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蒋介石绕道北伐及其与冯玉祥在党家庄的会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034
颗粒名称: 四、蒋介石绕道北伐及其与冯玉祥在党家庄的会谈
分类号: K263.5
页数: 3
页码: 71-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蒋介石绕道北伐及其与冯玉祥在党家庄的会谈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山东 蒋介石 冯玉祥

内容

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举行的第二次北伐,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反动统治。蒋介石在济南事变中被日本军国主义者吓破了胆,不敢继续渡河北进。蒋给第一集团军所属各部下达的命令是全军向南方撤退。当时的具体部署是这样:第一集团军的第一军和第九军,亦即蒋的嫡系部队,全部退至徐州;第四军和新二十七军退至兖州;总预备队的第三军朱世贵师退至泰安;我的第三军团(不包括新二十七军)退至党家庄、泰安之间;第二军团陈调元部退至长清以西。只留第一军李延年团和第四十一军邓殷藩团守济南城。蒋介石所下的这个退却命令,于5日晨2时送到我的总指挥部。我看了这个命令以后,大为震惊。当即写了一封信给杨杰,间接提醒蒋介石,希望蒋改变主意。信中首先说明日本政府的目的是要阻挠中国统一,以便分而治之。接着指出日军在济南的举动,系错误地以为中国军队非控制津浦铁路就不能前进。不了解北伐军既无重武器,所需运输力量有限,粮食可经运河输送,离开铁道仍能进军。最后说到,张学良早已表示,只要南军渡河向天津前进,奉军即撤至关外,促成国家的统一。否则他们不能允许阎、冯争夺京津地盘。今我全军向南撤退,只是无端放弃统一机会,恰恰是中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阻挠北伐、分裂中国的诡计。不仅北伐不能早日完成,而且山东日军的撤退亦将遥遥无期。这封信送去不久,蒋介石约我进城开会。我见了杨杰,他告诉我,他们已经开过会了,决定改变命令,以陈调元的第二军团,我的第三军团和方振武的第四军团渡河北进。第一军团则因已经开始南撤,所以第一军和第九军仍退徐州,第四军和新编第二十七军仍退兖州,第三团第八师仍退泰安云云。当时我意识到,蒋介石仍把他自己的和亲近的部队南撤,而只叫和他关系疏远的部队北上,心中另有鬼胎;但是有了这三个军团北进,也能迫使奉军向关外撤退,达成全国统一的局面。后来第二军团于5月5日以主力由济南以东渡过黄河,第四军团的三十四军和四十一军则于同日由洛口渡河;第三军团(缺新二十七军)与第四军团的高桂滋部则分别于7日自齐河渡河。虽然因粮食缺乏,行动困难,但渡河北进的各个军团都很快就接近天津,给奉军以严重的压力,阎锡山、冯玉祥的部队也迅速进占了北京。至此,北洋军阀政府就宣告垮台,蒋介石控制下的国民党在关内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当时,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武装挑衅仍然继续进行着。当我第三军团渡过黄河的时候,曾有日本飞机低飞侦察;高桂滋部队渡河时,还受了日军骑兵的骚扰。因为我军各部都能镇定应付,毅然北进,不为所动,故敌人的牵制阻挠未能得逞。但在5月8日日军向我留在济南城内的部队发动了攻击,两日后济南城就被攻陷,同时占领了济南附近的党家庄。
  当蒋介石决定放弃继续北伐计划,下令全军南撤的时候,经我的极力反对而变更他原来的决定,使北伐军得以绕道继续北进,从而使蒋介石的反对势力伸张到平、津,最后结束了北洋军阀政权的统治,这对此后全国政治局势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这里还要附带谈一下蒋、冯在党家庄会谈的情形。我于5日上午10时左右,从济南城内回到了党家庄。这时冯玉祥的专车早已到达了,我即往车站迎接。午后3时许,蒋介石在其总司令部高级人员的陪同下也到了党家庄,蒋、冯就在我的总指挥部晤见了。冯除少数卫队外,未带随员;同蒋一齐来的有:杨杰、张群、黄郛、蒋作宾、杨永泰等人。蒋同冯主要谈到第一集团军今后的行动,盼望冯玉祥会同阎锡山速攻北京,把奉军赶至关外。冯玉祥愿意担负起这个任务。冯对日寇占领济南不甚重视,他说:“只要我们占领京、津,组织统一政府,日军非自行撤退不可。”当时冯的态度就是这样。蒋、冯在我的总指挥部盘桓了一天,当夜冯玉祥宿专车中。6日晨,冯离党家庄回开封。蒋介石则乘专车南下,他的总司令部一直撤到徐州去了。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本卷收录山东自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军事史料,以记述各个时期北洋和国民党军方面重大的战役和军事行动、在山东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军事人物为主要内容。 从我们掌握资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稿件的取舍上,我们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 一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山东进行的有较大影响的战役和军事活动;二是记述在全国、全省有代表性的山东籍军事人物;三是记述在抗日战场上为国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生平业绩;四是鉴于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对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活动不作反映。所选稿件绝大部分为当事人的“三亲”史料,只是个别有影响的人物史料欠完整,我们请有关专家作了综合编写。 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状况所决定,许多著名的军事人物主政一方,或一生的主要经历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另外有的史料撰写角度不同,未从军事方面着墨。这样,为避免重复,我们把一部分军事人物的史料归入另卷。

阅读

相关人物

贺贵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