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我国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在广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904
颗粒名称:
我国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在广饶
分类号:
A811.2
页数:
6
页码:
37-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我国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东营市广饶县收藏着一本我国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这本《共产党宣言》先是在济南共产主义者手中,其后又传到广饶,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情况。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广饶
内容
东营市广饶县收藏着一本我国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这本《共产党宣言》先是在济南共产主义者手中,其后又传到广饶,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情况。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山东问题,因此,“五四”时期山东的爱国反帝斗争特别高涨,非常广泛。高涨和广泛的政治斗争,促进着马克思著作《共产党宣言》在山东的传播。《每周评论》在几个学校寄售。同年秋,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文献也是《共产党宣言》。广饶收藏的这本《共产党宣言》,最初就是在济南共产主义者中流传、学习的许多本中的一本。
在广饶藏本《共产党宣言》的首页右下角盖有一方“葆臣”朱红印痕,这位“葆臣”是济南的早期团员和党员张葆臣。他是江苏无锡人,1922年1月1日入团,后到济南工作,从事青年运动,是济南团的负责人之一,主管“教育兼发行”工作。据1922年曾任济南党的代理书记的马克先回忆,张葆臣是当时在济南的7名党员之一。据王辩、刘子久等济南地区的早期党员回忆,张葆臣当时在“道生”银行做职员,在党内管党、团刊物的发行工作。“道生”银行是沙俄在中国开设的银行,总行设在上海,十月革命后仍继续开办。张葆臣是该行济南分行的职员,常来往于上海、济南,又在党内负责党团刊物、马列书籍的发行工作,因此,他能收存这个最早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这本盖有“葆臣”印痕的马恩原著,曾在济南共产主义者中流传,是可以肯定的。这本书是通过另一名早期女党员刘雨辉传到广绕的。
刘雨辉是广饶县刘集村人,曾在济南女子养蚕讲习所学习,后到苏州女子产业学校就读,1925年夏毕业后回济南女子职业学校任教。在济南期间,她结识了济南女师的王辩、侯玉兰、于佩贞、刘淑琴、王兰英等许多女共产党员。同年由于佩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们常和延伯真、刘子久、李耘生、张葆臣等男同志一起学习和活动。这样,那本盖有“葆臣”印痕的《共产党宣言》就辗转到了刘雨辉的手中。1926年春节,她和同乡延伯真、刘俊才(即刘子久)一同回家省亲时,就把这本《共产党宣言》和其他许多马克思主义书籍、党的宣传材料带回了广饶县刘集村。从此,这本革命文献便在这个偏僻的农村经历了不平凡的50个春秋。
广饶刘集党支部是在1925年春建立的。刘子久在帮助组建刘集党支部时,曾从外地带回过《共产党宣言》等马恩著作和党的宣传文件。
这本《共产党宣言》由支部书记刘良才保存。其后,1926年春节期间,刘雨辉又给刘集支部带来了那本盖有“葆臣”印痕的《共产党宣言》。这样,刘集支部六、七个党员,就拥有了两本《共产党宣言》。这在当时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党支部来说,是罕见可贵的。支部书记刘良才,经常在晚上召集党员们,在他家的三间北屋里,于煤油灯下学习《共产党宣言》和其他文件。入冬农闲时节,党支部还举办农民夜校,由刘良才或其他党员宣讲革命道理和文化知识。《共产党宣言》又成了刘良才等同志备课的好材料。我们在考察现在广饶收藏的这本《共产党宣言》时注意到,由于这本书当年被经常翻阅,以到于在书的左下角留下了明显的黑污痕迹和破损。
农民出身的刘良才,只读过几年私塾,文化不高。但他勤学好问,眼界开阔,加之他对农村的阶级压迫、阶级剥削有很深的体会,所以能很快地理解马列著作的基本原理,并能深入浅出地宣传给农民兄弟们。他从《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所阐明的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求解放的道理中,认识到只有进行革命才能摆脱贫困,才有出头之日。他经常给穷哥们讲道:“现在世道不改个样子,穷人家就难以改变贫困的命运。穷人家是走得慢了穷撵上,走得快了撵上穷,不紧不慢朝前走,扑通掉进穷窟窿,永无出头之日。穷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得‘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跟着共产党奔共产主义。”他说,“共产党主张实现共产主义,将来不但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要实现共产主义。”他常拿出“共产党宣言”,指着封面上马克思像给大家说,这些道理都是他讲的。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深深被感动了。大家说,“大胡子”(指马克思)说到我们心上了,我们照“大胡子”说的去做,没错。
于是,在党的领导下,革命的星星之火很快由刘集、延集燃烧到全县。1928年12月,中共广饶县委成立,1929初刘良才担任县委书记,下辖8个支部,党员发展到70人。党领导的贫民会会员达500人,能影响五、六千农民。此外,还成立了青年团、少先队、工会等组织。党领导群众进行了“觅汉增资”、“吃坡掐谷穗”、改造“红枪会”、“砸木行”等斗争,打击了敌人,鼓舞了人民。
革命的道路是漫长的曲折的,广饶藏本的《共产党宣言》同革命的风雨相联系,历经战火的磨难,饱浸着烈士的鲜血,经过了几代革命者的保存,终于传给了后世。它有一番可歌可泣的经历。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逐步控制了山东,广饶形势越来越严重。1930年11月,县委领导几百名党、团员和群众,在韩桥庙会上“砸木行”,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慌和仇视。随后,他们加紧了对共产党员的大搜捕。在白色恐怖下,刘良才和刘集党支部不得不销毁党的机密文件和学习材料。但是他们却把印有红色马克思头像的这本《共产党宣言》包裹好,密藏起来。过了几个月,形势更加恶化,敌人多次搜捕刘良才未遂。1931年2月,山东省委调刘良才离开广饶,到潍县担任中心县委书记。临行前,他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刘集支部委员刘考文保存。刘考文把它藏在粮食囤底下,有时又封进灶头,有时转移到屋顶脊瓦下面,一直没有暴露过。1932年8月,广饶邻县的博兴暴动失败,广饶党组织也受到严重损失。刘考文估计到自己有可能被敌人逮捕,就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忠厚老实、不太引起敌人注意的老党员刘世厚保存。不久,刘考文等一批党员被捕,刘良才在潍县也惨遭杀害,广饶党的活动转入低潮。但是,刘世厚和刘集的许多觉悟的农民,都坚信“大胡子”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敌人的灭亡和革命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刘世厚把这本宣言,作为对过去斗争岁月的念想,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憧憬、希望和寄托,精心收藏起来。
国民党反动派在其统治区实行法西斯专政,疯狂地、大规模地进行文化“围剿”。从30年代起,他们颁布了许多法令,把676种社会科学书刊定为“非法”的“禁书”,《共产党宣言》被列为禁书之首。他们对保存或阅读马列著作者,加上“危害中华民国”等罪名,或判刑监禁、或处死,这样的事例全国各地时有发生。但是,敌人万万没有想到,在山东广饶刘集村的一座破旧民舍里,却保存着一本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刘世厚用油纸把它严实包好,再装进竹筒里,有时埋在床铺下面,有时藏在屋山墙上的雀眼里,一次次躲过了敌人的眼睛。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广饶、益都、寿光、临淄四边地区的刘集一带,斗争更加激烈残酷。在那艰苦的年月里,日本鬼子和伪军曾3次“扫荡”刘集村,全村房屋几乎被烧光了,但在刘世厚的保存下,这本《宣言》安然无恙。最严重的一次是在1941年1月18日,日、伪军1000余人突然包围了刘集,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全村立时成为血河火海。在敌人的暴行下,我83位同胞被杀害,500多间房屋被烧,酿成了闻名的刘集惨案。已经逃出村的刘世厚,心里总惦记着这本书,又潜回村里,硬是在火海中,从屋山墙的雀眼里抢救出了这本《共产党宣言》,使之又渡过了一次浩劫。
在解放战争时期,广饶刘集一带虽然已成为解放区,但形势仍然很不安定,时常受到国民党军队的侵扰。刘世厚还不得不到处藏匿这本书。全国解放后,天下太平了,刘世厚才放心地把它从藏匿的地方拿了出来。
这本《共产党宣言》,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战争风云和数十载的峥嵘岁月,纸张焦脆了,装订开裂了,边角也破损了,但那水红色的马克思头像还那样清晰、坚毅,他在这本书中宣告的真理,在我们中国已经和正在成为现实。近70岁的老人刘世厚,端详着这本书,不由得想起当年学习这位“大胡子”书的情景,想起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同村战友刘良才、刘奎文、刘良、刘岱东、刘居信等烈士,想起日本鬼子制造的刘集惨案和国民党的残暴罪行,想起新中国的成立和胜利来之不易……老人心情激动,感慨万千。他穿针引线,仔细地把这本快散架的书装订好。还在首页的左上角盖上了一枚“刘世厚印”,与最早收藏此书的“葆臣”印痕相映。然后,用一块老蓝包袱包起来,放进小漆匣里,再放进大箱子里。老人常常拿出这个小匣子,打开包细细端详一番。这成了老人的一种享受,小匣子也成了他的“宝匣”,家里别人都不能动。一直到他84岁高龄时,才把这本宝贵文物献给了国家。
(广饶县政协供稿)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山东省革命斗争时期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山东学生参加“五四”运动回忆、一九三一年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记、我国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在广饶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余世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