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道院见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634
颗粒名称: 威海道院见闻
分类号: B959
页数: 6
页码: 323-3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威海道院见闻、其中包括概况、道院、红卍字会、等情况。
关键词: 威海道院 丛树斌 人物

内容

我的原名叫丛树斌,生于1903年,原籍是威海市蒿泊镇徐家疃。1934年由王少坡介绍加入威海道院,道号遒滋。到1947年秋我离开道院、共在该院工作了13年。因事隔几十年,加之个人年事已高,道院的详细情况大多忘却,现仅就个人回忆所及,粗略介绍于后,难免挂一漏万,如有谬误,尚望知情者订正、补充。
  一、概况
  威海道院创立于1929年。听说原先由烟台道院派来王善慈等人与威海同人共同筹划创建。
  初创时设于三角花园北面原四海酱园附近,1932年道院同人募捐在青岛街北端购地4亩2分9厘,耗资24636元,盖了房子,于1933年落成后迁入新址。
  道院和红卍字会是一家,对内是道院,对外是红卍字会。道院主要是进行宗教活动,而红卍字会则是以道院的名义举办某些慈善事业,以扩大道院在社会上的影响。道院的成员称修方,红卍字会的成员为会员。道院的修方不一定都是红卍字会的会员。而红卍字会的会员必须是道院的修方。
  威海道院建筑雄伟,大殿的正门上方悬着刻有“毂幅用遒”4个大字的木匾(修方的道名多取“用”、“遒”两字),正门前两旁的圆形木柱上挂着木质楹联,上联为“威凤祥麟道统千秋绍泰素”,下联是“海山蓬岛慈帆万里漾和风”。
  大殿内共设有5个神龛。正中的神龛为正院,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奉着先天老祖(即太乙真人)的神像,下层供奉着孔子、释迦牟尼、老子、耶稣、穆罕默德5尊的铜质牌位。其左侧的神龛称坛院,供奉着孚圣,左外侧为慈院,供奉着济公活佛。右侧的神龛为经院,供奉着惠圣,右外侧为坐院,供奉着达摩佛。侧殿内(东厢房)也设有一个神龛,称宣院,这里面供奉的什么神已记不得了。每个神龛前的供桌上都供奉着用3个高脚琉璃杯,分别盛着白开水、小米、黄酒,每天要更换一次。这个大院是男性求修的场所。
  在大殿的西侧有一个独院,这个院的大殿内,也设有5个神龛(没有宣院),是女性求修的场所,与男性求修的大殿相同。住守在这里的只有陈大姑一人,负责神龛的供奉和接待来院女性求修者。
  二、道院
  道院内的最高领导人称统掌。威海道院的统掌有数人,有一坐镇统掌王盛蕴。下有正、副院监若干人,首席院监戚舒斋(道名葆充),其主要职责是总理全院一切总务工作。院监下有篡掌(于某)、篡方(于某)各一人,还有报沙董士文(道名遒赞)和录沙王少坡(道名用智),及供奉等工作人员。
  每一个加入道院的人,都必须有道院的修方做介绍人,在正式入院前要先“求修”,满一年后才能成为修方,发给经书,才算正式入院。“求修”时要“打坐”,“打坐”前要洗手净面,然后坐在一个长宽各38厘米、高30厘米的木凳上,自然端坐,双目垂帘,以修身养性。开始“求修”的一个月内,每天要“打坐”四度(每度为4分钟),满一个月后,每天要“打坐”八度,即32分钟,并且还要跪在老祖的神像前默念“化劫”咒(云天哆婆耶)和“免因”咒(先天嗡啦习净呢),以向老祖祷告。“打坐”满10个庚日(即100天),才能领受一本《太乙北极真经》,参加诵经。“求修”满一年成为修方之后,且年满36岁时,才能正式入院。虽“求修”已满一年,但年龄不满36岁的,还要继续“求修”,称为“寄修”。成为修方并正式入院后,每年要向道院缴纳院费,数额不限。道院的经费来源是由修方自愿捐助的。
  道院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要在大殿内的统院“扶乩”,即“开大沙”,对修方进行坛训。“扶乩”的过程是在供桌上放置一个约一米见方的木盘,里面盛着沙子,另有一支乩笔(其形状为约一米长的木棍,其中间有一约五六寸向下垂直的短木棍)。“开沙”时先将乩笔放于点燃的供香上薰后,由站在左边的篡掌和站在右边的篡方手握乩笔两端,在沙盘上左右晃动。篡掌用右手紧握乩笔一端,而篡方则用左手较松地握着乩笔的另一端。“开沙”期间,站在篡掌旁边的报沙人,将乩笔在沙盘上晃动所留的笔迹,口头报告给伏在小桌上的录沙人记录下来。如果报沙有误,乩笔即在沙盘上点几下,报沙人即要另报一次,以订正“谬误”。大典日修方们都跪在大殿前面的大院内行三拜九叩礼。
  道院的道规主要是戒“杀、盗、淫、妄、酒”,并规范修方在日常言行中禁谈“惊、奇、玄、异”。如果修方违犯了道规,就要跪在“默过牌”(位于大殿内坛院的后面)前向老祖忏悔。“默过牌”设在用竹子编成带有花纹状如屏风的竹帘前,前面放一跪垫,忏悔人跪在垫上默念着向老祖忏悔。
  位于东厢的宣院,每逢农历初二、初七两天都要开方坛。开方坛是有病人向老祖祈求治病的药方。开坛时由病患者或其亲属将病情写在纸上摆在供桌前,烧香后跪在地上,等候老祖恩赐药方。开方坛的过程与开统坛的过程相同,录沙人录下乩笔写下药方,给求药者抓药治疗。
  每一正式入院修方,道院都发给一枚银质“修宝”,佩戴在内衣的第二个纽扣上。“修宝”状如心形,外镀珐琅,红边白底,中间嵌一金色“诚”字,上有银链以便佩戴。
  提到“修宝”,在威海道院内还传有这样一个故事:1938年日寇侵占威海后,本地有一资本家丛芹谱跑到烟台,住在一个商号里被土匪绑了票,当走到西南河时,丛坚决不再跟土匪往前走,这时他的儿子闻讯追来,土匪便向丛的胸部射击一枪,丛当即应声倒地,接着土匪又向他追来的儿子的腿部打了一枪。在土匪逃跑之后,丛由地上爬起来,一点也没受伤,原来这颗子弹被“修宝”裹住了,而他儿子却被打伤。本来丛芹谱佩戴的“修宝”裹住了子弹纯系巧合,而道院却大加渲染,把它说成是老祖的保佑,是对虔诚修方的报应。后来这颗裹着子弹的“修宝”在威海道院内展览了一个多月。
  三、红卍字会
  红卍字会的组织系统是,北京设有总会,济南设有母会,各县市设有分会。威海红卍字会的会长是威海道院的统掌李翼之(道名振铎,泰茂洋行经理)兼任的,道院统掌史正明任副会长、副院监丛合安(道名用一)为名誉会长。威海红卍字会内,除正副会长、会计(宋民生)、文助(丛遒滋)、传达2人(丛善滋与李某)及厨师等工作人员外,还设有因利局、育婴处、施诊所、小学4个慈善机构。
  因利局设主管会计(戚春生),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社会上鳏寡孤独,及其他困难户和恤嫠、恤产等社会经济。对临时困难户给予无息贷款。每年的春季和冬季各放粮一次,每年冬季施舍一次棉衣,遇有荒年还在街头施粥。对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鳏寡孤独户,因利局采取定期补助的办法(每人每月5元),以解决其生活问题。对困难户的救济,首先由赈济员在社会上进行调查,经核实后发放。
  育婴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收养因无力抚养或不愿抚养(如私生子)的婴儿。在红卍字会临街的墙壁上设有接婴屉,在拉开接婴屉将婴儿放进后,里面的电铃就响了,传达员立即通知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并发给送婴人5元大洋以示酬劳。有的婴儿怀里放有纸条,注明婴儿的籍贯、姓名及出生日,即据以登记;如果不知其姓名时,则由红卍字会围绕着“育”、“婴”两字给起个名字。婴儿在育婴处由保育员(共五六人)抚育到七八岁时,就送往牟平县红卍字会设立的恤养院去读书、做工,长到18岁能够独立生活时,即可离院自行谋生。我当时负责收养婴儿的登记工作,曾先后两次往牟平恤养院送去20余名孤儿。在日寇侵占威海之后,当时居民有人向红卍字会请求收养婴儿,经会方研究批准后也给予收养。
  红卍字会办的小学取名“培德小学”,位于联合里,收留因家境贫寒而上不起学的学龄儿童免费就学。校长由红卍字会会长兼任,聘请教师三四人,学生总数有100余人。
  施诊所内有所长兼医生一人、医助一人。凡来所诊病取药群众(不仅是会员),一律免费治疗。
  道院的修方加入红卍字会时,要缴纳会费36元。红卍字会举办慈善事业所需要的经费,多由会员捐助,有时也向社会上各个方面(如商会和资本家)募集。据威海卫红卍字会民国25年(1936年)的统计,本年度用于资遣难民、施药、惜字会、施诊、恤老赢、恤嫠、恤产、施荣、施棺、年赈、冬赈、春赈、育婴处、培德小学、察绥救济费、晋灾急赈、砣矶岛灾赈等慈善事业总支出为6512.335元。除此,因利局还向90户贫民发放了贷款。
  凡参加红卍字会的会员,每人发给一枚铜质椭圆形徽章。徽章外镀珐琅,蓝底,中间嵌有一红色卍字,其反面铸有威海卫红卍字会分会字样,上有短链。徽章佩戴于外衣的左胸前。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

相关人物

丛道滋
责任者
傅元庆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丛树斌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