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丝业的萌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713
颗粒名称: 一、制丝业的萌芽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108-110
摘要: 本篇记述了长山县的桑蚕业向称发达,而且集中于周村镇周围,1932年产茧高达百万斤,制丝业的萌芽。
关键词: 山东省 制丝业 萌芽

内容

近代山东的桑蚕制丝业,除胶东外,逐渐集中于临朐、益都和周村。周村原为长山县的一个镇。长山县的桑蚕业向称发达,而且集中于周村镇周围,1932年产茧高达百万斤。由于桑蚕业的发展,制丝业亦日形活跃。其产品,最初为大框丝,又名土丝。1935年,今南阎、大姜、张坊、南营等乡,即有土丝灶100余只,年产大框丝5000斤。这种丝多系农民利用自己养的蚕自己缫制,也有的是少数农民为无框的蚕农或丝商加工缫制,都是家庭副业,季节性生产,每年在收茧季节生产一二个月。所缫之丝,因品质低劣,售价甚低,大部分运往周村供给丝织业或丝线业的生产需要,少部分出口外销。清朝末年,小框丝技术已在中国的南方传播开来,光绪二十七八年传到周村。
  据传,当时长山县长曹恒惕每年向周村工商界收捐银12000两,引起周村工商界的反对和控告。为了掩人耳目,乃在周村附近购桑田数亩,并由其家乡南方招雇一批技工缫小框丝,他把这种事业取名桑园;虽然只办了2年即停业,但从此周村有了小框丝技术。小框丝丝缕配合有定数,纤度均匀,光洁鲜亮,适合国内外市场之需要,售价较高。于是有些丝绸商开始在周村投资建厂。第一个是益都县人李敬义,于光绪末年设鸿裕丝场,至宣统三年(1911年)增加到人力框100只,工人200余人。同时,李敬义于宣统元年(1909年)与本县人徐芳洲、临朐县人马紫封合资4万两白银在中正门外路南,现在淄博丝绸印染厂地址建裕厚堂丝厂,用人力框缫小框丝。第二个是牟平县人孙子山,于民国6年(1917年)在老龙窝街,今淄博织染厂地址,投资4万两白银建恒兴德丝厂,开始时有人力框30只。第三个是章丘县人张相南、孟希文、李华峰合资10万元,于民国8年(1919年)在中正门里,今周村工会俱乐部和影剧院一带建立同丰公司缫丝厂,创办之初,有人力框100只。此后,永聚公、文盛祥、庆兴、义新、太来、广诚等丝场相继建立。丝织业也有个别场设立缫丝厂。如合记机坊设立的缫丝场,有10余只人力框,产品以一部分出口外销,一部分供给在明水的机坊织缎子。慎记机坊也在王家胡同设人力框30余只,产品大部分出口,质量次的自用。总计小框丝场先后发展到10余家,周村不仅是重要的蚕丝市场,也成为重要的蚕丝产地。
  周村小框丝场出现以后,技术逐步推开。临朐、益都、莱芜等县缫大框丝的手工业者多来学习技术,或聘请技术人员前往传授技术。有个叫李星甫的不但到以上各县传授技术,还远到过山海关。由于新技术的推广,临朐、益都、莱芜等桑蚕繁盛地区,也出现了缫小框丝的手工工场,其中临朐县有100余家,年产丝4万担(每担100斤),居全省之首位。
  山东机器制丝工业的建立始于20世纪初叶。那时德国人和日本人先后在青岛建立了德华丝厂(1902年)和铃木丝厂(1917年)。民族制丝企业始建于周村,而且直至解放前夕,除博山有个福春恒丝厂外,都集中在周村。其中,裕厚堂于宣统三年(1911年)安装了蒸汽机,同丰公司于民国11年(1922年)改机器生产,恒兴德于民国14年(1925年)开始用蒸汽机作动力。
  民国13年(1924年)长山县(今属邹平县)人张敏斋,投资10000元,在马路街东首路南,今周村粮食局饲料公司地址,建源丰丝厂,一开始就用蒸汽机作动力。4个机器丝厂的建立,正值周村丝业极盛时期,最高年产丝20万斤(2000箱),其中,机器厂即产10万斤左右,产品称厂丝。20年代末,帝国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蚕丝出口骤减,同时英日等国家人造丝大量输入,国内销路亦锐减,生丝价格暴跌。4个机器厂都因资不顶债,于30年代初相继倒闭或停业。以后丝价稍有回升,裕厚堂(后相继改为新记和华成)和恒兴德(后相继改为安昌和公记)相继复工。但因国际市场仍不景气,而且1937年后战乱频仍,茧源减少,所以只能部分开工,产量始终没有恢复到最高水平。1931年至1937年期间,周村有缫丝厂(场)6家,有缫车260台,职工750人,最高年产丝500担。1923年日人在张店开设铃木丝厂,有缫车400台,年产丝810担,操纵了全省的蚕丝业,周村各厂(场)备受其害。日伪统治时期,华成和公记,逐渐转为为日商加工。全国解放前夕,周村制丝业已奄奄一息,濒于破产。
  解放初期,山东有缫丝厂两个,都在周村,一为华成缫丝厂,一为山东第二丝织厂(后改称周村缫丝厂)。1950年,两厂共有座缫机425台,职工1246人,年开工150天,产量350担。
  1953年,山东省工业厅在周村建山东人民制丝厂,即现在的淄博制丝厂,有20绪立缫车320台,职工2000人。这是省内第一家新型制丝厂,也是目前山东最大的制丝厂。新型丝厂的建立,大大提高了丝的产量和质量,基本上改变了山东桑蚕茧依靠缫土丝和原料外调的情况。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政治、军事、革命斗争、工商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社会、风物10卷,全书以真实丰富的史料,朴实流畅的文风,重点反映了自戊戌变法至建国前半个多世纪中发生在山东省的重要史实。

阅读

相关人物

于洪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