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博山民营煤矿发展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267
颗粒名称:
博山民营煤矿发展概述
分类号:
F407.21
页数:
5
页码:
37-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博山煤炭生产有悠久的历史,据《博山县志》载“相传自宋代即有用煤炭下层之土制粗罐碗盆以供乡人需用者”,可见在宋代已有开采。博山的煤炭开采,从原始的土法采掘到近代的大规模生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山东省
博山地区
民营煤矿
内容
博山煤炭生产有悠久的历史,据《博山县志》载“相传自宋代即有用煤炭下层之土制粗罐碗盆以供乡人需用者”,可见在宋代已有开采。博山的煤炭开采,从原始的土法采掘到近代的大规模生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是挖山坡上的露头煤以及从吃水井里挖煤开始的,以后发展到查起伙来凿小煤井,合力生产商品煤并逐渐有了雇工关系。古时候凿井、倒水、采掘、拖运、提升,完全使用人力。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渐积累了一套采煤经验,开采时留下一定的煤层作顶柱,坑道上用木柱作支架,这样既可以安全生产,也可使采煤面扩大,后人叫作“房柱采煤法”,回采叫“残柱法”。一般小煤井日产几十筐,约三、五吨。提升用人力绞辘轳把,后来改用“木牛车”,即在井旁竖一个两米直径的木筒,中间置轴,缠以麻绳从井口垂于井下,套牛马围行拉力,以畜力代替人力提升。通风方法,最早用席卷筒,衔接起来,贴着井帮顺到井下,后来在井帮上凿一条沟,砌石间隔,由井口通到地面高处,砌个一、二米高的气口,比席筒通风进了一步。但坑内闭塞闷热,人在几十公分高的薄煤层中光着身子,蹲、仰、侧、卧与爬行操作,劳动条件相当恶劣,而且事故频仍,上下山石夹着人身,一出险情即葬身井底,所以,旧社会在博山有句谚语说“下井的是埋了没死”,可见采煤之难。上述过程从宋代延续到清末民初,为浅部采掘的土法开采阶段。
一九○六年胶济铁路建立了张店至博山支线以后,促进了淄博煤炭资源的开发。一九一四年北洋政府颁发了采矿权的条例,禁止盲目开采,号召振兴民族工商业,履行实业救国。博山地区的民族工商业应运而生,民营煤矿蓬勃发展,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前,较具规模的民营开工矿(包括一户中日合办、一户买办资本)有三十六家,开采矿区五十九个,出现了博山煤矿业空前兴旺的局面。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侵入,富矿逐渐遭到蚕食和吞并。博山煤层最全煤质最好的黑山矿区,一九一六年即被日商东和公司资本侵入,不久成为中日合办的博东公司,西河一带七个大山矿区则被官僚买办资本悦升公司所吞并。在设备上,二十世纪初,上述两公司已经使用汽力和电力机械,而资金短少的民营煤矿,仅有少数煤井开始用锅炉蒸汽为动力,最早一户购进汽力机械的是邑人高连登,安装于赵家林煤井。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博山民营诸矿才普遍有了汽力机械,个别户如华东煤矿从日本购进一台人家淘汰的小电机,绝大多数民营矿还没有电力机械。民营矿相继有了机械设备后,排水能力增强了,可以向矿区深部开发,生产能力相应提高。大户一般拥有两三个矿区,数个煤井;一般的户也有一个矿区二、三个煤井。华东、隆昌、大成并凿有斜井(从地面铺轨道到煤层)多数矿为竖井,竖井直径三米左右,深百米上下。竖井使用筐装煤炭,排水用牛皮罐、汽绞车提升。有些井内设有生铁水管,用汽泵排水到漾井或直接排出井外。有些井内开有车路,在坑内安置汽绞车拖煤。这时已有专用的通风井,或把两个煤井打通借以通风。产量有了很大提高,一个煤井可以日产数十吨到一百吨上下。但采掘仍用人力,基本上沿用古法。这是“七七”事变以前的二十来年,民营矿发展到以蒸汽为动力的半机械生产阶段。
博山整个地区的煤炭产量,“七七”事变前逐年上升,由博山火车站的装出量分别为:
一九三二年装出 六一一,九九五吨
一九三三年装出 七八八,五二五吨
一九三四年装出 九一○,二一五吨
一九三五年装出 九三九,八八五吨
一九三六年装出 一,一七八,○一五吨
一九三六年,西河一带矿区年产估计五十万吨(西河一带矿区生产之煤,均由西昆小铁路运到大昆仑站装火车),加上博山地销(地销指当地生产生活用煤及人畜力车运销附近诸县的煤,约占总产量百分之二十五)及由博山火车站装出之煤一百五十七万吨,合计,一九三六年博山地区年产已达二百零七万吨(包括黑山产量),为民营矿蓬勃发展的时期。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霸占煤炭资源,进行掠夺性生产,使许多煤田早期老化,煤藏量受到严重损失,日人直接控制的矿区损失更重。除日营黑山矿区及六户中日合办矿外,日伪时期民营矿开工产煤的先后有二十七家。日帝为使民营矿纳入满足其侵略战争需要的轨道,由日本国内运进了大批电力设备配给各民营矿。民营矿在机械设备上虽然由汽力进到电力,但采掘仍袭旧法,矿工的劳动条件不仅没有改善,反因侵略者的蛮横榨取而受到更加残酷的压迫与剥削。尽管日帝疯狂掠夺,但产量并未达到“七七”事变前一九三六年的生产水平。
抗日战争时期,矿商们对待日本占领的态度极不一样:有的人金钱第一,有奶便是娘;有的醉生梦死过一天说一天;有的卖身投靠甘心为敌效力;也有个别人奋起抗战,如恒通煤矿经理周克明,又名亮曦,舍矿携眷,带着两名矿警与几支枪,到乡间组织游击队,一九三九年七月被日寇捕去,死于源泉村井中,为抗击侵略者而光荣牺牲。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的祸害,多数煤矿停工停产。一九四六年解放后,经人民政府扶持,有十几家民营矿恢复了生产,但在国民党军队再次侵占、摧残下,有些矿又被迫停产,能够维持排水与少量产煤的仅有大成、东方、华东、振业、瑞成等五家。
博山民营矿虽属资本主义的经营,但却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而且资本脆弱,投机性强,靠对工人的残酷剥削赚取巨额利润。博山煤田的特点则是煤层薄,断层多,井水大,加上采掘方法极端落后,劳动环境极端恶劣,煤矿工人豁上命干,一家人也不得温饱。自古以来,老百姓说“拿着人命换炭”,就是煤矿工人生活的写照。所以说旧社会的煤矿史,就是煤矿工人的血泪史。煤矿是矿商的天堂,矿工的地狱!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汇编,记述了山东省抗战时期的重大事件、人物事迹、文物古迹的资料统计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安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