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内画工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247
颗粒名称: 博山内画工艺
分类号: F426.82;TQ171.7
页数: 6
页码: 186-1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博山玻璃画工艺发展情况。包括玻璃厂的发展、青年技艺人员的培养以及为四个现代化作出的积极贡献。
关键词: 工业经济 玻璃产品 山东

内容

博山琉璃生产,历史悠久。博山琉璃内画鼻烟壶,尤以其独特的工艺价值,闻名中外。它是自有鼻烟壶以来三百年中不断改进的艺术结晶。
  查鼻烟来自海外,兴于明季,盛于清世。起初,只是当做药品传入的。王士祯《香祖笔记》说,鼻烟有明目辟疫之功;汪灏《随銮纪恩》也认为“最能去疾”,有“昔有人病目五年,或教以鼻烟治之,两月而愈”这样的验例。①(见清赵之谦著《勇庐闲话》第3页。)因当时传入的数量少,范围窄,缺者为贵,皇亲贵戚,朝臣豪富,把鼻烟视为灵丹妙药,以嗜吸鼻烟相尚,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特有的消遣品。
  鼻烟的价值如此贵重,与之相应的盛鼻烟的器具—鼻烟壶,也就随之发展起来。于是从质料的选择到造型的完美,都着意追求。一时光怪陆离,五颜六色,精雕细琢,争奇斗巧,一变而为珍玩瑰宝,买椟还珠,贵过鼻烟。清人康发祥有一首鼻烟(壶)歌,有几句是这样写的:“或入滇南采翡翠,或翻沧海探珊瑚,或倩巧匠剔髹漆,或涂秘色烧宣炉。方圆奇巧无不有,有时依样画葫芦。…,…凤凰鸾鹤鹤
  鹊凫,麒麟狮象蛟龙鱼,仙山楼阁烟云嘘,泉石卉木蛙蜢俱。……①(见清赵之谦著《勇庐闲话》第11页。)
  清初,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自己嗜吸鼻烟,还以赐臣下鼻烟、烟壶为上赏,对外国来宾也以此赏为最高礼遇。康熙四十三年,高士奇年老致仕向康熙辞行时,得赐鼻烟及御用鼻烟壶。②(高士奇:《莲山密记》。)“乾隆中,纪文达召对。上所用鼻烟壶刻有‘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十一字,举示之曰:‘能对此乎?’文达应声曰:‘若周之赤刀大训天球河图’。③(赤刀、大训、天球、河图语出《尚书·顾命篇》“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赤刀即宝刀;大训指虞书典谟;天球,雍州所贡之玉,色如天者;河图,龙马负图出于河,伏羲则其文以画八卦。)上悦,即赐之。”《宝南笔记》④(转引自《勇庐闲话》后序。)据《勇庐闲话》,乾隆朝,曾以鼻烟壶馈赠法兰西等国王,常以鼻烟、鼻烟壶赏赐英、法、朝鲜、越南、暹逻、琉球等外国使者。上行下效,上流交际,通官行贿,也必执此,方为大礼,鼻烟和鼻烟壶当时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外国最初传来盛鼻烟的器具不便携带,如《红楼梦》上,宝玉叫麝月拿鼻烟给晴雯治病,那个“金镶双金星玻璃小扁盒,内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双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上等洋烟”,就是这种舶来品。这不符合当时的习惯,中国的瓶式鼻烟壶,是仿照传统的药瓶创制的,便于纳入袖中,随身携带。
  中国现存最早的鼻烟壶是顺治元年署名程荣辛的黄铜
  壶。制造鼻烟壶除铜质外,金玉珠宝、竹木瓷石均可用作鼻烟壶的材料,惟琉璃质的鼻烟壶有其独特的长处。这是由于,琉璃莹彻,色泽光鲜,品种多样,白如水晶,红如火齐,绿如翡翠,又映光见烟,不泄气,不烧烟,不变味,还可以成批制作,随意造型,能充分发挥我国固有的工艺美术传统。
  康熙十九年(1680)宫廷兴建内府琉璃厂,招引北京、博山(当时叫颜神镇)、佛山等天下名师,能工巧匠,为宫廷精心研制琉璃鼻烟壶。所制产品,件件精妙。各色套料就是在这个时候发明创造出来的。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中国鼻烟壶一经出现,就以其艳丽多姿,出类拔萃,使举世瞩目。外国收藏家,争以重金寻购,得之为幸。
  从雍正到乾隆,延绍康熙余绪更事增进,不仅规模扩大,而且品种增多,质量优良,盛极一时。以辛家皮、勒家皮、袁家皮为最著名,稍后有倭瓜瓤、西瓜水等为名贵品种。当时的博山已掌握套料技术,孙昌元等在博山先制成毛坯,再送北京雕琢加工。①(据《博山区志》(稿),卷四。)
  乾隆以后,鼻烟壶生产,内府厂渐衰,民间渐盛。博山的地位,益形重要。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的一百多年中,博山承担了中国装饰琉璃,包括鼻烟壶生产的很大部分,不仅供应制成品,而且供应别的地方雕琢用的琉璃原料。一八六九年欧人阿·威廉逊曾到博山参观访问,在他的《北中国旅行记》中写道:“在许多年代中,当地(博山)居民即从事制造琉璃,我看到他们……制造灯、珠子,以及各种装
  饰品。他们并将琉璃原料制成棒状,长约三十寸,束之成捆,外运全国各地。”又说:“琉璃至纯,着色极美,其操作已臻相当纯熟之境。许多产品,均经精心磨制。”
  一九○三年一月,“华北先驱报”载:“博山这个地方,产制加工琉璃料器,仿制玉器……而闻名全国,其产品多为北京商贩购买,再以‘京料’转售他地。”①(鲍浦·史文太斯著《鼻烟壶》。)
  清代中叶,鼻烟壶又以珠玉为时尚。十九世纪中期,北京有位名叫傅甘桓的艺术家,创造了鼻烟壶的内画技术。异军突起,别开生面,振兴了琉璃鼻烟壶的生产,取珠玉而代之,为世所重。鼻烟壶的制作也因此进入了西方称作的“内画壶时代”。②(鲍浦·史文太斯著《鼻烟壶》。)
  光绪年间,北京的周乐元继承和发展了傅甘桓的内画技术,与马少宣、叶仲三等发展内画,竞放异彩,被称为北京派的正宗。与此同时,由京商王姓己将内画技艺传至博山,博山画师毕荣九、薛向都、孙坦普潜心研究,熟练运用,结合自己特色,创造了有独特风格的画派,成为山东派的代表。在当时的内画画坛上,北京派、山东派双峰对峙,群星共曜,中外知名。博山的毕荣九,名气很大,县令、府尹及英国客人都登门拜访,表示敬意。他的画精致蕴藉,妙趣横生。薛向都古朴浑厚,劲近老成。孙坦普清秀绮丽而富于变化。同属一派,而又匠心独运,各有千秋。
  博山的毕、薛、孙都有传授,毕怀远、薛京万等克承父业,颇得真传。张文堂师承毕氏,锐意精进,蔚为巨匠,山水人物俱臻佳境,皆为同辈之佼佼者。
  鼻烟壶的盛衰大致与有清一代相终始。从辛亥革命到解放前,由于时局动乱,内外反动派的压迫和剥削,鼻烟壶外销断绝,内画技艺濒临绝境,迫使有才华的内画艺人不得不放下画笔,另谋生路。
  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扶持和发展琉璃生产,内画技术,绝处逢生。早已改行的薛京万、张文堂画师被请回博山琉璃厂,从事内画工作,省授与“老艺人”的光荣称号,这些老艺人如获新生,并招徒授艺。
  一九五七年,老艺人薛京万怀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热情,苦心钻研,改颜料为瓷色,经加热固定的试验获得成功,解决了百年来一直没能解决的内画遇水褪色的问题,完成了内画工艺史上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接着又进行了工具改革,将一直沿用的竹笔改为特制毛笔,采用这种毛笔可以浓淡兼施,粗细自如,使画面生色,富于表现力,把内画技艺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加上质地、造型的相应演进,博山内画烟壶新工艺,可说是超越前人,后来居上,因而誉满五洲。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博山琉璃生产,不断发展,在老艺人的精心培育下,青年技艺人员,新秀蔚起,人才辈出。张广庆内绘的历史人物《李时珍》、《郑成功》、《水浒一百单八将》面似形肖,体态生动。文向君画的《百美图》在不足两方寸的壶壁上,画出一百个美艳娇态的仕女在行乐,孙即杰的《百子图》在同样大的画面上,绘出一百个天真稚气的幼童在嬉戏,各具神态,不相雷同。李克昌的《洛阳宫殿图》气势雄伟,场面壮丽,在四平方寸的面积上,不仅画了高大宫殿的细部,还画出了五百人紧张施工的不同动作,在放大镜下,历历可数,眉目可辨。吴建柱、陈东顺书画俱
  佳,能写芝麻粒大小的楷隶行草,笔画清晰,运转自如,人称绝技。张广忠立意新颖,别出心裁,他的《山居图》、《七贤访友》、《岱字松》、《桂林》等诗情画意,趣味横生。这一大批技艺工作者,才华横溢,享有盛名,许多国外主顾,指名求购,誉为完成山东画派的艺术家。①(鲍浦·火文太斯著《鼻烟壶》)
  博山内画壶有单色、套色两种,画面山水人物、花卉、虫鸟应有尽有,造型有长扁方圆等两千多种,千姿百态,各呈奇妙。小的鼻烟壶不及一寸,大的内画瓶高过二尺,莹洁鲜明的色彩,奇巧新颖的造型,与精彩别致的内绘相配合,锦上添花,美不胜收。几年来,外国到这里参观的纷至沓来,都是钦佩称奇,赞誉不绝。
  “四人帮”大搞文化专制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使内画生产遭受严重摧残。粉碎“四人帮”后,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内画艺术,春色满园,很短时间内就创制新作,恢复传统画近二百幅,增产两倍多。去年一年内画产值已达二十多万元,产品运销世界各地。现在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内画工作者干劲十足,决心以更大的成绩,为四个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一九七九.八.二一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赵镈同志生平与英勇就义”、“怀念王吉文同志”、“寿光县党的早期组织与活动”、“忆日寇投降后鲁南地区二三事”等15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瀛海
责任者
孝成
责任者
彰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