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湛山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609
颗粒名称: 青岛湛山寺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277-2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岛湛山寺、其中包括湛山寺兴建在憨山大师住锡旧址、海印遗风、鹫岭传灯、僧徒学校成立等情况。
关键词: 青岛市 湛山寺 佛教

内容

明朝神宗朱翊钧(万历)时,憨山(德清)大师(1546—1623年)以受道家之谗(据说当时万历受道士蒙敝,其母后笃信佛法,均在宫内受供养道士诬陷,憨山淫乱宫闱,被驱逐出宫,并以私建寺庙罪,谪岭南雷州)后,离京华。初,憨山漫游全国名山,再游齐鲁,曾住锡青岛市湛山村西山麓,筑茅庵居之。迄后,至崂山就山东部择石窟而居,窟名那洛延窟,即崂山华严寺前身。
  湛山寺兴建在憨山大师住锡旧址。300余年后,始由倓虚老法师愿心所及,而出资兴建者为叶恭绰(北洋军阀时代交通部长)、王湘汀(国民党时军长)、靳云鹏(北洋军阀时国务总理)、周志俊(青岛市华新纱厂总经理)、张伯祥(青岛祥记行经理)等老居士,更以前青岛市长沈鸿烈大力襄助,愿为护法,费时数载,始次第落成(1932—1937年)。前山门为弥勒佛,依次大雄宝殿内为释加牟尼佛,殿后为观音像,后殿为阿弥陀佛殿。寺之东隅有周志俊太夫人独资修建的乐师佛塔,原拟建筑地藏菩萨殿,檩椽已具,正以捐款兴建则解放矣,僧寮数十间,居士别墅二所。殿屋栉比,亭台楼榭,均为古代东方建筑,列为青岛风景区。
  寺之西隅为僧徒学校,颜曰“湛山佛学院”。僧徒来自全国,而籍贯东北者尤多,僧人持午(即过午不食)完全茹素,戒律颇多,游人骚客,寺内概不备荤食、烟酒,另以素餐招待,外地挂单僧,络绎不绝,实为一代佛家丛林。
  湛山寺建成后,第一任方丈由倓虚法师兼理,为了继承憨山大师,殿外横匾是“海印遗风”,殿内则书“鹫岭传灯”。其他如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书写“极乐世界”以及叶恭绰所写“宏范三界”,均系骨架坚硬,润泽大方。
  僧徒学校成立后,全国名僧大德法师来青讲学者,有南山律宗泰斗弘一法师,以及倓虚师弟定西和尚(天台宗)等。当时讲授儒家诗书者有莱阳宿儒董小明、于绍文老师及王杏东(山东大学秘书)等。
  为方便市民听经,乃择本市福山支路建湛山精舍楼房一所,背山面海,屹立于山之南顶端,每周(星期日)由惔虚老法师宣讲佛经,或派首座和尚代讲,而所讲者为《心经》、《阿弥陀经》、《金刚经》。这三经均由倓虚法师笺注及作白话解,刊印成册,发行遍及全国。
  在日伪时期,倓虚法师为了东北及天津寺院,经常到处查看,乃推选善波和尚继任湛山寺方丈一职,并定为法嗣。时善波仅30岁,为全国知名寺院方丈最年青的僧人。
  是时,善波和尚标率僧众,克尽厥职,僧徒学校青年僧人达百余人。晨钟暮鼓,朝暮功课,从不间断。全国隐名居士自由捐献,供养僧众,愿心施财者,日有所闻。此为湛山寺鼎盛时期。
  日寇侵华八载,寺院完整如故,盖日人多信佛法,加之青岛市伪市长姚作宾及所属局、所头头,迎合日军口味,亦有“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者,且为数颇多,是以,少数异教徒未敢觊觎。
  寺内有藏经楼一所,收藏经很多。如日本大正藏精装本一部半,宋藏经影印本一部,频伽藏铅印本一部,清龙藏旋页本二部,百讷本刻方册本一部,续藏印本一部。1945年秋,日寇投降,遣俘时,有一日人,将其毕生搜集弥勒佛、铜、瓷、金、银等铸造之各种大小法身达90余尊,留赠该寺,供奉于藏经楼,实难得之珍品。其他各种木雕、铜铸观世音菩萨法身十余尊之多,雕刻艺术,栩栩如生,有人鉴定为隋唐时代所造。佛经以外之名人古画、字画、明版书籍贝叶佛经……等均为各地居士所供献。
  1949年青岛解放后,湛山精舍被拆除,惔虚老和尚也于1948年秋应叶恭绰老居士邀请移锡九龙,湛山寺僧众以方丈和尚善波为首先后还俗。盖该寺既无基金或土地投入,自建寺后,端赖全国居士捐助,解放后,生活无源,更兼思想进步,返俗就业为其主因。“文革”时,该寺目为牛鬼蛇神,寺内残余僧人均被驱逐,佛像砸碎,藏经楼所藏经典等,均损失无余。庙门外石狮被砸去前腿及牙齿等(据传该石狮子系益都明朝衡王府门前所有,衡王查抄后,为冯阁老移去,冯氏后裔式微,辗转运至湛山寺)。现该寺除房屋完整,寺东之乐师佛塔,塔基多陷。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

相关地名

青岛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