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母宫的兴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628
颗粒名称: 斗母宫的兴衰
分类号: B947
页数: 2
页码: 312-3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斗母宫何时创建、其中包括龙泉观改为斗母宫、建立了宫殿和神像、开了香火等情况。
关键词: 斗母宫 兴衰 创建

内容

斗母宫何时创建,没有记载可考,只知道是古“龙泉观”故址。它位于“万仙楼”以上,西为龙泉峰,东临中谷,自然风景优美。师祖们曾告诉我,在明朝时候,有个皇后来泰山降香,看到泰山盘路上,庙宇虽多,但不是和尚庙就是道士庙,她和妃嫔们连个休息更衣的地方也找不到,很不方便,遂叫她的臣下在泰山修建了一个尼姑庙,作为妇女憩息的地方。并从北京西城天仙庵选了一位法名“心海”的尼姑到泰山,把龙泉观改为斗母宫,建立了宫殿和神像,开了香火。从心海到我这一代为11代,上溯到北京尼姑始祖我为27代。
  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奉孝慈太后来泰山,曾到斗母宫降香,并以斗母宫为憩息地。从那以后,庙内香火兴盛起来,并先后增建了配殿和钟鼓楼。过了一个时期,香火又逐渐衰微了。以后传至本三、绪魁时,因她们通文字,善酬对,又吸引了不少游人墨客,凡登山的宦室妇女,都入庙进看,并作休息地点,香火又兴盛起来,为当时各庙所不及。后来,年轻的尼姑不削发,留着大辫子、穿红戴绿,涂脂抹粉,致使一些城乡纨绔子弟入庙流连忘返,破坏了佛规和当地风化。光绪二十九年,当时县令毛瀓下令把庙内尼姑统统赶出庙去,换上了道士住持,将斗母宫复改为龙泉观旧名。可是,这样一来香火又不盛了,庙事萧条,甚至道士们不能维持生活,后由荣桂(即法霖师曾祖)向县令再三陈说,表示此后严守佛戒,肃改庙风。县令感其诚意,恢复了斗母宫的原名,所有尼姑重新回庙,并以荣桂为住持,小尼姑都削了发,粗衣菲食,虔守佛规。荣桂还到处化缘,远近募资,对各楼、台、殿、阁重加修缮,恢复了旧观,香火也日益兴盛起来。清朝末年,总兵张勋偕夫人来庙拴娃娃,也应验了,于是他们都向斗母宫施舍了不少钱。另外,还有赵尔萃(赵尔巽之弟)等的资助,增建了“寄云楼”,粉刷和彩画了门、殿、楼阁,并砌建了“天然池”,添植了树竹花卉,显然成了一个游览胜地。这一局势,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前夕。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