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沦陷前青岛华新纱厂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662
颗粒名称: 三、沦陷前青岛华新纱厂大事记
分类号: K295.2
页数: 4
页码: 7-10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文史资料在沦陷时期中断8年,故抗战以前与胜利以后,截然划为两节,是两个不同的公司,沦陷前青岛华新纱厂大事记。
关键词: 青岛市 华新纱厂 大事记

内容

青岛华新厂自创办至公私合营,历时40年,在沦陷时期中断8年,故抗战以前与胜利以后,截然划为两节,是两个不同的公司。旧公司在沦陷初期清算结束,新公司则系胜利后另行醵资创办。自胜利以来帐册具在有案可稽,不作详述。至于抗战以前,则于播迁之际将所有图表、帐册、档案尽行焚毁,以免为敌人所得,至今已无从查考矣。幸于败簏中觅得20年大事记(历年扩充增机要略)可见梗概,兹移录如下,既掇拾于灰烬之余,亦语焉不详耳。
  民国8年向上海美兴公司购美国怀丁式纺纱机全副14688锭,价美金53.1万元。
  民国9年向上海美兴公司加购怀丁式纺纱机4500锭,价美金148030元。
  民国10年向上海华昌贸易公司加购美国文素式纺纱机
  11968锭(纺细支纱),价美金295203元。
  民国15年加合股线机两部,以资调剂营业,先作试办性质。
  民国16年加合股线机10部、并筒机6部、精梳机6部、并卷机1部,纺42支以上及60支等各项细纱,价折华币116900元。
  民国17年又添怀丁式细纱机5部共1920锭,价美金1万余元。
  民国21年改大牵伸后,粗纱有余,又向上海信昌洋行添购英国斯迈雷式细纱机22部共8832锭,价7843英镑。
  民国23年因陆续添购线机10余部,出线日多,遂加办法国烧毛机1部,纺60支烧毛纱线,机价42000余法郎,嗣又添德国烧毛机1部。
  民国24年办布厂,购英国哈特雷斯布机250台,织十二磅细布、哔叽、斜纹等,机价8400英镑。嗣又添自动布机250台。又筹办蔡家庄轧花厂,推广植棉。
  民国25年办染厂,向德国、日本购洗布机、丝光机、安尼林机、轧光机,并向上海源兴昌、兴鸿昌等厂订购煮罐、染槽、烘干机等,开始漂染阴丹士林及各种色布、漂白布。
  民国26年春添印花机及一切附属设备(自设雕刻间刻制铜花筒),出售印花哔叽、贡呢等。
  (附注)查本厂创办之际,当时仅一家纱厂,既无营业竞争之苦,故市价常比他处为高,当时营业颇感顺利,股息红利甚优。嗣后各外厂勃兴如雨后春笋,财力丰富,锭数较多,本厂规模既小,夹处其中,营业困难,远非局外人所能预测,故民国13年度竟无余利可分。嗣后研究翻新花样,改纺细纱股线,于民国15年首先试办2部,不敢遽作大量投资。嗣经研究成功,
  遂于民国16年正式添办线厂,纺销细货。但嗣后各厂亦渐趋细纱,竞争较剧,故本厂顺应潮流,逐年进步,于民国21年改用大牵伸,增加细纱机8000余锭,减轻工费,营业复有起色,正红利至1分。嗣后世界不景气潮流,波及东亚,所有南北各纱厂均感亏赔,停工歇业者不计其数。本厂在此环境之中,苦心孤诣,筹划奋斗,遂由常务董事周志俊出国考察,历至英、美、德、法等国。首先添办烧毛机、丝光轧光机、刮绒机等,归来之后,遂办布厂。俾纺织连锁,互相补充,同时提倡植棉,创办轧花厂,改良斯字美种棉,颇见成效。至民国25年复筹办漂染印花厂,所有设备完全,在华北首屈一指。当时花色布销路普遍南北,营业蒸蒸日上,预计苦尽甘来,登峰造极,可以安享成功,如力田之有秋矣。乃局势变迁,事出意外,念年之功,废于一旦矣。
  以上抗战前所作大事记,盖历年设备的扩充,从最初14000余纱锭,逐年加至44000余纱锭、8000余线锭、500台布机、精梳烧毛等特殊设备,为当地日厂所未有,并加以全套漂染、印花、整理设备,成为纺织印染的全能厂。最初动力为蒸汽引擎,中间并曾改装瑞士卜朗比厂的蒸汽透平,由我侄周伯鼎主持改用电力马达传动,并安装高压锅炉,加装省煤器、加热器、鼓风机等,以提高效率节约能源。尤其是由周伯鼎设计的新式软水机,延长了锅炉寿命。盖对于机器的扩充,设备的革新,固始终不懈,因此能立足于竞争之场,而处于不败之地也。
  我厂原来资本为120万元,在民国10年扩充为214万元,民国13年扩充为270万元,以后迄未增资。但逐年扩充设备积极发展,所需资金均从积累中来。统计自民国8年至民国25年共18年,计分红利一分八厘者1次,一分四厘者1次,一分二
  厘者2次,一分者2次,九厘者1次,七厘者1次,五厘者2次,四厘者1次,二厘者3次,无息者4次,平均18年为年息6厘左右。在当时分配息率计算,在各纱厂中可谓最保守者,尤以初开创数年,为纱厂黄金时代,一般纱厂均大分股息花红,而青岛华新纱厂最多只分一分余股息。至于帐面公积折旧到民国25年为200万元,但实际不止此数。盖平日在账目处理上,许多资产性开支列入消耗方面,作为纱布制造成本,降低盈余数字,无形中增加了产业价值。故在民国25年帐上,固定资产约500万元,实际资产价值远在此数之上。在当时余父子主持此厂,常受一般股东责难,甚至为大股东把持,不恤小股东困难,但以青厂环境特殊,为公司长远利益计,不得不尔也。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政治、军事、革命斗争、工商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社会、风物10卷,全书以真实丰富的史料,朴实流畅的文风,重点反映了自戊戌变法至建国前半个多世纪中发生在山东省的重要史实。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志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