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青岛海云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649
颗粒名称:
青岛海云庵
分类号:
K892.1
页数:
10
页码:
383-3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岛海云庵、其中包括了海云庵的兴建、化缘修庙、殿内的主要神像、银杏树、海云庵道士、海云庵庙会和糖球会等情况。
关键词:
青岛
海云庵
历史
内容
海云庵,又称大士庵,坐落在青岛四方区海云街一号,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属地方性会首庙宇,与天后宫同为青岛市早期的古代庙宇建筑。
1924年至1926年,海云庵由民间两次化缘翻修。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海云庵庙屋由四方区文化局接管使用,把西殿和正殿的小神像集中到东殿存放。“文革”前,将庙内3个殿的所有神像和钟、鼓楼以及香、火炉全部砸毁,庙屋交四方区平安路街道办事处使用,正殿用作街道老年人娱乐场所,东西殿用作库房,将庙院墙和院门拆除,在庙院内建平房20余间,开设旅馆和商店。至今,3个殿的庙屋和庙内的银杏树均被青岛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立了石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经济一片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因此按照民间风俗习惯,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海云庵举办糖球会。由于海云街街道狭窄,致使赶会的人拥挤不堪,四方区政府就把糖球会会址移到了海云街东面比较开阔的嘉禾路公园附近的九条马路上。
1990年以来,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至十八日,由四方区人民政府主办海云庵糖球会,会旨以糖球为媒介,融经贸、旅游、文娱为一体。每届糖球会有2000多个糖球摊位,成交额达百万元。返青探亲的台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亚洲、欧洲国家来青旅游的外宾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糖球会,品尝了糖球。自此,海云庵糖球会的名声重振,知名度越来越高。
四方区人民政府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兴四方区经济,于1990年7月1日起动工,对海云庵的庙堂、庙院进行修葺,覆盖杭州路河,建立小吃街,还重塑了神像,基本恢复了1926年翻修后的原样。
一、海云庵的兴建
海云庵的兴建,与当时的青岛地区渔航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那时候,这一带只有东、西四方村、小村庄和湖岛村,住户很少。就东、西四方村来讲也只有30多户人家,人们以下海捕鱼和耕种少量土地为生。
民间相传:有一天,这几个村子里都有几位老人夜间做梦,梦见观音老母要来四方定居。第二天,这几位老人串通起来,一起去海沿,向西海望去。只见海上有一棵漂浮的大树随海浪漂到岸边,近见树上有3个枝,中间那个枝叉上,有一尊铜铸的老母像。老人们推选年长者把老母像请下来。此时有人回村叫来十几位男青壮年到海边拖树,开始拖得很顺利,没费多大力气就拖到过去曾经是大鹤鸟群栖息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海云庵庙址,可是接着再也拖不动了。有人说可能老母看中了这个地方。老人们把海上捕鱼安全寄托于神灵的保佑,为求得全村、全家的平安和吉祥,便商议就地为老母建庙。把老母像暂时放在四方村姓徐的祠堂里。
建庙所用木料就取自从海里拖上来的那棵树。庙建好后,木料正好用完。当时建成南北庙屋两处,北庙屋3间为正殿,称“南海大士”,供奉观世音菩萨(当地民众俗称老母);南庙屋两间,称“关帝殿宇”,供奉关帝(关羽)、周仓、比干、龙王和关平等神像。当时庙屋的房顶都是用茅草盖的。庙建成后,把老母铜像从徐氏祠堂请到正殿。相传自此以后,海雾象云一样经常飘落在庙屋上空和附近,人们又根据“海为渔天地,云是鹤故乡”的诗句,给这座庙起名叫“海云庵”。庙西这条街,走向南北,街长180米,宽5.5米,就叫“海云街”。
庙的座地,前到现在的小桥,后到现在的粮店。平时庙院前临时盖有小板房,逢庙会时,提前将其拆除;庙院后的地由当地会首租给市民盖房。每年正月十六日,有善男信女进庙烧香、磕头、祈福求子;庙外海云街上,做各种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逐渐发展为每天有集市,各种海鲜产品和粮食蔬菜等满街摆放着,赶集的人很多,如同现在的农贸市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二、化缘修庙
1923年,青岛银月纱厂的工程师王涨诚(浙江余姚人),平时爱做善事,民众称他为“上海王”。他看到海云庵严重失修,就与东西四方村镇长徐学堂、村长刘学全、会首徐正邦等人商量,发动东西四方村村民及各工厂、手工作坊、商民化缘集资,对海云庵进行大翻修,于1924年春动工,由莱阳瓦工盖福庆负责包工。
动工时,原北庙3间作为正殿,位置不动;将前面的关帝殿宇拆除。在正殿的东侧并排修建3间作为东殿;在正殿的西侧并排修建3间作为西殿。同年6月,东、西殿修建完工,由于资金不够,对原北庙3间没有翻修。
为了翻修原北庙3间以及庙院的设施,王涨诚与村长及会首又商定进行第二次民间化缘。化缘集资后,1926年春动工,同年冬季完工。将原北庙3间筑台起高,原屋顶茅草换青瓦。正殿修好后,殿外面的4根石柱顶上写有“回头是岸”。
3个殿全部修建后,各殿在主神像头顶后上方都建有匾。正殿为“南海云月”;东殿为“协天大帝”;西殿为“教民稼穑”。
对该庙翻修的同时,还套建了围墙。庙院规模虽不大,但较为清幽完整。
正南向,与庙的正殿、东殿、西殿相对应的有3个红漆山门,中间山门比东西两个山门稍高又大,上有“海云庵”3个金黄色大字的匾。
进庙院的正山门,要登3级台阶,进山门后到正殿台阶,修有一条两米宽、用花色不一的鹅卵石和水泥铺成的路。
在庙院左右山门的两侧各修建一座钟、鼓楼。东侧为钟楼(钟是胶济铁路四方机厂铸造并敬献的),西侧为鼓楼,四面墙上开有圆孔,楼高相当于现有的两层楼。
在东殿东侧还修建了道士伙房,伙房的南面建有3间接待香客的厢房,只有一个西向门,内屋互相通连。在接香客厢房的南部有一间“放生所”。
在西殿南侧建有3间道士寮房(宿舍)。寮房的大小、式样与东厢房一样。后期因道士生活来源无着,把寮房租给海云街上的德成绸布店为仓库,道士搬到接香客的厢房。
在正殿前面修了1个宽4.90米、长5.10米、高0.60米的平台,面积25平方米。从平台上分别修台阶到东、西殿。正殿外平台两侧各放1个长方形生铁铸造的香炉(系胶济铁路四方机厂铸造并敬献的)。另有与香炉并排、用青砖砌成的灰池两个,以便投放纸钱和倒香灰用。炉顶呈三角形,四面还开有小圆孔,以便烧纸冒烟。
此庙翻修时间前后共3年,后将两次化缘金额在一银元以上者的姓名刻在两块石碑上,分别对称立在正殿前平台下的两侧。西石碑正面刻“喜庆缘福”,反面刻“百世流芳”。正反刻有722个民众姓名和7个工厂单位,共计1002银元。东石碑是主碑,正面刻写“永垂不朽”,反面刻写“万善同归”。碑的正反面共刻有454个民众姓名和35个工厂商店,共捐8148银元。碑的最后公布了修庙开支、发起人和首事人。
三、殿内的主要神像
正殿 系500多年前初建的南海大士庵,1924年至1926年翻修时仍作为正殿。
正中台上有观世音菩萨(民众俗称老母),坐在莲花盆内,道教称为慈航道人。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浙江省普陀山。据称观音可应机以种种化身救众苦难。在中国寺院中的塑像常作女相。
观世音菩萨左前站立1个三财童子神像;右前站立1个龙女神像。观世音菩萨右侧有送子爷爷和送子娘娘的神像。相传是指周文王及夫人,他们生养了99个儿子,后来又收养了1个义子,取名为雷震子,民间有《文王百子图》,广为流传。送子爷爷和送子娘娘很吃累,满身上下都爬着孩子。当时社会上没有生育能力或想早生贵子的男女,带着红毛线串着铜钱来正殿里烧香磕头,把串铜钱的红毛线套住爬在送子爷爷或送子娘娘身上的一个孩子脖子上,一面磕头一面嘴里念道:“送送爷、送送娘,给我送一个小儿郎。”念完把串铜钱的红毛线解回,放在自己床铺上。
观世音菩萨左侧有施不全神像和张仙神像。
施不全,姓施名世纶,御赐讳不全。施公为人清正,诗曰:施公为官甚清廉,秉正无私不惧权。百张呈词一日审,不顺人情不爱钱。五行甚陋,传其貌甚奇,腿歪,手蜷、足跛、口偏。民间有身患陈病者,供奉施公后,陈病即被施公收去带走之说。
张仙,据传是专门保护人间幼童的神仙。民间常把其像贴于烟囱旁。传说:天狗会顺烟囱钻进屋内,吓唬孩子,传染天花。为此,张仙爷守住了烟囱口,天狗就不敢钻进屋来了。
正殿的梁上画有两对小龙,6对小狮,在殿的走马板上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四周的墙壁上画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片断壁画。
东殿 1924年至1926年海云庵翻修时,将原来正殿前面的关帝殿宇迁移此处。殿的正中,台上为关帝(关羽),右为比干财神,左为龙王;台下站立右为周仓、左为关平两个神像。
关帝圣君,道教奉为降神助威的武圣人,又称关公、关羽。原为三国蜀汉刘备的武将,姓关名羽,字云长,蒲州解良(山西临猗)人。人感其德义,岁时奉祀。明万历年间,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相传农历三月十三日为神诞。
比干,文财神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为人耿直。因见纣王荒淫暴虐,便直言相谏,被纣王开膛挖了心脏。后人将比干敬为财神,是因他率直纯真,公正无私。每年农历正月初二供奉财神,烧香求财。
龙王,传说中司兴云降雨之神。遵元始天尊,太上老君旨意,领施雨、安坟之事。民间所称龙王,名号繁多。
殿的左右面对各坐立3个神像。
殿西侧脸向东3个神像:(1)回回:给比干守门的;(2)库官:给财神管理金银财宝的;(3)小童:侍候财神比干,手端着聚宝盆。
殿东侧脸向西3个神像:(1)夜叉:给龙王守门的;(2)雨布:下多少雨记账的;(3)小童:侍候龙王的。
在殿的走马板上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殿的梁上塑有1对双龙戏珠(两龙头中吊着1个大红球,也正好在关公头顶上空)。在四周的墙壁上,画有“三国演义”的片段壁画。
文革前夕,在砸东殿神像时,从关帝神像的腹中取出一副用银片做成的五脏,用银丝链互相连着,还有1本300字的《开圣帝君移山经》。
西殿1924年至1926年海云庵大翻修时,为纪念民众化缘修庙,供奉历史上著名人物,特增建此殿。
正中台上为老子(即老君)。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著有《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道教在形成过程中,以其学说中的“道”和“自然无为”加以引伸,把“道”作为根本的信仰和制订教理、教文的根据,尊老子为三清尊神之一的道教天尊。
老子右为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代有以后土为社神的传说。将农业祭祀提到与祖先崇拜同等地位,视后稷为农业神,神话传说由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所以名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做农官,教民耕种,民众称其为“庄稼老”。
老子左为鲁班,我国古代的建筑工匠。公输氏,名般,春秋时鲁国人,曾创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硙。又相传曾发明木作工具,被建筑工匠尊为“祖师”。
西殿的梁上画有两条小龙和花纹,殿的走马板上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四周墙壁上画有“封神演义”和“十殿阎君”的片段。
四、银杏树
在东殿前方10米处,有1棵大银杏树,是建庙后栽上的。现树高达20米,树冠径约20米,树干胸径近1.5米。1949年从大树根东北方向发芽逐步长成小银杏树1棵。
大银杏树历经沧桑。1947年夏季的一天晚上雷雨时,树的东南方向一根枝遭雷击断。枝未击断前,雷一直在响。当时在庙中做杂活的于观生,看到树上有3只大壁虎爬来爬去的;树枝击断后,断枝和3只壁虎都掉在庙东的河沟里。后来此树又遭雷击一次。
银杏树遭雷击后,一直半死不活,解放后逐年恢复生长。1963年夏天,西北方向的一个枝又被大西北风刮断,断枝粗约40至50厘米,长10多米。
目前该树生长茂盛。每年春夏之际,绿荫满院,清净宜人。
五、海云庵道士
500年前建成的海云庵,由当地会首管理,所以庙中无道士。直到1926年海云庵翻修后,才由崂山蔚竹庵派道士来掌管,庙内道士也只有2~3人。道士的生活来源,据在庙内做饭的于观生说,每年正月十六、十七两天庙会,群众磕头进香的钱,都作为庙内道士的生活费,一年都用不完;庙前临时板房地和庙西的商店房,每月每户还向庙内交1.5公斤小米。所以,道士的生活比青岛市其他庙宇里的道士要好,经常接待云游挂单道士。
海云庵历代道士情况如下:
第一代:于祥贺,崂山仰口人。临终前在海云庵西寮房坐着合掌羽化,最后尸体用坐棺存放,抬送到蔚竹庵埋葬,四方会首还给他立了石碑。
第二代:宋宗昕,潍县人,来庙时48岁,后患精神病,由于观生护送他回老家,后在老家病死。宋的徒弟叫于太源,昌乐人。解放后因窝藏在国民党军队做军官的哥哥,被原籍抓回判刑15年。
第三代:王宗晓,益都人。从崂山蔚竹庵派来不久,去北京白云观受戒一年,后回海云庵掌管庙宇。几年后,在东厢寮房合掌羽化。王的尸体由两口莲花缸合扣存放,抬送到现在的小白干路玛钢元件厂的北后山顶上安葬,并立了一个尖塔。
王宗晓主管庙宇时收一道姑,名叫张寿英,道号太空。1914年生,16岁进青岛银月纱厂当摇纱工人。1940年,由其母亲带着到海云庵拜王宗晓为师成为道姑。1947年王宗晓死后,太空被迫去沧口下街庙里当道姑。直到1949年3月青岛解放前夕,其母叫她还俗。1978年8月病故。
第四代:唐宗昱,原名唐寺庵,周村人。来海云庵前,曾做过西安八仙馆的道长。解放后回到周村。
六、海云庵庙会和糖球会
过去青岛人有“忙腊月、耍正月”的习俗。百姓们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走亲访友,过了十五之后才开始劳动。民众在下地劳动、出海捕鱼之前为祈求来年,保佑出海平安,都要进庙烧香磕头,又根据海云庵建庙时用的那棵树从海上漂来的日期及正月十六日为每年第一个大潮日,大家商定每年的正月十六日为海云庵庙会。
庙会那天,东镇、东西吴家村、小村庄、水清沟、湖岛村以及东西四方村的民众,一路上打着锣鼓,放着鞭炮,赶来进香、磕头,热闹非凡。青岛市当局为了赶庙会的人的安全,决定紧靠海云庵东侧的奉化路(现叫杭州路)上的各种机动车辆改道行驶,并派交通警察在主要路口站岗。
中国人素以“红”为大吉大利的象征。民众过年之后开始劳动、出海之前,吃一串大红糖球认为是一年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在庙会期间,除庙前庙后有应景小商品、手工艺品、地方土特产和各种食品甚多且各具特色外,尤以糖球为最多,其原料都用山楂、软枣、山药、桔子等。到1926年海云庵大翻修后,赶庙会的、进香磕头的、做买卖的人逐年增多,特别是买卖糖球的人,除海云庵挤满外,紧靠海云庵东侧的小沙河沟里(退潮后成干河,北到现在的青岛染料厂,南到现在的国棉一厂铁路桥),人山人海。庙会之日,胶济铁路四方机厂以及青岛国棉一、二、三厂全实行厂休,让工人参加糖球会。各地民间艺人也纷纷赶来献艺,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跑旱船、踩高跷和柳腔、茂腔等戏种,赶庙会的人有时多达上万人,成为当时青岛市区最大的传统庙会之一。由于买卖糖球成为海云庵庙会的主要特色,所以,民众逐渐将庙会称为“海云庵糖球会”,1991年首次被国家列为重点旅游节庆活动系列。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锡荣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