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姜玉贞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117
颗粒名称: 抗日英雄姜玉贞传略
分类号: K295.2
页数: 8
页码: 311-3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抗日英雄姜玉贞传略,抗日英雄姜玉贞传略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总理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说词》中说:“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从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刘家祺、姜玉贞、陈锦秀、李桂丹、黄梅兴、姚子青、潘占魁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全中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
关键词: 山东 抗日英雄 姜玉贞

内容

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总理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说词》中说:“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从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刘家祺、姜玉贞、陈锦秀、李桂丹、黄梅兴、姚子青、潘占魁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全中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
  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所提的姜玉贞,就是1937年10月在山西原平抗击日寇,壮烈殉国的一九六旅的姜旅长。
  一
  姜玉贞,字连壁,1894年春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辛集镇辛集东南隅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在玉贞出生前四个月去世。姜玉贞的母亲潘氏,年轻守寡,携其独生子玉贞艰难度日。在玉贞父亲去世的头几年里,玉贞和他的母亲多半时间居住在外祖父家,直到他七八岁时,才搬回家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负担逐渐落到了玉贞的身上。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贫苦的生活中,他饱尝了黑暗的旧社会人少、家贫、受欺受辱的苦头。他盼望着自己长大成人,外出当兵,大干一番,铲除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改变穷苦人的命运和处境。
  1913年秋,陕西督军陆琅斋部到菏泽招兵。姜玉贞作为“备补兵”被征入伍,到了陕西,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
  二
  姜玉贞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告别了母亲,离开了家乡,在陕西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玉贞开始在西安当“备补兵”,不久,督军扩充,姜玉贞即由备补兵转为正式兵,被编到商团(即商震为团长的团)当士兵。1916年6月,陆琅斋被地方军队陈树藩赶走,军队随之垮台,玉贞又跟随商震投靠了山西督军阎锡山。姜玉贞深知自己当兵来之不易,家中尚有孤身老母挂心,他把当兵看作是为国家为穷人做事出力的唯一出路和希望。因此,他勤学苦练,力求上进。因此,姜玉贞在士兵中不但颇有名气,而且也深受官长的赞赏和爱戴。
  姜玉贞的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赢得了官长的信任,不久,即被提升为排长。1917年被送到山西陆军第一混成旅干部营学习受训。他深深感到这个机会实在可贵难得。所以,在学习期间,他积极努力,刻苦钻研,特别是在学习文化基础知识方面,更是如饥似渴。由于他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学习进步很快,文化知识和军事操练考核均名列前茅。
  姜玉贞学习受训期满后,回到原部队充任排长。他心地善良,性情耿直,尽职尽责。带领士兵操练时,他要求严格,不许搞虚二套、花架子,再三教育士兵要脚踏实地,苦学苦练,练出真正的本领和强硬的功夫对付敌人。他对士兵亲如兄弟,从不打骂。特别是对待贫穷出身的士兵,更是多方关心,有时在经济上还给以资助。姜玉贞的所作所为,深深受到士兵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得到了上级的称赞。以后,在杨士元(山东滕县人,当时任旅长)的重用下,则由排长晋升为连长、营长。北伐战争胜利后,姜玉贞入中央军校学习受训,结业后任山西陆军第三团上校团长。以后,他又参加国民党在庐山举办的军官训练班学习。1930年在阎、冯讨蒋的中原大战中,他率领全团官兵,奋力与蒋军冲杀,并亲到前线督战。在一次激烈战斗中,肺部中弹受伤。割去了一叶肺。1934年,姜玉贞晋升为晋绥军六十六师一九六旅旅长,驻防阳泉,兼任石——太(即石家庄至太原)铁路修防司令。
  三
  姜玉贞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爱祖国,爱人民,“九·一八”事变后,对日寇的野蛮行径义愤填膺、恨之入骨。他加紧了对官兵的教育和训练,时刻准备杀向战场,与日寇决一死战。1937年9月初,一九六旅接到开赴抗日前线的命令后,全旅官兵摩拳擦掌,誓与日寇血战到底。当时,姜玉贞的妻子刚刚病逝,撤下三个年幼的子女无人照管,母亲年老体弱,全家正处于困难悲痛之中。而姜玉贞却把家中一切置之度外,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战场。
  临行前,姜玉贞母子相互安慰嘱咐。母亲嘱咐儿子要安心打鬼子,儿子安慰母亲要注意身体,多加保重……母亲嘱咐儿子不要担心家里的事。玉贞辞别了母亲,抚慰了孩子,又跑到阳泉城北丘埋妻子的地方,向亡妻告别。他含着两眼热泪,面对着妻子的坟墓说:“我要出门打仗去了,等打完日本鬼子以后,咱们一块再回山东老家……”
  1937年9月上旬的一天,晋绥军六十六师一九六旅,在旅长姜玉贞的率领下,乘火车由阳泉出发,直奔抗日前线雁北地区,行到大同,因战略变化,一九六旅即南调撤回,徒步跋涉二十余天,9月30日下午到达崞县。上级命令一九六旅防守崞县南崞河(当时此河没水,是干河),姜旅长接到命令,就和参谋长蔡(音)保忠各骑一匹战马到崞河察看地形,回来后即作了布防。队伍刚开到崞河两岸,又接到“限期七日,死守原平”的命令。姜旅长随即回电司令长官阎锡山:“如若达不到任务,誓与原平同殉。”接着队伍调头开往原平,晚9时左右,到达原平镇。姜旅长顾不上休息就从容布防,亲率官兵修筑工事,准备迎接战斗。10月1日,日军攻陷我防线两个防守据点后,由代县南下,以重兵包围了原平镇。
  在原平被日寇围困的前两三天里,一九六旅官兵在城外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姜旅长白天到前线督战指挥,既是指挥官,又是战斗员,哪里枪炮声最激烈,他就到哪里去指挥,去战斗。夜晚,他巡视战地,鼓励官兵英勇杀敌,报效祖国,他还亲自带领队伍,夜间偷袭敌人,使敌人每到夜晚心惊肉跳,龟缩到城北,不敢出来。
  原平南门外的车站,是敌我争夺的一个险要阵地,曾几次被敌人夺去而又被我军夺回。一次,车站落到敌手,欲想夺回,由于几天的战斗我军伤亡大,全旅各连、营残缺不齐,单独抽掉哪个团营攻打车站,都兵力不足。于是,姜旅长就从各团中抽出强兵,组成一个营,亲自带领,攻打车站。敌人密集的枪弹向我军射来,姜旅长置生死于不顾,率先英勇冲杀在最前头。士兵们看到旅长如此冲锋陷阵,也都不顾一切地拼命向敌人猛冲猛打。车站很快又被我军夺回。
  后来,敌军又增援大量重型武器和兵力,由于敌我兵力和武器悬殊过大,我城外部队遭到重大伤亡。为保存力量,以利再战,姜玉贞旅长指挥官兵撤入城内,固守城垣。
  七日守城任务期满,又奉命死守原平三天。10月7日晚上,姜玉贞旅长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由各团长和参谋长参加,共五六人)。会上,分析讨论了战局形势,有的主张继续死守,有的主张撤出。姜玉贞旅长坚持遵照上级命令,决心坚守。他坚定地说“我姓姜的当兵二十多年,打仗从来没有充过孬种。这一回,我是拼上了,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完成任务,死守三天。有我姜玉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贞誓与原平共存亡!”他这种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报效祖国的高尚品德,深得官兵的赞叹和敬佩,从而鼓舞了官兵的士气。
  10月8日,日军调动飞机、大炮向原平城内猛烈轰炸,一九六旅官兵遭到惨重伤亡。但官兵们怀着抗击日军,保卫祖国的赤胆忠心,顽强坚持战斗。日军以飞机、大炮作掩护,从原平城南门突破,攻入城内。姜玉贞旅长率残余官兵,与日军在城内街巷展开激烈战斗。而后又逐院争夺,肉搏拼杀,绝不退让。我官兵爬上房顶,架起机枪,四处扫射。日军每攻占一道街、一座院落,都要付出很大代价。
  10月10日下午,是一九六旅官兵与日军拼杀最艰难最激烈的时刻,全旅官兵剩下不足1000人,扼守的院落一个个减少。官兵们光着脊梁爬上房顶墙头,顽强地抗击着敌人。姜旅长身背短枪,手提手榴弹与士兵一起冲杀在第一线。敌人的飞机大炮一个劲地向一九六旅阵地轰炸,四面的敌寇疯狂地向前逼近。这时,一九六旅官兵仅仅剩下五六百人,聚集在紧靠城墙东北角的一个院落里,顽强地抗击着强大凶恶的敌人。傍晚时辰,三九一团的顾(音)团长,二九二团的张团长和四一三团的崔团长,看到战局十分危急,死守原平的任务也接近完成,便约参谋长蔡保忠一起去见姜旅长,对姜旅长说:眼下我军伤亡惨重,阵地只剩一处院落,上级命令的任务接近完成,应该考虑撤退问题了。姜玉贞旅长很干脆地回答说:“有几个人打几个人的仗,守土乃军人天职,要撤你们撤吧。到这个时候。我们只有听天由命,我是拼上了。”
  枪炮声一时比一时紧,敌人一步一步向我最后一个院落逼近。姜旅长带领着他身边的几个护兵,用手榴弹和冲锋枪,不停地还击敌人,顽强地坚守着阵地。
  天色慢慢地暗下来,敌人的枪炮声还在继续不断地响着。
  按照上级的命令,阻日军南下,死守原平十日的任务己经完成,一九六旅的残余官兵也己陆续地从东北角城墙冲杀撤出原平城。这时,唯有姜旅长和特务排长黄洪友及几个特务兵,坚守着这唯一的一个院落。眼下,姜旅长感到一九六旅遭到如此伤亡,心情十分沉重、悲伤,因而更加激起了他对日军的满腔怒火,决心与日军决以死战,誓与原平共存亡。跟随他多年当护兵,而又是同乡的特务排长黄洪友,看到姜旅长的这种心情,即向空中鸣枪命令士兵继续战斗。几个士兵刚刚爬上房顶、墙头,实然,一颗炮弹落在院中,士兵们滚下来,姜旅长从泥土中爬起来,还想继续战斗。这时,围攻的敌人越来越近,情况万分危急,黄排长出于对姜旅长的安全的关心,与几个士兵一齐连推带拉,从城墙东北角预先挖好的一个通往城外的洞里撤出原平镇。
  姜旅长和黄排长及几个护兵撤出城后不远,即被敌人发现。于是敌人的坦克车、战车调转车头,由骑兵、步兵随后追赶。紧张的撤退中,一颗炮弹片击中姜旅长的左腿,伤势严重,无法行走。黄排长要背他撤退,可姜旅长身材魁梧,体重足在200斤以上,在此种情况下,一个人难以背他行走。几个士兵争先恐后地要抬着旅长撤退,可是姜旅长坚决不从。他说:“到了这个时候,别管我了,你们赶快撤退。”黄洪友及士兵们眼含热泪说:“我们要生,就生在一起,死,就死在一块,绝不能把旅长一个人丢在这里。”这时候,追赶的敌人越来越近,敌人的坦克车距离姜旅长他们仅仅是几十米远,黄洪友及几个士兵二话没说,七手八脚,拖拉着姜旅长向东南方向一个小菜园跑去。靠近小菜园的一边是一块玉米地,他们想把姜旅长隐藏在玉米地里,可是,当他们抬着姜旅长行至距玉米地还有十几米远的地方,姜旅长宁死不从,无奈,只得把他放下。为了转移目标,黄洪友立即带着几个士兵向玉米地跑去。
  姜旅长受伤后,因流血过多,失去知觉,已是昏迷不醒状态,成群结队的日寇追赶上来,发现他躺在地上,而且是身材高大的军人,随即将他残无人道地杀害(日寇先用刺刀向姜旅长腹部刺了几刀,而后又将其头颅取走)。
  一九六旅的残余官兵陆续撤到忻口。当他们惊闻姜旅长遭到日军惨杀的噩耗,无不痛心疾首,悲痛异常。参谋长蔡保忠失声大哭,并立即命令特务排长黄洪友带领十几名士兵,当夜返回原地查找姜旅长尸体。因地盘已被日寇占领,黄洪友等十几名官兵几处寻路没能入敌占区,于天亮前返回。
  这次战斗,一九六旅5000余官兵大部阵亡,生还者仅有200余人。而日军虽有飞机大炮的轰炸和坦克车的掩护,但也被我军歼灭1000余人。由于一九六旅的英勇抵抗,阻击日军南下长达10日之久,才使中国军队有充裕的时间在忻口从容布防,取得了忻口会战歼敌10000余人的辉煌胜利。这是与姜旅长和一九六旅官兵的英勇牺牲分不开的。姜玉贞旅长壮烈殉国后,全国各主要报纸杂志陆续报道了姜玉贞旅长和一九六旅官兵抗击日军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山西省太原市等各大、中等城市的各界爱国人士、学生纷纷举行隆重悼念活动,特别是青年学生,群情激昂,纷纷捐资达3000余元,以慰问忠烈家属。
  姜玉贞旅长壮烈殉国后,国民政府授于一九六旅以荣誉称号,并明令褒扬姜玉贞将军。褒扬令称:“查姜玉贞久历戎行,夙称忠勇。此次奉命抗战,苦战经时,坚守围攻,竟以身殉,眷怀壮烈,轸悼实深,应以明令褒扬,并追赠陆军中将,交行政院转饬军政部从优议恤,以彰忠烈。”
  1969年6月,人民政府追认姜玉贞将军为革命烈士。
  (本文根据姜乃臣、姜乃明、万学忠、吴秀禄回忆及姜玉贞长女姜桂玲提供的材料整理,菏泽市政协提供)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本卷收录山东自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军事史料,以记述各个时期北洋和国民党军方面重大的战役和军事行动、在山东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军事人物为主要内容。 从我们掌握资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稿件的取舍上,我们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 一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山东进行的有较大影响的战役和军事活动;二是记述在全国、全省有代表性的山东籍军事人物;三是记述在抗日战场上为国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生平业绩;四是鉴于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对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活动不作反映。所选稿件绝大部分为当事人的“三亲”史料,只是个别有影响的人物史料欠完整,我们请有关专家作了综合编写。 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状况所决定,许多著名的军事人物主政一方,或一生的主要经历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另外有的史料撰写角度不同,未从军事方面着墨。这样,为避免重复,我们把一部分军事人物的史料归入另卷。

阅读

相关人物

沙德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