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缫丝生产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714
颗粒名称: 二、缫丝生产状况
分类号: K295.2
页数: 4
页码: 111-114
摘要: 本篇记述了建国前,周村缫丝生产分手工、人力机和蒸汽机3种,缫丝生产状况
关键词: 烟台市 缫丝生产 状况

内容

建国前,周村缫丝生产分手工、人力机和蒸汽机3种。
  手工缫丝设备简单,仅为大缸数个,用来腌茧;大锅一口,用来煮茧;大框一只,用来框丝。大框是木制,周长约1丈6尺(旧制)。其传统工艺是:收茧后,先置缸中以盐腌之,防其出蛾。缫丝时将大框和煮茧锅临时安置家庭闲园中,由2人操作。一人把腌过的茧放于盛水的大锅中煮沸,搅拌均匀;待煮成褐色,用竹刷轻轻在茧上磨擦,使茧尽挂于竹刷之上,经过整理,交于另一人。另一人将丝头十余个过铁制集绪器,上下成交搭于缫车上缫之。缫车安放于煮茧锅左边,操作者左手摇动丝框回转,右手添绪。每次添绪自一二颗至七八颗不等。添绪多采用卷添法,不结头,也不留绪。丝缕的配合没有定数,一般需要30颗茧。缫时又不换汤。因而色泽不鲜,纤度不匀,条分粗,丝缕乱,名大框丝。缫完即行整理,包括裁框、绞丝和打捆,通常以120两((旧制)为一捆,不打包,也不装箱。
  有的丝贩先购进大框丝,托农民再缫,即将大框丝缫于小框上(小框周围约1尺2寸5分,长7寸5分,六角形体),经过结头和整理,充小框丝出售。
  人力机所缫之丝为小框丝。缫丝装置是将六七口缫丝锅列为一排,左端安置煮茧灶,锅下管道通煮茧灶。每口缫丝锅边有一丝框,周长约4尺半(旧制),六角形体,亦名小籰子,下有管道,用以传送热气,烘烤丝片使之干燥。操作时,一人负责煮茧,将煮过的茧分送缫丝锅,每只丝框前有一人缫丝,一边索绪集绪,一边用足踏机械,令丝框旋转,将丝绕于框上。缫完后,经过翻摇将丝转缫于较大的框上。这种缫法所缫之丝,丝
  缕配有定数,洁白光亮,类似厂丝。其生产程序为:(1)烘茧;(2)煮茧;(3)缫丝;(4)落框;(5)检查:(6)整理;(7)过磅打包。
  杀蛹贮茧办法亦由盐腌改为火烘。烘茧灶为砖木结构,高约2米,长约3米,宽2米多。灶壁用砖垒砌,灶堂用石灰抹皮,膛内为纵横成行的木架,底部设火炉,上部设通风口,炉前有两个门用以添茧和收茧。添茧时,先将茧厚薄均匀地放置篦子内,再装入灶内。每次放篦子20~30个,每个篦子约放茧三四斤。连烘3遍,第一遍主要是杀蛹;因为茧灶是利用辐射热烘茧,各层茧篦的受热程度不尽一致,一次烘烤很难达到干燥均匀,所以先烘至六成干左右,达到杀蛹目的。堆放适当时间,使之还性后,再烘二遍、三遍,达到炙干的目的。每烘一遍,约用30分钟,中间翻检一次。炙干后,过秤、打包、封口、入库。每只炉由3人操作,1人司炉,2人装茧。
  机器缫丝,是指以蒸汽机和电力作动力缫丝。缫车有座缫车(坐着操作)、立缫车(立着操作)和自动缫车之分。4个机器缫丝厂均使用蒸汽机带动座缫车缫丝。工人摆脱了笨重的体力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缫成之丝品位不高,较之现代出现的以电力作动力的立缫车和自动缫车缫丝仍然落后得多。
  机器缫丝的主要工序是:(1)混茧;(2)剥茧;(3)选茧;(4)煮茧;(5)缫丝;(6)复摇和整理。
  混茧。是根据工艺设计的要求,选择几个有条件的庄口,把茧子混合起来,使符合定粒缫丝的要求。
  剥茧。是剥去蚕茧外面的一层丝缕松乱的茧衣。
  选茧。是除去一批不能缫丝的下茧,如重黄斑茧、双宫茧、薄皮茧、软绵茧、烂茧、重油茧、重畸形茧等。
  煮茧。是利用水热使丝胶得到膨润和溶解,以降低丝条之间的相互胶着力,使茧丝顺次离解。
  缫丝。是把煮熟的茧子的丝绪理出后,根据目的纤度的要求,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制成生丝。
  大框丝制造业的经营方式,一般由个人出资收买鲜茧,然后自备一只大框和一口大锅,招募少量工人,即开始缫丝。结束后,根据行情送周村售于丝织业或丝线业。另有一种是合伙经营,即蚕农若干家,自动联合起来,各出所收之茧,共同雇人制丝,然后按各家之茧量分配生丝,摊派加工费。再有一种就是为蚕农或丝贩加工,收取一定之加工费。或为人作翻摇生意,将大框丝改小框丝。此种家庭副业,无精确之成本核算,每箱丝(100斤)的成本约需380元,售价500元左右,利润100余元。
  小框丝和厂丝,每制一箱用鲜茧1400斤,按每斤0.30元计算,茧本为420元,缫费及运费250元,合计成本650元左右,产品销路除次品供当地机坊使用外,主要运往上海货栈,再经洋行转销美国和欧洲。销售价格,1931年以前,每箱丝1500余元,利润900元左右,1932年以后,价格急剧下跌,降至500余元,1934年更降至370余元。
  周村几家较大的丝厂均资金短缺,如恒兴德有资金12万两白银,其中流动资金只有2万两。因此各厂都依靠使用上海丝栈的押款(利息一般为月息8厘)和银行贷款。一遇风浪即周转不灵,甚至负债破产。为此,周村丝业代表李华峰曾于民国21年(1932年)向山东省政府呈文,请济南各大银行投资或贷款。民国22年5月,长山县长袁鸣谦呈请山东省政府批准在周村发行丝业救济券5万元,杯水车薪,当然无助于丝业生产的
  恢复。
  制丝业各厂均实行经理聘任制,管理人员一般为经理1人(有的叫掌柜),副理1~2人,会计(有的叫帐房先生)1至2人,总把头1人,把头若干人。管理机构一般设帐房和丝务室。恒兴德设帐房、茧屋子、丝屋子;华成设庶务、茧务、丝务3课。
  各厂均实行计件加奖励的工资制度。工人月工资,早期一般为6~7元,奖金2~4元。职员工资略高于工人,但年终可参加分红。学徒工“3年为满,4年为全”,即在4年内基本无工资,只每月馈送1.5~3吊铜钱;满徒后可略高些,但不实行计件制。以故各厂大量使用学徒工。日伪时期,物价上涨,工人工资增至10余元。学徒工亦增至4~5元。职工膳食由厂方供给。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政治、军事、革命斗争、工商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社会、风物10卷,全书以真实丰富的史料,朴实流畅的文风,重点反映了自戊戌变法至建国前半个多世纪中发生在山东省的重要史实。

阅读

相关人物

于洪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