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内画鼻烟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248
颗粒名称: 博山内画鼻烟壶
分类号: TQ171.7
页数: 5
页码: 192-1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博山内画鼻烟壶的的传进和种类、制作工艺等介绍。
关键词: 工业经济 鼻烟壶 山东

内容

鼻烟壶,是盛鼻烟用的小瓶。中国制造鼻烟壶,是在外国传进鼻烟以后开始的,据说,前清康熙年代就有了。吸用鼻烟,在朝廷大臣、权门贵族中很盛行。而鼻烟壶精致不精致,值钱不值钱,也成为他们讲究排场、夸耀门第的一种工具。外国人也拿中国鼻烟壶当作艺术品,争购收藏。中国社会的上层人物,也逐渐流行起吸鼻烟和讲究鼻烟壶了。
  鼻烟壶种类很多,制作品有金银珠翠、珊瑚玛瑙,瓷、石、竹、木,各色各样;品类较多、加工精美的是精瓷和琉璃。比较起来,琉璃的色彩多样,光鲜晶莹,尤为人们所看重。博山制造琉璃,年代已经很久了,至于制造琉璃鼻烟壶,据说清乾隆年代有个叫孙昌元的就会制造。那时候是套料,先在博山制成毛坯,然后运到北京去雕刻加工。
  开始制造的鼻烟壶,只注意外形和色彩。套料,就是用底子套上一种或几种不同色彩的琉璃,然后经过雕磨加工,出现不同色彩的图案和造型,这是一种细致复杂的加工过程。到了清咸丰年间,北京的傅甘桓,创造了内画壶,这是一项重大的技术发展。尔后,到清光绪年间,他的徒弟周乐元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内画技术,另外还有叶仲三、马少宣等,技术都很高,名望很大,被称为北京派的正宗。博山协
  顺帽庄的商人王滋,去北京行商时,到过周乐元家,看他用绝细的竹笔勾绘内画,王滋就把这个技术带到博山。当时博山画师毕荣九、孙坦普和我父亲薛向都就细心钻研,反复琢磨,掌握了内画技术,从此就有了博山生产的内画壶。博山内画壶,行销国内外。由于这几个人技法纯熟,有独特风格,引起人们重视,形成内画艺坛上的独立画派,称为山东派代表,与北京派同享盛名。当时有些县令、府尹以及外国商人,不少登门拜访内画老艺人,求画鼻烟壶,表示敬重。
  琉璃鼻烟壶,表面光滑,不容易着墨敷色,要想在范围有限的料壶内壁上,绘出精致的图画,必须把表皮打磨成毛面。北京当时用的办法,是用细棍缚上砂石进瓶内打磨,这个办法很慢,好长时间打磨不出一个,费工费时。博山的毕荣九采用了一个新办法,瓶里装上打枪用的铁砂,灌上水,把瓶口塞紧,经过摇撞、磨擦,就可磨成毛面,既省力,又均匀。
  我今年八十七岁,光绪十九年生人,十四岁就跟着父亲薛向都学内画。开始学习,只画些简单的图案,如画个桃子、苹果之类,再画上几片叶子,有红有绿,主要用于内销。以后跟着大人学敷彩,慢慢地能独立绘画。学习内绘很不容易,瓶子小的一把就能攥过来,瓶口象豆粒大小,要把竹子一头弄弯削尖,蘸上颜色伸进去,反手做画,要求精致细密,没有长时间的锻炼,和过硬的功夫是不行的。所以当时学的人很多,学成的人很少,因为那时一方面生产不稳定,学内画有时学,有时停;另一方面,就是内画艺术的要求高,难度大。张文堂比我大十多岁,他是毕荣九的徒弟,要算是学得出色的一个。
  在清末和民国初年那一时期,订货大多要的是“四美人”仕女图,以及传统戏剧故事,骑马打仗这类题材。骑马打仗的,如定军山、刘、关、张三战吕布、穆柯寨、长坂坡、水浒传等,当时我们叫“刀马人”,最受欢迎。以后军阀混战,日本鬼子打进来,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就不行了,外销销不出去,内销又不值钱,内画生产陷于停顿。为了生活,我和张文堂都放弃内画,到山头改行画陶瓷去了。
  解放后,党和政府大力扶持和发展手工业生产,内画技术,也绝处逢生,政府把张文堂和我找回到琉璃行业,让我们重新拿起画笔,恢复传统内画壶生产。全国解放时,我已五十多岁,张文堂比我还大十几岁,眼看后继无人,为了挽救这项内画技术,使其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扬光大,叫我带徒弟,传授技术。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老艺人很尊重,不仅生活上有了切实保障,而且政治上也有地位,人民代表会、政治协商会议都邀我们去参加。一九五七年七月,我还去北京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朱德同志的亲切接见。前后对比,自己很受鼓舞。党和国家对内画工艺这样重视,对我又这样的关心和照顾,我能做点什么,才能报答党呢?
  首先我把自己学得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青年一代,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从一家一户的生产到合作社、建厂,我先后带了六批学员,共培养了三十多名内画技术人员,内画生产年产值二十多万元。这些成就主要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培养,我只是在技术上引引路,在引导他们掌握这门技艺的时候,我是尽力而为的。
  后来我想在内画上能不能搞点革新,有所前进。解放后,恢复了内画生产,还是沿用一百多年来的老办法,即用勾形竹笔蘸国画颜色作画。这个办法缺点在于:竹笔很细,每次蘸色不多,抽出来拿进去,相当频繁,耽误工夫,同时线条粗细,虚实变化也受限制,进度既慢,画起来又不方便;因为是水色,所以怕水、怕潮、怕磨,这是百余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受陶瓷彩绘的启发(因为我干过陶瓷彩绘,了解其性能),设想把水色改为瓷色,经过高温可能固定。试试看,我这个想法,得到领导的支持,在用瓷色的同时,把竹笔的弯勾笔端缚上毛毫,经过反复试验,又经过若干次改进,终于获得初步成功。一九五七年七月,我到北京出席全国手工业艺人代表大会的时候,就带了新制的一个样品,让大家鉴定,外贸部门的同志看了很高兴,说是个突破,搞成内画瓶不光能插花,还可以盛水。当时同意大利谈妥了一笔内画瓶定货,听说后来敬爱的周总理知道了这件事,认为售价太低,外贸部门的同志因此还受到了批评。这些对我们画内画的艺人是个极大地鼓舞和支持,回来后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改进。
  我们自制的内画毛笔,有狼毫、羊毫两种,用狼毫勾勒,用羊毫敷彩。这种笔的优点是:吸色量比竹笔多,可以浓淡兼施,粗细自如,得心应手,容易发挥国画的传统技法,使画面千姿百态,生动活泼。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绘画质量,外国订货多,广交会备受欢迎。
  这项新工艺,我们和外地也进行了技术交流,一九六六年四月,我厂的孙即杰、李克昌和薛希湘到北京参观工艺美术展览时,到了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应他们的要求,李克昌
  作了一次毛笔内绘的现场表演。一九七○年,北京工艺美术工厂派刘守本和丁贵玲来我厂学习内画半个月。
  我现在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的内画骨干都是解放后培养出来的年青一代。党对他们的培养非常重视,经常组织他们学习参观,还到全国的名山大川去游览写生。他们年富力强,心灵手巧,进步也确实很快,文向君画的“百美图”,孙即杰画的“百子图”都很精致,张广庆画的“水浒一百单八将”画谁象谁,鼻子眼都有表情,李克昌画的“洛阳宫殿图”画了五百人从事兴建宫殿的繁忙劳动,场面这样大,看起来一丝不苟。张广忠画的“岱宗松”、“桂林山水”,很有气势,不光我说好,外国人还称他是“完成山东画派的艺术家”。人们常说,“长江后浪催前浪,后来的徒弟胜老师”,这话是不错的。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艺术成就,我从心眼里感到高兴。
  文化大革命时期,叫“四人帮”给搞坏了,厂里生产遭到破坏,内画也一度停产。我那时被扣上个“反动技术权威”的大帽子;抄家、批判、扣工资,剥夺了我工作的权利,许多内画技艺人员也都受到打击。我这一辈子是和内画结了缘的,个人的荣辱得失无关紧要,看到传统的内画生产受到破坏,实在心疼。在“四人帮”横行时,心疼也没有办法。现在好了,有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英明领导,厂里很快恢复和发展了内画生产,我也恢复了名誉,成了淄博市四届政协常委。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我愿以有生之年,继续为发展我国的内画生产贡献力量。
  (彰天、瀛海、孝成整理)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赵镈同志生平与英勇就义”、“怀念王吉文同志”、“寿光县党的早期组织与活动”、“忆日寇投降后鲁南地区二三事”等15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薛京万
责任者
彰天
责任者
瀛海
责任者
孝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