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临清清真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642
颗粒名称:
临清清真寺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4
页码:
362-3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临清清真寺的兴建、与定居在这里的回族有着密切的关系等情况。
关键词:
临清
清真寺
兴建
内容
临清清真寺的兴建,与定居在这里的回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唐朝初年,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定居于我国的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地。久之,与当地人通婚,繁衍生息,元朝以后,这部分人成为我国回族的一部分。同时随着运河的通航,水上运输贸易往来,宗教人士的活动,历次的反压迫斗争,回族人民流动迁徙,沿河口岸城市人口愈来愈众多,他们之中大部分为搬运工人、船夫,有的则经商和经营饮食业。因之,作为伊斯兰教活动的礼拜寺,随之筹建起来,临清清真寺,就是在这样历史条件下兴建的。
临清市区原有3座清真寺,现存两座。分别介绍如下:
老礼拜寺:此寺位于运河东岸下,故称顺河清真寺;因其建造年代最早,又称老礼拜寺。《临清县志》记载:“老礼拜寺,相传为明常遇春所建,有明朝邑人方元焕手书‘开天古教’木质匾额,其字体古秀可观。”按《临清县志》修于民国23年,统治者歧视少数民族,抑伊斯兰教的观点,自会反映在所修的县志中。对于回族清真寺,如不载,又不可,其古代建筑屹立古运河衅,为回族人民宗教圣地,是人人所景慕;载之,则又应树碑、查证、考察,又实心所不愿,故而冠以“相传”2字,聊以搪塞罢了。今查《临清直隶州志》,更不如县志尚有数行说明,州志上竟无片言只字,可见以往对此寺的无视。现据查阅有关资料,可证确系明朝常遇春所建。
常遇春(1330—1369年),字伯仁,怀远(属安徽)人,回族。明初名将,勇力绝人,善射。元末追随朱元璋,冲锋陷阵,未尝败北,常遇春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又称“常十万”。
《明史》一百二十五卷中《徐达传》,有如下记载:“捷闻,太祖幸汴梁,召达(徐达)诣行在所,置酒劳之,且谋北伐……达顿首受命,遂与副将军(常遇春)会师河阴,遣裨将分道循河北地,连下卫辉、彰德、广平,师次临清。使傅友德开陆路通步骑,顾时浚河通舟师,遂引西北。”
《临清县志·大事记》记载:“元朝至正二十八年戊申(1368年)秋七月,明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分道渡河,循河北地,师次临清。”
由此可知,徐、常师次临清的具体年代。使傅、顾2人分别开“陆路”、“浚河”,以排除水、陆进军障碍,这次非指日可待的事,徐、常在临清驻扎为时不会很短。同时可知徐、常在临清召集诸将,商讨北伐元朝京都军事部署,方有给傅、顾的具体任务。因在临非暂短停留,后来才会有“帅府街”之名,其近处又有“更道街”之名,夜有更夫循帅府巡逻,故有此名。
常遇春为明名将,是回族中杰出人物,军中回族将校士卒亦非少数,又驻临较久,当时临清回族人士、伊斯兰教的阿訇,势必进谒常遇春,谈及筹建礼拜寺,所以才有了常遇春建造礼拜寺之举。
老礼拜寺,由隆起大殿、望月楼,寺门内阁楼,讲堂、浴室组成。于1968年修浚卫运河时拆除无存。
北礼拜寺即清真北寺,亦称洪家寺。位于城区西北部,先锋大桥东南,牌坊街东侧。原东门为正门,今已堵塞不通,在寺西门(后门)以北另辟一门。
此寺是一座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始建年代已无可考了。据重修石刻碑文记载,此寺为“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孟春重修”。在大殿抱厦南壁上嵌有一石刻碑文,系大清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年)夏月谷旦立。从重修碑文可以证实北大寺始建时期当在明朝。碑文有如下记载:
“清源北礼拜寺,相传创自前明,重修亦在崇祯,时经今百有余年,虽栋宇之完好如故,而大殿上多半剥蚀矣。己巳夏,北顶为风雨摇落,桃角稳脊亦皆倾圯,其北坡尤甚。斯时不急为整理,功将益大。乃集同人,鸠工庀材,群情翕然乐成,是役六月中兴工,至九月而大功告竣。粮桷之亏损者,益之;檐檩之朽〓者,更之;瓦甓之废坠者,修之。三顶重新,大脊坚整,庄足以增吾教之光辉,而见同人之协和也……”重修时首事监工人为洪大观、张德成等人。此寺即以嘉靖四十三年重修计,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了。
此寺在1958年为回民福利皮毛厂厂址,在1982年该厂迁出,由临清清真寺管委会管理,1983年4月因寺大殿年久失修,桃顶及南顶坡毁损,开始重修。
这座清真寺,由隆起前殿、后殿、抱厦等组成勾连搭式建筑。殿顶复有绿色琉璃瓦,后殿又有塔楼高耸,殿脊有三,中间较高,均置桃形空心铜顶,飞檐四出,犹雄鹰振翼,雄伟壮观。更为宝贵的是透雕挂落、雀替,保留着时代建筑的风格。大殿左右又有角亭对立,在大殿正前方又有一座小巧玲珑、精致秀丽的望月楼。它是由两排左右对立、中高两低的木牌坊与歇山重檐楼阁合为一体,布局精巧,结构紧严,是极为少见的古代建筑。寺内尚存十余株古柏,使此寺显得古老、庄严、幽静。
经今修葺,大殿雄姿复初,桃形铜顶高耸入云,金光闪烁,迎旭日朝辉,送晚霞余虹,仰对碧空星,静夜伴银月。游人漫步古运河岸,举首眺望,无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现在修缮艺人技术高超精湛,给此名胜古迹增添无限光辉。
东礼拜寺:位于市区羊头锅街北头,原洪家水坑(今已填平)东沿上。此寺创建年代待考,其规模较北大寺为小。寺大殿后殿脊顶原有一个桃形铜顶,因毁于十年动乱期间,后换一方形本质顶。寺殿后墙岌岌可危。现为回民皮毛厂厂址。在东寺北讲堂房檐滴水处,有一残碑作台阶,碑上残留修资人姓名,姓氏不全,亦难全辨认,又有“清道光年”(1826年)”字样,修葺载于石碑,可见为工程较大的修缮。
现在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临清北大寺已拨款修缮,奈工程浩大,殊为艰难,目前正在继续修缮中,使这古代建筑群更好地存留下来,当为期不远了。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
相关人物
潘耀曾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