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二十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633
颗粒名称: 佛门二十载
分类号: B949.52
页数: 4
页码: 319-3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佛门二十载、其中包括出家后、昌荣师为我取法号隆钜等情况。
关键词: 佛门 出家 昌荣师

内容

1915年7月2日,我出生在五莲山脚下大榆林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父母一共生下我们兄弟5人,我排行老四。在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我的家庭同千万个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家庭一样,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苦生活。
  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我家住了五莲山老和尚两间小草房,全家七八口人,就靠父亲给老和尚扛长工维持生活(老和尚只给2亩薄地,不收租子,也不付给雇资)。我大哥在16岁时就雇给本村一家富农放牛,一年雇资仅2吊铜板,根本帮不了家里的大忙。就这样,全家过着半温半饱的日子。谁知,在我8岁那年,父亲突然得急病去世,使全家唯一的擎天柱倒了。老和尚把土地也收回去了。本来就贫寒的家庭,境况更难了。这真是晴天霹雳啊!
  为了生计,母亲白天带领我们小兄弟几个走村串户要饭,晚上为人家纺线,每纺一斤线挣二三百钱的“灯油费”。后来,母亲向亲友借了一吊钱作本,买棉花纺线到市场出售,仍然不能摆脱困境。我三哥在15岁时便被迫闯了关东。
  看着实在过不下去了,经邻居劝说,在我10岁那年即民国14年(1925年)二月初二日,母亲把我送到五莲山光明寺,拜在昌荣师膝下,祝发为僧。
  记得入庙那天,天空阴云密布,冷风飕飕,山上的松树被风刮得呼呼作响,听了令人毛骨悚然,我看到母亲正背着我偷偷地擦泪。
  见过师父后,当着母亲的面首先立下字据。字据的大意是:听师教诲,遵守佛规、庙规,犯者按佛规处理,亲属不得追究;出家后如发生伤亡等事故,亲属亦不得干涉。立完字据后,由当家和尚念给我母子听,并按手印各执一份。此时,母子放声大哭。母亲边哭边对我说:“孩子,娘能生你,不能养活你。从今以后,你就不是我的儿子啦。”还一再嘱咐我,要好好听师傅的话。那亲人离别的凄惨情景,说来令人心酸,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就这样,母子2人洒泪而别。从此以后,我便遁入空门,再也不能守在母亲的身边,听从母亲的教诲了。光明寺离大榆林虽然近在咫尺,但佛家规定,出家无家,如未经当家和尚准可,是不能随便回家的。
  出家后,昌荣师为我取法号隆钜。头4年,让我在“莲峰书院”念书,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等书籍;到第五年,迁往“雨花深处”念书,学习《左传》、《礼记》和佛家经典著作,兼习经文和韵调。原来,光明寺设有两处学屋,一曰“莲峰书院”又称第二学屋,为小和尚的启蒙学校,主要是学习文化。一曰“雨花深处”,又称第一学屋,学生都是从第二学屋选拔来的,是小和尚接受较高等教育的场所,师父都是从外地聘请来的,学习时间在10年以上。
  天长日久的学习,使我的文化有了较大长进,熟悉了佛家的一般经文和韵调。还在我13岁时,当家和尚绪让看我“有出息”,便有意培养我,在学文化之余,让我到东禅堂跟十大禅师实习,名曰侍者,学习整理佛袍、探架裟、诵经文以及击鼓撞钟等。民国19年(1930年)冬,当家和尚又命我与其余4人到南京宝华山受戒。那时,我才15周岁,不懂受戒是怎么回事,心里有些害怕。但是,师命难违,只好去了。
  和尚受戒,是有许多清规戒律的。其考核内容,一是经文和佛规庙规;二是会用钵盂吃斋;三是参禅打座,讲经说法。幸好这些都是自己平时学过的,比较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关。最后,宝华山方丈为我们举行了受戒仪式,用火香在每个受戒人的头顶炙12个戒疤,作为受戒的标志。那受戒的场面,同电影《少林寺》中和尚受戒的场面是一样的。
  原来,这和尚的戒疤分为南、北标志。南京戒顶为12个戒疤,北京戒顶为3个疤,看戒疤便知南京戒或北京戒。凡是受了戒的和尚,便是够标准的和尚了,要受到人们的尊敬,在寺内一般僧人不能直呼法号,而应称呼字了。如绪让,字廉溪,绪让是他的法号,人称廉溪和尚。我受戒后起字为松桥,故称松桥和尚。若是当和尚不受戒,人则称为“菜和尚”。
  出家人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但在五莲山光明寺,同是出家人,却有着严格的等级和区分。住持和尚(即方丈)是光明寺的一家之主,总揽寺庙大权,寺内一切全凭他一人决断,整日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其余二当家的(又称“五莲司房”)、十大禅师等有职位的和尚,经济收入都很高,在寺内有着特权。他们都有自己的小灶,虽不公开吃荤,但美酒佳肴不绝,有的还吸大烟。而没有职位的和尚及小和尚以至下班人等,全吃大锅饭。一日三餐吃用谷子、大麦或穇子做成的粥,人称“大糊涂”;没有下饭的小菜,叫作“干抱碗”。小和尚要想吃菜,得自己到山上采挖野菜。只有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分给小和尚半斤供佛用的馒头。清明、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冬至节,每人分给1斤,过春节每人3斤,除此之外是吃不到白面的。就这样,我在五莲山光明寺整整度过了20个年头,直到解放后,才结束了这清苦的生活。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志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