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王的由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953
颗粒名称: 山大王的由来
分类号: K827
页数: 5
页码: 261-2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苍山县上大炉村人万春圃山大王的由来。
关键词: 万春圃 山大王 抗战时期

内容

万春圃,字鸿源。1882年生于苍山县上大炉村一户地主家庭里。当时他家拥有200多亩“伸勺子挖饭吃”的“接山淤”地,500亩遍植黄草、松柏、柞栎的山场,30多间大瓦房。虽然称不上豪门富户,但在抱犊崮山区也是屈指可数的了。
  万春圃自幼不爱读书,喜欢骑马玩枪,为人耿直讲究道德,不仅有侠客之风,还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正义感。他好朋友,广交游,仗义疏财,济困扶危,因此很受乡里尊重,官称万三爷。
  旧社会的抱犊崮山区,村镇分散,偏僻荒凉,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是土匪出没之地。对于土匪的打家劫舍,绑票勒索,万春圃是坚决反对的。后来土匪占山为王,闹得穷富都不得安,他下决心要与土匪抗争。正在打算联络帮手,寻找靠山,扩充势力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结识了大地主陈毓山。
  陈毓山是尚岩沟西村人,祖上曾经挂过千顷牌。民国建立后,还有30多顷地,并且担任着国民党临沂县第七区的区长,是一位有钱有势的人物。大约是1921年前后,有一次,万春圃骑上他的枣红马去向城赶会。他正得意的在牲口市里打听行情,陈毓山老远看见了这匹枣红马,误认为是卖的,便连忙走上去。万春圃看是一位身穿长袍马褂、很有气魄的人向自己走来,便问周围的人:“此人是谁?”许多人说:“你还不认识陈区长?”万春圃对陈毓山早就敬佩,因此当陈毓山走到他的跟前问马的价钱时,他和颜悦色地说:“怎么,你看中了吗?”“不错,不错。”陈毓山连声称赞。“那么,你牵去就是了。”“那怎么行呢?”“人情一匹马嘛,都是老亲世邻,还能要钱吗?”陈毓山仔细看了看万春圃,实在不认识,便问起他的姓名来。经过攀谈,只恨相识太晚,从此万春圃就成了陈毓山的座上客。
  通过陈毓山的介绍,他又相继结识了一些士绅名流,如向城的刘子才,城后的赵剑南,兰陵的李子赢,万村的王拱辰等人,并和他们结拜了把兄弟,经常在一起议事谈心。有一次,万春圃正在陈毓山的客厅里喝酒,忽然家中来人报告,双亲已被土匪架去。万春圃听了顿时火冒三尺,发誓要与土匪拚命。陈毓山劝他说:“土匪绑票,无非是想钱。现在不能玩硬的,要设法把二位老人先救出来再说。”万春圃按照这个意见花了些钱救出二老之后,便在仁兄弟的帮助下,组织起护家的民团来。开始只限于守围子,后来就不断和土匪战斗。1929年发生“临城劫车案”之后,抱犊崮山区的匪首孙美瑶被招安,当了国民党。从此小股土匪就无法存在了,有的弃匪还农,也有的投靠了万春圃的民团。奉军失败那年,一伙败兵在抱犊崮山区迷了路,29棵汉阳造、捷克式都被大炉民团缴获。从此,民团更加壮大起来,万春圃又当了地主武装联庄会的会长,一声令下就能调动几百人的队伍,从而成为独霸一方的“山大王”了。
  1930年前后,抱犊崮山区相对的安定了。在万春圃的倡仪下,大炉办了一处小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学校里来了兄弟两位教师,一个叫聂立人,一个叫聂益人。他们来到大炉后都曾去拜访过万春圃,谈论起国家大事,彼此非常投机。
  聂家兄弟都是共产党员。1933年地下党组织领导苍山暴动时,抱犊崮山区的党组织还未来得及行动,就失败了。暴动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了大逮捕、大屠杀,凡有共产党嫌疑的都上了黑名单。万春圃是抱犊崮山区的联庄会长,军政当局当然对他不会怀疑,就把逮捕聂氏兄弟的任务交给了他。万春圃越想越不通,觉得国民党的做法不对,就悄悄地给聂家兄弟通风报信,让他们躲避了。事后万春圃向上边报告说:“去逮捕时聂氏兄弟不在家。”就用这话搪塞过去了。
  1934年冬,在枣庄矿区工作的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决定开辟抱犊崮山区的工作,派李韶九、郭致远二同志以行医为掩护来这一带活动。当时鲁南的情况是,官僚地主横行乡里,劳苦大众饥寒交迫,镇压苍山暴动的白色恐怖依然笼罩着大地,要在这里落脚生根,没有当地有势力的人物作掩护是站不住脚的。因此,李韶九同志去抱犊崮山区之前,特委书记郭子化亲自再三交待,要想开辟这一带山区的工作,就一定要争取万春圃的支持。
  李韶九、张光中和郭致远到达抱犊崮山区后,在高桥开了个药铺,经常以行医为名奔波于高桥——大炉之间,为人民群众解除疾病痛苦。万春圃家里的人有了病,也经常派人赶着毛驴来请李韶九去看病。时间一长,李韶九、郭致远就和万春圃熟悉了。1935年,李韶九、郭致远先后介绍了刘清如、肖云卿、杨质卿等人入党,其中还有万春圃的大儿子万国华。
  1935年元月,郭子化同志在枣庄因政治嫌疑被捕,在押送徐州之前,经李韶九等同志以“枣庄药业工会”的名义营救而获释放。此后,边区特委机关就转移到费县高桥,仍以行医为掩护,开了个药店名叫“广德堂”。郭子化化名周德为,当了药店的中医先生,并经李韶九介绍结识了万春圃。
  在尔虞我诈的旧社会里,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非常尖锐复杂的。随着万春圃、陈毓山一派势力的发展,漫溪村大地主郑向三之流早就红了眼。他们捕风捉影,控告万春圃亲共通匪。临沂反动政府听信了郑向三的控告,决定逮捕万春圃和万国华。幸而万春圃结交广、朋友多,有人透了风,万家父子闻讯外逃,才免除了这场灾难。
  1936年10月,郭子化同志接到党中央西北特别工作组通知,要他到西安汇报工作,听取指示。1937年1月,他又转道延安,参加了全国白区工作会议,直到“七·七”事变之后,他才回到高桥。
  这时万春圃父子也从外地回到大炉,正在组织抗日武装。郭子化同志在高桥召开了特委扩大会议,传达了党的指示,作出了以万春圃为统战对象,开辟抱犊崮山区工作的决议。会后,郭子化同志就来到大炉,受到万春圃的热情接待。席间,郭赞扬了他组织武装,准备抗战的爱国行动,并且分析了当时形势,宣传了团结抗战的意义,指出了抗战必胜的前途。万春圃深爱启发教育。他从与郭子化等人的多次接触中,渐渐地猜测郭子化等人可能就是共产党,并且比较深刻地感到,共产党都是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有能为的人。因此,明确向郭子化表示:“周先生请您相信,我万某是够朋友的,以后有什么用我的地方,尽管吩咐,我一定尽力而为!”
  事隔不久,有一天大早,杨庄地下党员杨质卿便来到了高桥。郭子化问:“有什么急事吗?”杨质卿说:“表叔(万春圃是杨质卿的表叔)有急事叫我来向您讨教!”接着说:“前些时候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曾经给表叔来信,叫他拉队伍,表叔还没回信,昨天又送来信,叫他亲自到临沂城去商议。表叔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叫我速来请示!”郭子化听了杨质卿的汇报,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在国共重新合作,抗战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张里元不可能马上耍什么阴谋,便果断地说:“回去告诉您表叔,不用害怕,张里元是想利用您表叔的势力和声望在山区组织武装,一旦临沂吃紧,他好向山区撤退。这样我们正好将计就计,借他的名义,用他的供给拉自己的武装。”万春圃非常相信郭子化的分析,当天便骑毛驴赶到临沂。经过商谈,弄清张里元原来是想让万春圃出面组织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由于万春圃心中早就有了数,就一面表示,为了抗日救国,组织四县边区联庄会义不容辞;一面提出缺少武器、给养,要张里元支持。等双方达成协议后,他就回到大炉,在我们地下党组织领导下积极活动,建立四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筹备处。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山东省革命斗争时期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山东学生参加“五四”运动回忆、一九三一年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记、我国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在广饶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雨帆
责任者
于化琪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万春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