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贯道”的起源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477
颗粒名称: 一、“一贯道”的起源与发展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278-2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的济南“一贯道”的罪恶活动及取缔概况的“一贯道”的起源与发展,“一贯道”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反动道会门,起源于山东省。最早曾名为“东震堂”(震是八卦名,符号为“〓”,代表“雷”)。北洋军阀时期,失意政客路中一承办道务,从《论语·里仁篇》中窃取孔子的话“吾道一以贯之”改名为“一贯道”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东 一贯道 起源 发展

内容

“一贯道”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反动道会门,起源于山东省。最早曾名为“东震堂”(震是八卦名,符号为“〓”,代表“雷”)。北洋军阀时期,失意政客路中一承办道务,从《论语·里仁篇》中窃取孔子的话“吾道一以贯之”改名为“一贯道”。
  1925年,路中一死后,由流氓道士张天然(又名张光璧)继承,在反动军阀扶植下,逐渐扩大道务,号称“师尊”。
  1930年,张天然借“五三”惨案之后兵荒马乱、生灵涂炭之机来到济南,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设立“佛堂”,先后成立了所谓“四大坛”:
  以李鸿臣设“金刚坛”;
  以郝书暄、黄恩和设“敦仁坛”;
  以徐衡甫(又名徐秉钧)设“礼化坛”;
  以齐铭周设“天一坛”。
  道务大发展后,张天然又开设所谓“中枢坛”以为“总佛堂”,下领导39个小坛。
  “一贯道”初具规模后,遂以济南为基地,渐次向全国各地发展。
  首先沿胶济铁路东向周村、博山、青岛。1933年前后,又向北发展,传到天津、北京。继沿平绥路传至包头,又至西北、东北各地。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张,“一贯道”由平津传到南京、上海、汉口、重庆、成都。又迅速蔓延发展,先传至云南、贵州一带西南地区,后及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至广州、香港。
  由济南“一贯道”道首直接向外扩展的,如徐衡甫办的“礼化坛”,除在山东省的汶上、泗水、平阴、肥城、以至鲁西各县传道外,并组织专人远到云南、贵州以至东北三省传道。
  齐铭周办的“天一坛”,先由济南传道至武城、德州、桓合、潍坊。又派人分为两路:一路沿津浦铁路由徐州、蚌埠开展至南京、杭州等地;另一路沿陇海铁路至河南商丘、开封、郑州、西安等地。
  郝书暄办的“敦仁坛”,由济南往东,传道至益都、潍县、烟台。
  赵德善办的“明德坛”,从济南发展到章丘、淄博、高唐、博平等县,又传至江苏省的金坛、丹阳等县。
  1947年,“一贯道”首领张天然病死于成都。张之小老婆孙月慧,人称“孙师母”,在四川以成都为中心,自成一派,称“西派”、“二师母派”、“四川派”,后并立名“金线道”。济南的宿子臻与“天一坛”、“率真坛”、“宏慈坛”等,即属于“西派”。
  张天然的大老婆刘氏,称“刘师母”,与其子张孝骞,在杭州自成一派,称“东派”、“大师母派”、“杭州派”。济南的“礼化坛”徐衡甫等即属于“东派”。
  此外,济南北园刘家井庄“浩然坛”坛主兼“点传师”赵范五(赵死后,由其子赵家华接任)还自称“一贯道”中的“革新派”,又称“鬍子道”。
  综上所述,“一贯道”在旧中国,依仗反动的政治势力,可以说已形成蔓延全国城乡之势。在名目繁多的几十种反动道会门中,“一贯道”可以说是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劣迹最昭的一个。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抗战纪实篇、革命家足迹篇、史海钩沉篇、报界旧闻篇、工商史鉴篇、齐鲁名士篇、文物沧桑篇、社会百态篇、海外来稿篇,具体包括周星夫的《坚持新蒙县抗战三年》、赵芳洲的《1940至1944年湖西地区统战工作片断回忆》、王傅文的《一个投身中国抗战的奥地利人》、武杰的《怀念抗日英烈潘维周同志》、王志胜的《光荣的使命——护送刘少奇同志》等的内容及燃烧。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志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