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亚日报》创办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441
颗粒名称: 济南《新亚日报》创办回忆
分类号: K295.2
页数: 8
页码: 137-144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的济南《新亚日报》创办回忆,1934年我到济南后,本来计划到山东修志馆当编辑,因该馆没能成立,所以我未能去干。当时,我和我的学生李竹如(共产党员)以及我中学、大学的老同学吕季智(新中国国民党员)三人共同决定:准备筹办报纸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济南 新亚日报 创办回忆

内容

1934年我到济南后,本来计划到山东修志馆当编辑,因该馆没能成立,所以我未能去干。当时,我和我的学生李竹如(共产党员)以及我中学、大学的老同学吕季智(新中国国民党员)三人共同决定:准备筹办报纸。
  报社于1934年暑假开始筹备。由我们三人共同投资3700余元,又招收外股,每股50元,零股招到2000元以后即开办。报馆的社址设在济南西门大街司马府内,自己办理印刷。报纸对开一大张。准备于1935年元月1日出版。当时,出版报纸必须经过内政部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批准立案才行。我们申请立案的申请书在1934年9月分别送上,但迟迟不批。一直到1934年12月,才知道内政部毫无问题,关键在于中宣部不批准。这时候,离我们约定1935年元月1日出版的日期已经很近了,于是不得不托人去疏通。我们三人商量,由我去找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的常务委员李文斋,托他向中宣部疏通。因为李文斋是我的同学,他答应了,并在12月底将登记证领下。
  《新亚日报》在1935年元月1日出版。铅字、印刷机都是自己买的。为购买铅字欠着天津会文铅字局很多钱,直到抗日战争发生后,我们还是没有还清。会文铅字局的经理对我说:“你们的《新亚日报》是宣传抗日的报纸,下余的帐尾,我们不要了。”
  《新亚日报》开办后,经费非常困难。我在《新亚日报》艰苦支持了三年,从未用过报社的一分钱。当时的印刷工人和排字工人都非常佩服我,他们干活也很努力。当时印刷工人的负责人叫靳泽深(德平人)。
  报社内的分工:我是社长兼总编辑;李竹如同志(共产党员)是副社长兼副刊编辑。共产党员徐茂谦、徐子俊是编辑。
  《新亚日报》主张抗战。出版之前我和李竹如同志议定了编辑方针:
  一、以宣传抗日为唯一的方针。
  二、对地方政府不加批评,免受迫害。
  三、对山东的教育方针、教育制度多加批评。
  报出版后,经常宣传对日本抗战,因此引起日本驻济总领事西田的仇恨。
  1935年的春天,西田纠集日本浪人,领了极少数的汉奸,砸了《新亚日报》社,报纸被迫停刊一天。
  西田这个坏家伙,拿着《新亚日报》去找韩复榘,说《新亚日报》宣传抗日,影响日中的国交,希望韩复榘严厉制裁。韩复榘用电话通知我,让我马上到省府去。我猜到这是日本人要闹乱子,就马上用电话通知韩的高等顾问赵新儒,请他马上也到省府去,他答应了。
  我到省府后,韩复榘大发雷霆。他拿着西田给他的用红笔圈着的《新亚日报》说:“你这一个小报,终日宣传抗日,闹出乱子来了,……”
  他的话还未说完,赵新儒一步进来,对我说:“你怎么来了?”我说:“日本领事西田说《新亚日报》终日宣传抗日,他拿着报纸来找韩主席。”赵新儒接过话马上对韩复榘说:“这件事好办,主席你可以倒打一耙,你可以给西田说,这个报纸是民间报纸,不是政府办的,你们只要停止走私、卖毒,中国人自然不反对你们。我对《新亚日报》无权处理。”赵新儒说到这里,韩复榘转怒为笑说道:“这件事就这样吧。”
  回到《新亚日报》后,我把情况告诉了大家,报社的工人都高兴极了。
  因为报社经济困难,无力自设电台接收中央社的新闻。当时,韩复榘与省党部有矛盾,就派人将省党部常务委员张苇村刺杀了。然后将省党部包围,将李文斋等省党部委员和重要职员一律逮捕,一日以后才放出来。从此以后,山东省党部停止了一切活动和工作。这时,国民党中央党部派给省党部的电台,也不敢在省党部存留。省党部托人来报社和我商量,他说:“这个电台,不敢在省党部内存留,《新亚日报》能给以掩护吧?叫这个电台代《新亚日报》收中央社的新闻电,所有报费、电料费和电务人员的工资一律不用报社负担,报社只负责掩护。”我和李竹如商量后就答应了。他的电务人员叫栾瑞(东北人),他的爱人叫银桂村,都住在报社内,为报社收新闻电。直到抗日战争发生,他们才离开《新亚日报》。
  《新亚日报》出版后,经费极端困难,招收新股也不容易,有停办的危险。这时,听说南京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对各省报纸有发补助费的消息,便决定也向中央宣传部申请补助费。李竹如同志也非常赞同这个想法。这时候,山东省党部在韩复榘的监视之下已停止活动,对这个问题,李文斋也帮不上忙。所以我只好直接向宣传部申请。直到1935年的8月还迟迟不批。我又托另一个山东省党部的委员(他当时不敢来济南,韩复榘要逮捕他)梁醒黄,他是我中学的同学,当时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当职员。我托梁醒黄在南京代为转托,请求批准。不久,到了9月,梁醒黄回信说:“我已经问了宣传部,宣传部的人说,你不是国民党员(国民党方面不承认我是国民党员),所以,该部不便批准。但我已托组织部调查科科长徐恩曾再向宣传部转托。”到了9月底,宣传部批准了《新亚日报》的补助费每月200元(山东只有两个报纸,一个是《山东日报》,一个是《新亚日报》,每月都是200元)。
  这200元对《新亚日报》没有什么用处、《新亚日报》每月赔1500元。我带着这个问题,去找李文斋,问他是否能想办法再增加一点补助。李文斋说:“宣传部的补助费本来有限,山东只有两个报馆批了补助,增加更不容易。”接着,我又问李文斋:“徐恩曾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李文斋说:“徐恩曾是CC的大将,这一点补助费也多亏他的帮忙才能批准。”我这才知道徐恩曾这个名字,但和他无任何来往。
  到了10月,我的老同学吕季智从南京来找我,对我说:“南京方面对我们绝不会帮忙的,我接到老同学曹笑青的来信,他现在是刘芦隐(后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秘书。刘芦隐是胡汉民新中国国民党的负责人。”曹笑青对吕季智说:“刘芦隐最近就要秘密到上海,作‘新中’的党务活动。”曹笑青希望我和吕季智一起到上海和刘芦隐见面。吕季智又接着说:“我看国民党没有前途,我们应当参加新中国国民党,你的意见如何?”我说:“关于胡汉民之为人,我早就听熊观民说过,对他很佩服。刘芦隐既然秘密到上海,我们就去吧。”我和吕季智商定后,马上秘密准备到上海去。这个事情我也和李竹如同志谈过,报社内的事情先由他负责,他也很同意。
  我和吕季智秘密地到了上海以后,见到了刘芦隐,我向他报告了办《新亚日报》的详细情况。他说:“你能自己办报比作任何工作都好,办报也可以作本党发展工作的掩护,你无论如何要艰苦支持下去,对本党的发展也有利。”我接着对他说:“报馆最困难的是经济条件,我也在南京宣传部要了200元的补助费,但为数过少,无济于事,不知本党能对《新亚日报》设法补助否?”刘芦隐说:“我党的经费无来源,所有的开支尽凭港澳侨胞帮助,所以现在对《新亚日报》也无很大的帮助,每月先从香港汇寄200元,以后经费多了,再多加补助。”
  对于“新中”在华北如何发展,我请刘先生指示,他说:“我党在华北发展,完全是地下活动,一切采取秘密形式,防止蒋帮的迫害。你在山东更得格外谨慎。发展党员以青年为主要对象,老国民党员尽量不吸收。”
  我在上海停留了三天,即秘密返济。到了11月,新中国国民党每月从香港“新华信讬储蓄银行”汇给《新亚日报》200元。这时候,我以前介绍到香港“新中”党校的学生陆续返济,其中我中学的学生徐茂谦(他在济参加共产党)和他党校的同学徐子俊都来《新亚日报》当了编辑。
  “新中”每月从香港寄《新亚日报》200元,时间长了外间有知道的,这事传到省党部,有一天,省党部李文斋约我去谈话,问了我三个问题:
  一、你报社每月从香港汇来的200元是不是“新中”给你的?
  二、你和“新中”有什么关系,是否参加了“新中”?
  三、外间都说《新亚日报》内有共产党,副社长就是共产党。
  我对以上三个问题是这样答复的:
  一、香港寄钱的事是实事,是我的一个学生,在香港作买卖,很发财,他知道我困难,所以每月给我寄200元。
  二、我和“新中”没有关系。
  三、报社内除了排字工人,是我花钱请的,其他编辑及职员都是我的学生,统统没有薪金,没有共产党。
  李文斋接着说:“这种事情很重要,你要负责。”
  在开办《新亚日报》期间,我在黄县中学时期的学生王焕煦(他当时是济南共产党地下工作的负责人)常到报社里来,并将党内重要文件存在我的抽屉里。他是济南第一师范的学生,他的文件不敢自己存放。抗日战争发生后,他到报社对我说,他接到上级命令,叫他带领60名党员到“大名”集合,搞武装斗争。他还说:“我走了以后,见面的机会就没有了。”全国解放后,约在1956年,北京公安部的两个外调人员来找我,问我这段情况是否属实,我说完全属实。他们说王政委现在泰安。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新亚日报》发表社论,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南京国民党认为《新亚日报》这种主张,是共产党的主张,就给山东省党部来电报勒令《新亚日报》停刊。当时,山东主席韩复榘,不准省党部活动,省党部接宣传部的电报后,送韩复榘批示,韩复榘批了二字“不理”。因此,《新亚日报》得以继续出版。
  “西安事变”时期,1936年12月24日晚间,我们得到消息:周恩来同志已经到了西安。根据我的判断,“西安事变”日内一定可以和平解决。所以我在25日的《新亚日报》上正式宣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并发表社论,表示庆祝。果然,当天蒋介石和张学良由西安到了洛阳。《新亚日报》报道的消息,比任何报纸都早一天。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发生。《新亚日报》更努力宣传抗日的政策。
  当时,郭沫若先生在日本千叶县居住。山东的共产党员张郁光给郭沫若先生寄了一份《新亚日报》,郭沫若先生看后给我来了好几封信,其中一封信说:“我看到你这个报纸,非常高兴,你在华北特殊地带,能办这样的报纸,我非常惊奇。”我接着给他回信说:“我在济南办这样的报纸,也是经过很多困难的,就象‘大石头缝中长青草’一样。”郭沫若以后给《新亚日报》三次来稿,我都发表了。因此,我和郭沫若有了文字之交。
  1937年9月,民主人士李公朴来济南,我去欢迎他,他对我说:“关于抗战的问题,我已和韩复榘谈过,韩仍多顾虑。我带着一份中国共产党彻底战胜日寇的十大纲领,你能在报上发表吧?”我说:“可以发表。李先生对群众也应当讲讲话。”我当时借妥了青年会的一个操场,由新闻界通知各学校各机关到这里来听李先生的讲话。李公朴先生的讲话,对群众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1937年10月19日,是中国新文化旗手鲁迅逝世一周年。《新亚日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新文化奠基者,特发表“纪念鲁迅专号”,提出:“学习鲁迅”、“发扬鲁迅精神”的口号,受到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不久,国民党南京宣传部直接来电,说什么“该报出版鲁迅专号,完全为共产党作宣传,应予严重警告,并停发补助费。”
  1937年10月,我报社副社长李竹如要到延安抗大学习,我们商定了关于新亚日报如何处理问题。
  一、济南很快就要沦陷,我们报纸要往后方迁移,但经济条件不够,只好停刊。
  二、所有的机器和铅字都留给工人,由工人保管。他们可以开印刷局维持生活。
  这样商定后,李竹如就去延安了。到了11月,韩复榘不战而退,《新亚日报》在11月21日停刊。这时候,编辑徐茂谦、徐子俊等都到鲁南参加了八路军,我也离开了济南。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抗战纪实篇、革命家足迹篇、史海钩沉篇、报界旧闻篇、工商史鉴篇、齐鲁名士篇、文物沧桑篇、社会百态篇、海外来稿篇,具体包括周星夫的《坚持新蒙县抗战三年》、赵芳洲的《1940至1944年湖西地区统战工作片断回忆》、王傅文的《一个投身中国抗战的奥地利人》、武杰的《怀念抗日英烈潘维周同志》、王志胜的《光荣的使命——护送刘少奇同志》等的内容及燃烧。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沛如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