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三同志生平事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201
颗粒名称: 马保三同志生平事略
分类号: K827
页数: 9
页码: 36-44
摘要: 本文根据牛头镇党总支和马保三同志生前好友陈纪明、李杰、杨希文、马保三同志的令孙马家祥、马家驹等同志提供的材料写成。
关键词: 山东 马保三 同志

内容

(一)
  马保三同志原名马鉴堂,一八八七年生于寿光县牛头镇。他十一岁入学读书。十八岁那年,辍学务农,从事耕田、赶车、看洼、割草等各种体力劳动。那时正是辛亥革命前夕,他阅读各种进步书籍,结交进步朋友,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受到了民主革命的启蒙教育。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学会了写文章,且能言善辩。他对不合理现象敢于斗争,大至豪绅劣行,小至社会陋习,从不放过,每当议论时事或驳斥当时社会上的一些谬论时,常常使人心悦诚服。有人说他好“挑刺”,他说:“刺不挑就会害人,为啥不挑?”
  牛头镇的“村正”(村长)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依靠旧官府和本村地主势力逞强称霸,鱼肉百姓。马保三同志视此恶习,甚是气愤,就经常找他说理,每次都是“村正”理屈词穷,以败而终。村里有个道会门头子,外号称“三圣人”,常以装神弄鬼,画符念咒给人治病,诈骗财物。马保三同志见了非常生气,曾亲自到“三圣人”家里劝其改邪归正。“三圣人”置之不理,他便在群众中揭穿“三圣人”的骗人伎俩,使群众不再上当。另外,他还把外村有人曾因吃“三圣人”的假药而丧命要找他抵命的事,叫人传给“三圣人”,使“三圣人”装神弄鬼骗人的行为有了很大收敛。
  有一次,村里的人找马保三同志写订婚柬帖,他问男女双方的年龄,回答说:“男方九岁,女方十七。”他听了哈哈大笑,说:“太不合理,这不是给他们造福,而是给他们造罪,我不写,更不同意订这样的婚。”结果,那个人被他说得改变了主意。
  由于马保三同志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所以,从青年时代起,他在群众中就享有很高的声誉。
  (二)
  一九二二年秋,马保三同志与刚从济南第一师范毕业回乡的中共党员张玉山同志相识。一九二四年,经张玉山、王云生介绍,马保三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革命工作。他在村西的洼地里盖了间屋子,名义上是看洼,实际上是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点。他卖掉一个场院,用作党的活动经费。一九二六年,中共寿光县委成立。不久,牛头镇也建立了党的支部,马保三同志担任了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六名党员,发动群众,开展抗粮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一九二七年夏天,寿光县委在张家店召开了第二次委员会,会上,马保三同志被选为县委军事委员。这年,大革命失败,山东的军阀准备逮捕马保三同志,他被迫出走东北。在东北他积极参加抗日斗争。以后又到了朝鲜的仁川,在那里与朝鲜劳动组合的同志一起从事革命活动。
  一九二八年,马保三同志返回家乡。翌年春,他参加了寿光县第四次县委会,继续当选为军事委员。会议结束后,他根据县委的指示,在当地领导群众开展了反霸斗争。
  那时,土匪黄凤岐的军队占据着寿光城,常向各村要粮、要款。一次,牛头镇“村正”借向土匪交款买安,向群众敛款五千元大洋,只交土匪一千,余下四千被他吞食了。群众知道后,都十分气愤。马保三同志出面,代表民意向“村正”算账,迫使“村正”退出了赃款。
  一九三三年秋天,省委组织部长宋明时投敌叛变,出卖了全省党的组织。因此寿光县的党组织也受到了破坏,马保三与王云生等党的骨干分子被捕,关进了济南伪省监狱。在狱中,他大义凛然,不怕敌人严刑拷打,不受敌人软化利诱,保护了其他革命同志,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他对同监的难友非常关心。有时,狱卒给的饭少了,他就让给别人吃。后来,由于敌人没有掌握到确凿的证据,又经党组织多方营救,马保三同志一九三四年被保释出狱。国民党省党部知道他在家乡很有声望,又有活动能力,便勒令他外出他乡,不准回家。可是,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仍辗转返回了家乡,坚持斗争。
  为给开展革命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地方党组织决定运用“合法”手段夺取牛头镇所在地湖东乡的乡政权。当时,湖东乡乡长是牛头镇原来的“村正”,这个家伙自当上了乡长,反动气焰更加嚣张。常以筑墙、架桥、铺路、修庙名义,搜刮民财。马保三同志了解了这一情况,便决定借此来发动群众,向反动势力开展斗争。他同其他党员一起,走门串户,揭发乡长的罪行,把几个村的群众都发动起来了。一九三五年一月(旧历年底),他们带领一千多人突然包围了伪乡公所,封了账目橱,查出了贪污自肥的确凿证据。春节后,他便带领湖东乡各村群众四、五千人到旧县府告状。在群众的斗争面前,旧县长宋宪章看到众怒难犯,只好把那个反动乡长撤了职,并限期交出赃款。在群众的一致要求下,旧县长答应让马保三同志担任乡长。斗争胜利了,湖东乡的乡政权合法地落到共产党人手里,马保三同志在群众中的声望更高了。
  (三)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兵压境,国民党军队弃地而逃。十月下旬,中共寿光县委在牛头镇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建立由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会后,马保三同志紧张地投入了建立抗日武装的工作。一次,在牛头镇大集上,他站在高桌子上,慷慨激昂地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当他讲到东北人民做亡国奴的痛苦情景时,自己泪水满面,听众也被感动的失声痛哭。当讲到要组织抗日武装时,当场就有十几名青年报名参军。
  在组织抗日武装期间,马保三同志把自己的家庭做了接待站。他不仅拿出了大批的粮、菜、油、盐,一家男女老少还承担了烧水、做饭、送信、站岗等杂务活。一个多月时间,他跑了八个乡,串了几十个村庄,在牛头镇组成了一支八十多人的队伍,命名为“抗敌后援队”。
  队伍拉起来了,但枪支、弹药不足。十一月中句,国民党羊角沟警察所有一批武器往县城调运,“抗敌后援队”得悉后,立即派陈少卿同志带领八名同志在古城村村后用伏击的办法截获了这批武器,得枪八十多支,子弹四千余发。国民党县长对此大为恼火,立即派兵包围了牛头镇乡公所,逼马保三同志交出枪支。马保三同志急中生智,以谈判为名,把带队的头目领到乡公所内,对他晓以民族大义,进行攻心宣传。这个头目对违背民心感到内疚,只好将队伍撤了回去。不久,又从羊角沟盐务局缴获了步枪三十多支,收缴了当地土匪的十余支枪,装备了抗日武装,为扩大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日寇渡过黄河,进逼周村。县委命令各路部队立即到牛头镇集合,在这里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八支队”。大家认为马保三同志有乡长的合法身份,对党忠诚,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声望,一致推举他担任支队的指挥。以后,他以指挥员的名义贴出布告,宣布武装起义,呼吁全县人民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钱出钱,支持武装抗日,救国保家。同时,对各路部队进行整编,共编为四个中队,一个特务队,一个骑兵队,一个文艺宣传队。支队设司令部和政治部。马保三同志还以指挥员的名义正式通知国民党县长宋宪章,说明我军起义宗旨和部队番号,要求联合抗日,救亡图存。
  一九三八年元月上旬,红军干部韩明柱同志和鲁东工委委员杨涤生同志来到牛头镇,给新建立的八支队增添了领导力量。韩明柱任支队指挥,杨涤生任政治部主任。马保三同志与他们紧密团结,共同协作,加强了部队的政治工作,使部队面目焕然一新。一月中旬,队伍发展到近千人,长短枪三百多支。
  当时,日寇已占领益都、潍县、寿光,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已四处奔逃。县境内的潍博公路上,每天都有日寇的汽车经过。为了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振奋人民的抗日热情和锻炼部队的战斗力,八支队决定在城南三里庄伏击日寇。农历正月初五拂晓,在韩明柱同志的亲自指挥下,伏击成功,共击毙日寇军官三名,士兵一名,缴获长短枪四支,指挥刀三把,汽车一辆。首战告捷,军威大振,各村青壮年报名参军者络绎不绝。不久,在朱家庄子和三合庄子分别收缴了当地地主的武装和伪华北自治联军的一股散兵,得步枪一百三十余支,子弹数千发。这时,在寿光、广饶、益都三县边界起义的队伍也前来会师,不到两个月,队伍发展到近两千人。
  一九三八年三月,根据鲁东工委决定,八支队东去昌潍。出发前部队再次进行了整编:支队下设大队、中队、分队、小队。司、政机关也进行了改组,司令部下设参谋、交通、供给等八个处。政治部下设组织、宣传、民运等八个处,全支队共两千五百余人,钢枪一千余支,骡马三十余匹。当部队进至稻田时,打退了国民党土顽张景月部的一次袭击,顺利进入了潍北。三月下旬,部队到达昌邑县的瓦城,受到七支队全体指战员的热烈欢迎。为了便于指挥,统一行动,鲁东工委又决定七、八支队实行合编。合编后,部队番号仍为八支队,马保三同志任司令,并在昌邑柳疃对日寇进行了一次突袭。四月上旬,八支队东去到达掖县、黄县。马保三同志根据鲁东工委的指示,帮助当地的“三军”解除了黄县县长王景宋掌握的武装,得枪二百余支,壮大了“三军”的力量。又帮助“三军”把分散在文登、荣成、乳山、福山等地的队伍集合起来,进行了整顿。随后,帮助掖县的“三支队”铲除了隐藏在内部的赵森堂反动集团,打跑了张金铭的反动军队,为三支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六月上旬,通过内线工作,占领了敌人控制的龙口海关,缴获了英式机枪两挺,英式步枪三十六支,子弹四十余箱。
  一九三八年六月中旬,省委指示八支队西去邹平、长山。
  此时部队已发展到四千多人,共有十个大队,装备也大大加强。马保三同志接到命令立即挥师西上,沿途不断重创敌伪军队。在苇子河打垮了傅家园子的土顽傅象坤,击溃了大小韩庄的土顽周胜芳,并协助李人凤同志的十团扩展了根据地。路过桓台卫固时,袭击了张店出动的敌军。到达长山、苑城,奔袭了焦桥,全歼守敌,扫清了邹、长一带小清河南岸地区的敌伪势力,为邹、长三支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地域条件。十月上旬,发动了蒙家庄战役,歼敌三、四十人。副司令员韩明柱同志带头冲锋,在此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遵照省委指示,马保三同志率八支队南下沂蒙山区,加强鲁中南地区的对敌斗争。一九三九年,敌人疯狂“扫荡”沂蒙山区,他带领部队打退了敌人多次的进攻。特别是十月二十七日在临朐五井,全歼了来犯的日寇。一九四〇年,他离开部队。八支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一旅。在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部队归属了“四野”。
  马保三同志一生艰苦朴素。当年在部队中,他从不搞个人特殊,行军作战和普通战士一样,始终以普通一兵来要求自己。他对部队执行纪律要求十分严格,如有违犯,都及时进行严肃的处理,所以部队纪律严明,军民关系如同鱼水。他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和各方面的人交往。他在筹集部队粮草、宣传党的政策、团结各界人士参加抗战方面,都作出了显著成绩。
  (四)
  一九四〇年七月,全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临朐南部的青驼寺召开,五十三岁的马保三同志在会上当选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他协助党外民主人士、年老多病的议长范铭枢主持议会工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日斗争,制定了山东解放区选举法、减租减息法、婚姻法和财经法等多种临时法律。
  一九四五年,他兼任解放区救济总会山东分会主任,在分配盟国援助中国抗战的物资时,他与国民党反动派据理力争。亲自到山东解放区沿海港口组织人力,调度运输工具,及时地把救济物资运到了各个根据地。
  一九四九年六月二日,我军解放了被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统治的青岛市,马保三同志奉命首任该市市长。解放伊始,百废待举,他以旺盛的革命热情,投入恢复生产,组织人民生活的工作。
  在主持青岛市政府工作期间,他牢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教导,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抵制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他常对下级干部说:“进了城,不要忘了工农群众,不要象闯王进京一样,弄得飘飘然、昏昏然。”一些借私人关系找他安排工作的人,他既热情招待,又婉言谢绝。生活上从不超过供给标准,他说:“这就很好,比老百姓高得多了。”自己来了客,增加一个菜,总是自己掏钱。公家招待客人摆上高级香烟,他陪客仍习惯地抽旱烟袋。他的铺盖很简陋,秘书要给他买床“太平洋”被单,他坚决拒绝。离开青岛时,市委送给他两个皮箱,两个木箱,他对秘书说:“咱进青岛时带来的什么,走时还带什么,多一件也不要。”马上把箱子送还市委。
  一九五〇年四月,马保三同志调省工作。这年,马保三同志被选为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委员。一九五四年,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代表会议上被选为省委委员。一九五五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被选为省政协副主席,同年被选为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一九五六年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一届代表大会上,继续被选为省委委员,任省委统战部长,同时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一九五八年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一九六三年,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二届代表大会上继续被选为省委委员。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因病逝世。
  附记
  本文根据牛头镇党总支和马保三同志生前好友陈纪明、李杰、杨希文、马保三同志的令孙马家祥、马家驹等同志提供的材料写成。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并所写了《回忆青岛的停战谈判》、《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的发展经过》、《邹平抗日游击队“特务营”的始末》、《马保三同志生平事略》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