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最后通牒与事件的结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035
颗粒名称: 五、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最后通牒与事件的结局
分类号: K263.5
页数: 3
页码: 73-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最后通牒与事件的结局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山东 日本军 结局

内容

前面说过,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济南发动武装进攻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欺骗,而蒋介石却还对侵略者存有幻想,在济南事变发生后连续派遣代表请求日方停战议和。5月3日派黄郛、陈韬,4日派熊式辉,5日派赵世暄,6日又派崔士杰,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涉。结果不是碰壁而回,就是不得要领。到了5月6日以后,情况更加恶化。因为:一方面国民党驻在济南附近的军队大都撤退,仅有两团人呆在城内;另一方面日方由大连增调的第二十八旅团和一部分空军已经到达济南,同时在日本国内新近动员起来的第三师团也已经完成了战时编制,随时可以调来作战。所以日本军国主义者更加猖狂,竟借故扩大事态,于5月7日早上突然宣称:济南商埠铁路北面“坟起”的土堆下面发现有日本侨民尸体9具,另在其他地方搜集了3具,一并送往日本医院检查。当其检查时,还邀集了驻济南的英、美、德三国领事作见证。日军首脑福田就以此为口实,于7日午后4时向蒋介石提出了最后通牒。这项通牒系交给赵世暄转蒋介石。赵当场要求福田延长答复时间,但被拒绝。
  从通牒的内容看,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主要目的,是要迫使国民党北伐军离开济南和胶济铁路沿线,以便由日军全部控制济南,并确保其与本国交通上的安全。事实上国民党北伐军已经不是向南撤退,而是绕道北上,济南城内仅有两个团的兵力。这就是说,蒋介石事先已基本上按照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意图办了,只是日方还不了解情况而已。因此,蒋介石接到日方通牒以后并不感到为难,旋于8日上午派熊式辉、罗家伦二人前往日军司令部作了圆满的答复。答复的内容如下:
  一、免贺耀组职。
  二、济南及胶济铁路20华里以内不驻华兵。
  三、被解除武装之华兵及武装速行返还。
  四、使济南城内的华兵安全退出城外。
  五、不许便衣队入济南城。
  这说明蒋介石对日本军国主义者所提出的主要要求都接受了。但是骄横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还感到不满足,福田对蒋介石的答复表示拒绝,说必须无条件接受才算有诚意。接着日本内阁的头子们也对蒋的答复表示不满,竟于福田所提条件之外另加了两条:(一)要求蒋介石谢罪;(二)处罚方振武。并且他们不等蒋介石的答复,便按照预定计划于8日上午进攻济南城,实现了他们军事上的全部目的。5月10日,南京国民政府在山东兖州举行党政联席会议,蒋介石、谭延闿、李烈钧等都出席,决定将我免职,派方鼎英继任第三军团总指挥,派谷正伦继任南京卫戍总司令。我就愤而去上海作寓公,闲住了一段时期才又回到南京政府任职。
  日本军国主义者这次向我国山东济南发动的武装侵略,总的说来,还是失败了。第一、阻挠国民党北伐军从而控制我华北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第二、日本和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相互间的矛盾因而更加尖锐化;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反日怒潮在全国普遍高涨,日本垄断资本在中国的经济侵略遭到了严重打击。正因如此,所以日本侵略军终于在1929年从济南撤退回国,曾经轰动中外的济南事变至此也就宣告结束。
  (济南市政协供稿)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本卷收录山东自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军事史料,以记述各个时期北洋和国民党军方面重大的战役和军事行动、在山东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军事人物为主要内容。 从我们掌握资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稿件的取舍上,我们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 一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山东进行的有较大影响的战役和军事活动;二是记述在全国、全省有代表性的山东籍军事人物;三是记述在抗日战场上为国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生平业绩;四是鉴于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对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活动不作反映。所选稿件绝大部分为当事人的“三亲”史料,只是个别有影响的人物史料欠完整,我们请有关专家作了综合编写。 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状况所决定,许多著名的军事人物主政一方,或一生的主要经历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另外有的史料撰写角度不同,未从军事方面着墨。这样,为避免重复,我们把一部分军事人物的史料归入另卷。

阅读

相关人物

贺贵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