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第五十七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078
颗粒名称: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第五十七军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9
页码: 158-1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第五十七军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山东 国民党 第五十七军

内容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一一二师随同五十七军内调河南周口、淮阳、项城、太康一带,开始整编。整编后的五十七军,军长缪澂流,辖两个整编师,即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一一二师,师长霍守义。每师各辖两个旅,每旅各辖两个团,每师编制为12000人。
  “七·七”事变后,军事委员会命令五十七军由现驻地出发,连夜行军到达漯河,改乘火车经郑州一开封一徐州至邳县下车,然后以强行军速度到达苏北重镇淮阴,为东战场第二线机动部队。
  首战江阴
  “八·一三”淞沪战起,日寇挟最精锐的陆海空军在上海登陆,气势汹汹地沿着沪宁路向西扑来。最高统帅部电令五十七军以一个师进驻南通,防止敌人向苏北入侵;另一个师火速开往靖江集结准备渡江。师部派上尉参谋李赓唐为渡江指挥官,负责指挥船只以及部队序列陆续从速渡江。当时一一二师一些青年将校如万毅、方淑洪等首先请缨杀敌。经领导研究后,一一二师执行渡江作战任务,一一一师进驻南通防敌登陆,军部推进到泰兴。一一二师作战部队一律轻装,由两淮以汽车输送,驰往靖江,从速渡江。当时,参谋处编制内的参谋是7人,少校杨毓芳携译电组长奉命去外地接收新兵,少校于高翔派往工兵学校学习,上尉李赓唐派往二十四集团军总部联络,上尉白参谋因病留在江北,参谋处实际随师长过江作战的人员,只有处长李寓春、中校陶振华、少校朱级勋和我以及准尉司书二人,中尉译电员二人,少尉庶务副官一人。我当时是参谋处上尉书记长,主管本处办公室业务兼管译电组。在这极度缺员的情况下,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任务十分繁重。过江后,我师归江防总司令刘兴指挥。师长率领参谋人员亲自沿锡澄公路视察青阳、南闸、花山、君山、黄山及其周围地形等,命工兵部队迅速炸毁公路上桥梁。经过周密部署,两旅作战区域划分如下:三三四旅旅长马万珍率所部固守青阳、南闸、澄江一线,主动控制花山241高地,旅部指挥所在西桥至花山北麓之间。该旅六六七团团长方淑洪负责守备青阳、南闸、花山主阵地(含南闸镇)。六六八团团长崔锡璋为第二线与六六七团联防,共同守卫由南闸至江阴一线。三三六旅旅长李德明率少量兵力驻守江阴县城。该旅六七一团团长许赓扬负责县城西部及部分城防。六七二团团长万毅所部为总预备队。师直属工兵营、辎重营、山炮连、骑兵连等均部署在君山南麓师指挥所前沿阵地。
  1937年11月27日下午,我驻青阳部队首先与常熟西犯之敌发生战斗。我守军一个加强连伤亡甚重,战至傍晚,仅有十几名战士撤出,青阳失陷。28日晨日军先头部队沿锡澄公路由北进犯,与我驻花山部队方淑洪团展开激烈战斗。这时日寇兵分三路夺我南闸,守军浴血苦战,多次将楔入之敌消灭。我一营荣营长壮烈殉国,南闸镇又陷敌手。另一股敌人为了配合花山、南闸战斗,仍以坦克为前导,重兵直扑县城西郊。许赓扬团长率部誓死抵抗,县城暂保无恙。为集中兵力确保江阴要塞,在县城以南、以西构成纵深阵地,层层布防,以六七二团团长万毅坚守江阴城。师指挥所则移驻君山北麓山脚下一村庄,继续战斗。当师长率领我们参谋处人员来到这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时,全村空荡荡无一人,乡亲们都已避难去了。为了确保电讯畅通,师长责令电台少校台长陈定之在掩蔽部内架好电台。我们参谋处官兵在君山脚下5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没喝过一口开水,如果我们使用乡亲们的炉灶做饭,烟囱一冒烟,日机的重磅炸弹以及地面炮火就会相继而来,庶务副官张翼洲利用夜间率炊事班突击烙大饼,大饼烙好后,不分官兵不分级别,每人两张,这就是一天口粮。
  守卫江阴要塞的大战开始了。11月20日凌晨、东方将发白,日军就升起两只气球悬在天空不动。坐在气球上的观测员,用望远镜窥视我方师、旅指挥部以及各个阵地位置,用无线电话通知地面火力,向我阵地猛轰。日机按照弹着点,狂轰滥炸。日寇地面部队抽调最精锐的一个旅团,附伪满一个步兵师,由东西南三面分成三个纵队,以坦克为前导,采用正面猛攻,两翼迂回的战术,向我阵地猛扑。我官兵从“九·一八”以来积压在心中的国难家仇,今日才有发泄的机会。大家敌忾同仇,视死如归,不怕牺牲,坚守阵地,打退了日寇一次又一次进攻,阵地屹然无恙,并且争取了时间牵制日寇西进的企图,从而使我友军部队在镇江、金坛、常州等地从容布防。当时南京统帅部拍来嘉奖电,电文如下:
  “刘兴总司令转霍守义师长:该师坚守要塞,奋战多日,使后方友军从容布防,南京可保无虑也。特电嘉奖。”
  战斗越演越烈,师长不得已将总预备队六七二团万毅部全部调入江阴县城,严令固守。日寇的观测气球每天升到高空,我军又无空军参战,只能任其肆虐。在飞机轰炸,重炮轰击下,师指挥所驻地——君山脚下的小村庄,已被夷为平地。师长率领我们参谋处人员进入掩蔽部指挥作战。我日以继夜地向南京与江北军部发电报告战情。江阴城的战况更加惨烈,日寇飞机的轰炸与地面炮火的轰击,把江阴城墙炸塌数处。城内守军可以看到日寇坦克掩护步兵向县城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通宵达旦都是军号声、喊杀声、枪炮声。不仅夜间火光冲天如白昼,而且日寇一反常态,夜间照样向我猛扑,多次与我官兵发生白刃战。君山以南以东两面战况,也都如火如荼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保卫江阴要塞的战斗,持续到12月1日。火线传来电话,纷纷向师长告急,要求增援。这时霍师长手中已经没有预备队了,原总预备队万毅团都已全用在江阴城内,就连师直属的工兵营,辎重营也都投入了战斗。师长嘱咐代参谋长李寓春坐镇指挥所,自己带领几名侍卫奔赴火线督战。火线上枪弹炮弹齐飞,硝烟弥漫,爆炸声此起彼伏。师长在赴县城途中,不幸被炮弹片击中,脚部负伤。侍从人员慌忙将他背起,奔赴江防总司令部报告。刘兴总司令批准渡江医治,一方面向代参谋长李寓春传达师长口谕,由李及两旅长共同负责指挥作战。霍师长被用担架抬到军部,缪澂流军长亲到担架前慰问并看视了伤口,然后命令迅速转送后方医院治疗。代参谋长李寓春应召去江防总部开会,刘兴总司令告诉他说,你们师长负伤,我已批准他渡江疗养。李寓春返师后即将此情况通报了参谋处与各旅团长。李寓春传达刘总命令云:江阴之战杀伤了日寇大量兵员,已达到消耗战的预期效果。今苏、锡两市已经沦陷,江阴无防守价值,下令全军突围。突围战斗亦格外激烈。日军用坦克封锁西南面退路,背后又是长江。我于突围中被部队冲散,失去联系,一个人摸索方向走了小半夜,遇见辎重营副营长邹永清。他也是在突围中失散的。我俩结伴向西北方向行进,东方发白时发觉竟走到江边来了,恰巧岸边有一只木船,船上有我师许多战士,于是我二人乘船渡江。将达到北岸时,天已大明,突然飞来日机三架,沿江向西飞行寻找目标,向船上打了一梭子子弹,幸未伤人。我们弃船登岸,见到佩戴有“杨开守”字样我师臂章的战士,才得知军长已派副师长王肇治到泰兴收容流散官兵。我立即赶到泰兴城内,见到王副师长。我处参谋李赓唐也由总部调回。王副师长问了一些江阴战况后,命令我协助李赓唐参谋负责收容工作。突围部队在镇江集中,由马万珍旅长、李寓春参谋长、万毅团长等率领到达南京,参加保卫南京战役。江北收容的官兵,也迅速编成建制部队。
  江阴战役自11月27日开始,12月1日结束,共浴血苦战五昼夜。江阴一仗经我军艰苦奋战、杀伤了日寇正规军近两千人、伪军四五千人,阵地前血肉狼藉,遗尸遍野。此战还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员与物资,牵制了敌人西犯,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战役一一二师自师长霍守义以下官兵伤亡一千数百人。
  守御连云港和参加台儿庄会战
  驻华北日寇派遣军,为配合东战场日军作战,集结大量兵力,企图侵占徐州,打通津浦路,以达到与东战场日军会师的目的。兵分三路,攻打徐州北大门台儿庄。于是,一场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会战,揭开了序幕。日军一路由济南出动,沿津浦路直插滕县;一路由青岛登陆沿胶临公路南下,攻打临沂;另一路在连云港海面集结多艘战舰,企图以海军陆战队,强行登陆,沿陇海线西犯,造成台儿庄腹背受敌的态势。原担任这一带防务的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该团虽然是美式装备,但战斗素质差,难负重任。军事委员会乃急电令五十七军全部拨归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直接指挥,火速向陇海路以南地区集结,接替税警总团的全部防务,以主力进驻连云港云台山监视敌舰行动,阻止敌人登陆,确保台儿庄右翼安全。
  五十七军奉命向北疾进到达指定位置。军部驻宿迁,一一一师驻铁路两侧,随时调用。一一二师驻海州城内。师长霍守义因在江阴作战负伤,到后方治疗,师长职务由军长缪澂流暂兼。他率领参谋处长徐鸿恩,科长李孟梅以及部分人员将军指挥所移到一一二师驻地与师参谋处联合办公。
  连云港地处鲁苏交界,临黄海之滨,陇海铁路终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本侵华利在速决,从其本土运兵来华,通过海上输送,既安全又及时,因此侵占连云港口便是日寇日夜梦寐以求之事了。第五战区长官部为了统一指挥,组建徐海警备区,缪澂流兼徐海警备司令,在徐州设立司令部,由副军长朴炳珊主持日常工作。
  抗战军兴之时,也正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开端。中共中央为了帮助友军加强政治工作,派以伍志刚为书记,谷牧、李欣为委员的一一二师工委,率工作人员80余人驻进一一二师三三四旅六六七团(团长万毅系中共党员)。工委谷牧兼任三三四旅旅部战地工作团主任。战工团内有宣传、歌咏、话剧、京剧四个组,经常下部队与地方巡回演出,借以提高士气,唤起民众,成绩显著。
  1938年3月我师接受新任务后,霍守义伤愈归队。新组建的三三六旅和在阜阳接收的新兵营,同时到达海州,归还建制。日本侵略军多次强行或企图登陆上岸,建立桥头堡,均被我守军六六七团击退,守住大桅尖制高点,使敌人无可奈何。4月间日寇唆使已被其收买改编为别动队的刘桂棠(绰号刘黑七)、张宗元、刘沛臣等匪伪,在山东日照县北面一带海口上岸,进行骚扰破坏,配合日军作战,霍师长命令三三四旅旅长马万珍负责歼灭该匪。马旅长接到命令,以战斗力较强的六六七团投入战斗。师长深知刘匪出没无常飘忽不定的特性,配属该团一个炮兵连,由少校连长尹钰斌率山炮4门,炮弹200发又加派骑兵连由少校连长王维忠率骑兵200名,统归万毅指挥。万团先后经过碑廓、山口、巨峰、圣公山诸役给匪伪以痛击。圣公山之役打得更为顽强,我二营营长樊鸿盛负伤,五连连长孟昭胜英勇牺牲。为引匪深入,予以聚歼,我军撤至柘汪、马站、大石桥一线,利用黄昏向匪发起反击,将盘踞在碑廓镇的匪巢围墙用山炮轰塌。步兵发起冲锋,众匪狼狈溃逃。我骑兵四面堵剿,匪伪等再窜到涛雒,负隅顽抗。我军先用炮轰,继以步兵冲锋,骑兵兜剿,结果仅少数匪伪下海逃跑,其余匪伪全部被歼灭。
  六六七团剿匪时,原守云台山大桅尖等前沿阵地由三三六旅六七二团驻守,六六七团剿匪返防后,改做师总预备队。军长调一一一师防守日照、巨峰、柘汪、赣榆沿海防务,师部率三三三旅驻大店镇。正当连云港前线战斗紧张之际,某日夜间徐州长官部发来加急电报。勤务员将我唤醒,我看到电报首位明码电文:“片刻不得停留”的字样。我立即将电文译出,原来是李宗仁长官命令我军抽调一个旅,火速驰往临沂增援解围。军长即派一一一师三三三旅旅长王肇治率部前往。日军第五师团由青岛登陆后,先后陷诸城、莒县,向临沂逼近。我第四十军庞炳勋部退到临沂附近求援。五十九军张自忠部前往增援,激战4天,终于击退日军,取得第一次胜利。后因五十九军东调,敌人又趁隙向临沂进攻,临沂告急。王肇治旅到达临沂以南高都、五寺庄一带,奉第三军团庞炳勋命令,三三三旅归五十九军军长张自忠指挥。在二十里铺、大岭、沟上、角沂庄等地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经过一昼夜奋战,肉搏数次,终将敌人击退。日寇往向城窜去。是役毙伤日军八九百人,我亦伤亡重大。该旅六六六团二营营长于竹幽两次负伤不下火线,仍坚持指挥,终于在这异乡土地上,流尽他最后的一滴血。三三三旅解临沂之围后,奉命兼程追击逃往向城之敌,归二十军团长汤恩伯指挥,在沟榘、大顾栅等地截击由台儿庄北犯日军。双方以白刃、手榴弹拼杀,激战一日,敌终不支向西北方向逃去。是役毙伤敌二三百人,我伤亡百余人。三三三旅连日战斗,非常艰苦,因此改做二十军团预备队,驻守在东、西马甸。坂垣师团矶谷旅团2000余人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向东、西马甸猛攻,前后十余次。广大官兵前仆后继,不畏牺牲,艰苦迎战,双方死伤惨重。我六六六团一营营长林润厚阵亡,阵地屹未动摇。敌人知不可战胜,不再大举进犯。总观三三三旅在台儿庄会战时期由3月29日至5月8日大小几十次战斗,毙伤日军七八百人,我阵亡营长两员,官兵近500人,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最为突出事例,一是解临沂之围、二是两次掩护二十军团转移。当时《中央日报》曾在第一版显要位置大字标题报道“缪军不亚张庞二军”(张自忠、庞炳勋)报道说:“守卫云台山部队坚如钢城,固若金汤,敌寇始终未能越雷池一步。参加台儿庄会战三三三旅艰苦卓绝圆满完成所赋任务,均功在国家。”这一段历史现实,使人终身难忘。
  连云港海上日军屡次进犯未得逞,使用别动队又被全歼,恼羞成怒,利用它的空中优势,每日派飞机轰炸我海州城内师部及新浦前线指挥所。敌机狂轰滥炸,投下许多重磅炸弹,使海州人民财产遭受很大损失。警报解除后,师长带领部分随员视察所有街道与海州师范学校,当我们走进校内,看到学校环境优美,教室清洁,只因战故学校早已停课,偌大校园空荡无人。我们看到操场上有炸弹炸的一个大坑,教室许多玻璃被震坏。霍守义师长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因外敌入侵许多青年被迫辍学,这是无可挽回的损失啊!我们一定要把日寇赶出国土。翌日师领导开会,师司令部决定撤出海州县城,以减少不必要损失。
  在连运港北边2000公尺处有孙家山,此处可瞰制港口,实为保卫连云港之要地。由于这处阵地,使敌人寸步难进,敌人总想夺下孙家山,以求进展,曾不断对孙家山进犯。当时是六六七团守此阵地。三三四旅上尉参谋李洪生曾到前线视察,沟通上下级作战方案。
  1938年6月中旬,敌舰敌机用炽盛火力猛烈轰击我孙家山阵地。在火力掩护下,敌陆战队登陆,直扑孙家山,突破六六七团一营阵地。万毅团长沉着指挥,一面坚决阻止敌人进展,一面组织兵力,连夜发起反突击战,将侵入我阵地之敌打垮,敌人除被我歼灭之外,其余的丢盔弃甲逃回军舰。我军取得反击战胜利,振奋士气,大快人心。
  孙家山战捷以后,六六七团转为师总预备队,由六六八、六七一、二六二三个团防守孙家山、墟沟、乱石头、大桅尖等处阵地,当时大桅尖由六七二团防守。这是一座孤峰,受海洋气候影响,日夜温差很大。三伏天夜间寒气袭人、非棉衣不胜其寒。同时,夜间云雾缭绕,空气含水量很大,棉衣一夜便透湿。阵地怕暴露目标,不便晒棉衣,每日送下山晒干傍晚送上山。如逢阴雨,体温使湿棉衣发出的热气使人很不好受。白天敌机经常盘旋侦察,夜间用照明弹、探照灯对我阵地窥视,山上不能有炊烟,部队整天吃冷食。为战士健康士气旺盛计,阵地守兵每周轮换一次,克尽军人守土神圣职责。
  1938年7月中旬敌人对大桅尖我阵地强攻。敌机、敌舰队集中火力向我大桅尖阵地猛轰,掩护其陆战队前进。经过激战,敌夺去六七二团大桅尖阵地。霍师长电话指示白团长:“大桅尖不能丢,我已令六六七团协同你团收回大桅尖阵地,你和万团长协商作战方案,一定打退敌人。”万白两团长协定,白团从正面反攻,万团从敌侧背奇袭。由于两团奋勇拼杀,再加万团长战斗得力,经过一夜苦战,打得敌人狼狈逃窜,胜利收复大桅尖阵地。敌人这次损失比孙家山损失还大。师长特派少校参谋李赓唐代表师长到两团慰问。
  大桅尖战后,第五战区长官部命令一一二师将连云港防务交给税警总团,即在云台山以西附近村庄集结待命,另有任务。这任务还没有下达,税警总团已将孙家山失守。敌占孙家山后即加强工事防我反攻。海岸上有此桥头堡易于敌军推进,大大不利我军防守。战区深恐敌人发展影响全局,又命令一一二师再接替税警总团防务。以前敌人在海岸无立足之地,我们仅对海岸监视防御,而今孙家山被敌占领,我军缺乏重武器及空军配合,无力收复孙家山,只有加强戒备固守现有阵地。一一二师先后两次保卫连云港,历春、春、秋三季(除孙家山被税警总团丢失外)敌人多次进犯,寸土未失,全师官兵不胜庆幸,完成军人守土之责。
  我所知道的在我师工作的中共党员,原有万毅、刘杰、李志先、王福成以及后来的伍志刚、谷牧、李欣、王冰、赵金农等许多同志。他们作战英勇积极,工作扎实,廉洁自爱,不计报酬,不谋名利。例如:李欣原是一名大学生,在六六七团一营营部当传令二等兵,为了民族为了国家,甘愿充当抗日一小卒,其高尚品质令人敬仰。驻海州后期,霍守义师长得知李欣很有才学,又经万毅团长推荐,调到参谋处任书记,与我工作生活在一起。驻鲁南时,李欣调师长办公室秘书,赵金农调办公室书记。
  徐州失陷,日寇继续南侵。同年8月我一一二师奉命撤出连云港,五十七军全部南下策应武汉会战,袭击合肥。五十七军官兵怀着惜别的心情,向连云港父老告别。
  1938年9月五十七军奉命南下袭击合肥,策应武汉会战,渡过洪泽湖,经蒋坝、嘉山越过津浦路。所经路线瘟疫流行(病名回归热)全军病号骤增,无药可医,死在行军途中不下百余人。战斗力大大削弱。一一一师到达定远县境穆集子,一一二师到达老人仓,暂且停止西进。一一二师六六七团一营袭击合肥机场。我突击队奋力冲锋,冲入机场,焚毁日军军用飞机4架。重庆无线电台报道了这次胜利。徐州日军总部侦知五十七军南移,又出动大量兵力进攻苏北。韩德勤指挥的八十九军望风而逃,睢宁、宿迁相继失守。日军先头部队迫进洋河镇,两淮震动。韩德勤电蒋介石告急,请求五十七军回师增援。五十七军后队变前锋,一一二师主力迅速转回苏北,三三四旅六六八团首先赶到洋河,与占领洋河之敌发生巷战。我后续部队及时赶到,终将敌击败退出洋河。两淮地区转危为安。军部命一一二师三三四旅夜袭宿迁城,一一一师六六一团袭击睢宁城。他们分别攻入城内展开巷战,三三四旅攻到日军汽车场,焚毁汽车54辆、击毙日军100余人,六六七团三营营长杨景仕壮烈阵亡。
  1938年10月冀察两省建立冀察战区,以西北系鹿钟麟为总司令。鲁苏两省建立鲁苏战区,以东北系于学忠为总司令。五十七军编入鲁苏战区。1939年1月于总调五十七军入鲁,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率三三三旅首先进入,师部驻莒县南大圩庄。我们与八路军山东纵队使者互助往来,互通情报、互相支援。部队普遍订阅中共《大众日报》,《论持久战》等书籍在部队也普遍流传,官兵进步很大。一一一师与八路军山东纵队配合在诸城地区歼灭伪军张步云的第三旅,在孟疃击败进犯日军。捷报传来群情欢腾,百姓携带大批年货前来慰问。1939年春,一一二师在两淮和运河两岸地区,如在众兴、洋河、埠子集、罗圩子等地与日军作战多次。六六七团六连连长陈兆祥战死。同年3月五十七军全部入鲁,军部驻沭河东岸伕前庄一带,一一一师仍驻莒县南大圩庄,一一二师驻公路西蒙阴桃墟。6月间日军调动两个师团、一个混成旅团扫荡鲁南。6月9日北部之敌攻占莒县、沂水。南部之敌攻占大店、河阳、坦埠、南麻一线。常恩多师长直接指挥三三一旅坚持反扫荡,开始在扳泉崖阻敌前进,激战一整天,率部撤往甲子山区。日军一部尾追不舍,在黄墩附近将一一一师合围。常恩多命令少校参谋王铁权率六六六团二营侦察前进,于黑夜中冲出敌结合部缝隙,安全突围。部队在日莒公路两侧来回活动,多次跳出日军合围圈,拖得日军追击部队疲于奔命。终于在日莒公路九里坡设伏成功。是役击毁日军汽车12辆,毙伤日军百余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日军败退而去。1939年8月18日《大众日报》刊登了这一胜利消息。
  并肩战斗活捉日酋
  1939年夏天,一一二师驻滕县附近关阳司(庄名),此时谷牧同志担任三三四旅战地工作团主任,他创作的《战工团团歌》对宣传抗日救亡,发扬民族正气,激发爱国情操,均起了良好效果。为了配合一一一师反扫荡,一一二师奉命袭击滕县车站,破坏交通。执行这一任务的部队有一一二师六六七团和六七一团一个营,还有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由六六七团团长万毅统一指挥。谷牧率部分战工团团员随行。在1939年农历除夕的午夜,在滕县车站南端炸毁一段铁路并埋设了地雷。敌人由沪北上的一列特别快车触雷爆炸,浓烟滚滚,机车开不动了。我们与八路军密切配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猛攻。车站日军守备队拼命顽抗。谷牧率领战工团部分团员,立即登上车厢,一面搜查,一面向旅客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战斗部队抓紧时间,消灭鬼子的车站警备大队30余人,破坏许多铁路设施。当搜查到软席车厢时,战士发现一名身穿高贵和服的人物和一名随从。带回师部之后,经审讯,我们了解到此人名叫远山芳雄,是日寇空军少将、日本国内有名气的大实业家、华北经济考察团团长。那个随从是一名少佐,名叫猿桥新一。后来师部派人将这两名日俘送到五十七军军部。军部特派一个步兵营将他们押送到西安,交军委会有关部门接收,然后转解到重庆去了。为营救远山芳雄,伪组织和日本特务机关、日酋畑俊六密令驻济南特务机关“战地宣抚班”选派女特工人员徐春圃打入五十七军。徐春圃潜入我一一二师防区后,即被查获。经审讯,她供认是东北沈阳人,25岁,参加敌特不到两年。敌人利用她原籍东北的身份,认为她容易打入东北军,想通过用巨额金钱和武器做交易的方法,换取释放远山芳雄。经对徐审查教育后,徐春圃表示一定要改邪归正,坚决脱离日寇机关,并自愿跟随部队参加抗战,打回她日夜思念的老家去。徐后来表现不坏,记得还给她补了一个附员。日寇丢了将军,又失去女特工,恼羞成怒,集合济南、滕县、兖州等地日军近万人,对鲁南地区大举扫荡。我军获悉情报后,在战略上决定全军向苏皖豫三省地区转移,使敌扫荡落空,徒劳兵力。为迷惑敌人,军部决定留下六七二团营长李赓唐率领一个加强营、电台一部,留下来坚持游击战,拖住敌人。这样历时月余,日军找不到与我主力决战,丧失斗志,匆匆收兵。在敌人这次出动时,突然袭击三三四旅旅部和六六七团驻地板上村,团宣传队在突围时被冲散,中共工委书记伍志刚因照顾两名病号同志,行动迟缓,不幸中敌炮弹,三人一齐牺牲。伍志刚舍己救人,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高贵品质。
  在这之后,一一二师再次回到费县抱犊崮山区的石河官庄。官庄北的驼阴是个中等集镇,我师万团驻地。驼阴以北的大炉,便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与东进支队驻地。东进支队王秉璋司令员经常带一名侍从,骑着两匹白马,到我师驻地与霍守义师长亲切交谈,共商抗日大计。我师也派旅长马万珍到八路军驻地拜会王秉璋司令员与黎玉主任,请教如何打游击和做群众工作的经验。黎玉主任还赠给马万珍旅长鲁南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图一幅。我友两军领导经常往来,亲密无间,既增进了两军之间的了解与信任,也加强了两支部队的友爱和团结。在敌后作战最大的困难是补给问题,尤其是弹药来之不易。有一次我师六六八团二营奉命到阜阳领取弹药,归来时要通过津浦铁路。战士们身背弹药,负荷特重,一旦遇上鬼子的巡逻队,很难投身战斗。八路军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主动配合,以一团兵力,在铁路两侧掩护通过,生动地体现了兄弟般的战斗情谊。
  1940年2月万毅团长调升一一一师三三三旅少将旅长。中共驻一一二师工作委员会全体成员一百余人全部撤走。同年夏,军长缪澂流被委命为鲁南13县游击区总指挥,霍守义为副总指挥。这期间,缪澂流与日方签订互不侵犯、共同防共条约,被万毅旅长侦知,在9月22日发动了“东盘事变”,驱逐缪澂流,历史称为“九二二锄奸运动”。结果缪澂流逃跑。从此,五十七军军部明令撤销,两师各为独立师,归战区直接指挥。然而一一一师却一分为二:起义部队以万毅、郭维城为正、副师长,李欣为政委,称新一一一师,属共产党领导。旧有部队以孙焕彩、刘晋武为正、副师长,陶景奎为参谋长,乃称一一一师,属国民党,两师政治面貌截然不同。
  返苏“援韩”联共抗日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驻苏北韩德勤部与新四军在黄桥发生流血冲突。李守维沉尸河底,韩德勤败走兴化,屡电蒋介石哭诉。蒋电于学忠总司令,命调一一二师返苏援韩。于总先是强调种种困难拖延,拖延不了决定开拔时,便指令各团一天行军不得超过50华里。这次来苏与上两次不同,这次是军委会命令南下“援韩反共”,而一一二师的宗旨是“联共抗日”,矛盾明显突出。部队走走停停,约摸过了半个月,才到达陇海线上的炮车站。由于日寇闻讯在铁路上用铁甲车封锁,部队停止前进。后来蒋来电限期到达,不得已又继续前进。我们向西迂回,越路成功,日寇尾追不舍。我们边打边走,尤其是在盐河渡口、六塘河渡口激战更烈,敌我互有伤亡。行军到达淮安、阜宁边界处——苏咀镇时,新四军代表舒同来与霍师长会晤。最后到达淮安东乡车桥镇。师部驻车桥,先头部队驻塔儿头,其余各部以车桥为中心,分驻三官殿、小闸、马桥、夏庄、泾口、赵舍、陈河、溪河等地。韩德勤的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部及江苏省政府,这时也由兴化撤退到泾口、蒋桥、大杨舍一带。某日晚,韩德勤率省府民政所长王公屿、八十九军军长顾锡九、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一一七师师长刘漫天来车桥与霍师长见面,在参谋处处长办公室开的会议。韩德勤心怀叵测要我们进驻益林、东沟等地。而这一地区正是八路军、新四军的盐阜经济区,韩德勤把我们当枪使,让我们和八路军新四军互相磨擦,他好坐收渔翁之利。当时霍师长推托说本师由鲁回苏,部队长途行军,十分疲惫,而且一路与敌战斗,弹药消耗亦重,急待休整补充。会后霍师长即将会谈情况通报新四军。
  一一二师驻军桥后,霍师长非常重视防空,指令副官、军医两处负责,会同特务连组成防空抢救小组。军医负责伤员抢护救急工作,特务连负责治安,以防坏人乘机抢劫,副官处统一指挥。一天早晨,日机轰炸曹甸。我们接到日机轰炸的情报,防空抢救小组立即出动,特务连紧急疏散群众,维持治安。果然霎时由南向北飞来日机三架,在车桥上空盘旋半周,从东向西俯冲,轮番轰炸投下很多炸弹,因为我事前防范及时,伤亡、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抢救小组人员上尉副官夏纪庚、上尉军医孙树均、特务连中尉排长商龙甲等三人,不怕危险忠于职守,在这次空袭中均以身殉职。车桥人民在东圩门外,建了三座大坟埋葬烈士忠骨。是年春节又开了一次军民联欢晚会,会址在东圩门外东岳庙戏楼(即今粮管所地址),演出歌咏《流亡三部曲》,话剧《夜半歌声》、京剧《女起解》、《打渔杀家》等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加深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
  八路军与新四军派舒同为代表,来师部与霍守义师长共商驻地划分问题。商谈结果,一一二师驻风谷村,所属部队以风谷村镇为中心分驻泾口、青沟、王庄、西寨、登郎、任桥、赵庄、金庄等地。金庄以北为新四军驻地。此外,我师在宝应、淮安、河下、石塘、涟水都驻有情报站,监视敌人动态,防范入侵。一一二师驻防风谷村后,与新四军毗邻而居,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两军使者不断往来。新四军三师政治部组织科长沈铁兵时常前来联系,均由霍师长亲自接见。沈是东北人,晤谈极为融洽;霍对韩、顾则保持一定距离,并从多方劝说这几人以抗日大业为重,放弃反共政策。韩、顾吸取黄桥教训,也有所收敛。霍师长在复杂交错的政治环境下,确实费了不少心血。
  1942——1943年,国民党驻苏北的正规军,是五十七军一一二师霍守义部、八十九军顾锡九及其所辖三十三师、孙启人部、一一七师刘漫天部、独天旅纪育智部。省府所辖两个保安旅、四个独立保安团,还有各县属保安队等,估计总人数不超过10万人。1943年初,日寇向苏北发动大规模扫荡。当时汪伪二十八师潘干臣部(驻宝应)有人向韩透露日军计划,一一二师驻河下情报站站长李国殿也迅速侦得这一消息,连夜赶回师部汇报。师长立即召集各旅团长开紧急会议。霍师长在会上慷慨激昂,决心要尽歼敌寇,要使日寇的血染红窑头河。这是1943年古历正月初九夜间的事,我当时做了记录。会后,连夜疏散群众,非战斗人员与辎重转移到博里沟。师部也由原地撤出,驻在风谷村南孙庄。各部队严阵以待。
  1943年2月中旬,也就是古历正月十一日,涟水之敌倾巢出动,沿涟水茭陵公路向南进犯。淮安之敌同时经石塘向东扑来,企图由北、西两面夹击风谷村。日寇当即在任桥、陈头、登郎、西寨以及西大桥等地与我守军展开激烈战斗,枪炮声、爆炸声、喊杀声和冲锋号角声汇成一片,我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敌人进攻。北线陈头守军佟营长与敌拼搏,坚守阵地,誓死不退,壮烈牺牲。西大桥战斗见趋激烈,大桥不幸失守,霍师长指示车元勋旅长,令该旅敢死队长陈加欧率队争夺大桥。这位青年爱国军官冲上大桥与敌短兵相接,敌人血肉横飞,桥上桥下敌尸比比皆是,河水为之染血,大桥终于夺回。我敢死队长(连长级)陈加欧同志以自己的青春谱写出一曲悲壮的战歌。双方激战到傍晚,杀伤了大量敌人,已达到我预期目的,即向王庄(今博里乡)方向转移。经过这次战斗,部队弹药消耗殆尽,急需补充,乃急电于总(学忠),请求去阜阳休整,嗣后接复电获准。一一二师全师官兵满怀激动沉重的心情,挥泪向两淮父老告别。霍师长亲赴新四军驻地与军领导共同研究西进路线,得到新四军大力支持,并派部队掩护。
  大约是1943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后,我师在西进途中和八路军张爱萍将军率领的独立旅在宿迁以西大李集附近相遇。独立旅往南走,我师向西行,两军相遇在十字路口上。部队交叉行进,彼此互相礼让,都不肯先走。最后是八路军过一队,我师过一队,八路军走一程,我们接着再走一程。为了不耽误后续部队跟进,双方都是跑步通过十字路口。这是我们和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最后的一次巧遇。当时那种感人肺腑的友好场面,距今已经半个世纪,其情景仍历历在目。
  一一二师顺利通过津浦铁路到达皖北阜阳。不久,经军委会批准,以一一二师为主与一一一师(原五十七军建制师)、新三十六师(中央嫡系部队)合编为暂编第九军。霍守义任中将军长,驻军豫皖。我当时任军司令部中校秘书,兼代一一二师人事科长。
  (兖州市政协供稿)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本卷收录山东自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军事史料,以记述各个时期北洋和国民党军方面重大的战役和军事行动、在山东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军事人物为主要内容。 从我们掌握资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稿件的取舍上,我们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 一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山东进行的有较大影响的战役和军事活动;二是记述在全国、全省有代表性的山东籍军事人物;三是记述在抗日战场上为国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生平业绩;四是鉴于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对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活动不作反映。所选稿件绝大部分为当事人的“三亲”史料,只是个别有影响的人物史料欠完整,我们请有关专家作了综合编写。 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状况所决定,许多著名的军事人物主政一方,或一生的主要经历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另外有的史料撰写角度不同,未从军事方面着墨。这样,为避免重复,我们把一部分军事人物的史料归入另卷。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良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