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请愿团的组成及在济南车站的斗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896
颗粒名称: 一、高中请愿团的组成及在济南车站的斗争
分类号: K264.2
页数: 9
页码: 12-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一九三一年济南高中请愿团的组成及在济南车站的斗争。
关键词: 斗争 南京 请愿团

内容

山东省立高中,当时在济南各级学校中,除私立齐鲁大学以外,是规模较大的学校。学校分文、理、商三科,教员质量也比较好,例如胡也频、丁玲、楚图南等都先后在高中担任过教员。在“九·一八”事变时期,校长是赵春珊,当时学校里也有反日宣传委员会的组织。
  1.请愿团组成的缘起
  1931年11月25日,南京市由青年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敢死队一行30余人,前往东北马占山部,参加抗日游击队。在经过济南时,下车来我们学校访问,我校“反日宣传委员会”接待了他们。当天下午由反日宣传委员会召集各班班长开会,未经学校当局同意,即决议全校停课,邀请南京敢死队领队人给我们讲演。历时两个半小时的讲演,同学们深受感动,会上不断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会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每人捐献5角钱,作为他们去东北杀敌的路费。当晚由反日宣委会的同学送他们去车站,在车站正要与他们分手之际,适值北平市大学生联合赴京示威团的列车进站。车停后,有几个似乎负责的学生,很快从车厢里走下来,跑到我们行列前,彼此互致慰问,南京敢死队遂即乘车北上。不一会,北平市的示威列车也开动南下了。
  当晚,反日宣委会的同学回到学校后,立即召开了各班班长会议。会上传达了在车站会见北平市大学生示威团的情况,研究后一致决定:明(26)日上午不管校方是否同意,自动停课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对如何开展爱国救亡运动,付诸大会表决。
  11月26日上午,各班班长分头通知同学早饭后在大礼堂开会,钟声一响,同学一齐进入了大礼堂。由反日宣委会的一位同学,将在车站送南京和北平学生的事情作了介绍。同学们听后,心情十分激动,反日宣委会遂即提出几点意见请同学们表决:①我们省立高中应不应当赴南京请愿。大家一致同意坚决赴京请愿。②什么时候走?一致决定明(27)日就走。③怎样组织,如何行动?一致决议作如下安排:全校18个班,按军事编制,每三班编为一个连,四个连编为一个营,另外编一个警卫连、一个通信排和一个警卫班(由校篮球队担任),反日宣委会30多个同学担任总的领导工作。并选出理科三年级乙班学生黄来兴同学担任总指挥。④并议决同学们一律穿制服,每人携带一床被子打成背包。关于吃饭问题,每人交3元法币到南京包饭,在途中伙食自理。另外带几个炊事员和一个茶炉,专为途中供应同学们用水。经过一上午时间,编制和准备工作完毕了,计划当晚就整装出发。
  当我们开会的时候,学校当局毫无所知,校长赵春珊一早就到教育厅开会去了。大会的决定由反日宣委会派了十几位同学分别到教务处、训育处、事务处通知了各个主任,同时将所有电话都看守起来,不许向校外通话。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参加了我们的大会,并自愿捐款作为宣传鼓动费用。等到下午校长回来后,事情已成定局,他已无法挽回。
  2.在车站的斗争
  11月27日午夜,同学们在总指挥带领下,整队出发。为了避免日本浪人的捣乱,不走纬一路,改由杆石桥沿顺河街到普利门外,通过经二路直赴津浦车站。队伍最前列是军乐队,随后是反日宣委会,并携带印刷工具,准备随时随地印刷宣传品,再次才是同学的请愿队伍。当时笔者是文科三年级甲班学生,我们这一班编为第一连第一排,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同学们服装整齐精神抖擞,以急行军的步伐,很快到达了普利门。队伍到普利门后,开始奏起军乐行进,沿途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响亮口号。
  11月28日早4点,请愿队伍到达津浦车站,队伍在检票口前停下来。检票口由韩复榘执法队守卫,经反日宣委会同学向执法队说明来由,要求进入站内找站长交涉车辆,出乎意外,执法队并未阻拦,队伍顺利进入站内。这时天还未亮,总指挥命令队伍就地休息,不准离队。
  待至6时天明后,反日宣委会就派了十几个代表到站长室交涉,向站长说明要去南京请愿,请他给调配车辆。站长听后神情惶恐地说:“蒋委员长有命令,任何站长不准供给请愿或示威学生的车辆,违者定按军法惩处。这件事就是杀了我也不能答应。”正在紧张交涉之时,从西方传来火车的汽笛声,我们总指挥立即吹哨,命令各连队集合。当即命令第一连第一排跑步到路轨卧倒截车;分派警卫连待列车进站停下后,立即上车占据车厢,并向旅客说明原委;又挑选10位同学,当车停后,马上登上机车,看住司机不准开车。刹那间列车进站,在轨道上截车的同学距火车30公尺时,同学们高举拳头准备牺牲,至相距十余公尺时,火车方徐徐停下。车停后,警卫连的同学立即登上车厢,守住车门,乘客看到这一情景不免有些惊慌,经同学说明原因后,旅客消除了顾虑,并一致鼓掌欢迎,高呼口号“欢迎请愿团赴京请愿!”这趟车是特别快车,车上乘客中有外国人。负责上机车的同学,登上机车强迫司机摘下车头,开到另一股道上停下,并对司机进行了说服工作。
  这时,在站长室,反日宣委会的同学仍与站长继续交涉着,可是站长看我们截住了特别快车,当时有点慌了手脚,态度由强硬变为温和。对我们说:“同学们想要乘车去南京,那只要同学们立个字据给我,将来政府对我责问时,得由同学们替我负责,我就为你们挂车。”反日宣委会即毫不犹豫地给他写了字据,盖上戳记。但站长又提出新的要求说:“这趟车是特别快车,上面有外国客人,现在已经误点了。要求同学将这列车放过去,等到下午两点半从浦口开来的198次普通客车,把同学们送往南京。”代表也立即应允了,但提出我们所控制的机车不能放行。站长也很快答应了。经过一上午的交涉,同学们认为是胜利了,不知站长是在欺骗,总指挥便命令占据车厢的同学下车,该列车随即开往北平。
  到了12点,学校伙食团将菜、饭送进车站,另外一部分老师还凑钱买了二十多担甜沫送来,并由王理成等几位老师来慰问我们。
  午饭后,全市各学校代表数十人来到车站,慰问我们,并祝贺我们对站长交涉的胜利。表示在一两天内,全市同学坚决行动起来,在你们带动下,一同赴南京请愿。
  送走了各校的代表,忽听到站外的报童高喊着:“《新亚日报》,有好消息!”一个同学跑去买了一份,他边走边看,突然跑步将报交给反日宣委会负责同学朱维志。朱维志看了立即和总指挥共同研究,随即吹哨集合。同学站好队后,总指挥宣布说:“同学们,现在朱维志同学向大家传达一个消息。”朱维志说:“《新亚日报》今天刊登了我们高中请愿的消息,责问我们高中学生,既然是爱国救亡运动,为什么不经过学校当局的同意,自动罢课,擅自组织非法队伍,假借请愿为名,企图造成社会秩序的紊乱。还污蔑我们简直不是学生,是流氓的行动,不唯目无法纪,而且目无政府,等等。”朱维志同学传达了报上的大意,总指挥黄来兴同学紧接着说:“同学们!《新亚日报》对我们高中同学的侮辱,我们怎么办?”全体同学当即决议,由反日宣委会和总指挥带领一个排的同学,前往问罪。总指挥指定一连一排的同学随同前往,大家跑步来到经二路纬一路《新亚日报》馆,立即冲进门内,包围了经理室和编辑部,大门上设立了岗哨,禁止出入。由反日宣委会几位同学质问经理杨某和编辑人员说:“你们奉谁的指示登了这样的消息?企图是什么?我们赴(南)京请愿是正义行为,为什么说成是流氓行动!”问得他们哑口无言,惊慌万状。接着向他们提出两个条件:立即发号外声明更正,认罪道歉;否则当场砸毁报馆,将经理和编辑带到车站由同学处理。这时经理杨某和编辑吞吞吐吐地说:“同学们!我们有罪,万分对不起你们,我们简直是汉奸行为,请宽恕我们,我们立即发号外道歉认罪。并刊登高中学生请愿救亡的正义行动,号召全市爱国人士、青年学生大力响应你们。”在我们的监视下,于当日下午两点多种,《新亚日报》号外就售遍了全市。高中学生请愿的正义行动,引起了全市的注意,胜利地结束了这场斗争。
  同学们回到车站,已下午3点多钟,这时198次客车也由西方开来,快要进站了。总指挥立刻命令警卫连的同学作好准备,车一停马上占据车厢,决不再放过这列车。不料列车在车站最西边停下,旅客下来后,警卫连同学未及赶到,列车迅即开走。这时宣委会同学感到十分惊讶,立即跑到站长室质问站长,向他提出抗议。站长很客气地回答说:“这趟车买过票的旅客很多,站上考虑先把旅客运送出去。至于同学们,我另外调车,保证今晚送同学们南下。”为了怕再受编,反日宣委会就派了几位同学留在站长室监视着站长。这时天已入夜,同学们在朔风凛冽中,精神抖擞,高唱“流亡三部曲”,等候调车。两小时后车厢调齐,共30多个车厢,有客车也有铁皮车。这时同学按次序上了车,我们一连一排和反日宣委会在一个车厢,我们控制的机车也挂上了,大家静等开车。可等了很久列车仍未开动,总指挥派同学到机车去问为什么不开车?司机说:“站长未给路签,我怎敢开车?没有路签,杀了我也不敢开车。”总指挥听到这一情况,立即由反日宣委会几个同学跑到站长室去找站长,谁知站长室空无一人,连办公用具也收拾一空。至于路签,不经前站放行是拿不出来的。总指挥听到这一情况,知道又被站长骗了,迅即通知同学今晚车不开了,就在车上就宿,并派警卫连同学分为两班,轮流放哨,保卫同学安全。
  这时车站寂静异常,除同学们,只有韩复榘执法队在车站值勤。经同学们与他们慢慢联系交谈,他们也很同情我们的爱国行动。并透露韩复榘得知我们高中学生赴京请愿,曾命令站上执法队不要阻挡。这说明爱国的正义行动虽为反动当局所不满,但表面上还不敢过分干涉。
  晚8时后,学校来人通知说,何厅长和赵校长在市政府等着请愿团负责人去谈谈。反日宣委会同学向总指挥交待后,立即前往市政府。在会议室首先见到赵校长,赵校长向同学们慰问了几句,接着何思源进来了。起初还寒暄了几句,随后突然显得很严肃地说:“同学们,爱国救亡,人人有责,但不能象你们高中学生这样,简直是无法无天,不经过校方同意,就非法组织请愿团赴京请愿,这有什么用?你们到南京就能挽回大局吗?真正的爱国,就要一面好好读书,一面作些反日宣传工作,象你们这样举动,不但荒废学业,而且造成社会混乱,我看还是回校预备功课准备考试吧!”他这番谬论,引起反日宣委会同学们极大愤慨,但当时在他的高压下,他们只好先应付说:“请愿不是我们几个人的事,我们回去征求大家的意见,再来向厅长报告。”
  晚10时后,反日宣委会同学回到车站,通知同学们下车集合。同学们在睡梦中醒来下车站好队,朱维志同学激动地说:“刚才何厅长将我们叫到市政府,对我们大加训斥,侮辱我们高中同学,阻挠我们赴京请愿,力逼我们回校,让我们回来征求大家的意见。”简短传达刚一停,同学们立即响起“坚决赴京请愿!坚决斗争到底”等口号。一致表示不屈不挠,坚不返校,誓死赴京请愿。朱维志同学看到同学们的意志坚决,也信心倍增,立即返回市政府向何思源报告了全体同学“誓死赴京”的意志。何思源听到我们坚定不屈的表示,感到无计可施,转而表示说:“既然大家意志坚定,不肯返校,途中要注意安全,切勿发生伤亡事故。”敷衍了几句就和校长一同回去了。
  午夜12时许,总指挥听说站长住在津浦宾馆,立即带领我一连一排跑步到津浦宾馆,包围了这所楼房。总指挥来到经理室说明来意,要搜查津浦车站站长,经理在这种形势下也不敢不答应。我们分头到各房间搜查,经过一个多小时,搜遍了宾馆,并无站长踪影,只好带队回到车上。
  次日(29日)早饭后,反日宣委会的全体同学召开会议,研究了当时情况,作出两项决议:①何思源阻挠我们赴京请愿,我们应立即发表宣言,散发全市,使人民群众了解我们为什么请愿,以及何思源对我们的阻挠,争取他们的声援和同情。②站长躲起来了,我们去找段长,再和他们交涉。会后很快油印几千份宣言,派出同学到各主要路口及机关、商店散发。
  对第二项决议,由总指挥率领四个连的同学包围了段长大楼。段长楼门上了锁,同学们破窗而入,对各办公室进行搜查,空无一人。最后在二楼一个小房间内找到一个穿便衣的人,带回询问,知他是段长亲戚,叫他在楼上看门,对段长去向他一概不知。
  找段长没有结果,就又与司机商议,没有路签能不能开车?据司机说:只有用压道车向前探路,路上如无障碍,就可一站一站试探着前进。经同学乘摇车到白马山站旋即返回,路上并无障碍,总指挥催促司机开车。这时司机又说:象这样一站一站试着前进,何时到南京呢?看来还是找着站长,要出路签一两天就开到了。我们考虑了一下也有道理,就未采取这一办法。
  这天晚上,学校校长和几位支持我们的老师来到车站,慰问了全体同学。并指示我们搬到站长室、电报房、行李房等处去住,那里有火炉,可以避风寒。赵校长还没走,何思源也来了。这次和昨天神气大不相同,笑容满面地和校长走到各个车厢,向同学们慰问一番,也就回去了。校长和老师们与我们在一起,直等午夜以后才返回学校。
  29日午夜以后,突然韩复榘手枪旅营长带2000警卫到车站,找到反日宣委会负责同学,声称他是奉韩主席的命令来保护同学们的,并且已把队伍布置在车站周围,并说是怕官扎营的日本浪人伤害我们。他们说得虽然好听,但我们也意识到韩复榘的意图,是明保护暗监视,以防我们有另外行动。所幸这位营长,由于打篮球和我们校队很熟,对我们尚无迫害行为。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山东省革命斗争时期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山东学生参加“五四”运动回忆、一九三一年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记、我国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在广饶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崔基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