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丰机器厂创始人滕虎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747
颗粒名称: 华丰机器厂创始人滕虎忱
分类号: K295.2
页数: 9
页码: 170-178
摘要: 本篇记述了潍坊华丰机器厂开办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现在是机械工业部农机系统的重点企业,华丰机器厂创始人滕虎忱。
关键词: 山东省 华丰机器厂 滕虎忱

内容

潍坊华丰机器厂开办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现在是机械工业部农机系统的重点企业,产品销往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它的创始人和经理是滕虎忱先生。
  滕虎忱原籍是潍县滕家庄(今属安丘县),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农历七月五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兄弟5人,他排行第四,家有耕地六七亩,住房3间,从祖父即一直务农。惟人多地少,不足糊口。他的父亲善操“轱辘匠”手艺,农闲时挑担串乡,为人锔锅、锔碗,聊补家用。他7岁入学,在本村私塾攻读3年,因家计困难而辍学,便随父在外,依靠手艺赚钱谋生。
  在农村干活挣钱少,就不断进城串街走巷。因经常给乐道院基督教堂修补零活,认识了美籍牧师狄乐播。有时借宿于教堂闲房内,星期日也参加教堂的礼拜,听牧师讲道。日久,他父亲被接纳为教徒,并借机认识和交往了许多教友。
  1898年,德国在山东建胶济铁路。年仅15岁的滕虎忱为生活所迫,与五弟随父去青岛,在铁路工程处充当修路苦力。他虽不怕苦和累,但不甘心久留于这没有前途的工作。1902年6月考入青岛水师工务局,分配到马尾岛船坞锻工车间学徒。该局规定学徒期4年,效劳期两年。他在学徒期间,奋发图强,成绩优良,不断受到师傅们的称赞,并提前一年出徒,担任了带班工头。至效劳期满,仍在船坞工作,长达7年之久。他不仅
  擅长锻工,还能胜任镟工和钳工,因他认真学习,努力钻研,很快成为技术上的多面手。
  1912年8月,孙中山先生视察华北铁路时,在青岛发表了爱国反帝的演讲,强调了“唤起民众,反对列强,振兴实业,挽救中华”的主张。滕虎忱两次听讲,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因他亲身感受工人干活死拼体力的劳累之苦,亲眼看到满目疮痍、贫穷落后的中国现状和先进的机器皆依靠进口的实际情况,认识到兴办工业是自救自强的好办法。
  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出兵侵占胶州湾。德国水师工务局毁于战火中,滕虎忱亦失业回家。在一时无所适从的情况下,守田园,耕土地,随遇而安。不到3年,虫灾为害,粮食歉收,生活陷入困境,于是再度出外谋生。听说济南铁路大厂招收镟工,他赴济应招未成。后由其师兄介绍,去北京官营民生工厂任带班工头。一年后,因处境不合己意,于1917年春回潍。
  之后,通过他父亲与狄乐播牧师联系,得入乐道院医院和文华中学合办的理化制造所,负责发电机、蒸气机、水塔等设备的维修工作,有了固定工资收入,生活趋向安定,但不久父病在床,沉重的全家生活负担,使滕虎忱颇感窘迫。
  1919年冬,他根据个人志愿和自身技术条件,及潍县机械行业不发达的实际情况,拟集资设立工厂。先与文华中学校长尹焕斋商量,尹对滕虎忱之办事认真,对人诚实,有毅力,有远见,热爱技术,有创造精神,而表示钦佩,并极力支持。
  1920年,尹焕斋出资现洋500元,并热心联络其他人投资入股。家境贫寒的滕虎忱卖掉了家中仅有的3间住房和几亩土地,凑了500元入股。先后共集资3000元,滕自任经理,在东
  关大街(现东风街)租用草房数间作厂址,当年农历二三月间成立了华丰机器厂。
  开业伊始,滕虎忱即竭尽全力为工厂打基础。先购置车床两部,小型汽油发动机及发电机各一部,还安设了红炉,并招收徒工数人。他亲授锻打、车床、钳工等技艺,滕妻也帮着拉风箱,打下锤。以后又租到东关大街路北门面房3间为营业部,聘请张仲元任会计,还建立了各项制度。继后请丁执庸投资,并委其为副经理。
  根据滕虎忱的主张和要求,华丰在经营上坚持信用第一,在生产上保证质量第一。对待顾客要做到: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力矫虚伪。对厂内徒工的待遇从优,规定学徒期为4年,管吃管住。第一年每日发补助费1分,第二年2分,逐年增加(以后曾一度改为每月发杂费1元)。期满之后,月工资6元(据说每年增加2元,依次类推)。平时生产超额有奖,加班给补贴,星期日休息,年底还酌情分红。
  滕富有艰苦学习、认真钻研的精神。例如,他看到东乡眉村胡曰惠自天津购到一台“石丸式”织布机,比当地木机方便得多,既省力,又增产,便以其为样机,精心仿制。试验成功后,即大力宣传,批量生产,对潍县织布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由于他部署得力,经营有方,同时又不断加强各方面的联系,初建的华丰机器厂有欣欣向荣之势,开业不久,即增资为1万元,使企业的发展有了可靠的保证。以后继续添置设备,又在东关东门外先后两次购地新建和扩建厂房,工厂不断扩大,生产逐步上升,至1932年又在大马路(现和平路)建立了华丰第二厂,由李占元任厂长,生产发电机和电动机。1934年又在东
  关大街路南新建了门市大楼为营业部。
  滕虎忱热心办工厂,每仿造或研制一种产品成功,虽经千辛万苦,但心情十分欣慰。华丰由小型修理到第一批产品提供修筑烟潍公路桥梁用的夹板、螺钉,以至生产织布机等,他并不满足。他考虑到农民群众的需要,为农田灌溉方便,又带领工人生产了马拉灌田斗子水车,还设计制造了弹花机、轧花机、榨油机等。
  他精心考虑厂里的工作,为了扩大生产,积极扩建厂房,增加设备。1928年正式建立木工、铸工、锻工、金工、白铁装配等车间,职工也增至150余人。为照顾好职工生活,他特意为职工新建了伙房、宿舍、俱乐部、篮球场、洗澡塘等福利设施,这在潍县工商界是无先例的。
  随着工业的发展,柴油机的需要激增,但国产者甚微,滕虎忱有鉴于此,决意试制。1931年冬,他亲自偕本厂有关人员去上海,不惜高价购到优质车床、大摇臂钻、汽锤、龙门刨及德国设计、英国制造的15马力柴油机一部;并从青岛聘请技师王鸿茂来厂担任技术指导,使用精良的工具,参照当时先进的柴油机样,投入了复杂的研究仿制工作。经过一段艰苦的过程,先后试制成功8马力、15马力、25马力、40马力卧式单缸低速柴油机,使华丰机器厂成为我国最早生产柴油机的厂家之一。
  在制造柴油机的过程中,他对质量要求严格。有一次发现柴油机大甩轮精磨时的标准不够理想,但这时他正拟出发去青岛,虽车票已经买妥,仍即刻告知技师不准使用,并强令将不合格的大甩轮运至汽锤下砸碎,才离厂去青。又如有40马力的活塞拉杆七八件,各项工序都已完成,只是钻眼差一点,也要立即砸碎作废。另外根据滕虎忱的要求,每完成一部柴油机,必
  须通过试车,检验合格,方可出厂。这种认真负责、对产品质量一丝不苟的精神,深刻地教育了全厂职工,并一时传为佳话。
  由于工厂的不断发展,事务繁重,工作复杂,他在经营管理、技术改进以及与社会各界人士接触中,深感文化低浅,知识不足,受到一定的局限,便毅然请张纪鸿牧师为师,每早读书,坚持学习;他还经常携带字典,遇有不知,随时查阅。
  为了监督生产,身为经理的滕虎忱经常出现在柴油机车间,来回于百米长的走道上进行观察,发现问题立即指出,如有差错及时处理,疑难问题带回研究。由于经理的不断临场,督促了工人们精力集中,专心干活,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滕虎忱很重视人才,他认为工厂里的技术工作是关键,所以他最关心的就是善于掌握熟练技术的有用之才。为了办好自己经营的华丰工厂,他不惜高价,请进优秀技术人员。例如为仿制柴油机,请原在青岛东义铁工厂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王鸿茂来厂做技术指导(以后升为厂长),每月工资60元(银元),以后又聘到既能设计又专于绘图的赵文德,每月工资80元,而滕本人的工资不过40元。
  滕虎忱一生致力于华丰机器厂,从而使潍县机械行业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自华丰建厂到“七七”事变18年间共造就技术人员千余名,留厂工作约500人,余者分布各处,担任了技术工作。有的开设了生产与华丰同类产品的工厂。例如:洪丰、天丰、蚨丰、阜丰、大丰、新华、益民、育秀等厂,也都生产水车、织布机等。滕虎忱对以上各厂都热情支持。事实上潍县机械行业中,自办工厂或掌握关键性技术人员,曾在华丰学徒者确实不少,而且他们又在培育着人才。
  再是滕虎忱主持仿造或研制的产品,对机械业的发展有很
  大的促进作用。就以柴油机来说,在机械行业内,甚至整个工业中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时虽有了电灯公司,但在照明尚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动力电更谈不到。自从有了各种马力的柴油机,大小工厂量力而用,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再者柴油机配合发电机,也解决了部分工厂用电。滕虎忱创办工厂,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成为当时工业上的技术权威。以华丰为代表的机械行业和因该厂生产织布机而促进的织布业,还有不少新兴工业,如染厂、颜料厂、火柴厂、面粉厂、制革厂等先后成立并相继发展。他们建厂时,大都请滕虎忱协助,在技术上进行指导。至安装完成时,亦需请他鉴定,才能放心地进行试车投产。
  滕虎忱关心地方公益。1935年秋,潍县南坝崖(现和平路)中华大戏院不慎失火,火势猛烈,难以扑灭。滕闻讯即派厂内数十名工人,驾救火机前往协助,及时熄灭了火灾,保住了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他还计划制造挖泥船,协同地方挖深虞河,直通渤海,引进海水,行驶船只,使潍县成为火车、汽车、航船都可运行的四通八达之城市。不幸逢“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潍城沦陷,挖河行船之计划未得实现。
  滕的思想是比较开明进步的,他不但对机械产品不断地创新改旧,还对潍县多年沿用的老式记账法也要改进。他打破老框框,要华丰改用新式簿记,并督促年轻的记账人员加强学习。例如对青年会计路成忠(现已退休)就特意培养其钻研会计知识,由厂里负责费用,让他参加立信会计函授部学习2年,每天给一定的时间学习,直至毕业,使其完全掌握新的会计工作。
  在滕虎忱尽心竭力,积极经营下,至1936年华丰已发展成
  为20万元资金的大工厂,但他并不以此满足,为了继续发展,又募集了400股,共20万元。这次集股破除旧规,不局限于教会范围,欢迎热心实业的社会人士投资入股,使慕名向往投资的各界人士得到满足,使已具有40万元资金的华丰机器厂得到更理想的发展壮大。
  1934年5月16日,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到华丰工厂,参观了厂房车间、设备装置、职工福利设施和营业部,冯将军非常满意,赞扬了滕虎忱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厂精神,并深有感触地对滕先生说:“全国如有200人能象你这样有血性、能奋斗,国家前途就有很大的希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滕虎忱预感到山东沦陷将不可避免。他表示华丰的设备绝不让日本侵略者利用,自己也决不与日本人合作,他多方奔走,准备将华丰内迁汉口。要求当时山东省政府协助,请其提供40车皮装运设备。省府人员虽口头应允,但毫无实际行动。直到年底,掌握山东军政大权的韩复榘撤出济南时,连一个车皮也未弄到。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滕虎忱向董事会辞职,声称绝不和日本人打交道,决心流亡抗战,并将华丰全部资产交董事会。
  1938年1月10日潍城沦陷,日本侵略者迫使华丰实行中日合办,因滕虎忱流亡内地,由董事长张执符与日本人磋商成立华丰机器厂株式会社,开始制造军火。在1939年至1940年期间,日本先后将华丰一、二厂的全部机动设备141部和所有原料以及拆除厂房后的各种建筑材料,共装9列车运往济南,建立了历山工厂,专搞军工生产。从此,滕虎忱由创建到发展至总值150万元的华丰机器厂的全部财产,都落于日本侵略者的魔掌中。
  1939年冬,滕虎忱在成都赋闲,应山东同乡烟台人钟某之邀,赴重庆长江南岸向家坡烟叶复烤厂筹备处工作,受聘为该厂技正,以后又应聘云南烟叶复烤厂技正赴昆明。
  1942年,他辞去技正职务回成都,邀几位山东同乡集资购置电磨一台,在城东门外牛市口开办利丰面粉厂,雇工六七人。他和妻子及独子怀礼均在厂工作。
  滕虎忱在内地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1943年冬,冯玉祥为筹集抗日军饷,号召国人支持抗日,要求大家解囊资助。冯将军至成都时,在华西大学等处演说募捐,开展了“节约献金”爱国活动,滕本人不但主动捐献,并且积极参加宣传发动工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他怀着兴奋的心情,急欲返回故里,重整华丰旧业。他匆忙结束了利丰面粉厂,自成都启程返鲁到济南时,住在原华丰营业部旧址,他想国民党政府对敌伪财产接收完毕后,若将日本侵占的华丰产业归还,就可实现自己“实业救国”的愿望。曾几经向南京政府申请,要求发还华丰资产,但最后结果是“戡乱期间,暂征军用”,他的希望变为失望。
  1948年春,潍县解放,改称潍坊市。在党的领导下,人民重建家园,民族工商业在人民政府扶持下恢复正常。滕虎忱于济南解放后回到潍坊,即和老同事们研究筹划华丰复业问题,决定将原有车品零件等物资变卖为资金。在原二厂旧址重建厂房,购置设备,进行生产。从此,华丰机器厂在党的关怀支持下,获得新生,滕先生的夙愿得以实现。他虽年近古稀,但精力充沛,他愿一心一意地搞好工厂,力争为人民多作贡献。
  1951年1月,他被邀出席了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2年华东军政委员会任命他为潍坊市人民政府委员;1955年被选为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和1955年以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身份,两次赴北京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6月华丰机器厂实行公私合营,他担任私方经理。
  滕虎忱于1956年6月29日参加了民主建国会。他热心会务,根据会章,严格要求自己。他虽年迈,仍胸怀开阔,自强不息,服从党的领导,认真遵循会的要求,既做好本职工作,又积极参加民建会活动,成为名副其实、声望较高的民建会员。他为工业发展倾尽全力,奋斗终生。于1958年12月28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
  (潍坊市政协供稿)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政治、军事、革命斗争、工商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社会、风物10卷,全书以真实丰富的史料,朴实流畅的文风,重点反映了自戊戌变法至建国前半个多世纪中发生在山东省的重要史实。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冠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