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中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828
颗粒名称: 颐中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
分类号: K810.2
页数: 12
页码: 370-381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颐中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历史沿革、机构设置、经营管理等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颐中烟草公司 青岛分公司

内容

一、历史沿革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沿革,应追溯到1902年在英国成立的英美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公司于同年9月19日收买了英商美国烟草公司在上海浦东的全部财产,1908年又转售给新成立的大英烟草公司,大英烟草公司是英美烟草公司投资创设的。1919年2月27日,在上海又成立了驻华英美烟草公司,这个公司的绝大部分股票为英美烟草公司持有,变来变去,只是改头换面。1919年在青岛设立了大英烟草公司,1923年至1924年,青岛大英烟草公司大加扩充,规模渐大。
  1931年,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驻华英美烟草公司和大英烟草公司把设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卷烟厂,改名为启东烟草公司;1934年12月又把它卖给颐中烟草公司。由于上述变迁,直到青岛解放前夕,有些人仍称颐中烟草公司为大英烟草公司。与此同时,英商首善印刷公司和振兴烟叶公司,分别购买了驻华英美烟草公司和大英烟草公司的印刷部分和烟叶收购部分。首善、振兴这两个公司也是驻华英美烟草公司投资创设的,其对外交涉事务由颐中烟草公司代为办理。
  颐中烟草公司是一家在香港注册的英国公司,总公司设在上海,在北京、天津、青岛、南京、汉口、重庆、厦门、汕头、福州、广州均设有分公司,资本总额为港币1.77亿元,各地分公司的资本与总公司的资本并未划分。经营项目:以卷烟的制造与销售为主,其次进口卷烟纸、包装纸、机器零件等,出口只有卷烟与烟叶两项。生产卷烟的工厂,上海最大,以生产高级烟著称,天津厂次之,再次为青岛厂。但青岛厂生产的大前门牌,畅销全国各地市场,比天津厂产的大前门牌烟,质优价高。青岛厂开始设在大港火车站对面,只有13台卷烟机,日产量50余箱。1925年迁至孟庄路7号新址,边安装设备边生产。1926年5月,56台卷烟机全部安装好,其中52台投入生产,4台留作备用,日产量约200余箱,产品牌号有红印、古印、哈德门、红锡包、海盗、司太飞、大前门、三炮台。由于负责人锐意经营,生产日益发展,1936年达到了鼎盛时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部接管了颐中烟草公司,改为军管。军方派广濑为总监理官,日本专卖系统派桥本任工厂厂长,各车间还派有监理官及警备员,由日本人看守大门,工人出入都要搜身,备受欺凌。后因广濑与桥本争权夺利,互不相让,日本军部调走广濑,改派城庆次接任总监理官。城庆次是个中国通,华语流利,办事圆滑,同各方关系搞得较好。但因太平洋战争,日军迭次失利,已到山穷水尽地步,城庆次亦不能有所作为,只能维持残局。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在青岛颐中烟草公司的英国人回公司接管。首先清理辞退了日本人管理时期使用的一切人员,责成日方负责遣散。老职工留用,离厂者召回。有少数在日管时期勾结日人,侵吞职工福利金,贪占职工利益的人员,如顾仁杰、扈颂等均自动离职。同年12月开工生产,因当时美国军用卷烟大量流入市场,质优价廉,又加战争影响,运输不便,产品销路不畅。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英人无意经营,把库存烟叶及卷烟纸转运到上海、天津,厂方只好变卖物资,维持职工工资开支。我人民政府曾供给烟叶帮助开工,终以产品销路不畅而停产,拖欠职工工资达8个月之多,1200余名职工生活受到威胁。这时人民政府接受了颐中烟草公司经理包尔满的申请,指定国营青岛实业公司与之洽谈,达成协议如下:承认颐中烟草公司全部停产;由实业公司负责偿还所有欠款,如拖欠职工的工资、政府垫付的烟叶货款、地租、税金等;颐中烟草公司的全部资产,包括厂房、设备、货物等作为抵偿。张凤霄作为颐中烟草公司代理人在协议上签字。1952年1月13日,以宋读亭、白筱易为首的接管人员莅厂接管,改名为国营青岛卷烟厂。
  二、机构设置英商颐中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设经理1人,副经理1~3人,辖卷烟厂、营业部、会计部、仓库部、人事部、医务部。在大英烟草公司时期及1945年以后,还设有印刷部、烟叶部。各部主要负责人都是外国人,有的部有1~2名外国人当副手和华籍职员若干人。卷烟厂设厂长1人,秘书1人、工程师1人,均为外国人。厂内蒸烟车间、卷烟车间、包装车间,都有外籍监工2~4人,华人车间主任1人,助手1人,唯设备车间除有华人车间主任1人,助手1人外,还有外籍工程师1人,副手1人。仓库有外籍总管1人。守卫有白俄10人(男8人、女2人)。此外尚有华人买办1人,助理买办1~2人,过磅员1人,质量检查员2人,计算员1人,杂务1人。该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末鼎盛时期,有工人1000余人。1949年前后,有工人1240人(男767人、女473人),外籍职员32人(男27人、女5人),华籍职员98人(男96人、女2人)。
  该公司的管理机构及卷烟厂,均设在青岛孟庄路7号。烟叶部(即前面提到的振兴烟叶公司)设在青岛孟庄路5号。印刷部设在青岛堤口路25号。在夏洼路1号、商河路9号设有货栈,洛口路35号还设有仓库货场。烟叶部机构庞大,除在青岛孟庄路5号的烟叶部外,在潍县二十里堡还设有一套收购存储、烤制烟叶的机构。烟叶部的隶属关系屡有变迁,1914年至1933年烟叶部直属大英烟草公司,1934年分离出去,称振兴烟叶股份有限公司。1945年到1952年,又直属颐中烟草公司,改称颐中烟草公司烟叶部。名称虽有变更,实体始终如一。在潍县二十里堡的烟叶部,其组织为经理部、会计部、收烟场、复薰加工厂、仓库及运输部,各部均有英、美籍人员负责主管责任。另外还设华账房,统辖华籍职工,设开钱账房负责烟款及现金支付。在胶济铁路沿线的黄旗堡、谭家坊子、杨家庄、益都、辛店等车站设收烟场。收烟场设华人主任一人,职工若干人。
  三、经营管理颐中烟草公司的一切经营管理手段,都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现将其经营管理措施综述于下:他们的管理确有独特之处,公司各级负责人职责分明,制度严格,对原材物料的保管使用,如卷纸、锡纸、包装纸、纸盒纸以及煤、水、电等,均不容浪费损失。公司经理每天8点上班,到厂后首先下车间,按一定路线检查生产情况,听取汇报。对生产中发现的问题,立即给予指导,不拖拉、不马虎。如发现质量出现问题,当即把车间负责人召来责问,并要求马上采取解决措施,报告处理结果。对来自各方的报告,重视而不轻信,要亲自调查证实,才作处理。如二车间有个职员,每天下班走得很晚,门卫向经理报告,经理亲自到二车间窗外监视,发现这个职员在偷窃,遂责令这个职员把偷窃的东西放回原处,第二天辞退了这个职员。每天的车间生产报告,经理亲自审阅,然后交给会计部统计分析。车间每台机器需用的零部件、辅助材料,都有记录,分机入帐。每月总结布带、刀片、卷纸的耗用量和产品的比例,向上海总公司汇报。上海总公司根据各分公司的汇报,作出比较表,分发到各分公司。如果发现其中某项生产指标本厂低于别厂,或消耗指标高于别厂,经理就在表上用红笔标出,交车间改进,车间负责人须马上采取措施,取得成效,向经理报告。如果没有改进,车间负责人就要受到经理的斥责,或被调换。
  对全厂职工工资和待遇,公司负责人有权决定奖、罚、升、降。外籍职工均按A级工资,华籍高级职员(如车间主任)按B级工资,其他职工统为C级工资。A级按原在国外的工资标准发给,英人按英镑,美人按美元,折算成当地币制数字,准许本人开写支票,从汇丰银行提取,年终由银行结算。B级工资则由会计部开给支票,装在信封内,交本人持支票到银行提款,工资数额要求保密。C级工资每月发两次,根据车间考勤薄计算工资,在下半月发上半月的工资,由会计部工资组把工资算好,写出工资单,由工资组会同车间负责人发给职工本人,到出纳组领取。每年增加工资时,A、B级职员,由经理亲自通知本人及会计部负责人。每年发给年终奖金,数额为全年工资总额的40%。白俄侍卫人员按B级工资发给,得与英美籍人在一个食堂吃西餐。B级华籍职员也享受就餐待遇,但在另一食堂就餐。
  1926年上海总公司通知分公司,成立储蓄组织,即在职工每月应领工资之外,厂方按照每个职工月工资的5%,给各职工每日存入一笔储蓄金,满5年一次付给职工,帐上仍保留5%的存款。再满5年,原在帐上保留的存款,连同第二个5年存入的一并发给职工,实际是发了工资额的10%,帐上仍保留5%的存款。以此类推延续下去。如某职工工资100元,厂方每月给该职工存入5元储蓄金,满5年时付给该职工储蓄金300元,但该职工帐上仍存300元储蓄金。再满5年时付给该职工600元储蓄金,该职工在帐上仍存300元。每星期六,发给职工福利烟,普通工人每人发给丙级烟一捆(50支),把头、修理工、技工每人发给丙级烟两捆(100支),职员每人发给一盒(100支),主任级职员每人发给两盒。普通工人年终发给广告画一张,把头、修理工、技工、职员每人发给两张。工人每年增加一次工资,普通工人最少每日增加5分,技工、修理工每日增加1角、2角不等,把头、职员每月增加5元、10元不等。工人有出货花红,每出一箱发给5角。病休有医生证明,工资照发。该公司等级观念十分严重,外籍人与华人的工资差额巨大,一个外籍高级职员的工资比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高三四十倍。
  烟厂的工人每日工作10小时,1930年以后改为9小时,早7点上班,中午12点停车吃午饭,下午1点开车。有时还要加班,每加班一小时,发给一个半小时的工资,每次加班发给一个馒头。监工、车间主任强调生产效率,工作时间不容稍有松懈,如有违章情形,轻则罚扣工资,重则辞退出厂。工人出厂要被白俄门卫搜身。外籍人对待中国工人,是高压手段加有限的物质引诱。厂方一再声称:一切福利设施,由厂方逐步实现,工人不得提出“无理要求”。
  1929年冬,工人组织工会,工会代表工人向厂方提出如下要求:(1)承认工会。(2)工作时间由10小时改为9小时。
  (3)提高工资。(4)兴办各项福利事业——设食堂、托儿所、哺乳室,扩大医务设施。外籍人不同工会代表谈判,双方僵持不下,工人举行罢工。后来市政府社会局派人到厂与外籍人交涉,几经折冲,勉强达成如下协议:(1)厂方同意陆续成立托儿所、哺乳室。(2)承认工会,提高工资。缩短工作时间必须请示上海总公司批准后施行。(3)工人复工。但厂方以工人违犯厂规,举行罢工,使工厂遭受损失为由,开除了工会中10多位领导人。
  颐中烟草公司鼎盛时期,日产烟200余箱(每箱5万支)。公司当局为了扩大销路,竞创新牌,增加档次,辅以广告宣传,设“彩”诱人。在城市繁华街道,影剧院、游艺场、体育场、火车站、汽车站、交通沿线的城镇集市,都有颐中烟草公司张贴的广告。另外还有精工印制的广告年画,传入城乡家家户户。每盒烟里装有一张人物画片,积累成套之后,可凭此获取奖金若干。
  四、在我国推广种植美种烟叶
  1912年秋,大英烟草公司烟叶部,派美籍烟叶技师单佛尔、文斯及华人翻译柳文卿、夏明斋到山东威海孟家庄试种美种烟叶,因土壤不宜,未能推广。1914年大英烟草公司派美籍烟叶技师依·葛瑞格立、皮垂、阿尔·葛瑞格立、魏德克带翻译张桂棠(张筱舫)、董伯年、夏明斋到潍县坊子,租用原德国坊子煤矿医院旧址,作为种植美种烟叶的场所。复经翻译张桂棠说服田联增在大徐家村外租地60市亩,种植美种烟叶。美籍烟师阿尔·葛瑞格立、魏德克教给种植技术、烘烤方法。出产的烟叶,经检验认为合格,遂向民间宣传推广。1915年该公司在坊子安装了立式锅炉、复熏烟叶机器。是年收购烟叶约5万磅,经加工烘烤,分装50箱,运往上海。大英烟草公司为了推广种植美种烟叶,哄骗拉拢,煞费苦心。田联增烘烤烟叶时,不慎将租用的20间房屋全部烧掉,大英烟草公司暗中发给田联增款项,帮助重建房屋。公司还无偿发给农民烟种,贷给肥料豆饼。每种烟12亩,贷给烤烟炉炉条一副、铁制烟囱一套、温度表一个。烟叶收购价格,以高于种植其他农作物的收益为准。从发出烟种开始,美国烟师骑着马带着翻译,到各村巡回,向烟农传授浸种、育苗、移植、施肥、摘心、去蘖、采叶、烘烤、绑把等种植管理技术。当时首先种植美种烟叶的有潍县坊子镇高家庄的丁洪发、考家庄的考仲英、大涯头庄的王龙棠、李家沙窝庄的李德勤、王邻屯庄的李墀范、范家屯庄的张凤彩、王儿庄的王曰香。后来他们当中有的发展成了种烟大户。1916年种植美种烟叶的农田面积迅速扩大,烟农遍及潍县、安丘、临朐、昌乐、益都、临淄各县。大英烟草公司在坊子收购烟叶的场所和复熏烟叶的机器设备,已不敷应用,于是以临时仓库为名,在坊子建筑了一个大型复熏烟叶工厂。1917年大英烟草公司指示买办张桂棠、田联增,在潍县车站与坊子车站之间的二十里堡车站东旁,购买农民土地32亩2分9厘,设置了北厂,1918年又指示他们购买了农民土地35亩8分4厘设置了南厂。南、北厂均安装了发电机发电照明,安装了卧式锅炉10台,复熏烟叶机器4部,一昼夜能加工烟叶近50万市斤。建立了两个收烟场,5栋大型仓库,有铁路专线由车站通往南北两厂,车站还有专用站台。1934年大英烟草公司曾派人到高密姚哥庄车站试种美种“白利”烟叶,据云此种烟叶不用烘烤,不用日晒,挂在棚内,使其自然阴干,烟味浓厚,不同于烘烤烟叶。经农民试种后,因产量不高,停止推广。所收不足万斤之烟叶运来青岛后,装入木箱发酵,制成凉性纸烟(薄荷烟),无异于美国产品。
  五、操纵市场排挤同业掠夺烟农
  1917~1927年的10年间,大英烟草公司在上述地区独家收购烟叶,继后中外厂商闻名而来,独家收购烟叶的局面遂被打破。1935年振兴烟叶公司在此收购的烟叶约占产区产量总额的60%,计5800万磅。他们有英美的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供给资金,有条件操纵控制山东的烟叶市场。如其他厂商与之竞购时,该公司开价较高;其他厂商买足时,该公司立即压价收购。烟农如因价低不卖,该公司即以停止收购相威胁。如其他厂商抬价抢购,该公司便在上海市场,廉价抛售一部分烟叶,压低市价,迫使其他厂商不敢放手抢购。总之,该公司恃其资金雄厚,运用各种手段,操纵市场,排挤同业,掠夺烟农。
  该公司为了更有力地控制烟叶收购市场,1929年在胶济铁路黄旗堡车站租地6亩,1930年在杨家庄车站租地3亩,1931年在谭家坊子车站租地5亩,1932年在辛店车站租地6亩半,均建立了收购站。该公司增设这些收购站,不是为了烟农交售烟叶便利,而是为了把同业厂商挤出烟叶市场,达到独家垄断的目的。该公司为了抢先收购烟叶,先是开价较高,随后逐渐压低,促使烟农抢先交售。当时烟农们争先恐后,蜂拥而来,风餐露宿,挨号进场交售。又恐烟叶经风吹日晒,干燥破裂,遭受损失,所携带的棉被,不盖在人的身上取暖,而是盖在烟叶上。因交售拥挤,曾酿成一件命案。1932年辛店车站收烟场,没有及时开门,让烟农车辆进场,以致大门一开,烟农争相挤进,车辆互相冲撞,一烟农被车把穿胸致死,情景至惨。
  该公司为了垄断控制山东烟叶市场,经常派人到农村,搜集有关烟叶种植情况,每周向上海总公司汇报一次。
  1.每年春季清明节前,在二十里堡、黄旗埠、谭家坊子、杨家庄、益都、辛店各收烟场,由华账房主任及职员2人向烟农发放烟种。在发烟种时了解烟农的种植计划,和他们所知道的本地区多数烟农的打算,作出统计,以分析烟农的趋向。
  2.要求各收烟场,按时派人到产烟区查看育苗、移植、摘心、病虫害、气候影响等管理、生长情况。
  3.在收获时,各收烟场及时派人调查烟叶收获数量,成色好坏,以及烟农烘烤烟叶的数量和成色。
  4.收烟季节刚过,立即派人到产烟区,了解烟农尚有若干存烟,烟农对来年的种烟打算。
  5.了解在山东烟叶市场上,有多少家厂商收购烟叶,这些厂商的名称、资金状况、收购能力等。
  6.了解每日烟叶价格,上市数量,发运地点、收购者是自用或转售。
  7.每年开始收烟前派人调查烟叶和其他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成本。
  上海总公司根据搜集的情况,综合研究,系统地、全面地掌握了产烟区的全面情况,作出收购计划,拟定收购价格及操纵市场的策略。对人员、资金、仓储、设备、材料、燃料都预先作了充分筹措安排。如1935年,根据调查的材料,预计烟叶增产80%以上,该公司即从英、美国内调来收烟的技术人员,从天津、威海招用一批华人职员,向英美银行筹借资金,从青岛订购大宗木桶,从上海运来大批麻袋,从博山订购煤炭,一切事均先准备妥当。在该公司控制之下,烟叶虽然大幅度增产,烟农却增收不多。1933年其他厂商急于购进烟叶,市场上烟叶供不应求,烟价直线上升,该公司的收购价格已被打破,遂将6处收烟场同时关闭,并声言美国烟叶市场、上海烟叶市场,烟价都低,其他厂商不明究竟,亦随之停收。但这些厂商需烟数量有限,停收前购烟已近饱和,贩卖商亦因各厂商停收,不敢进货,市场购销停顿。烟农运到市场上的烟叶,无人问津,守候五六天不得脱手,只好把烟叶运回家去。运来运去,徒受劳累之苦,还赔损了食宿用费,最终仍不得不低价卖给该公司。1934年美国烟叶歉收,价格抬高,美商美国烟叶公司、花旗烟叶公司,不顾该公司规定的价格,抬价收购,市场烟价上涨。该公司乃急电上海总公司,要求设法制止。结果将美国烟叶公司山东经理道格撤换,花旗烟叶公司经理受到申斥。事后该公司将花旗烟叶公司吞并,花旗烟叶公司的经理乐夫、韩得克特、依万豆夫(白俄)等被该公司留用。一场抢购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外商对烟农及华籍工人,随便欺压凌辱,在传授种植烘烤技术时,稍不顺心,即破口大骂“笨蛋”、“蠢物”。收烟时,烟农嫌出价太低不卖,又是一顿臭骂。有时外商说烟农在烟叶里掺假,就把烟农交给护厂警察,不是罚就是打。1935年冬,检碎烟叶车间的外籍人,因为童工嬉戏打闹,就把一群童工拳打脚踢,锁在车间里不准出去吃午饭。引起全体工人的愤怒,举行罢工抗议。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作了让步,把这个肇事的外国人调走了。
  该公司在我国开拓的产烟区,除山东胶济铁路附近各县以外,在江苏、安徽也有部分地区。从1917年到1937年的20年间,该公司从山东掠夺烟叶总数不下700万市斤。
  六、有关附录
  1.该公司无视我国法令,拒不纳税。张宗昌督鲁时,下令征收卷烟税,其他工厂都照章纳税,唯大英烟草公司拒不纳税。税局规定,烟箱上不贴税票,不准出厂。大英烟草公司则以停产关厂,辞退工人相对抗,并宣称:再开工时工人回厂,作为重新雇用。双方相持达8个月之久,后经上海总公司派人向张宗昌交涉,并贿以重金,才得解决,工厂复工生产。
  2.据上海总公司调查统计人员蔡正雅(上海人,曾在上海复旦大学担任过统计学教授)透露,英国领事馆曾利用该公司搜集情报。1948年夏,上海总公司派蔡到青岛设置秘密情报站,搜集各种情报。由从上海来的夏怡然(上海人,大学毕业生,是上海总公司调查统计室负责人夏虎士的长子)和经田乃权介绍参加的徐宝珍(女)每日到青岛各市场调查布匹、鞋帽、衣服、各种粮食、鸡、鸭、鱼、肉、海货、肥皂、牙膏、毛巾等生活用品的价格,和房租水电等费用(共40余种),及有关政治、军事情况。夏怡然直接和上海蔡正雅联系。青岛解放后,他们继续活动,由青岛分公司经理包尔满(英籍)秘密指挥。夏怡然住在青岛金口三路,不到青岛分公司上班,其所需经费由青岛分公司烟叶部出纳室供给,由田乃权送交(当时田是该出纳室的主任)。蔡正雅来青岛设站时,带着上海总公司烟叶部经理乐夫(英籍)写给田的信,嘱田协助。田把他们的办事处设在田投资经营的利茂船行内(中山路大陆大楼)。
  (青岛市政协供稿)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政治、军事、革命斗争、工商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社会、风物10卷,全书以真实丰富的史料,朴实流畅的文风,重点反映了自戊戌变法至建国前半个多世纪中发生在山东省的重要史实。

阅读

相关人物

田乃权
责任者
李树铭
责任者
王之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