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庄教堂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647
颗粒名称: 戴庄教堂史话
分类号: B977.252
页数: 5
页码: 375-3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戴庄教堂史话、其中包括了戴庄天主教堂、位于济宁市郊区李营镇境内戴庄村、荩园、巨野教案等情况。
关键词: 戴庄 教堂 历史

内容

戴庄天主教堂,位于济宁市郊区李营镇境内戴庄村,即现在的山东省戴庄精神病医院和济宁市疗养院的院址,始建于1879年。当时,外国传教士进入山东省兖州、临沂、曹州、济宁等地传播天主教,发展教友,购买土地,建造教堂。李澍后裔将“荩园”卖给了德籍传教士安治太和奥地利传教士福若瑟。从此,这所风景宜人的古老园林归戴庄天主教堂所有。
  “荩园”,为清朝初叶,武生李澍(1661—1747年)的花园,俗称戴庄花园。它载之志书,久负盛名,曾有“尘世蓬灜”之雅称。园内亭台水榭,雕梁画栋;曲泓小桥,碧水荷池;山石嶙峋,峥嵘奇突;名花异草,古木参差;名人题记,琳琅满目;布置典雅,独具匠心。游人至此,耳目一新,流连忘返,倍增心旷神怡之感。为济宁州境内诸园之冠,是著名的济宁州8大园林之一。
  从1882年开始到1897年的15年间,福若瑟在戴庄天主教堂传教时,奉教者寥寥可数,教堂规模仅限于“荩园”范围之地,外籍传教士一直不过三四人。
  1897年“巨野教案”发生后,腐败的清政府于1898年3月同德国订立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封安治太为三品官,利用中国的赔款,于这年起,除修建了青岛、济南、兖州3座天主教堂外,并开始扩建戴庄教堂,增设了住房,新建了礼拜堂,开办了学校,附设了医疗诊所、幼儿园,购置了大量的土地,自此,戴庄教堂初具规模。这时,从阳谷、泰安、范县等地,陆续迁来100余户奉教人员,散居在戴庄和附近的方庄、李堂等村。奉教人数逐渐增多,教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至19世纪初叶至30年代,已拥有土地400余亩,骡马20多匹,大车数辆,农业长工一二十人,农忙季节短工几十人。教会还具有发电、自来水等机械设备和近代的农业设备,并备有一些枪枝、弹药等。
  戴庄教堂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建筑继续增加,到抗日战争前后,仅全院宅基占地就达120余亩,各类楼房舍宇1000余间,周围还有二至三、四米高不等的砖石结构围墙。正院所建“圣堂”一座,是教堂的主要建筑物,它的高大华丽,威冠全院,也是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此外,又分东、西两院,西为修道院,东为修女院。中、小学、幼儿园、华语学校日趋完善。还有钟楼、书楼、宿舍楼、储藏室、工人院以及供其他用的楼房、配房、配电房、木工房、洗澡塘等。再加上“荩园”的山、池、亭、榭,形成一处绿树红楼、中西两式组成的庞大建筑群。
  与此同时,外籍传教士(包括修士)增至20余人,修女二三十人(其中外籍修女占90%),奉教人数千人之多。几年后,附近的村庄奉教者与日俱增,特别是戴庄、方庄、李堂3村群众中的奉教者约占成年总人数90%以上。
  教堂的北部是一片树林,方圆十余亩,翠柏青松,浓荫蔽日,是中外神父的“圣林”。这里封土累累,坟冢罗列,碑碣林立。福若瑟(戴庄天主教圣言会的首任会长)的坟墓居于中央,规模之大,修砌之精为所有坟墓之最。韩理加乐、能方济格(巨野教案被杀的司铎)二墓次之。现能方济格的墓碑和福若瑟的残碑尚存院内。
  教堂的西北隅,是一果园,这里栽植着品种众多的苹果、葡萄、柿子、核桃等,紧傍果园一侧,还有数亩之多的菜园。另外还有花房、温室等。
  戴庄教堂,又是金乡、嘉祥、鱼台、菏泽、成武等地天主教圣言会的总院。因此,这里的神甫经常到外地活动,外地的神甫也常来这里交流教务(福若瑟做圣言会长时,甘肃、河南、青岛等地的神甫也曾来过戴庄),金乡、嘉祥、菏泽、成武等地的外籍神甫每年照例两次(春、秋各一次)来这里“避静”。后来,青岛、临沂的神甫也曾为“避静”来此,最多时一次要到七八十人。金、嘉、鱼、曹等地的传教人员的分配、任命的人事权也都集中于此。同时,每年都有一些外籍青年传教士(他们多是外国高等教会学校毕业生),来这里进行一年的华语补习后再予以安排(或在戴庄留用,或分赴其他教区任职)。1935年以前一次来四五人,以后每次十余人,再以后,每次则来二十余人。另外,还有一些外籍传教士在这里寓居憩息,安闲度日。他们中,有的是年老退隐,有的是因病疗养,死了的就在这里为其超度、祈祷,就地安葬。再加外地教会的外籍传教士,在这里过“圣诞节”、“复活节”,过“主日”,赶“瞻礼”,做“弥撒”和“避静”等。到1938年,戴庄教堂仅是常住的外籍神职人员就有一二十人,加上流动人员,最多可达七八十人。这时期的戴庄不仅在国内远近闻名,在国外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国外人员同戴庄教堂通信时,信封上可不书省、市,只写“中国戴庄”即可收到。以此足可证明它的影响之广。1926年,梵蒂冈教皇派“钦差”蔡宁来戴庄视导时,戴庄教堂欢迎“钦差”的仪式,隆重异常。铺路、扎彩、鸣炮、奏乐、夹道欢迎,热闹非同一般。除戴庄教会所属全部人员参加外,省内、外的神职人员也专程参加迎送。这期间是戴庄教堂兴盛时期。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济宁时,数以万计的避难者云集戴庄,奉教人数猛增,有5省20余县的人员在此安家定居。这里人来车往,一度曾有“戴庄市”之谓。
  1945年,日寇投降以后,国际形势急剧变化,戴庄教会先后将修道院移到江南,把贵重物资经香港运往国外,外籍传教士先后回国,宗教活动时续时断,日趋低潮。
  据有关资料记载,天主教圣言会于1875年由德籍神甫杨森在荷兰司他依尔城创立,1879年传入中国,后来,总会设在罗马,从1879年起,中国陆续设了分会。后来,中国总会设在戴庄。
  1896年2月3日,奥地利神甫福若瑟就任中国圣言会首任会长。后由德神甫接任。再后,由顾神甫接任。再后,由齐恩来接任,齐调走后,由史神甫接任(凡未写名者,详细名字待查)。30年代是德籍神甫舒德录。40年代是德籍神甫许德美、白少怀,奥地利神甫倪加乐相继任会长。1954年经罗马教皇批准,又委任中国籍神甫尚立申为圣言会全国代理会长和代理全国总视察。
  1926年2月,圣言会开始在戴庄发展会士。张维笃、付开明、孙金声被发展为会士。1929年发展了尚立申、王方香。1931年发展了王聚祥、田耕莘、袁以可、郭隆道、贾怀信。1936年至1939年又发展了李炳耀、宋多福、胡若汉、牟雅雷、张克定、曹金凯、陈询、朱秉文、石馥、郭福德等人。
  1938年至1949年,先后发展张同会、魏自修、张福烟、林培德、王万桑、钱守礼、陈进佑、李林既、赵士昌、冯耀庭等为辅理修士。
  1950年以陶明德(德籍)为首组织了“圣母军”。1953年,
  以曹新慈(德籍)为首组织了“祈祷会”。
  1954年,倪加乐对尚立申说:“今后中国天主教圣言会完全由你负责。”并将圣言会的印章交给了尚立申。
  自帝国主义分子被我逐出境后,我国天主教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独立自主办教会的道路。广大教友团结在党的周围,爱国爱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自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文革”期间一度中止了大的宗教活动。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宗教政策逐步落实。目前,戴庄教堂所属教友在“三自一主”的方针指导下,正在积极恢复、开展正常的天主教会务活动。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

相关人物

钱守礼
责任者
任新元
责任者
沈培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宁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