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的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819
颗粒名称: 渔民的习俗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354-355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渔民的习俗、语言的忌讳、行动的禁忌、修庙敬神等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渔民 习俗

内容

1.语言的忌讳。渔民上船出海,就禁止说话间露出“翻”、“碎”、“空”之类的字眼。在他们看来,谁说了不吉利的话,就将出现不吉利的兆头。如“翻”字,就意味着船只被风颠覆;“碎”字就意味着船只触礁而破碎;“空”字就意味着下空网,捕不到鱼。所以,万一遇上有关这三个字眼所要表达的事情,他们就改口换词来表述。比如,在船上吃饭不小心,把碗摔碎了,他们就说:“碗撕了!”
  2.行动的禁忌。渔民们在放网期间是不准理发的。要理,就得在放网前或放网后,不然,谁提剃头之事,这“剃”字就意味着网具受损坏。再是在船上吃饭,不能将筷子横放在碗口上。谁放上了,渔民们称之为“燕扛梁”,是大风浪袭击船只的不祥之兆。
  3.修庙敬神。威海卫渔民修庙敬神由来已久。最早是修“青鱼庙”,西起小石岛、麻子山、远遥咀、靖子头、江古咀、海埠、城子、沟北、皂埠、刘公岛等地都有。每当渔民首次捕上青鱼,就得到那里烧香、供鱼、敬神,向“赶鱼神”叩头,求其保佑多捕鱼。再是修“龙王庙”,合庆、远遥、靖子、沙窝、刘公岛等大村都修建了大型的庙宇,在西涝台、毕家疃、山东、长峰等村还修了些较小的庙宇。每年春节期间,渔民们都要到庙上烧香叩头,祈求龙王爷保佑平安发财。特别是在出海之际,遇到灾害性天气,渔民们就在船上先“许愿”,有的许船,有的许猪,当他们平安归来后,即抬着仿造的小木船或宰杀整猪等物去龙王庙还愿,供敬“龙王爷的恩典”。到了渔船装网时,渔
  民们还得放鞭炮、烧香、挂旗,求念海神爷保佑发财。
  4.节日纪典。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渔民们要“放海灯”。他们集资筹办,用白面做许多小饽饽,用花纸扎成许多小灯笼,夜间上海沿,朝海中放灯扔饽饽,以纪念葬身海中的死难者。
  5.临危求神。渔民中有一种“娘娘送灯”的说法。这是渔船在海上遇到刮风下雨天气,大风浪似将渔船吞没之际,突然间,船上出现一道火光,渔民们称之为海神娘娘送灯。如果这火光落在大桅杆上,即显示着船只离暗礁远,无危险;如果这火光落在二桅杆上,即显示着船只离暗礁较近,应采取措施防止触礁;如果这火光出现在船头,即显示船只有危险,这时,渔民们即在船上求神祈祷,请求海神娘娘保平安。
  这些旧的习俗,解放后已经逐渐被渔民们所遗弃。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政治、军事、革命斗争、工商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社会、风物10卷,全书以真实丰富的史料,朴实流畅的文风,重点反映了自戊戌变法至建国前半个多世纪中发生在山东省的重要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