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卫生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510
颗粒名称: 文化教育、卫生体育
分类号: G40;G804.32
页数: 2
页码: 10-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民国初年,济南市回族的教育事业只是在市区有所开展等情况。
关键词: 文化 教育 卫生 济南市

内容

民国初年,济南市回族的教育事业只是在市区有所开展。西关一代曾开设徐家花园、斜街、旧新街、永长街私塾馆等,有少数人入馆求学。1913年,陈愚在徐家花园窑胡同集资创办历城县立第五小学,招收学生60多人。“五四”运动后,回族教育有所发展。到1933年,济南回族学校有,私立金氏小学,地址在徐家花园,为金汉青所创设,学生200人;私立新育初级小学,校址在永长街,为马骥良所经营,学生100人;私立第六初级小学,校址在杆石桥街,学生80人;市立第十二初级小学,校址在南大寺内,有学生80余人;第五初级小学,校址在堤口,有学生80余人(回族占三分之一);私立清真小学位于南关清真寺;济南城达师范,建于1925年,校址在永长街穆家车门清真寺,由马松亭创办,学生12人,开设阿文、汉文、史地、数学等课,1928年该校迁至北京。另外,1940年创办私立伊光小学,校址在清真北大寺,招收学生100多人。同时,在清真南大寺创办私立穆汉小学,招收学生100多人。
  解放前,回族群众医疗卫生条件极差,没有单独医疗卫生机构,仅有正觉寺“保安堂”、西青龙街陈家药铺、纬八路于龙德眼药店等。
  济南回族爱好体育,擅长武术,民间习武、摔跤活动十分普遍。民国初在西关建立“济南俊英体育社”,义务教授武术20多年,培养大批武术人才,其中,杨法武、马裕甫、杨松山参加1928年全国第一届武术国考,均列最优等。30年代,回族群众摔跤运动十分兴盛,市区有永长街清真北大寺等9个摔跤场,各摔跤场少者有几十人,多者上百人参加训练。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