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西餐馆解放前后的演变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279
颗粒名称: 济南市中西餐馆解放前后的演变状况
分类号: F719.3
页数: 11
页码: 84-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在历史上就是山东省会所在地。从一九○四年(清光绪三十年)开辟为商埠以来,这里更成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加以地处南北铁路干线的要冲,又有胶济铁路与胶东的海岸接连,交通运输方便,人口逐年增加,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工商企业日趋发展,早就成为全国著名城市之一。这个古老城市,虽然经过军阀混战和日本侵略者的战火洗劫,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在资本主义追求利润的原则支配下,又能重现了一定的经济繁荣。在解放前,仅是大小中西餐饭馆业,全市就有三百五十家之多。
关键词: 山东省 中西餐馆 济南市

内容

济南在历史上就是山东省会所在地。从一九○四年(清光绪三十年)开辟为商埠以来,这里更成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加以地处南北铁路干线的要冲,又有胶济铁路与胶东的海岸接连,交通运输方便,人口逐年增加,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工商企业日趋发展,早就成为全国著名城市之一。这个古老城市,虽然经过军阀混战和日本侵略者的战火洗劫,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在资本主义追求利润的原则支配下,又能重现了一定的经济繁荣。在解放前,仅是大小中西餐饭馆业,全市就有三百五十家之多。
  山东菜原是全国著名的八种地方菜之一,山东菜主要又分为胶东菜和济南菜两大类别。现在仅就我所了解的一些较著名的中西餐饭馆,在解放前后的营业和演变情况,简要地介绍如下:
  一、中餐方面:
  l.泰丰楼饭庄。在经二路纬五路西,有南北两个院落的中式楼房。它开业于军阀张宗昌统治时代,是由黄县人徐景海集资经营的,在济南市算是最大的一家饭馆,劳资双方共有百余人。在这里举办大型宴会,可摆三百余桌酒席,光是楼上通间,就可坐几十圆桌,室内敞亮,陈设讲究,餐具多系特制的,筷子有象牙镶银头的。这里的菜肴,是典型的胶东风味的山东菜。著名的有清蒸鲥鱼、吊炉烤鸭、芙蓉鱼翅、蒸冬瓜盅、红煨熊掌等;甜菜有江米鸭子、杏仁豆腐、拔丝山药等。当时济南的饭庄,在饭菜上刻字摆花的,泰丰楼是头一份。
  这家饭庄于解放后歇业。它的部分人员又在经三路纬四路开设了“大华饭店”,规模就小多了,但饭菜仍保持了原泰丰楼的特色。在“文革”开始前已歇业。
  2.百花村饭庄。在经二路纬四路南,开业于清朝末年,是本地较早的一家饭庄,经理人前为卢秀斋,后为其子卢子安,这家饭庄的前门头是旧式楼房,后边有较大院落,可摆百余桌酒席。它以典型的济南本地风味的山东菜为主,尤以做汤菜出名。如清汤鱼肚、高汤燕窝、奶汤蒲菜等;炒菜如清炒虾仁、爆炒鸡丁、虾子玉兰片、韭菜炒绿豆芽等,均别有风味。它的十锦素包,银丝花卷也很有特色。以前有些愿吃本地口味的中上层人士,多在这里设宴会餐。解放后歇业。
  3.东鲁饭庄。在城内芙蓉街路东,于“七七”事变前开业。它是旧式平房,院落甚大,房间宽敞,可摆百余桌酒席,是城内较大的一家饭庄。这家的菜肴,也是胶东风味的山东菜。在日伪统治时期,曾改名为“新东亚饭庄”,那时有些伪军政官员们,常在这里举行宴会。解放前已歇业。
  4.燕喜堂饭庄。原在城内金菊巷,创办于民国初年,也是一家较早的饭庄。合营前的经理人为赵鑫荣。它的炸八块、虾子海参、九转大肠、水晶肘子、奶汤茭白等都较有名。面食如千层蒸饼,银丝花卷,十锦素包等,也颇受欢迎。现在泉城路上的燕喜堂饭店,就是从金菊巷迁来的。只是老厨师多已不在,饭菜已不能保持原有风味。
  5.聚宾园饭庄。在经二路纬四路以西路南,院内有三面环绕的旧式楼房,楼上有走廊连通,可设百余桌酒席,饭菜也是胶东风味的。炒菜有炒腰花、爆双脆、炸子盖、面包炒虾仁、海参扒肘子等。解放后仍继续营业,有些工商界人士常在这里聚餐。合营后歇业。
  6.聚乐楼。在经二路纬四路东,是本市开业较早的回民饭店。楼上雅座,楼下散座,又包办清真酒席,也卖小吃。它的红烧牛肉条、油爆羊肚、炸羊尾等菜较为著名。秋冬季卖涮羊肉火锅,切的肉片很薄,不亚于北京的东来顺。解放前已歇业。
  7.长安饭店。在经三路纬三路东。“七七”事变后开业。这家饭店原是平房,有两个院落,门前有蓄水池,饲养活鱼。它以糖醋鲤鱼、软炸八块、芙蓉翅子、炸琵琶虾等菜有名。后改为紫阳春饭庄,解放后仍继续营业。公私合营后,改名为“聚丰德”饭庄,兴建了新式楼房,扩大了业务范围,曾一度开设过西餐部。“文革”期间曾改名为“工农兵饭店”,现又恢复“聚丰德”原名,继续营业。
  8.同元楼。在城内后宰门街,开业于清朝末期,它的罗汉面筋、水晶肘子、罐儿蹄等都是济南风味的名菜。解放前已歇业。
  9.凤集楼。在城内起凤桥街,地处芙蓉泉以北,珍珠泉以西,院内有泉水小桥,可供一些名士们在此饮酒赋诗,是一家别有清雅风味的饭馆。名菜有九转大肠、罐儿蹄、奶汤蒲菜等。它的灌汤蒸包也是有特色的面食。解放前已歇业。
  10.吉元楼。在南门里路西,也是开业较早的一家老饭馆。前门有旧式二层楼房,后边有两个院落,济南本地的一些名菜,它那里均有。也可包办酒席。解放前已歇业。
  11.宴宾楼。在城内布政司大街路西(现省府前街),前后两个院落,有客厅和单间十余座,饭菜也是济南本地风味的。过去常有些中上层人士在这里举办喜庆宴会。解放前已歇业。
  12.厚德福。在布政司大街路东,饭菜也是本地口味的,以小吃为主。解放前已歇业。
  13.海右饭庄。在西关筐市街,因房舍较宽,常办喜庆宴会,以特制松鼠棒子鱼出名,饭菜都是地道济南本地风味的。解放前已歇业。
  14.五福楼。在城内县西巷,为旧式平房,有两个院落,是汉族人经营的羊肉馆。它的炸子盖是用的猪油,别有风味。冬季也卖羊肉涮锅子。在抗战胜利前已歇业。
  15.汇泉楼(原名德盛楼)。在西关江家池,院内有水池养活鱼。它以糖醋、清蒸和红烧鲤鱼出名,一鱼可以“两吃”或“三吃”。当顾客点菜后,把活鱼取来,当场摔死,再去烹制。相传这个地点,曾经是唐朝名将秦琼的故居,不少外地人士慕名到此观光,顺便到汇泉楼吃活鱼。该楼现已迁到西门趵突泉北街,新建了门市楼房,分为几个小吃部和旅馆部,但已吃不到过去的活鱼了。
  16.泰丰园。在经二路纬十二路,是本市西市区较大的一家饭店。可包办酒席,兼营小吃,饭菜都是济南本地风味的。公私合营后仍保持原名。现在继续营业。
  17.真不同。在经二路纬四路北路西,是南方人经营的饭店。一九四○年后,改组更名为“五福临”,内部布置新颖,周围沙发座位,中间可摆圆桌,以干烧鲫鱼、清蒸鳜鱼、烧鸭干丝、炒鳝鱼丝和扬州硝肉等菜肴著名。它特制的葱油小烧饼,现做现吃,香酥可口。去的顾客以江、浙人士居多数。解放前已歇业。
  18.又一新。在经三路纬四路以南东拐角处,是一家地道北京风味的饭馆,门头是散座,后院设雅座。它的红白案厨师都是北京人。炒菜有爆三样、烩南北、溜肝尖、辣子鸡等;面食有粗细条抻面,配以干炸黄面酱,或京式菜码的麻酱面,以及小馅儿饼,葱花炙油饼和清油银丝饼等,都非常受人欢迎。这家饭店的经营特点是:炒菜做饭都非常快,几分钟就能端上来,即便是费火候的菜,如红焖肚子、炒锅鸡等,也不用等很长的时间。再就是招待员桌面算账,可称“一口清”,既快且准,很少有错。在适当季节,也有京式烤鸭,可卖零盘的,对顾客很方便。这个有独特风味的北京小吃店,解放后还继续营业了一段时间。公私合营后,被撤销了。
  19.便宜坊。在经三路纬四路以北西拐角处,以三鲜锅贴著名,也有炒菜和其他面食。现在仍以原名继续营业。
  20.子云亭。在经三路纬四路以北东拐角处,以天津灌汤蒸包出名。楼上设有雅座,也可炒菜。解放初期合并于便宜坊。
  21.一条龙。在经三路纬四路以南路东,门头较小,是以锅贴为主的小吃店,它经常把剁好的海参、虾仁等馅,摆在门前,招引顾客。解放前已歇业。
  以上又一新、便宜坊、子云亭和一条龙四家饭馆,曾在经三路纬四路各据一角,互相对面,各有特色,任客选用。当时形成了一个饭馆集中点。
  22.独一处。在经三路纬四路以南路西,它的馄饨、油〓、家常熬鲫鱼和各样酥菜均别有风味。一些小职员常到这里吃午饭。日寇投降前已歇业。
  23.萃华楼。在经二路纬三路北头路东,离火车站较近,是以包子面条为主的饭铺,也可炒菜。解放后继续营业。现已改名为纬三路回民饭店。
  24.江苏小馆。系解放后开设的。原在经三路纬三路拐角处,以后迁到经二路纬四路南小巷内。它是一家南方风味的小吃店,平时备有江南的“菜饭”和各样小吃。如事先预订,能做清蒸甲鱼、爆鳝鱼丝、红煨蹄筋等菜。去的顾客也多是上海或宁波等地的人士。经营时间不长即歇业。
  25.老马家馆。在大观园外商场路东,是开业较早的回民饭馆。它精制的牛肉馅水饺,油多味美,是济南的名吃之一。饭菜有红烧牛肉条、炸子盖、葱爆羊肉、芝麻酱烧饼和各样焖饼等均受顾客欢迎。秋冬季节也卖羊肉涮锅子。现在叫“春光回民饭店”,仍继续营业。
  26.赵家干饭铺。在大观园外商场路西,以大米干饭、把子大肉著名。它焖的米饭,粒整油亮,松软适口;把子肉、坛子肉、红烧排骨等都炖在特制的铁底坛子里,现吃现盛,随到随吃,方便实惠,很受顾客称赞。这家饭馆生意兴隆,每天最多能卖八百斤大米的干饭,三口猪的肉菜。合营后改为春和饭店,迁到路东楼房内,已成为一般化的饭店。
  27.北京馆。在大观园外商场东边,是一家地道北京风味的饭馆。它的爆羊肚、烩羊杂别有口味,甚受好评。在冬季卖爆、烤、涮羊肉,当时在济南卖烤羊肉的,只有它一家。烤炉设在门前,烤肉香气四散,颇能吸引顾客。这家的抻面条,现要现抻,粗、细、扁、圆皆遂客便。解放后歇业。
  28.新乐园。在大观园外商场路东,只有一间门面,后来改名为“一洞天”。店主老戴,自己掌灶,饭菜都是地道北京口味的。它的炒和菜、炸春卷、小笼烧麦、小馅儿饼等均别有风味。解放后歇业。
  29.天丰园包子铺。在大观园外商场东边,别名“狗不理”。以天津蒸包著名,也卖馄饨和各样酒菜。解放后扩建了门市,现仍继续营业。
  30.文盛居包子铺。在大观园外商场西边,它的鸡肉灌汤包,也是济南的一种名吃。解放后歇业。
  31.半里香〓饼铺。在大观园外商场西边,“〓饼”是用炭火煨热石子,放上铛烙制的馅饼,有牛肉、猪肉和鸡蛋韭菜等馅的,是山东清平县的一种名吃。这家的酒肴还有特制的炸蚂蚱、薰蚕蛹等菜。解放前已歇业。
  32.曹家扁食楼。在大观园外商场西边,精制猪肉水饺,馅美皮薄,与众不同。备有麻辣鸡、葱椒鱼、糖排骨、靠虾等多种酒肴。解放后歇业。
  33.张贯勇米粉铺。在大观园内商场西边路东,特制高汤米粉,油酥烧饼,也是济南的一种名吃。解放后歇业。
  34.德豫兴、祥记。两家饭铺,均在大观园外商场东边,它们精制的羊肉汤,醇香适口,别有风味,是鲁西南单县一带的一种小吃。解放后均已歇业。
  35.大观楼包子铺。在大观园外商场路西,以馅多、个大的济南包子出名。解放后歇业。
  36.张怀德包子铺。在大观园内商场西边,是从洛口吉镇园饭庄分出来的,以洛口灌汤蒸包著名。解放后歇业。
  37.刘家包子铺。在大观园内商场前门,以芹菜猪肉馅包子出名,吃来清鲜可口,香而不腻。解放前已歇业。
  38.振鲁阁。在大观园内商场电影院东边,以精制油煎包著名。解放后歇业。
  39.长清大素包子铺。原在大观园后门外路北,专做清素大包子,清鲜可口,随到随吃,这里的醋、蒜都要另买。解放后搬到魏家庄路南。公私合营后,并入了新市场新梅村饭店。
  40.新梅村饭店。原在经二路纬一路东路南,公私合营后迁入新市场内,并扩大了店堂,是济南本地风味的饭馆,楼上可包办酒席。现仍继续营业。
  41.松竹梅食堂。在魏家庄路北,内部陈设新颖,座位舒适,精制猪肉、十锦、豆沙、水晶、清素等馅蒸包,有各样江南口味的酒肴,冬季还卖朝天锅,肉菜精美,颇能叫座。解放前已歇业。
  42.文升园。这家饭铺历史悠久,创于清朝光绪二十年。以油〓、米粉、馄饨、酥菜、酱肘、酱蹄等名驰历下。老号在城内花墙子街,后迁至小布政司街东头路北。分号有三处:一处在南门瓮城,解放后因南门展宽,迁到经二路万字巷内(现改名万紫巷);另一处在普利门外路北;还有一处在大观园外商场路西。这几家文升园,合营后均并入其他饮食业。
  43.一条龙回教馆。在西门外原五三街口,炒菜有炸子盖、清炒虾仁、爆羊肚等,冬季也卖涮羊肉。解放前已歇业。
  44.金城村。原在院前路东,后迁至院西路南,以锅贴著名,开业在便宜坊之前,有各样炒菜和面条、包子等,解放前已歇业。
  45.雷家粥铺。在西门里路南,是回民小饭馆,早餐卖甜沫、油条,午餐有煎包焖饼等;它的酱牛羊肉和炸货也颇有名。现改为泉城回民饭店,继续营业。
  46.王家粥铺。原在布政司小街路北,以后搬到估衣市街路南。它的五香甜沫和葱花炙油饼,颇受群众欢迎。一九六○年以后歇业。
  47.三合糝馆。在城内芙蓉巷路南,精制鸡汤“糝”,佐以白鸡、白肉,肥而不腻,面食为马蹄烧饼,也可炒菜。“糝”是用麦仁和鸡肉加汤熬制的一种咸粥,也是山东特有的名吃,分为济宁糝和沂州糝两种制法。“三合”是济宁的糝馆。胜利前已歇业。
  48.沂州小馆。在布政司小街路南(后迁至经三路纬一路路南),是沂州口味的糝馆,也可炒菜。解放后歇业。
  49.万佛林素菜馆。在布政司小街路南(现省府东街),特制各种素菜,包办素菜酒席。有糖醋鱼、素烧鸡、素火腿、素丸子和各种汤菜。一些信佛教和茹素的人士常去光顾。解放后歇业。
  50.李相公煎包铺。在南门外佛山街口,以精制猪肉馅水煎包子出名,备有各样酒肴。它的经理人李某,很会拉拢生意,对常来的顾客,可以任意选菜配馅,现做现吃。解放前已歇业。
  51.谯家扁食楼。在趵突泉前街西双龙街路西,精制各馅水饺,也可炒菜。解放后继续营业,现已成为一般的饭馆。
  52.熊家扁食楼。开设较早,先在城内县西巷路东,后迁至经二路新市场北门,当时叫它“大闺女”扁食铺,因有个青年姑娘掐制带花边的扁食,个小馅多,别有风味。这家兼卖酒菜,还有济宁做法的薰鲂鱼等酒肴。解放前已歇业。
  53.泺源桥包子铺。在西门桥旁,以特制鸡肉灌汤包子出名。解放后歇业。
  54.庆顺斋扒鸡铺。原在城内高都司巷路西,以后迁到经四路纬一路东路北。这家精制的脱骨扒鸡,肉烂汤美,香软适口,备有高汤挂面和瓤子烧饼。有些外地人士,也慕名来尝这家的扒鸡。解放后歇业。
  55.草包包子铺。原在太平寺街南头路西,是洛口人外号“张草包”经营的,后迁在普利街路北,兼卖酒菜,是以洛口灌汤包子出名。合营后至今仍继续营业。
  56.东华春。开设在老东门外路北,经办宴席,兼卖小吃,系东城一带较大饭庄。历史较久,解放后歇业。
  除上述五十余家较著名的大小饭馆外,在新市场、西市场、大观园、人民商场和天桥等地,还有不少的小型饭馆、酒馆和卖各种甜咸小吃的店铺。因家数较多,又无多少特色,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二、西餐方面:
  1.胶济饭店。在经一路原胶济车站外边。解放前是济南市的高级宾馆和饭店。它的西餐部可办大型宴会,以德式大菜著名。当时除旧军政要人外,一般人很少去光顾的。解放后,由铁路局接管改组。
  2.石太岩饭店。在经一路纬二路拐角处,是德国人司泰因经营的旅店兼营西餐,在修建胶济铁路时即已开业。名菜有煎牛排、铁扒鸡、咖喱牛肉、鸡茸鲍鱼汤等。它的冷菜“色拉子”和冰激凌,也别有风味。解放前已歇业。
  3.式燕番菜馆。经理为李世铭,在经三路原萃卖场以南,设立较早,是本市较大的一家西餐馆。楼上可办大型宴会,也卖零座。它的饭菜颇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以炸大虾、煎鱼排、十锦蛋卷、牛尾汤等著名。解放后歇业。
  4.新亚大菜馆。在经六路纬一路拐角处,楼下散座,楼上单间,以俄法大菜为号召,名菜有罐焖鸡、煎猪排、炸虾托、鸡茸菜花汤等。这家的座位雅洁,招待周到。解放前已歇业。
  5.亚美番菜馆。在经二路纬三路以西路南,楼上可办宴会。它的饭菜味道与式燕大致相同。解放前已歇业。
  6.同利食堂。在经二路纬一路北,它的烤小鸡、炸大虾、十锦炒饭等口味颇好。在夏季于院中设露天凉棚,除西餐外,兼卖冷食,晚间生意甚好。解放前已歇业。
  7.西来兴食堂。在经三路小纬六路以南,地方不大,但整洁清静。它的煎鱼排、炸大虾、十锦蛋卷等都做得很好。解放后改为专制面包和西点,不卖西餐了。公私合营后已歇业。
  8.五大牧场西餐部。在城内院西大街路南(现泉城路),饭菜的做法与味道,和西来兴大致相同。日寇投降前已歇业。
  9.青年会美记西餐馆。在普利门外基督教青年会内。它的楼上楼下可办喜庆宴会,平时也卖零座。饭菜的做法和口味与式燕番菜馆略同。解放前已停业。
  此外,在一九四五年以前,济南市还有几家日本饭馆(料理馆),都设在经一路咏仙里一带(有的还兼营妓院)。他们对顾客招待殷勤,只因语言不便,中国人很少去吃饭的。这些料理馆在冬季卖鸡素烧(日本火锅),端上生肉、生鱼、生鸡片和各样蔬菜佐料,自己随炒随吃,饮日本清酒,别有风味。抗战胜利后,这些日本饭馆就与日侨一道撤走了。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汇编,记述了山东省抗战时期的重大事件、人物事迹、文物古迹的资料统计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友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