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 砥砺切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451
颗粒名称: 岁寒三友 砥砺切磋
分类号: K825.7
页数: 5
页码: 193-197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的一代画师刘子谷的岁寒三友砥砺切磋,正如卓越的艺术家,必定对杰出的同行具有敬爱之心,并把这些同行引为他们的爱友、畏友一样,柳子谷与当时许多著名的书画家,如陈树人、经亨颐、张大千、赵少昂等,也因彼此赏识而结交为友。然而,相处时间最长、而又最为情投意合的却是他同徐悲鸿、张书旗的交往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东 柳子谷 岁寒三友 砥砺切磋

内容

正如卓越的艺术家,必定对杰出的同行具有敬爱之心,并把这些同行引为他们的爱友、畏友一样,柳子谷与当时许多著名的书画家,如陈树人、经亨颐、张大千、赵少昂等,也因彼此赏识而结交为友。然而,相处时间最长、而又最为情投意合的却是他同徐悲鸿、张书旗的交往。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美术家和教育家,是将西洋画风与中国画传统艺术相结合的杰出代表。徐悲鸿向以复兴国画为己任,他是始终站在革新一边,且率先参加的。他提倡“造型美术之道,贵明不尚晦”,作品应“求真求实”,笔墨“当随时代前进”。这些艺术主张,与柳子谷的绘画见解正可谓不谋而合。
  1925年秋,徐悲鸿自欧洲回国来到上海,时逢老画家汪仲山主办《任伯年画展》,子谷与悲鸿同去观展,两人不期而遇。悲鸿中等个头,四方脸膛,身着浅黄色皮夹克,一派青年画家风度,神彩十分引人注目。参观结束,汪先生约请大家坐谈任伯年的艺术风格。会上,悲鸿谈吐精辟,见解独到而又中肯。他高度评价任伯年的绘画艺术,讲道:“徐熙、黄筌没有他那样的神韵生动;八大、青藤没有他那样的形象逼真,他可称画史上在艺术表现技法上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的杰出画家。”接着,徐悲鸿指着任伯年的“钟馗画像”说道:“很可惜,任伯年当时是被压抑的。他之所以爱画钟馗,说明那时社会鬼多,没有是非也。”悲鸿的评语,博得在场者的一致称赞,子谷也十分钦佩,随之上前与悲鸿促膝倾谈,所见略同,甚为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从此,二人相知日深。
  不久,柳子谷在上海“邑庙书肆”与张书旗认识了。张书旗当时在上海以卖画为生,也与徐悲鸿熟识。悲鸿曾赞誉他为“当代代表画家之一”,“其画鸽应数古今第一”。
  张书旗年长子谷一岁,他为人朴实、诚恳,不假修饰,总爱穿长衫,颇象一位青衫寒士。他性格强昂亢爽,谈吐幽默风趣。尤为可贵的是他为人正直,每遇朋友有急,常能倾囊相助,毫不吝啬。因此,子谷同他更是朝夕相处,情同手足。
  柳子谷向以兰、竹著称,他虽师承郑板桥、蒋予俭,但不落两氏之窠臼,加以他重视对自然的观察,又融合自己的心灵,因此能另创一格。他的“雪竹”、“雨竹”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正因为如此,徐悲鸿最喜欢子谷的画竹。一次,悲鸿观看子谷作“雨竹”,对其用墨用水之技巧颇为称道,以至画毕之后竟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并在画面上题诗“画到濛濛翠欲滴,先生墨妙耐寻思”。这诗流露出悲鸿对子谷的钦敬。后来,这幅作品被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买去珍藏。
  1931年冬,徐悲鸿拟赴苏联举办美展。行前,约柳子谷一同来到张书旗家。悲鸿说他想带些子谷的兰、竹和书旗的花鸟以及三人的合作分赠苏联友人。一向有求必应的子谷,当即挥毫画了《空谷幽兰》和《月竹》,接着书旗也画了两张花卉。而后,三人又合作多幅。其中一幅,子谷画竹,书旗点梅,悲鸿画松树兼有雪。画完之后,悲鸿稍加沉思,提笔在画面写道:“竹翠梅香松傲雪,岁寒三友各千秋”。由于三人都十分喜爱这幅作品,于是按同样构图又画了两张,三人各留一幅作为纪念。
  1935年,徐悲鸿、张书旗均在南京中央大学教学。悲鸿时任艺术系主任。由于学生都很赞赏柳子谷的绘画艺术,因此悲鸿和书旗常请子谷去讲学并为学生作示范表演。一次,子谷为学生作画竹示范,他首先表演了竹子的竿、枝、叶、节各个艺术形象的运笔动态和用墨方法。然后,把纸横放,手拿饱蘸浓墨的画笔,面对素纸凝视片刻,纵横数笔,一挥而就,画成了一幅刚劲有力的墨竹。那主竿圆匀而挺拔,那枝叶俯仰而有态。子谷表演完毕,满座为之倾倒,课堂上爆发出一阵掌声。最后,书旗和悲鸿分别作了总结发言。书旗称子谷画竹“工而不滞,写而不流,惟妙惟肖,雄秀兼至”。悲鸿对子谷作画方法,尤其赞许,称其画法是一大创造。原来,悲鸿亦爱画竹,他常用排笔画大毛竹。竹竿画法是由上画下。今见子谷画竹,是把纸横放,从下画上,画时,即从左画右,边走边画,如写一字,笔运自如,效果极好。从此,悲鸿改变了原先的画法。悲鸿的谦虚好学,给子谷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在30年代,柳子谷同徐悲鸿、张书旗共寓南京。每当闲暇之际,三人总是结伴而行,或到玄武湖、秦淮河畔散步,或到夫子庙附近的奎光阁茶社相聚。然而更多时间,则是聚集在张书旗家的画室,谈诗论画,切磋技艺,并以合作画为乐,时有“金陵三画家”之誉。
  柳子谷在求学时期,就立下誓言:“榜上无名,决不成婚”。因此,直到1936年,子谷时年35岁方与韦秀菁女士在南京中央饭店举行结婚典礼。由经亨颐、邵力子两先生为证婚人。在徐悲鸿、张书旗等友人的热情支持下,婚礼隆重而又典雅。礼堂四周挂满了名人字画,悲鸿赠送的《双骏图》,题目“河山无限好,双骏任驰骋”;书旗赠送的《樱花白头》,题日“白头长春”;另有经亨颐的《水仙竹子》,题曰“坚贞风格,神仙眷属”;陈树人的《兰石》题曰“如石之固,似兰斯馨,天长地久,结为同心”;此外,刘海粟的《荷花》、汪亚尘的《金鱼》,吴青霞的《双雁》、谢公展的《菊花》、胡藻斌的《鸳鸯》等等,都系名笔杰作。于右任、柳亚子、蔡元培、叶楚伧等赠的贺诗及书法,更为锦上添花。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婚礼书画展”,一时传为美谈。
  是年春天,悲鸿邀请子谷新婚夫妇去玄武湖划船赏荷。在船上,悲鸿一面欣赏大自然风光,一面画速写。归来后,二人合作了一幅《玄武湖泛舟图》,子谷画山水,悲鸿补人物,并由悲鸿题诗:“江南三月樱花香,绿水青山春意长;驾得扁舟湖上去,神仙不羡羡鸳鸯。”
  柳子谷、徐悲鸿、张书旗,自20年代相识至40年代中期,在这悠长的时期中之所以始终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这与三人的志同道合是分不开的。他们对当时画坛上那种因袭摹古、陈陈相因、毫无独创的倾向皆持鄙视、唾弃的态度;他们有着共同的爱,这个爱就是对祖国之爱,对人民之爱,对艺术事业之爱。他们无论在艺术天地里,还是在人生道路上,所追求的目标,始终是真、善、美。这些情趣的一致,使他们互相赏识,彼此敬重。什么“文人相轻”,什么“忌贤妒能”在他们身上是丝毫也不存在的。
  1951年,徐悲鸿得知柳子谷在东北大连的一所中学教书,曾几次来信请他赴北京讲学,由于处于当时那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悲鸿的愿望未能实现。不久,北京传来徐悲鸿猝然离世的噩耗,子谷万分悲痛不已。
  1957年2月,他的挚友张书旗不幸身患胃癌,在生命垂危之际,从美国写信给他。信中说:“弟病已入膏育,回国已成绝望,至感痛苦。所能欣慰者,病中编写的《画法入门》及《翎毛集》两书,现已脱稿,对后辈掌握技法多少有点帮助,不日连同《书旗画集》寄回国出版,作为弟在世一番对祖国最后一点贡献也。《书旗画集》盼为写序。”1957年8月18日,张书旗与世长辞了。
  徐悲鸿、张书旗这两位杰出的艺术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这不仅是祖国美术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而且也使柳子谷失去了两位知心的挚友,他怎能不悼惜殊深呢。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抗战纪实篇、革命家足迹篇、史海钩沉篇、报界旧闻篇、工商史鉴篇、齐鲁名士篇、文物沧桑篇、社会百态篇、海外来稿篇,具体包括周星夫的《坚持新蒙县抗战三年》、赵芳洲的《1940至1944年湖西地区统战工作片断回忆》、王傅文的《一个投身中国抗战的奥地利人》、武杰的《怀念抗日英烈潘维周同志》、王志胜的《光荣的使命——护送刘少奇同志》等的内容及燃烧。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徐悲鸿
相关人物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