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道”的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471
颗粒名称: “一贯道”的历史沿革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272-273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的张天然与“一贯道”的“一贯道”的历史沿革,刘青虚于清朝末年创办“一贯道”时,初名“东震堂”。当时只是聚集村民烧香拜佛的一个迷信集团,没有什么政治背景。刘死后由路中一接办道务,在曹县、单县一带广收道徒,遍设佛堂。后来逐渐普及到鲁、豫边境。各县的善男信女入道者甚多。路中一死后,其妹陈路氏(陈兴龙之母,陈系济宁人,字化清)承袭衣钵,继兄办道。道徒称其“老姑娘”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东 张天然 “一贯道” 历史沿革

内容

刘青虚于清朝末年创办“一贯道”时,初名“东震堂”。当时只是聚集村民烧香拜佛的一个迷信集团,没有什么政治背景。刘死后由路中一接办道务,在曹县、单县一带广收道徒,遍设佛堂。后来逐渐普及到鲁、豫边境。各县的善男信女入道者甚多。路中一死后,其妹陈路氏(陈兴龙之母,陈系济宁人,字化清)承袭衣钵,继兄办道。道徒称其“老姑娘”。
  早在路中一生前,济宁的道徒张天然(原名张光璧)已得到路祖师的器重,被提拔为点传师。但在路中一死后,“老姑娘”继承乃兄掌管道务,即与张天然矛盾丛生、冰火不融。张在当时羽毛未丰,尚不敢与老姑娘对抗,只好携姘妇孙月慧脱离了原由路中一奠定的“一贯道”系统,奔走他乡另立门户与“老姑娘”分庭抗礼。
  由于张足智多谋,手腕机巧灵活,1930年前后,在济南已独树一帜,设立了中枢坛,并向各地开荒办道。至1933年他布道已遍于全国各地,远及南沙群岛等处。道徒数以万计。
  抗日战争时期,张天然披着慈善家的外衣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并为其效劳,利用开坛扶乩,大肆宣扬“中日亲善”,“大东亚共存共荣”,随时向日特机关提供情报。因而他的“一贯道”得到日伪各级政权的支持,达到了办道最嚣张的时期。
  抗战胜利后,张天然又投靠到蒋政权一边,经其头面人物的授意,于1947年8月1日将“一贯道”改组为“中华道德会”,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为国民党反动派效力。
  1947年张赴四川投蒋,同年死于成都。此后,一贯道的势力遂为东、西两派。“东派”是以张天然的儿子张英誉及其母亲刘素贞(张的原配老婆)为首,又称正义派、杭州派、师兄派,主要的势力分布在济南、青岛、杭州、南京、上海等地。而以孙月慧(早年系张的姘妇,后来对外公开称夫妇,即张的第二个老婆)为首的一派称“西派”,又名:金线派、四川派、师母派,其势力较大,道徒较多。主要分布范围除华东一带的济南、徐州、蚌埠、上海、南京外,还蔓延至福州、厦门、四川等地。此外,尚有“暗线派”及“法一道”亦均受孙的领导。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抗战纪实篇、革命家足迹篇、史海钩沉篇、报界旧闻篇、工商史鉴篇、齐鲁名士篇、文物沧桑篇、社会百态篇、海外来稿篇,具体包括周星夫的《坚持新蒙县抗战三年》、赵芳洲的《1940至1944年湖西地区统战工作片断回忆》、王傅文的《一个投身中国抗战的奥地利人》、武杰的《怀念抗日英烈潘维周同志》、王志胜的《光荣的使命——护送刘少奇同志》等的内容及燃烧。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仲英
责任者
孙伯台
责任者
袁静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