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苏“援韩”联共抗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082
颗粒名称: 返苏“援韩”联共抗日
分类号: K825.2
页数: 5
页码: 172-1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返苏“援韩”联共抗日,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驻苏北韩德勤部与新四军在黄桥发生流血冲突等情况。
关键词: 山东 援韩 联共抗日

内容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驻苏北韩德勤部与新四军在黄桥发生流血冲突。李守维沉尸河底,韩德勤败走兴化,屡电蒋介石哭诉。蒋电于学忠总司令,命调一一二师返苏援韩。于总先是强调种种困难拖延,拖延不了决定开拔时,便指令各团一天行军不得超过50华里。这次来苏与上两次不同,这次是军委会命令南下“援韩反共”,而一一二师的宗旨是“联共抗日”,矛盾明显突出。部队走走停停,约摸过了半个月,才到达陇海线上的炮车站。由于日寇闻讯在铁路上用铁甲车封锁,部队停止前进。后来蒋来电限期到达,不得已又继续前进。我们向西迂回,越路成功,日寇尾追不舍。我们边打边走,尤其是在盐河渡口、六塘河渡口激战更烈,敌我互有伤亡。行军到达淮安、阜宁边界处——苏咀镇时,新四军代表舒同来与霍师长会晤。最后到达淮安东乡车桥镇。师部驻车桥,先头部队驻塔儿头,其余各部以车桥为中心,分驻三官殿、小闸、马桥、夏庄、泾口、赵舍、陈河、溪河等地。韩德勤的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部及江苏省政府,这时也由兴化撤退到泾口、蒋桥、大杨舍一带。某日晚,韩德勤率省府民政所长王公屿、八十九军军长顾锡九、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一一七师师长刘漫天来车桥与霍师长见面,在参谋处处长办公室开的会议。韩德勤心怀叵测要我们进驻益林、东沟等地。而这一地区正是八路军、新四军的盐阜经济区,韩德勤把我们当枪使,让我们和八路军新四军互相磨擦,他好坐收渔翁之利。当时霍师长推托说本师由鲁回苏,部队长途行军,十分疲惫,而且一路与敌战斗,弹药消耗亦重,急待休整补充。会后霍师长即将会谈情况通报新四军。
  一一二师驻军桥后,霍师长非常重视防空,指令副官、军医两处负责,会同特务连组成防空抢救小组。军医负责伤员抢护救急工作,特务连负责治安,以防坏人乘机抢劫,副官处统一指挥。一天早晨,日机轰炸曹甸。我们接到日机轰炸的情报,防空抢救小组立即出动,特务连紧急疏散群众,维持治安。果然霎时由南向北飞来日机三架,在车桥上空盘旋半周,从东向西俯冲,轮番轰炸投下很多炸弹,因为我事前防范及时,伤亡、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抢救小组人员上尉副官夏纪庚、上尉军医孙树均、特务连中尉排长商龙甲等三人,不怕危险忠于职守,在这次空袭中均以身殉职。车桥人民在东圩门外,建了三座大坟埋葬烈士忠骨。是年春节又开了一次军民联欢晚会,会址在东圩门外东岳庙戏楼(即今粮管所地址),演出歌咏《流亡三部曲》,话剧《夜半歌声》、京剧《女起解》、《打渔杀家》等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加深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
  八路军与新四军派舒同为代表,来师部与霍守义师长共商驻地划分问题。商谈结果,一一二师驻风谷村,所属部队以风谷村镇为中心分驻泾口、青沟、王庄、西寨、登郎、任桥、赵庄、金庄等地。金庄以北为新四军驻地。此外,我师在宝应、淮安、河下、石塘、涟水都驻有情报站,监视敌人动态,防范入侵。一一二师驻防风谷村后,与新四军毗邻而居,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两军使者不断往来。新四军三师政治部组织科长沈铁兵时常前来联系,均由霍师长亲自接见。沈是东北人,晤谈极为融洽;霍对韩、顾则保持一定距离,并从多方劝说这几人以抗日大业为重,放弃反共政策。韩、顾吸取黄桥教训,也有所收敛。霍师长在复杂交错的政治环境下,确实费了不少心血。
  1942——1943年,国民党驻苏北的正规军,是五十七军一一二师霍守义部、八十九军顾锡九及其所辖三十三师、孙启人部、一一七师刘漫天部、独天旅纪育智部。省府所辖两个保安旅、四个独立保安团,还有各县属保安队等,估计总人数不超过10万人。1943年初,日寇向苏北发动大规模扫荡。当时汪伪二十八师潘干臣部(驻宝应)有人向韩透露日军计划,一一二师驻河下情报站站长李国殿也迅速侦得这一消息,连夜赶回师部汇报。师长立即召集各旅团长开紧急会议。霍师长在会上慷慨激昂,决心要尽歼敌寇,要使日寇的血染红窑头河。这是1943年古历正月初九夜间的事,我当时做了记录。会后,连夜疏散群众,非战斗人员与辎重转移到博里沟。师部也由原地撤出,驻在风谷村南孙庄。各部队严阵以待。
  1943年2月中旬,也就是古历正月十一日,涟水之敌倾巢出动,沿涟水茭陵公路向南进犯。淮安之敌同时经石塘向东扑来,企图由北、西两面夹击风谷村。日寇当即在任桥、陈头、登郎、西寨以及西大桥等地与我守军展开激烈战斗,枪炮声、爆炸声、喊杀声和冲锋号角声汇成一片,我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敌人进攻。北线陈头守军佟营长与敌拼搏,坚守阵地,誓死不退,壮烈牺牲。西大桥战斗见趋激烈,大桥不幸失守,霍师长指示车元勋旅长,令该旅敢死队长陈加欧率队争夺大桥。这位青年爱国军官冲上大桥与敌短兵相接,敌人血肉横飞,桥上桥下敌尸比比皆是,河水为之染血,大桥终于夺回。我敢死队长(连长级)陈加欧同志以自己的青春谱写出一曲悲壮的战歌。双方激战到傍晚,杀伤了大量敌人,已达到我预期目的,即向王庄(今博里乡)方向转移。经过这次战斗,部队弹药消耗殆尽,急需补充,乃急电于总(学忠),请求去阜阳休整,嗣后接复电获准。一一二师全师官兵满怀激动沉重的心情,挥泪向两淮父老告别。霍师长亲赴新四军驻地与军领导共同研究西进路线,得到新四军大力支持,并派部队掩护。
  大约是1943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后,我师在西进途中和八路军张爱萍将军率领的独立旅在宿迁以西大李集附近相遇。独立旅往南走,我师向西行,两军相遇在十字路口上。部队交叉行进,彼此互相礼让,都不肯先走。最后是八路军过一队,我师过一队,八路军走一程,我们接着再走一程。为了不耽误后续部队跟进,双方都是跑步通过十字路口。这是我们和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最后的一次巧遇。当时那种感人肺腑的友好场面,距今已经半个世纪,其情景仍历历在目。
  一一二师顺利通过津浦铁路到达皖北阜阳。不久,经军委会批准,以一一二师为主与一一一师(原五十七军建制师)、新三十六师(中央嫡系部队)合编为暂编第九军。霍守义任中将军长,驻军豫皖。我当时任军司令部中校秘书,兼代一一二师人事科长。
  (兖州市政协供稿)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本卷收录山东自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军事史料,以记述各个时期北洋和国民党军方面重大的战役和军事行动、在山东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军事人物为主要内容。 从我们掌握资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稿件的取舍上,我们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 一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山东进行的有较大影响的战役和军事活动;二是记述在全国、全省有代表性的山东籍军事人物;三是记述在抗日战场上为国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生平业绩;四是鉴于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对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活动不作反映。所选稿件绝大部分为当事人的“三亲”史料,只是个别有影响的人物史料欠完整,我们请有关专家作了综合编写。 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状况所决定,许多著名的军事人物主政一方,或一生的主要经历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另外有的史料撰写角度不同,未从军事方面着墨。这样,为避免重复,我们把一部分军事人物的史料归入另卷。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良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