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和宗教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599
颗粒名称: 宗教信仰和宗教生活
分类号: B928.2
页数: 7
页码: 236-2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宗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其中包括了破家出世、参家入世、换一个生命、耶稣为家主等情况。
关键词: 宗教 信仰 生活

内容

(1)宗教信仰。耶稣家庭承认接受灵恩,他们认为没有这灵恩的宗教生活,就没有耶稣家庭制度的存在。但它又不完全和灵恩派相同。因为灵恩派中的10个宗教活动:蒙恩、见证、圣灵充满、说方言、重生、被提、撇下、唱灵歌、跳灵舞、方言布道。耶稣家庭着重于说方言、被提,特别突出撇下。他们的宗教信仰实在超过一般,他们把宗教和生活联在一起,把信仰和行动打成一片,把灵性修养和劳动生产熔为一炉。它是灵恩派中组织最健全、灵力最强烈,以“特殊形态”的宗教生活维系的一种家庭式的组织。这种特殊形态的宗教生活,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破家出世,参家入世。
  参加耶稣家庭,必先彻底地“撇下”自己家庭的亲人、财产、关系、职位和一切个人私有的物质和观念。他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爱耶稣的一种表现。否则,既参加也必然反悔还回俗世。但这样并不是真出世而没了家,而是进入了这特殊组合的耶稣家庭这个家了。只要你笃信宗教,劳动生产,便可不愁衣、食、住以及人生的一切。普通人所忧愁的各项做人的生活问题,也就不成为你个人私有的问题。这便是破家出世,参家入世。
  ②换一个生命,耶稣为家主。
  耶稣家庭的信徒认为能说方言被提觐主,便是获得了耶稣的活生命。这生命已替换了自己原来的旧生命,而成了所谓全新的“属灵”的生命。以这些新生命的分子所组成的大家庭,耶稣便居住在他们家中。耶稣的旨意在家庭里活泼泼地行事。当然,信徒们每日劳动生产都是为了耶稣,个人欲望亦在祷告中向耶稣求赐。如你想与某人结婚,或你想购买什么东西等大小的事,个人先向耶稣祈求,据说主管人自会有所感应,很快地遵照主的旨意去行事。不仅是个人的生活需要,即是一切知识与技术,亦必亲自向主耶稣去求赐。他们不认为耶稣是间接把智慧赐予求智的人。而确认耶稣是直接地把一切智能与智慧,交给家庭中需要使用这智能与智慧的家庭分子。他们不惧怕任何事件的“能”与“不能”,而是顾虑“是”或“不是”耶稣家主的旨意。所以,他们每天天不亮时就起身在礼拜堂跪着灵恩祷告、说方言,到天亮时便各自报告所见的异象、异梦(无则换为其他报告)。一直到清晨8时止。而后分头到自己工作部门去参加小组的说方言、灵恩祷告,然后才工作。上午10时第一顿饭时,持碗筷到礼拜堂灵恩祷告,下午4时下午饭前,也要到礼拜堂灵恩祷告。晚祷告是6时至8时,全家都在礼拜堂集中进行。这样,每天灵恩祷告共约5小时左右。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他们认为,非如此则一天的精神无所寄托。除了这例行的灵恩祷告生活,在各部门的工作场所,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说方言的灵恩祷告。这方言如泣、如诉、如叹、如唤,只有受过灵恩的人,才能了解其中的滋味。家庭中每日生活,既然灵恩祷告的时间与工作时间差不多,自然就在心灵上已确定了整个生活是以耶稣为家主,他们都在执行耶稣的旨意。自己这生命是属于耶稣的。
  ③打倒衣食住,成全衣食住。
  耶稣家庭,让信徒把世人每日所忧愁的衣食住全不放在心上。让信徒只凭主的灵恩,信心百倍地活下去,有与无全不放在思虑中,这就是打倒衣食住。他们把破产入家的信徒和许多因变卖自己的一切财产周济别人而过着乞丐生活的信徒,组织到耶稣家庭中,共同劳动生产,甘心过那粗粗拉拉的吃点、破破烂烂的穿点,零零碎碎的睡点的生活。这便是成全了衣食住。
  ④存心为生活,立志为主死。
  耶稣家庭的信徒都是存心为主而活着。据说他们是真心实意地效法耶稣舍己吃苦的精神。因此,用以维持绝大多数信徒肉体的食物极为简单。每天两顿饭,上午喝“糊涂”,下午饭是菜、粮、粉混合的窝窝头。小孩、老人、孕妇吃的稍好一些。普通人平日吃饭绝无肉食或其他例外的食物。进食的规矩是万分严格的。每餐前的灵恩祷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吃饭还要多。吃完饭后,各人用舌头把碗内先舐干净,而后舐碗外,最后舐两只竹筷,碗筷全部舐净后,便用手指刮起桌上遗留的浆点,再舐手指。这规定不论男女老少每日每餐是必须做的。据说,这就是他们存心为主活的一种宗教精神。
  立志为主死是他们活的目的,所以,他们把死当成是脱离肉体的臭皮囊而投入耶稣怀抱的乐事。认为这是以平淡的活肉体,去争取自己宗教灵性的存在。死后的棺木,是家庭木工部做的木盒,由家长们抬着,全体列送,唱着送葬的歌词:“昂首青天外”。歌词美丽,说死者如坐莲花,腾空驾入主怀抱。
  从上面说明即可看出,一个耶稣家庭的信徒,为什么能做到如此的爱主,完全的舍己呢?这是因为,他们对耶稣的信仰,已经达到了疯狂火热的程度。他们确实认为,参加了耶稣家庭后,不但实际人生中的一切问题全部解决,即连死后也非常美满。他们认为,这是耶稣家主的恩典,是耶稣赐予自己的爱。他们时刻被这种爱所感动、所控制着。使他们不能不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前,完全地顺服,完全奉献。把人生中的苦当成自己死后投入主怀抱的阶梯,而死心塌地地受敬奠灜等人的摆布。
  (2)诗歌与布道。耶稣家庭的唱诗,是配合布道,触及人们心灵,使之受惑入教的有力工具。他们的诗歌有百首以上,是根据家庭的发展情况和时代的特点而自编自唱的。如在耶稣家庭创建初期,他们编了“舍己跟主”、“多捐钱多传道”、“舍己妙”。家庭成立以后,又编了“家庭道路”、“耶稣家庭”等,来赞扬家庭吸引信徒破产入家。在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编了“人生最高峰”,把耶稣家庭美化为世外桃源,诱导人们破产入家,置国家民族存亡于不顾,只求自己保家保命。如人生最高峰:
  “耶稣家庭贫苦结成,女亲织,男躬耕,努力生产,格外节省。天天仍是喝糊涂,年年还是穿补钉。论享受,简直是花子
  洞。肉体虽穷苦,心灵却丰盛。无求于世,不慕荣名富贵,道足乎充满,喜乐和平。个个爱人舍己,人人服务牺牲,生死是小事,做人为大功。做事要彻底,务求天下一贯。存心要达大,直达今生来生。因此才撇业破产,吃苦拚命,不完成天国临世不放松。靠主才能得胜体魂灵,爱灵统过于爱血统。爱救主过于爱命。这就是以马内利也,就是耶稣家庭。正所谓人生最高峰”。
  在日寇投降,解放战争激烈进行的时候,他们编了“油果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敬奠灜等人,知道在新中国内,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为所欲为了。于是,在外国传教士李岱汶等的指示下编了“开发东北”、“开发西北”,想向东北、西北发展,去办一些“不挂牌子的耶稣家庭”。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他们组织了几个人的抗美援朝医疗队,竭力装出一副进步的面孔,来骗取政府和群众的信任。另外,他们在1949年和1950年,印发大批“礼拜单”发至全国各地,宣传、扩大耶稣家庭的影响,继续发展耶稣家庭。
  (3)宗教生活。
  ①劳动生产情况。
  耶稣家庭的劳动目标分两项。第一项是为他们自己的生活而生产;第二项是营业生产,获得盈利以补助第一项的不足。
  关于第一项劳动,是把全家人口分别编到农工、木工、针线房、磨房等部室,在部室负责人的领导和灵统关系的支配下,进行统一的宗教活动,分别在各部室从事生产劳动。
  关于第二项营业生产,一是把在泰山前麓种植的万株苹果的果实,销到天津、安徽等地。二是生产龙口粉丝,运到天津、广州、香港、上海出售。做粉丝,既可获利又可得到不少豆汁、豆渣,作为他们自己和牲畜的食料。
  ②夫妇儿女关系。
  耶稣家庭强调“灵统”,否定“血统”。要信徒追求“圣洁”,割断“感情肉味”。因此,耶稣家庭的夫妇儿女没有两人的血统关系,只有灵统关系。
  耶稣家庭中的男女结为夫妻,全凭主的意旨,个人只能感恩接受。
  夫妇在家庭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同居无处。夫妇200多对,供同居的房子不过20多间。因此,夫妇不能自由同居。同居要经过登记批准。同居的房间、时间、次数,没有一定的规定,完全由家庭负责登记的人任意决定。往往感情好的夫妇,长期不让同居,如丁友照夫妇,进家10年,只同居11天。相反,感情不好或不“般配”的夫妇却让较长时间的同居。他们规定40岁以上的夫妇捐弃同居的机会。还常常用调动夫妇一方的工作地点(调附近家庭),用隔离的方法,来免去他们所谓的私欲。
  夫妇同居的房间,在居住期间也并非独有。在白天,常被用为工作场地。即便在夜里,遇到客人需要住宿时,也得随时让出来。白天,夫妇两人和全家人一样,从早到晚5~6小时的灵恩祷告,7~8小时的分地工作,一个多小时的集体进餐。不仅彼此没有相亲相爱的时刻与情绪,即使彼此在白天见面的机会也很难得。更没有一对夫妇同行同语的情况。耶稣家庭特殊形态的宗教生活,荡涤了一切我们想像中夫妇必有的关系。在家庭里,男女信徒相亲相爱的景象倒常见,而夫妇俩则只是家庭中男女两个个体分子。这“家庭分子”的各个关系,超过了夫妇间的一切关系。夫妇各在工作之余,偶然在路上相见,彼此简直没有任何表情,好像他们是两个从不相识的路人。自然,耶稣家庭的夫妇很少有争吵的事。因为他们没有可争吵的时间和话题,只有彼此相爱的宗教。
  妇女若怀了孕,有医务室的人招呼。孕妇分娩后,婴儿有婴儿部管理。生育的母亲仍在医务室休养,每日除按时喂4次奶外,没有任何机会与自己婴儿相处。待母亲恢复健康后,就回到原工作部室去工作,难得再有机会和自己的孩子亲近。所以孩子长到2~3岁时,并不知道谁是他的父母,等到4~5岁时,才对自己的父母略有意识。但在感情上,对父母倒不如对照顾他的保姆和教师更亲密些。在家庭中都认为父母对儿女的爱恋不是一件爱耶稣的事。他们认为孩子是属于家庭的,并不是生身父母私有的。父母与儿女在耶稣家主面前,同是家庭的儿女。
  家庭里,有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多为男人,小学生不称他老师,仍按家庭规矩喊他叔叔。小学用一般学校教科书,讲圣经故事,唱家庭自编诗歌。也做些轻微劳动。他们从早到晚学、吃、做、玩,同进同退,过集体生活。100多个孩子睡一个大床(宽7尺、长数丈),保姆睡在两端。孩子的父母不允许到学校去探望孩子,孩子也不能到各工作部门找他的爸爸或妈妈。
  耶稣家庭只有小学程度的教育。孩子们毕业后,便按男女分到各部室去工作。如果有的孩子毕业后想到家庭外去深造,需要经过家长和各负责人商量决定。他们批准外出深造的标准,不是这孩子的天资如何、健康怎样,而是这孩子是否有圣灵的恩赐。他们认为一个不属灵的孩子,若接受了人世间特殊的知识,便增加了他作恶的工具,非常危险。所以,很少有少年被批准外出深造。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