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谷谢世后的一些思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457
颗粒名称: 子谷谢世后的一些思索
分类号: K825.7
页数: 5
页码: 225-22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的我心目中的子谷的子谷谢世后的一些思索,1986年1月12日晚,子谷兴致勃勃地与新华社来访记者畅谈为老山前线的战士作画事。晚10点,他送走了客人,照例吃点水果,再用热水洗脚,然后安详地入睡。不料,午夜他突然大口咯血并很快不省人事。我立即喊人送他到医院急救,但一切都无济于事了,从发病到心脏完全停止跳动仅两个多小时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东 柳子谷 谢世

内容

1986年1月12日晚,子谷兴致勃勃地与新华社来访记者畅谈为老山前线的战士作画事。晚10点,他送走了客人,照例吃点水果,再用热水洗脚,然后安详地入睡。不料,午夜他突然大口咯血并很快不省人事。我立即喊人送他到医院急救,但一切都无济于事了,从发病到心脏完全停止跳动仅两个多小时。他就是这样没有呻吟也没有留一句话就匆匆离开了大家,离开了曾与他50年朝夕相随的我。
  子谷的死,使我极度悲痛,也常常使我浮想联翩。
  首先,我最惋惜的是他走得太早了。因为打倒“四人帮”以后他正逐步得到社会的再承认,正逐步恢复自己在海内外应有的知名度,有多少事在等着他去做啊!然而,正当他在马拉松式的艺术生涯的长跑中重新起步直追时,却精疲力竭地倒下去了,永远离开了这个愉快角逐的赛场,离开了这个给了他甘苦,与他共存过85个春秋的人世。
  子谷去世后,山东艺术学院的领导同志几次来看望我们。从谈话中得知,原来学校不久前已经购置了全套录相设备,准备拍摄子谷作画时的各个细节过程,以供后人教学和观摩之用。谁知,这个计划竟成了永远也无法弥补的憾事了。
  其次,我以为子谷的一生是勤勤恳恳、充满自信的一生,是献身艺术追求光明的一生。
  纵观历史,在各国画苑中,世世代代都有一些奉献者勤奋耕耘着。他们甘守清贫,不逐名利,只求贡献,不图索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艺术,永远为人们所敬仰。子谷就是其中的一人。
  解放前,他虽然从政为官5年,但从未利用权力做过对不起人民的坏事。这一点,早在50年代初肃反时,组织上便给他下了结论。从15岁为村人写墓碑算起,他用笔为人民、为光明、正义和进步工作了整整70年,创作数以千计的优秀作品。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相当部分的代表性力作被遗失了,但解放前的大多数作品仍为海内外亲友和收藏家所珍藏。如今值得庆幸的是他解放后创作的那幅长卷已被收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我深信,这部巨制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为世人所珍视。
  解放后,子谷虽然在生活的泥泞中蹒跚跋涉,但他的目光一直向前,凭藉着满腔热血和坚韧精神,终于迎来了历史的光明,亲眼看到了“四人帮”的可耻下场。正如大多数老一辈知识分子一样,子谷对党,对社会主义始终是坚信不移的。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对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政策更是由衷地拥护。记得1984年春节的一天,省政协几位朋友来看他,话题一谈到改革,子谷就按捺不住欣喜兴奋之情。他说:“中国的古代文化异常灿烂,其所以能达到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自然有它的原因。原因之一就是提倡竞争。”他坚信,只有竞争,人才方能脱颖而出,艺术才能进步,社会主义才能前进!
  写到这里,我回想起子谷说过的一段往事。那是1934年,为筹办个人第一次大型画展,子谷需要一次性地精心装裱200余幅作品。这需要相当大的一笔开支。作为一个当时名气还不大的穷画家来讲,根本拿不出这笔巨款,画展的计划似乎是要落空了。但子谷自信在竞争中可以取胜,便带着自己的作品奔走于南京当时最大的四家裱画店,进行磋商,寻找出路。这些画店老板,没有“铁饭碗”可端,却有极高的鉴赏能力。他们一眼看出子谷的画件都是精品,也坚信展出一定成功。于是,愿以赊帐或“以画代酬”的方式承接裱画业务。后来,除了标有“非卖品”的全部作品,果然一售而空。子谷不仅很快偿还了债务,而且还同这些画店老板结下了情谊。
  人们常说,真正的艺术家是质朴、坦诚的。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自己怎样认为的,心里怎样想的,就怎样说。子谷一生无论是为人还是为画,都恪守着质朴、坦诚的做人格言。子谷去逝后,友人们以“仙翁乘鹤去,留有泼墨香”来表达他们的哀思。其实,子谷为我们留下的还有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他一生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不图虚名,主张凭本事吃饭,做一个地地道道的正派人。他评论作品,只看实物不看署名。好,就说好;不好,就说不好,从不趋炎附势,违心褒贬。他常说:“名家笔下未必全是名作,名作也未必全都出于名家;孰是孰非只能让历史和大家下结论。先做人,后当‘家’,万万不可出卖道德和人格”。这些话,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耳边。
  在子谷的教育下,我们家的家风很正。记得建国初期,全家7口人的生活全靠子谷一人的工资维持。生活十分清苦,但一个个精神都很充实。白天,子谷上班,孩子们上学;晚上,全家人挤在一张方桌上,子谷忙于备课,孩子们则埋头看书学习。冬去春来,寒来暑往,终年如此。清苦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孩子们都很懂事。孩子中只有一个读过高中,其余的都只念到初等师范或中等学校便先后参加工作了,但后来他们都通过自学考上了大学。如今,他们在党的教育下都成人成才了,有的当了大学校长或工程师,有的当了教授或医生,并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成绩,每个孩子都有著述发表。孙子辈中的几个年大者也都大学毕业或出国留学了。在他们这后代人身上,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工作以奉献为乐趣,为人以正派为崇尚。还有一件令我这个已有重孙女的老人高兴的事,即子谷的艺术事业后继有人了。我女儿的美术作品在国内外已享有声誉并在日本获奖,今年又将东渡出任神奈川国际儿童画展评委会评委。第三代人中的两个后生已在美术学院毕业。但愿他们追随子谷的足迹,不断探索,不断成功。我也相信,铺在他们面前的路将比子谷走过来的要平坦得多。
  最后,想讲的是,我从内心感激那些为恢复子谷的名誉和待遇,为安排好我俩晚年生活而“鸣与呼”,而四处奔走的革命干部、新闻工作者和群众,因为他们与我家非亲非故,又无名利可图,却有一股子仗义直言的正气。从他们身上,我感到了党的温暖,看到了希望。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抗战纪实篇、革命家足迹篇、史海钩沉篇、报界旧闻篇、工商史鉴篇、齐鲁名士篇、文物沧桑篇、社会百态篇、海外来稿篇,具体包括周星夫的《坚持新蒙县抗战三年》、赵芳洲的《1940至1944年湖西地区统战工作片断回忆》、王傅文的《一个投身中国抗战的奥地利人》、武杰的《怀念抗日英烈潘维周同志》、王志胜的《光荣的使命——护送刘少奇同志》等的内容及燃烧。

阅读

相关人物

韦秀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