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个重要文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016
颗粒名称: (六)五个重要文件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8
页码: 159-166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文史资料第一,山东督军张树元被迫允为代达学生致北京政府电文(见该书李文及李、曹文)“各生涕泣呼吁谓,五个重要文件。
关键词: 文史资料 五个 重要文件

内容

分析五个主要文件,其目的是:
  1。第一第三两个文件,是在五四学运中坚持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得到的初步胜利,证明了毛主席对“五四”运动的科学论断,富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可惜有的把这个文件遗漏了,有的处理失当,这就不能正确反映当时情况。
  2.第二第四两个文件,是“五四”运动中主要文件,尤其是六月廿五日院批,遗憾的是在本书中有的把日期弄错了,这就造成一日之差,“缪之千里”;有的把文意误解,这就导致一字之差,原情尽失。这就会使“五四”运动光辉历史减色。
  3.最后一个文件,是说明“五四”时期,学生运动,在每个斗争阶段,都有一个主题或特殊要求,但是不能离开坚持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革命斗争的这个原则。该书中有的却把基本原则忽略了,有的主题未能突出。因此,在记述这一阶段的问题时,就失却了“五四”运动革命精神。因此,将这五个文件分述如下:
  第一,山东督军张树元被迫允为代达学生致北京政府电文(见该书李文及李、曹文)“各生涕泣呼吁谓:自山东外
  交失败,各省协力一心,同谋挽救,我等若以鲁人而漠视鲁事,负国负民,公私两失。督军省长既为山东长官,即应负山东之责任,代表山东之民意。其词总过激,其情亦殊可悯,允为代达。”
  这个电文,主要是说明军阀张树元想用武力镇压学运,强制商店开市,可是学生坚持英勇斗争,终以战胜了武力镇压,更进一步迫使张树元不得不允许学生要求转电北京政府,举出这个电文,用意就在这里。
  可是该书把这个文件写在罢市开始那一天(6月10日)说:“督军省长迫于情势,不得不允为代达四项要求。”又在“次日”(十一日)说:“最后当局(张树元)答应再将四项要求电达北京政府。”(见第7页、9页)这样一个内容,连日两次致电北京政府。不但学生方面不能有这样重复的要求,而且军阀张树元对学生也不肯这样做,尤其是他对卖国政府(后台军阀头子段祺瑞)也不敢这样做。
  据我的回忆,这个电文,是在张树元用武力镇压学运失败的那一天(六月十二日)被学生压迫的不得不允许学生要求代达北京政府,并经省议会盖章保证,是在这样情形下,张树元才发出了这一个电报。至于书中还有把这个电文误写在“6月11日”罢课斗争中,并把这四项要求中的主要内容(释放被捕学生)去掉了,(见83页)更失去了当时实际的意义。
  第二,北京国务院二十五日的批复:(原文见前)
  关于这个文件,是反动政府的自供对外历来卖国的立场,也是对全国人民一贯的欺骗手段,有必要予以揭发。
  (1)二十五日院批的经过:
  我们代表向徐世昌请愿三项是:①不保留山东三条,在和约上拒绝签字;②取消高徐、顺济两路草约,③惩办卖国贼曹、陆、章。而徐世昌当面答复是:第一项电欧专使从缓签字,第二项是可以废除但是先垫款二千万元;第三项是事属司法,必有确实证据。最后答复由国务院批复。
  从上面两方情况对照,我们的要求明白肯定。而徐世昌的答复则秣稜两可,尤其是他把这个责任推到国务院里,这更显得老奸巨猾的徐世昌是有意欺骗山东请愿代表团。可是在该书中认为徐世昌口头上已允许了拒绝签字,这是未能看到徐世昌巨奸的本质。
  (2)二十五日院批内容的分析。
  按第一项拒签问题,院批:“悉力争持。”“多方进行”,“遵照在案”等。这在表面上看是何等好听,可是那有一点点明白表示、解决问题的意味呢?相反的,这“悉力争持”是为签字卸责作掩护;“多方进行”更含着许多阴谋卖国的勾当,在此“备案”;至于“遵照在案”是例行公文用语,又有何用。
  最后徐世昌表明的决心,是“收回胶济铁路”还加上“设法收回”四个字(这时日本在欧会中已有表示将山东路矿由中日合办,当时安福系已和日本勾结,在山东成立“路矿维持会”,由陈干拉拢王鸿一参加),这是“偷梁换柱”的办法,用以转移人民视线,藉以表“功”。
  第二项路约问题,院批“自必多方磋商、力图收回”。
  最后表明肯定的是:“决不续订正约”(我们要求的是废除草约)。这和第一项答复一样,是玩弄相同的手法欺骗人民。
  第三项惩奸问题,院批:二十一条密约和高徐、顺济路
  的“择要宣布”,可是卖国政府这一“择要”,便把卖国实据,一干二净的都给自己去掉了,但是国人皆知,而且“皆曰可杀”的三个专使的卖国罪行,那能由于“择要”而把铁的事实说成“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而不受法律制裁呢?
  原文最后更恬不知耻的说什么:“政府维护国家苦心”。这怎叫代表们“归告父老子弟”呢?
  总之,这个院批,从表面上看,没有一个字表示否认我们的要求,好象是“政府与国民主张初无二致”。这种玩弄笔墨,真是八面玲珑。可是实质上推脱敷衍而且包含着更多的卖国阴谋。像这等公文,过去反动政府不知作了多少误国害民的勾当,至于该书中的许多文中,领会错误,甚至把它当作第二次院批,已详在前文,兹不再述。
  第三,北京国务院二十七日最后批复:文件大意是:“不保留山东三条,在巴黎和约上拒不签字。”
  这个批复是在六月二十七日晚八点以后,徐世昌被迫当面允许了京津代表团电致驻欧中国专使,拒绝签字(见《光辉的五四》一书中刘清杨的《记述觉醒了天津人民》一文)同时院方也以此意批复山东代表团。次日(二十八日)中国专使在和约上拒绝了签字。
  这个文件,是山东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坚持反对封建军阀政府卖国罪行的斗争的结果,也是给帝国主义者以意外打击,它的意义极为重大。可是卖国政府徐世昌在六月十日通电、还认为“签字为有利。”国务院二十五日批复不但没有明文肯定拒绝签字,而且驻欧专使仍然进行签字活动。为什么在二十七日明白表示不保留山东三条,拒绝签字呢?在这里应加以说明!
  按“五四”运动爆发后,到了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再度
  被捕,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广大的人民群众参加的(尤其是上海工人罢工)联合革命的斗争战线。这个新生的力量不到一个月,便以如火燎原之势,冲破了地方封建军阀的控制,进一步燃烧到首都总统府徐世昌面前了。这就迫使徐世昌不得不考虑这一新的形势。同时除亲日段系,还有依靠美英帝国主义势力的军阀(如直系吴佩孚)它们还利用这个外交问题来夺取亲日派的政权。可是巴黎和约已到最后签字日期,而签字主权,责在总统,到了最后不能再拖延的时候,这老奸巨猾的徐世昌看到个人政治命运也到了最后关头,就在这个情况下,为了个人当前利害关系,和维持政治地位,不得已才吞吞吐吐的当面允许了京津代表团的请愿,并被迫立即电令欧会中国专使拒绝签字。
  第四,感电抗议书(见前)
  这个感电抗议书,很明显是山东第二批赴京请愿团,在未出发前,反对卖国政府6月25日院批的抗议。可是由于这个抗议书产生了两个错误:一个是对文字误解,认为府院之间对于拒绝签字问题,主张“大有差异”;一是把时间误解,用来证明二十五日院批是最后的院批(即6月27日院批)。因此,在北京请愿这一个问题上发生了很大混乱,使读者看到了这段记述,感到困惑不解。
  (1)电文中的“顷接京电,院批大异”。在本书中就有三篇文章误认为府院“大有差异”这是忽略了徐、龚间的个人关系,及他们的阶级本质和立场。它们是狼狈为奸,一丘之貉,那能有“差异”呢?
  (2)按《大东日报》6月27日发表的国务院6月25日第一次批复,误作了6月27日的最后批复,而把6月28日发表的抗议书说成“很快就为山东各界所识破”,不知报上发表
  的最近新闻都是发生在前一日的事,那27日发表的院批和28日发表的抗议书都不是报上当日发表的事,而抗议书中末尾的“感”字,更证明是27日发表的。由于误差了一日,在该书中就认为25日院批是最后院批。因此,有的认为这是接纳民意,加以推论;有的对于这件批复,不加反映,不了了之。这都不符当时实际情况。同时只看到人民的力量而忽略了封建军阀的腐朽力量,和他们之间内在矛盾。因此就不能正确的论述这一个阶段的革命运动的真实情况。
  第五,山东工商联在罢市中致北京政府电文:“大总统暨国务院各部总长钧签,外交失败,南北相持,国家前途,何堪设想,加以国贼当道,学生被捕,吾辈商民不胜怵惧,只得全体罢市,电恳四项,立候答复:(一)否认青岛签字并废除二十一条件;(二)惩办卖国贼并没收其财产;(三)促进南北议和;(四)释放被捕学生。(见85页)。
  这个电文第三项:“促进南北议和”。在该书中有将这个伪托山东工商联合会的电文作为学生的要求,这不合当时学运反帝反封建的基本精神。
  因为,要记述“五四”学运,即应抓住当时的主流——坚决反帝、反封建的精神。那“促进南北议和”一事,不符合当时学运每个阶段的要求。
  按“五四”学运爆发前,由于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军阀的祸国,尤其是两层重山勾结一起高压在广大人民头上,因此,在这时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这两项鲜明的口号,正合当时广大人民的要求。
  到了“五四”运动爆发时,这两个口号更具体化了,便是“拒绝签字”“收回山东权利”“惩办卖国贼曹、陆、章”,以及“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还有“中国
  是中国人民的中国”等口号。因此,五月四日发生了痛打了章宗祥,焚烧了赵家楼的革命行动。
  “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相继发生了罢课、罢工、罢市。要求反动政府释放被捕学生,严惩曹、章、陆三个卖国贼为主题。结果6月9日释放学生,10号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这便是“五四”反对军阀政府得到的初步胜利。
  6月中旬以后,由于巴黎和约签字日期已近,卖国政府又专电出席欧洲的专使,指示准备签字。这一时期反对帝国主义操纵巴黎和会,要求卖国政府拒绝签字。终以山东赴京请愿代表团和全国人民一致坚持斗争下,迫使卖国政府不得不允许拒绝签字,也就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意外的打击。
  可是在拒绝签字后,卖国军阀头子段祺瑞仍不死心,想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直接交涉,以便达到他出卖中国的梦想。“直接交涉”一定遭到学生反对。所以他们就有计划的破坏学生爱国运动。这以8月初山东马良血腥镇压学运为起点,引起了全国性的反军阀卖国的斗争。这一个时间,是以反对“直接交涉”为主题,这个主题直到1919年冬尚未结束。卖国贼头子段祺瑞,在全国人民一致反对下,不敢公然进行“直接交涉”,终于在1920年5月给日本侵略者一个复牒说:“未便与贵国开议。”不久,皖战起,段祺瑞下了台,安福系也就完了蛋。
  根据上述经过,每个阶段的主题和要求,都是建立在反帝反封建基础上的。也是符合当时全国广大人民的政治利益和要求的。
  至于那时所提出的“促进南北议和”原因是当时南方政权,操在桂系军阀手中,与北方直系军阀吴佩孚既矛盾又勾结;同时长江一带不同派系的北洋军阀,他们均想利用南北
  议和,保持其个人原有地盘,或者藉此与亲日派段祺瑞分疆自肥。此外,还有政学系和那些南北无聊政客,他们也想借此议和机会,从中找到个人地位。这正是孙中山先生在上海所指出的“南与北是一丘之貉”。那些封建军阀们由于它的本质和他们的后台帝国主义者的操纵,绝不会达成和议。如果能达成和议,则更加强了军阀的统治力量,那祸国殃民可能更不堪设想了。
  此外,是以美帝国主义为后台的欧美派。军阀、买办、官僚、政客、“学者”以及大地主、大资本家等,他们想藉着“南北议和”,组成一个统一的傀儡政府,置于美帝的“门户开放政策”保护下,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相对抗。
  从以上情况来看,这个促进“南北议和”的口号,是为了保存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而提出的,这与中国广大人民的政治利益和需要相违背的,也是与“五四”学生运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相违背的。这是在学运中一个原则问题,不可不明白指出。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本文记述了回忆山东学生参加“五四”运动的概况、济南《昌言报》馆被捣毁记、“五卅”惨案前后的青岛公立职业学校等13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