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家纾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954
颗粒名称: 毁家纾难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265-2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苍山县上大炉村人万春圃毁家纾难的传奇经历。
关键词: 万春圃 毁家纾难 抗战时期

内容

1937年冬,日寇铁蹄越过黄河,1938年一、二月间,先后占领了临沂、枣庄。在这人心惶惶风雨飘摇之际,大批青年学生、共产党员响应党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脱下长袍到游击队去”的号召,纷纷投入了抗日救国斗争。他们深入农村,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整个抱犊崮山区开始沸腾起来了。
  这时,万春圃根据党的指示,公开打出了守土抗战,坚决不做亡国奴的旗帜。他把自己家的粮食、枪支和猪羊献出来,开了齐心会,喝了齐心酒,坚定地表示:“抗日救国不怕牺牲,打鬼子决不充孬种。”从此,集体食宿,举行了武装起义。我们党通过万春圃控制了这支武装,并在“第五战区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庄办事处筹备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四县边联办事处。
  随着这支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万春圃自己家的粮食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他就向陈毓山求援,陈毓山对抗日也很支持,一次就运来小麦5万斤。部队有饭吃,有枪弹,抗日情绪更加高涨,天天准备打鬼子。但当时鬼子急于向我国腹地进攻,始终没有进山。台儿庄大会战之后,万春圃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就提出“到山外看看去!”他的提议得到全体战士的同意。
  当时台潍公路两侧经过中日双方战争,不少村庄已经断壁颓墙,老百姓大都流落他乡了。从向城到兰陵、台儿庄之间,中日双方丢弃的死尸、武器根本没有人收拾。万春圃带领队伍打扫战场时,竟然收集了八桶汽油,1门迫击炮,4挺机枪,50余支捷克式,并搞了100余箱子弹、手榴弹。他们把这些武器、物资陆续运回山区,装备了部队。这年秋天,张里元把万春圃的部队编为他的直辖第四团,任命万春圃担任团长,万国华和刘清如同志分别担任了第一、二营的营长。
  在党的教育和影响下,万春圃的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对敌斗争更加坚决。1939年2月,鲁南特委书记宋子成同志在矿坑召开鲁南各县县委书记会议时,正逢日寇汉奸万余人分五路扫荡山区。特委立即带领参加会议的人员避开敌人的主力,迂回进山,回到大炉。不料第二天,敌人兵分两路从车辋包围过来。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万春圃主动承担阻击任务、掩护领导机关转移。在执行任各中,他年仅19岁的次子万国英中弹牺牲,广大战士都为之悲痛。在这关键时刻,万春圃赶到队伍前面高声喊道:“国英是为国家民族的解放而死的,他死的光荣,有什么可悲呢?要打鬼子就得做好牺牲准备,在这点上,国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钢铁一般的语言,句句震动人心,战士们化悲痛为力量,把万般仇恨集中在枪口上,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领导机关转移的任务。经过这次考验,党对万春圃更加信任,加上大炉村党群工作基础好,决定把特委机关设在万春圃家中。
  1939年8月初,罗荣桓同志率领的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鲁南。特委书记宋子成向罗荣桓汇报了鲁南的工作和万春圃的情况之后,罗荣桓政委的爱人林月琴同志就住在万春圃家中,罗政委本人有时也来万家住住。万春圃不仅待人热诚忠厚,直爽大方,而且真心拥护我党和我党的抗战主张,因而深受罗荣桓同志的赏识。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还把自己的战马送给了万春圃,这更使他感到党的温暖和对他的信任。为了支援部队,解决供给困难,他不惜一切代价,打开了自己的粮仓,砍伐了南山的松树,并且动员了自己的仁兄弟陈毓山、盛清沂、刘子才、王拱辰等人捐粮献款支援部队。仅陈毓山一次就献出几万斤小麦,几百块大洋。
  一一五师进入鲁南后,接连消灭了峨山口、阎王鼻子山的日寇,又先后打掉了经常捕杀抗日军民、破坏抗日的孔庄顽固头子杜若堂和白彦的孙鹤龄等,打开了鲁南局面。1939年冬,四县边联的群众武装——农民抗日自卫团(共24个团),在一一五师支持下,伏击消灭了鲁南土匪王学礼(张里元暂编第五旅),讨伐费县杀害抗日人民的罪犯、费县县长李长胜。根据罗荣桓同志的建议,以农民抗日自卫团为基础,于1940年春建立了边联支队,万春圃任支队长。从此,这支部队成为抱犊崮山区抗日斗争的一支基干武装。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山东省革命斗争时期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山东学生参加“五四”运动回忆、一九三一年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记、我国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在广饶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雨帆
责任者
于化琪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万春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