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末民初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761
颗粒名称: 一、清末民初时期
分类号: F832
页数: 3
页码: 207-209
摘要: 本篇记述了济南的银号起源于清朝康乾年间,最早的有:三合恒、庆泰昌、蚨聚长、协聚泰等,大半成立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清末民初时期。
关键词: 济南市 清末 民初时期

内容

济南的银号起源于清朝康乾年间,最早的有:三合恒、庆泰昌、蚨聚长、协聚泰等,大半成立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还有汇兑钱庄,如大德通、大德恒、晋逢祥等,它们大都是光绪年间山西人来鲁开业的。汇兑钱庄(票庄)专做北京、西北一带的汇兑、贷款生意。此后又有历城、章丘、周村等商人在济南陆续开设的仁和祥、裕茂、同升、广成泰、厚记等银号。
  道光年间,在高都司巷成立的福德会馆,为钱业最早的组织,即钱业公会的萌芽组织。会馆设值年,主持会馆一切事务。首任值年为张肇铨(字子衡),系清朝进士。当时银号开业者,并无登记注册之说,只要有师徒关系介绍,到会馆参加交易即可。所谓交易,主要是银两、银元和铜元互相兑换以及存款、放款。由于币制种类复杂,兑换业务占重要部分,钱关每天开关的兑换业务是大头银元兑换铜元。每早到钱业公所(即福德会馆)成交(又名上关)。最早有经纪人从中介绍,后演变为由双方直接交谈成交。公所内有专人负责挂牌,标出当日全市统一执行兑换的标准,关上按成交数字收手续费。后来,钱业公所负责人张子衡和石绍先闹意见,张子衡率领30家较大的银号脱离福德会馆,又在旧军门巷购地建楼,和石派分了家。当时关上业务仍是存款放款,没有汇兑。建立商埠后,土产、粮食等大量农产品来济成交,增加了汇兑业务,每天成交数量很大。这
  时又在纬五路北首成立了交易所。从此,钱关分两处,城里关以存放为主,商埠关以汇兑为主。汇兑业务主要是出期票,5天为期,借以调剂头寸(金融业的流动金)。银号按地区分帮派,有山西帮、北京帮、河北帮、章丘帮、周村帮、潍县帮、黄县帮、济宁帮、当地帮等。发行钞票的有四五十家,发行的钞票是钱帖(分1吊、2吊、3吊、5吊、10吊5种);角票(分1角、2角、3角、5角4种);银两票(分1两、2两、5两、10两4种);发行银两的只有几家,大多数以发行钱帖最为通行。继银号之后,济南也出现了银行。最早的银行有大清银行(即中国银行前身),总行设在北京。1909年在济南建山东分行,行址设在旧军门巷。民国2年(即1913年)改为中国银行。资金4000万元,官商各半。1928年山东分行因受军阀压制骚扰,遂迁往青岛,济南改为支行,简称济支行,受青岛管辖。经理人最早为何象百。济支银行的业务主要是存、放、汇等。另一家国家银行是交通银行,创办人是梁士诒,因业务以交通事业为主而得名。1912年在济南建行,最初经理人为陆廷撰。除官办银行外,济南还有商业银行。最早的商业银行有:山东银行,经理人为张子衡。张宗昌时代,为区别于官办的山东省银行,令加商业2字,名山东商业银行。后因受军用票的摧残,被迫倒闭。东莱银行,创办人是青岛有名的烟土大王刘紫珊,1918年在济南建行,经理人原为陶峻南,后改为曹丹庭,业务偏重于房产贷款,从未发行钞票,所以遇有时局不稳,银行挤兑时,它从未受到影响。第三个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为陈光甫,总行设在上海,1915年创办,经营存、放、汇、仓库、外汇等。业务较新,偏重于小额储蓄、旅游,有名的中国旅行社及宝丰保险公司就是该行的附属机构,它在济南建行较晚(1919年),经
  理人原为龚祥霖,继任为蔡墨屏。再有,大陆银行,总行在天津,系北四行(中南、大陆、盐业、金城)之一,总经理为谈荔孙。1921年9月在济南建行,经理曹锐岑。此外,还有实业、工商、通惠、齐鲁、泰丰、企业、道生、山左、丰大、周村商业、边业、懋业、中鲁等20余家,大都发行银行钞票。当时,官方虽有银行监理官,但形同虚设。仅于每期决算后,各银行自行造表填报,也不认真考核。当时,外国人在济南也开设了几家银行,如德人开设的德华银行济南支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即撤走。日商的正金、朝鲜、济南银行等,均在济设有分支机构。法国人经营的上海万国储蓄会和比利时经营的义品放款银行也在济南设有分会。前者为小额储蓄存款,后者以经营房地产为主。
  1921年后,济南市银行业同业公会和钱业公会相继成立,均订有公会章程。自1921年到1928年,为济南市金融业业务比较繁荣时期。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政治、军事、革命斗争、工商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社会、风物10卷,全书以真实丰富的史料,朴实流畅的文风,重点反映了自戊戌变法至建国前半个多世纪中发生在山东省的重要史实。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得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