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满族旗城轶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554
颗粒名称: 青州满族旗城轶闻
分类号: K291.297.52
页数: 6
页码: 119-1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州满族旗城轶闻、其中包括旗人最崇敬和信仰自己的祖先、青州北城瓜尔佳氏(关姓)道光二十四年祭祖修谱等情况 。
关键词: 青州北城 满族旗城 历史

内容


  青州满族旗城,俗称“北城”,始建于清雍正八年。城里十字街口东,坐北朝南,有座气势雄伟的都统衙门,府门前东西两侧耸立着高大的牌楼式辕门。东辕门上书“青齐名郡”,西辕门上书“海岱雄邦”,笔力遒劲多姿;府门外左右有石狮一对,形态逼真,眈眈相视;府门内映壁墙上画着一条满身麟甲,似龙非龙的巨型独角爬兽,它龇牙裂嘴,横眉怒目,张着血盆大口,使人一见触目惊心。此兽名字叫〓。提起它,还有一段来历哩!传说,清王朝为“保障东藩”,“福绥黎庶”,原计划在青州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驻防八旗兵城。城四周以南阳河、东阳河、北阳河和西河的自然地形为护城河,城墙青石做基,青砖到顶,城内设将军府和官衙57座;敕建普思寺、福应寺、弥勒阁和关帝庙,还有仿北京太和殿、雕梁画栋、金龙盘柱的万寿宫(皇帝的行宫),即便普通旗兵居住的4000间官房,也是四梁八柱,青砖小瓦,院内厨房厕所,一应俱全。后来,因领工督建官田敬山贪吞了大量建筑用款,偷工减料,欺上瞒下,结果建成了一座南北280丈,东西240丈的三合土土城。城垛砌砖,就地掘土,四周是人挖的护城河;城内除官衙57座、理事同知府、宫殿官厅、官学堂和庙宇外,普通旗兵和家眷住的官房,都没有厕所。八旗子弟说:“咱们的茅房让田大人给吞了!”士兵们不满,联名上告。田敬山买通了都统和协领,想把此事隐瞒过去。当时,东店有个姓何的大地主,千顷良田都在北城。田敬山廉价强征他的土地,掘了他家的祖坟。因而何对田恨之入骨,他花钱串通了一个在京做大官的亲戚,上书弹劾田敬山。皇上下令将田敬山逮捕审讯,并在北城东南角挖出了埋藏在地下的大批元宝和银子。田敬山以贪污罪处以极刑。都统府映壁墙上画的这只猛兽叫“〓”,意思是说此兽能吞噬贪脏枉法的官员,告诫旗官兵,万万不可因贪财贪色而渎弃职守。
  祖宗牌位为什么在西墙上青州北城的旗人最崇敬和信仰自己的祖先。因姓氏血统供奉同一祖宗,用梨木板制成祖宗牌位,高祭在木坤塔(满语,家族族长)室内的西墙上。一般风俗以北为上,为什么青州满族的祖宗牌供在西墙上呢?据老人们说,满族的老家是东北长白山一带,入关后住在北京。雍正十年岁暮,一个大雪纷飞的深夜,有支队伍自北京经德州悄悄地进入青州北城——这就是第一批青州的八旗兵。人们都说,入关前老罕王努尔哈赤就是采用这种来无踪去无影的神速战术打胜仗的。这支八旗兵分批进驻青州北城,携带家口有一万多人。他们家家把祖宗板供在西墙上,遥对着东北方向,以示怀念老家和自己的祖先。
  在祖宗牌位旁边,还有黄布做的祖宗口袋,袋里装着满汉两种文字记载的家谱和族中的重大事件,每逢大吉大庆的日子或族内有人许愿时,都要祭祀祖宗。主祭人是木坤塔或推选族内辈份最高的人。祭祀时炕上支一口大锅,宰纯黑毛猪一头,杀猪前先用热酒灌入猪耳内,猪发出尖叫声,木坤塔即令众人跪下给祖宗叩头,取其专利叫“领生”(领声)。祭祀的仪式非常严肃,而且要在午夜进行。不论哪个姓氏家族,祭祀时都要先祭佛陀妈妈,因为佛陀妈妈是为救清皇太祖而被敌人杀害的。她死的时候没穿衣服,因此祭奠她时要背着灯光。祭祀拜祖之后,由木坤塔宣读事先拟好的祭文,颂扬祖上的功绩和所要记载或还愿的重大事件。祭祀完毕,全族人共同分享祭品——黑猪的热肉。肉蘸酱油吃,不许放盐。男女分桌,按辈份入席,木坤塔坐首席上座。一般情况,每次祭祀后要登记人丁,也就是修家谱。用黑字造册,登记去世的人;红字造册,登记出生的人。每添一人丁,不论男女要缝一个“锁子”放在祖宗口袋里。也有的生了男孩以小弓一张或羊小腿骨一块,系在祖宗“锁子”上。女孩儿出嫁,要跪在祖宗板前,由母亲亲手剪断挂在她脖子上的“锁子”放在香炉内烧掉,表示从此离开出生的家族,嫁给异姓人了。
  青州北城瓜尔佳氏(关姓)道光二十四年祭祖修谱有下列一段文字:“先祖令于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随德宪台调赴江宁防堵,于次年三月拔赴镇江堵御。六月十四日,英夷攻打镇江,族中弟侄等拾名去江苏省内打仗,虽未立功,亦经注册。而现有受头等伤一名,阵亡者一名,并无人私回青州,斯见族中忠义之气,实祖宗之德也……”。由此可见,满族人祭祀祖宗的目的,是对全族进行传统教育,要求后代不忘祖宗创业的艰难,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奋斗精神。
  两座石碑青州市博物馆有两座石碑,花纹斑驳,字迹依稀可见。一座是镇江府建立青州满洲旗兵忠烈祠的石碑(称“忠烈碑”);一座是青州府在北城敕建昭忠祠的石碑(称“显忠碑”),这两座碑上的碑文记载着镇江战役青州八旗兵奋勇抗英的战绩。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的炮舰气势汹汹地开进长江口,直逼我镇江要隘。湖北提督刘允孝惧战逃走,率万众之师歇马丹阳,镇江地方军不过千人,城池岌岌可危。军情火急,青州满洲旗城官兵受命由协领穆克登、达善、伊奉额、贵升等人,率400余精兵前往驰援。他们到镇江后,被派至东码头守炮台,这里是英军登陆必经之地,青州兵凭象山之险对进攻的敌船开炮猛轰,激战了七八个昼夜,击沉敌舰5艘。后来镇江守将海龄见英舰队载援军蜂拥而至,命青州兵退守镇江城四门,每座门只百人,孤军作战,相互不能支援。然而,青州兵不负众望,奋勇歼敌,使侵略军尸横遍野,不能越雷池一步。激战至6月14日,英军架重炮猛轰,东、西、北3城楼起火,浓烟滚滚,地方军都惊呆了,青州兵仍鏖战死守,阵地固若磐石。此时,镇江城北十三门没有青州兵把守,英军架云梯从这里突破城防,于是敌军以7000人的兵力同不足400的青州兵在城内展开巷战。青州兵临危不惧,个个奋不顾身,血积刀柄,滑不可持,尚大呼杀贼。65人壮烈战死,百名官兵受伤,最后因敌众我寡,力不能支;守将海龄因失城自戕,青州兵失去指挥才夺门而出。
  青州八旗兵在保卫镇江期间,纪律严明,不扰百姓,同当地人民亲密相处。城陷之后,老百姓抱住青州兵的尸体号啕痛哭。为怀念青州八旗兵的卫国献身精神,镇江群众编竹枝词唱道:云梯一搭上城头,火箭横空射不休。
  若问何人能战死,最怜兵苦是青州。
  次年,镇江人民在镇江城西门里建忠烈祠,知府崔光笏撰写碑文。同年,青州知府及满洲旗城官兵上陈皇帝,在北城敕建昭忠祠。两地勒石立碑,铭文彰志。后来,镇江府将碑文送至青州,青州府将碑文送至镇江,两地各镌两座同样的石碑。现在青州北城的昭忠祠虽然没有了,但两座石碑却完好无损,成为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算匾青州驻防满洲旗兵参加过镇江战役,甲午战争出兵烟台保卫刘公岛,浴血南苑抗击八国联军,但也镇压过农民起义。
  咸丰十一年(1861年)春,僧格林沁率清兵追剿捻军,5万捻军浩浩荡荡涉淄河由西向东转战。青州驻防旗城协领恒祥(三品武官)为了讨好僧格林沁,想主动带兵截击渡河捻军。都统见捻军来势汹猛,又无朝廷命令,犹疑不决。当时,恒祥部下同期为官的有两个佐领(四品武官),一个叫恒善,一个叫瑞善。恒善血气方刚,作战骁勇,多次立过战功。此时新婚不久,正在得意之时,他心中暗想:八旗中有名协领,缺额还没补上,我如剿贼立个头功,回来晋升提职,就是双喜临门了,因而极力主张出战。瑞善大几岁年纪,谙兵法,有心计,猜透了恒善的意图。他虽然自己也想争个协领,但怕出师不利。不过,他知道顶头上司恒祥好大喜功,恒善又求官心切,不听劝阻,于是便随声附合,不露声色。此时捻军逼近,军情甚急,都统在恒祥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他派一个佐领,带500精兵出战,其余大部兵力守城,以防不测。可是,他手下两个佐领派谁去呢?恒善提议抓阄儿,抓到“去”字带兵出战,抓到“留”字在家守城。不料,恒善在做阄儿时,两个纸条都偷偷写上了“留”字,瑞善察颜观色,看出恒善有鬼,但留城御敌正合他心意。恒善骗过别人,心中暗暗高兴,告别新婚妻子匆匆奔赴淄河。两军交战,结果大败,500名青州兵几乎全部阵亡。据老人们回忆,死者的棺材从北城北门外的接官厅,一个挨一个,摆出二三里地。父母哭儿,妻喊丈夫,一片哀号多日不绝。青州兵打了败仗,僧格林沁以无令出兵,致500官兵丧生为罪,要杀协领恒祥。都统跪见僧格林沁,苦苦哀求,恒祥才免一死,但因此罢官降职;同时,停发了北城兵民27个月的俸饷。
  恒善阵亡,新婚妻子成了寡妇;瑞善补缺晋升为协领。事后,瑞善做了一架8尺长4尺宽的木制算盘,捐赠到西门里的福应庙里,作为匾额悬挂在庙门内侧。算盘上刻了一幅对联。
  上联是:人莫兴高自有生成造化下联是:事有天定何须巧用机关横梁上刻着:“不由人算”4个大字,这就是青州北城有名的“算匾”。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凤琪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