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勤奋 求索不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449
颗粒名称: 少年勤奋 求索不止
分类号: K825.7
页数: 5
页码: 185-18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的一代画师刘子谷的少年勤奋求索不止,柳子谷,别号怀玉山人,1901年生于江西玉山县柳村塘尾。他4岁丧母,饱尝继母虐待,依赖祖母抚养成人。他的祖父谙熟经史,通晓诗文;他的父亲是前清秀才,能诗善画,兼通医道。子谷自幼受家庭熏陶,学龄前即酷爱绘画,家中地面、墙壁经常有其手迹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东 柳子谷 少年勤奋 求索不止

内容

柳子谷,别号怀玉山人,1901年生于江西玉山县柳村塘尾。他4岁丧母,饱尝继母虐待,依赖祖母抚养成人。他的祖父谙熟经史,通晓诗文;他的父亲是前清秀才,能诗善画,兼通医道。子谷自幼受家庭熏陶,学龄前即酷爱绘画,家中地面、墙壁经常有其手迹。
  子谷7岁时,从祖父读书,家教甚严,常被鞭答,泪流案上,亦指染作画,10岁即能绘梅、兰、竹、菊“四季图”。一次,为邻村财主作画,得酬铜元百枚,并获神童之誉,画名亦渐闻全乡。
  柳村塘尾,是个山清水秀、风光绮丽的村庄。村后左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郁郁苍苍。村前有一口大塘,占地约40亩,塘里种荷,岸上栽柳,寒来暑往,景物变化万千,充满诗情画意。他的父亲在塘外大祠堂设门馆教学,有学生10余人,子谷也在其中。学习10多年,读完“四书”、“五经”以及《左传》、《唐诗》等书。父亲因他爱画,购得“芥子园”、“醉墨轩”、“点石斋”等画谱,指导其自学。更多时间,他到野外写生。每逢春花秋月,朝露暮霞之际,他涉足其间,遊目骋怀,触景生情,便打开祖母用草纸为他装订的小画本,对眼前景物描绘起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久之,他渐渐领悟到大自然固然美,但只有把其中某些典型的美集中起来表现,才成其为艺术品。他曾有这样一首诗:
  艺术自然孰为美?江山如画画如真;
  来从生活高生活,人定胜天天逊人。这首小诗,说明了他对绘画美的追求是下过一番艰苦功夫的。
  祖母为了帮助他学画,使其得到加速进展,不惜把当年娘家陪嫁的两幅祖传古画拿出来供他学习。这两幅画,一幅是郑板桥画的竹,另一幅是蒋予俭画的兰。看到这两幅画后,子谷如获至宝,爱不释手。郑竹举世闻名,蒋兰知者很少,但两者艺术造诣深邃,作品无不形神兼备,为历代专画兰、竹名家所罕见。子谷通过一段时间临摹学习,“日间挥写夜间思”,终于掌握了郑竹、蒋兰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时竟画到乱真的程度。子谷习画进步这样快,是和祖母的教导分不开的。祖母常常鼓励他:“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三十六行,行行都能出状元”。由于子谷立志誓当“画状元”,所以,他在学习上才能悉心钻研,孜孜求索而不止。祖母见他天资聪颖,又能刻苦勤学,因此对他寄予很大期望。但是,他的祖父却不感兴趣,他的父亲更是顾虑重重。原来他祖父薄有田产,由于科举落第,常被豪门欺压,希望子谷能“学而优则仕”得到扬眉吐气。父亲则认为绘画这项艺术,好坏历来缺乏标准。他常说:“石涛的画比八大山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八大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扬州。”又说:“山阴有三任,任伯年画得最好,却穷困在家;任阜长、任渭长画得一般,却在沪红得发紫。虽然石涛、任伯年后来得到了应有的赞誉,但在世时却是不得志的。这岂不是悲剧也。”父亲认为子谷为人忠厚老实,不善交际,即使能将画学好,将来前程也难断定。实在担心那种悲剧的命运会落到自己儿子的头上。因此,对子谷以绘画为业持反对态度。但是,已与水墨丹青结下不解之缘的这位少年画家,似乎在向命运挑战,终日伏案挥毫。祖父和父亲见他矢志不移,也就只好由他去了。从此,子谷潜修默练,时常废寝忘食,秉烛达旦,完全沉醉在永无止境的诗、书、画的境界里。至18岁时,子谷对“芥子园”、“醉墨轩”、“点石斋”等画谱的技法,已能心领神会,尤以兰、竹画得最为出色。不久,他进入南昌中学读书。当时正值傅抱石在南昌师范学习,两人皆因善画闻名于校外,后彼此仰慕而相识,结为好友。一日,抱石来看望他,正遇子谷在画兰,抱石见后,便在兰根处补石一块,真是天衣无缝,如出一人手笔。抱石乘兴题上“子谷抱石合作花王”八个大字。子谷喜悦地说:“这可谓王石谷真品了”。抱石听后,初不解其意,后知题字中偶然巧合把清代大画家王石谷三个字写在其中,亦不禁大笑起来,连呼妙极!
  1924年,子谷考进上海美专国画系学习。系主任潘天寿老师,对子谷接受能力之强,颇为器重,经常把自己珍藏的资料拿给子谷欣赏,使他扩大视野,广开眼界。是年冬,子谷家产中落,生活拮据,面临中途辍学的危险。后经美专校长刘海粟和潘师介绍,他靠给上海“邑庙书肆”画扇面,给《益世报》撰写画稿,维持学业和生计。
  古人云:学无常师。子谷在美专求学时期就认识到,不能机械地向某一画家学习,只能向某一画家的某一绝技学习,如此,才能熔铸各家之所长于一炉,取精用宏卓然有以自立。怎样才能把各家之所长学到手呢?对于这一点,子谷研究颇有心得。他曾总结为“运笔动态,用墨方法”八个字。他认为学好某家绝技,只需将其作品的画面,化整为零,对其某一局部的运笔动态和用墨方法分析清楚,了如指掌加之反复练习,则其绝技也就容易“个个击破”学到手了。
  由于子谷对学习方法,有其独到见解,且能刻苦钻研,所以他在上海美专学习时间虽然只有两年,但学到的精华却颇为可观。如潘天寿的指画,堪称绝技之一。其绝妙之处在于造型准确而又质感逼真。可是潘师的指画极难掌握。有些同学临摹多次,总是貌合神离,不得其法。然而子谷却能把握住要领,经他临摹的膺品,往往真假难分。因此,深得潘师喜爱,常用他的习作去启发其他同学探索学习窍门。
  当时,子谷最爱学习的除了潘天寿老师的指画外,还有艺术大师刘海粟的人物速写,谢公展老师的菊花,以及校外画家马企周、汪仲山、高剑父、程瑶笙等人的山水花鸟。至于历史上的著名画家,如马、夏的山水、吴有如的人物、吴石仙的雨景、任伯年的花鸟,他更是朝夕精研,百般揣摩。
  子谷不仅画艺进步极快,而且鉴赏能力也令人钦敬。有一次,他的老师黄宾虹买到一幅石涛的山水画,很是喜欢。约他到家欣赏。子谷见后,经仔细观看,断定这幅石涛山水乃是张大千的膺品,黄老疑惑不信,后遇大千询问,方知子谷判断正确。原来,子谷对石涛、张大千的山水看过不下百幅,并曾下过刻苦功夫钻研。所以,对二人的用笔风格才能如此熟悉。此后,一代画师黄宾虹对子谷就格外另眼相看了。不久,经潘、黄等老师的引荐,他与当时最著名的大画家吴昌硕、马企周等相识,并有幸面得赐教。从此,子谷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更加勤奋不懈,探索不止。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抗战纪实篇、革命家足迹篇、史海钩沉篇、报界旧闻篇、工商史鉴篇、齐鲁名士篇、文物沧桑篇、社会百态篇、海外来稿篇,具体包括周星夫的《坚持新蒙县抗战三年》、赵芳洲的《1940至1944年湖西地区统战工作片断回忆》、王傅文的《一个投身中国抗战的奥地利人》、武杰的《怀念抗日英烈潘维周同志》、王志胜的《光荣的使命——护送刘少奇同志》等的内容及燃烧。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