张学良的举荐,一度担任过奉天警备司令。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奉军被迫奉命撤入关内。他与东北军内的部分爱国官兵出于民族义愤,坚持留在东北抗日。他将一些零星部队集拢组成抗日义勇军第五军,自任总指挥,转战于辽宁、热河一带,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在开鲁、喜峰口等地战斗中打得英勇顽强。特别在开鲁战斗中,他头部负伤不下火线,仍坚持指挥战斗,其事迹和照片曾被刊登在当时出版的《时代》、《美术半月谈》等杂志上,受到全国亿万同胞的赞扬。1933年5月,他又与邓文、李忠义等率部参加了冯玉祥、吉鸿昌等爱国将领发起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后来因蒋介石的极力阻扰破坏,抗日同盟军解散,他应召到北平军分会任军分会委员长张学良的参谋。此后不久,张学良离任,他也离开军分会,投考了北平陆军大学第八期并任班长。1935年秋陆大毕业,随张学良将军去西安,任西北行辕中将总务处长。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对共产党在抗日问题上的民族至上,不计前嫌的磊落胸襟非常钦佩。认识到国难之下,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八项主张才是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他在东北军中是反对内战的少壮派将领,他的正直为人和爱国思想不仅得到东北军统帅张学良的赏识和器重,也影响带动了不少官兵。当西安事变发生之时,他正在家乡料理父亲的丧事,被张学良急电召回,随同张一起参加了与南京当局的谈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全国抗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背信弃义,无理扣押了张学良将军,东北军从此处境困难,刘震东也受到冷遇。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炮声,拉开了日军大举侵华的序幕。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刘震东将军几次致电上峰,请缨杀敌,言词慷慨激昂,赤诚爱国之心溢于言表。但当局置诸不理。最后,他亲赴南京面谒最高统帅蒋介石,要求杀敌疆场,以雪国耻。直至三个月之后,他终于被任命为第五战区第二路少将游击司令。尽管当局未拨给他一兵一枪,得到的只是一纸任状,但他极为有此报效国家的机会而高兴。在去徐州战区报到后,立即着手招募部队,筹集给养装备。一些爱国志士和东北流亡学生为刘震东的爱国热忱所感动,纷纷应募入伍,捐献枪、款。时间不长,便组织起一支350多人的队伍。与此同时,他又派二弟刘震西,赶回山东老家动员乡亲们一起参加抗日军队。为了解决军需之急,转告家人变卖田产粮食,为部队购买武器装备。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说:“国难之下,只有牺牲一途,别无他路可走,只待将日本贼杀干净,才能了却我的责任。”
  1938年2月初,侵华日军坂垣第五师团在青岛崂山、福岛一带强行登陆,不战而踞青岛、潍县等城市,然后顺高密、诸城一线南下,于2月上旬在汉奸刘桂棠部引导下,进至莒境。沿途虽经茶沟、招贤等处中国海军陆战队一部顽强抗击,付出重大伤亡,但其南犯之势未衰,并于2月21日(农历正月二十二日)凌晨5点,进至莒城郊。
  早在日军坂垣师团田野联队沿徐潍路南犯之时,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为迟滞敌人行动,争取时间布置台儿庄战役,遂令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刘震东率领所部与五战区所属庞炳勋四十军一个团,及莒县许树声混成旅共同驻守莒县城,并委任刘震东为守城总指挥。庞部一一五旅旅长朱家麟为副总指挥,并将城防阵地分段坚守。莒城北城墙地当要冲,易攻难守,刘震东亲自率所部350余人把守,许树声率混成旅守东城墙,南、西两处城墙分别由朱旅二二九团防守。
  2月20日,驻守莒北招贤的中国海军陆战队300余官兵经三昼夜血战,于当晚10点后大部殉国,日寇得以顺利南下。莒县混成旅旅长许树声,见日军声势浩大,放弃防地率部出城,沿沭河东岸南逃,被四十军朱旅长派员追回,令其重回防地驻守。
  21日凌晨,日军田野部队乘车40余辆由北而来,首先占领了北郊高地,然后直扑北城门。北城守军因缺乏战斗经验,提前向日军开火,使日军过早惊觉,纷纷跳下汽车,荫蔽前进,未能给予重大杀伤。日军见中国军队防守严密,当即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强行攻城,轻重火力齐发,战斗至为惨烈,城墙一处被敌炮火轰塌,有十多名日军登上城头,刘部勇士当即与敌展开肉博,守军伤亡数十人,登城日军亦全部被歼。
  在激战中,刘部多次击退敌人强攻,防地几次失而复得,营连长先后有数人伤亡,兵力损失近半,形势万分危急。情急之下,刘震东置参谋随从的劝阻于不顾,奋不顾身,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在城墙上往来指挥督战。在夺回城西北角时,身中数弹,其中一弹伤脑,一弹中腹,壮烈殉国。所部300余人也大部阵亡。余部与四十军朱旅援兵继续坚守城防,我军怀着为刘将军和阵亡兄弟报仇的悲愤心情,同仇敌忾,死守阵地,奋力杀敌,敌我双方遗尸累累,伤亡惨重。但由于敌对莒城志在必得,城墙多处被炮火轰塌,大批敌军入城,防守我军腹背受敌,战斗发展成为巷战。加之敌后援部队源源而来,守城我军又伤亡过半,形势对我军极为不利。朱家麟旅长见城守危局难挽,苦撑下去徒增伤亡,予敌以重大杀伤后,率守城部队由南门撤出,莒城遂陷。
  刘震东将军莒城殉国后,我《新华日报》为此发表了题为《莒县我军奋勇杀敌,刘震东氏壮烈牺牲》的长篇报道。第五战区在徐州为刘震东举行了追悼会,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主祭,并作了长篇讲话,同时决定将莒县改名为“震东县”。同年12月,重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为抗日捐躯的范筑先、刘震东等21名抗日阵亡军人召开的追悼会上,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为烈士送了花圈和挽联,其中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送的挽联上写着:“战事方酣忍着多士丧亡显其忠勇,吾侪尚在誓必长期抵抗还我山河”。
  (莒县政协供稿)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本卷收录山东自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军事史料,以记述各个时期北洋和国民党军方面重大的战役和军事行动、在山东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军事人物为主要内容。 从我们掌握资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稿件的取舍上,我们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 一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山东进行的有较大影响的战役和军事活动;二是记述在全国、全省有代表性的山东籍军事人物;三是记述在抗日战场上为国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生平业绩;四是鉴于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对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活动不作反映。所选稿件绝大部分为当事人的“三亲”史料,只是个别有影响的人物史料欠完整,我们请有关专家作了综合编写。 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状况所决定,许多著名的军事人物主政一方,或一生的主要经历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另外有的史料撰写角度不同,未从军事方面着墨。这样,为避免重复,我们把一部分军事人物的史料归入另卷。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秉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