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毛行业的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444
颗粒名称: 一、皮毛行业的历史沿革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162-16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东济宁的皮毛业今昔的皮毛行业的历史沿革,济宁的皮毛行业,始于元代,从明至清代中业,已相当发达,开设了许多皮毛作坊,制作工艺日臻完善,市场也逐渐形成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济南 皮毛业 历史沿革

内容

济宁的皮毛行业,始于元代,从明至清代中业,已相当发达,开设了许多皮毛作坊,制作工艺日臻完善,市场也逐渐形成。至清道光、咸丰年间(公元1850年左右),已出现大作坊多家,如马东彪、马西彪兄弟开设的马家作坊,雇工百余人,制作皮大衣,运往江南苏州,由皮庄收购包销。清光绪年间,皮毛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较大的作坊有20余家,雇工千人以上,其中以马振兴、朱养和、王增盛三家作坊最有名。当时的回族聚居区——越河两岸,几乎家家从业,户户做工。作坊资金总额达20万两白银,年产各种皮衣数以万计。制作工艺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产品在各地享有盛誉,大宗皮衣多由江南皮庄收购包销,苏州“增盛皮庄”就专收济宁各大作坊的皮衣,每年亦由该庄定价开盘,作为市场交易的标准。
  由于皮毛工业作坊的发展,皮毛行栈商业也伴随着兴盛起来。清末民初,有马恒兴、盛兴永等数家皮行,尔后发展为30余家。著名的行栈有李增兴、王增盛、沙义隆、陈德隆,旧称“四大行栈”,年经营各种皮张数十万张。各大作坊也有派人去张家口、兰州、东北等地设庄收购。当时,各路皮张汇集济宁,每逢旺季,一日成交额即可达10万余两银子,济宁皮毛市场呈现一派兴盛景象。
  到了本世纪20年代,外国资本逐渐渗入济宁皮毛业。1926年,天津的德、美外商“兴盛皮庄”、“北茂洋行”等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在济宁直接设庄,大量收购青猾皮、羔叉皮,后来,津、沪各地洋行和国内行商也陆续云集济宁设庄,主要有:“大陆洋行”、“公诚洋行”、“华北洋行”、“古
  宝财洋行”等。最多时外商达17家之多,他们主要收购青猾皮、羔叉皮,这两种产品一时成了出口的热货,行情竟哄抬至市价的10倍以上(青猾皮为五六元,羔叉皮高达50元,均为银币)。从那时起,为“济宁路青猾皮”这一名牌商品奠定了基础。由于外商的渗入和价格飞快上涨的刺激,青猾皮、羔叉皮产量骤增。1928年,青猾皮产量300余万张,羔叉皮150余万张,连驴马驹皮的产量也在万张以上。其时,青猾皮最高价每张15元,羔叉皮每张竟达60元。从甘肃、宁夏等地到济宁从事贩运的皮商约有2000余人。皮毛商业生意兴隆,利润丰厚,促使皮毛作坊和其他行业转产经营行栈商业,大小行栈纷纷建立,行栈最多时的1937年有83家,其中皮行53家,皮栈30家(含洋庄皮栈20家)。最大的洋庄栈有:沙义隆、陈德隆、瑞茂、修记等,从业人员3000余人。济宁南关一带,所有皮毛行栈,大小作坊无不竭尽全力为各国洋商服务,市场价格多为洋商操纵,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涨落起伏朝夕不同,时有暴涨或暴落,可谓瞬息万变。尽管如此,济宁的皮毛行业毕竟达到了空前的高涨与繁荣。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初济宁沦陷后,皮毛行业日益衰落。最初尚可勉为生计,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国际贸易完全中断,以出口为主的皮毛业从此一蹶不振。加之,日本军国主义对“皮毛组合”的全面控制,济宁的皮毛行栈、作坊,直至一般工人,无不惨遭日寇的残酷压榨,苦不堪言。1945年,日寇投降,国民党占据济宁,更加变本加厉,强取豪夺,弄得行栈倒闭,作坊停产,工人失业,济宁皮行业至此已濒于绝境。
  济宁解放后,经过政府的积极扶持,济宁的皮毛行业又获
  得了新生,著名的新华皮毛总厂为中国的裘革、皮毛生产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皮毛作坊的发展及其独特工艺
  如上所述,济宁皮毛业始于元朝而盛于明清,当时皮货的制作工艺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如熟制各种皮毛,由于竞争激烈,大部分产品均能达到优质标准,而对各种细毛裘衣,更能根据皮张的种类和部位分档制作,细毛裘衣的产品有:狐腿、狐头、狐脊、狐肷、狐膆、狐腮、貉绒、猞猁、紫貂、水獭、灰鼠、金钱豹、艾叶豹等高级衣料皮筒。羊皮分类也很分明,按出产地区有北口(内蒙、张家口一带)、西口(甘肃兰州,宁夏银川一带)之别;以毛叶的质地来分,有大毛、二毛、小毛、寒羊、紫羔、滩羊、银绒等品种。在手艺方面,要求精工细作。因之,生产高档裘衣,要雇用技艺高超,做工精细的老工人。产品因原料皮珍贵,做工复杂细致,工艺要求极高。如制作一件狐膆(用许多狐狸皮的膆部皮毛做成)或狐肷、狐脊、狐腿裘衣,多需几百张狐狸皮,先仔细将皮的头、膆、脊、肷、腿各部位分别卸下,按毛的大小、绒的厚薄与色泽分别挑选,再按它的面积大小,分别拼接,联接成片、成衣,皮毛工艺的精湛,由此可见。为了求生存,回族皮毛工人也拜师学艺,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逐渐形成了一支掌握皮毛特殊工艺的技术力量。
  皮毛生产工艺分为鞣制和裁制两大系列,每一系列又细分为若干工序,由原料生产制作成裘衣成品,大小工序共20多道。鞣制是把原料生皮制成熟皮,供制作成品用;裁制是用熟皮裁缝成供穿戴使用的裘皮制品。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抗战纪实篇、革命家足迹篇、史海钩沉篇、报界旧闻篇、工商史鉴篇、齐鲁名士篇、文物沧桑篇、社会百态篇、海外来稿篇,具体包括周星夫的《坚持新蒙县抗战三年》、赵芳洲的《1940至1944年湖西地区统战工作片断回忆》、王傅文的《一个投身中国抗战的奥地利人》、武杰的《怀念抗日英烈潘维周同志》、王志胜的《光荣的使命——护送刘少奇同志》等的内容及燃烧。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