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瑞蚨祥的经营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001
颗粒名称:
(一)瑞蚨祥的经营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6
页码:
97-102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文史资料的文章,瑞蚨祥的经营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关键词:
文史资料
经营发展
概况特点
内容
济南瑞蚨祥在早期是以经营土布为主,零售兼批发;绸缎的销货额在营业总额中居于次要地位。瑞蚨祥可以说是以经营土布起家的。在早期经营的土布,著名的有章邱的寨子布(即章邱土布)、大捻布、河北省的大庄子布、宽灰布;后来还销售上海浦东一带的茹通布、灰印布、文奎布等。
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日益深入,洋货销路日增,土布日益受到排挤,瑞蚨祥所经营的商品品种也不断变化,至1900年“庚子”事变以后,所经营之棉织品,绝大部分已成为洋货(主要是英国货),土布则成为附带的了。
在1900年“庚子”事变以后,由于洋货销路广,利润优厚,瑞蚨祥对洋货发生了极大兴趣。为了发掘货沅以扩展业务,约在光绪三十年间,便派张振山、成芝庭、陈文轩三人东渡日本购货。除买来了一批花布之外,还买来一些雨伞、钢精锅之类的商品。
此后,洋货中不独纺织品日益畅销,连广货(日用百货)也颇为社会上层人物所喜爱,北京、天津瑞蚨祥根据社
会需要,于1909年间又先后增添了广货、钟表、眼镜业务,济南母店继北京、天津之后,于民国三年也增添了广货和眼镜业务。后来由于广货业务太零碎,占用人员多,不暇兼顾,又逐渐缩小了广货业务而专营绸缎布匹。广货愈到后来愈成为一种附带性质,只是为了便利顾客,特别是便利贵族妇女和花界(娼妓)以广招徠的手段。民国八年因发生抵制日货风潮,济南瑞蚨祥一度将广货业务完全取消,但风潮过后,旋又恢复。以后,在军阀马良、张宗昌祸鲁期间,军阀、官僚的护兵、当差在他们的主人购货之后,往往要求“场面”(赠送),强索这些货品,如袜子、肥皂之类。瑞蚨祥不胜其扰,于是复又将广货业务完全取消。而北京、天津各店则延至1937年以后日伪统治时期,方才取消。
约在1900年,“庚子”事变刚刚过去以后不久,瑞蚨祥为了扩展业务,孟洛川还亲自出马偕同张墨农赴广东购货(孟洛川亲赴南方,不仅是为了考察市场情况,还有窥探仕途的目的,详见孟洛川部分)。张墨农达到广东以后,买来了薯莨绸、草葛、承湘葛、祥云纱、哆啰麻等,并附带买来一些著名的广东丸药,如合络丸、六神丸、再造丸、牛黄清心丸、红灵丹、乌鸡白凤丸、宁坤丸等等。此乃假便利顾客之名,以广招徠。广东的祥云纱等货,销路很快。连续去采购了几次之后,便在广州置办家具、租赁房子,准备设庄。嗣因广东厂商纷纷在上海设庄销货,瑞蚨祥乃中止了在广东设庄的计划,而改由上海进货。
北京瑞蚨祥于1909年首先设立了皮柜,在此以前,皮货的经营为山西商人所独占,瑞蚨祥设立皮柜以后,极力经营,营业凌驾乎同业之上,颇享盛名。济南母店于民国六年也增添了皮柜,并于1924年增设了金柜,经营金银首饰业务。
北京瑞蚨祥于清末民初年间,还先后设立了两个鸿记茶柜。在民初年间,北京大茶叶店很少,因此鸿记的茶叶销路颇广,凡戏院、茶馆以及一些群众都买鸿记的茶叶,门前常常出现拥挤现象,销货额占全市同业销货额的70%。
瑞蚨祥向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为幌子,备货齐全,创门市以追求高额利润为主要经营方针,采取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搜罗珍贵和稀有货品,独擅市场。凡为少数人所需要的珍贵商品,一般小字号无力经营,大字号又因其积压资金而不肯经营。瑞蚨祥则依靠自己有雄厚的资金,百计搜罗,居奇牟利。在1930年以前,皮货中四、五千元一件的貂褂、一千余元一付的海龙领子、最好的金丝猴、玄狐、窝倒、白狐、白狐崽等稀有皮货,在北京、天津常常是唯瑞蚨祥所独有。济南对上述极珍贵的皮货销不动,但六百余元一件的葡萄肷,四百余元一件的海龙领子也唯瑞蚨祥所独有。
这些珍贵商品,往往是军阀官僚用以巴结上司的礼品。在民国十四、五年间,有两个官僚同时到北京瑞蚨祥买金丝猴褥子,据闻是献给张作霖的。瑞蚨祥有一件最好的,两个官僚都看中了,争着买,谁也不肯相让;结果,瑞蚨祥千方百计的又搜罗来了一件,才得解决。
在绣货中,前清时期之高级官服,别家也都没有,而瑞蚨祥则应有尽有。入民国以后,一些名演员如梅兰芳、荀慧生等人所用之午台幔帐、桌椅绣花披垫、门帘等,也多委托瑞蚨祥代办。济南瑞蚨祥之黄金也是独树一格(见后)。
上述特点,不仅为一般字号所无,即其他祥字号也都不及,这可以说是瑞蚨祥独有的特点。瑞蚨祥就是在经营这些特殊商品中,牟取高额利润。例如卖羊皮袄利润不过10%,
而售珍贵皮货利润至少在40%以上,甚至是随意要价。
(2)定机货。瑞蚨祥对于一些高级绸货都有定织货,谓之定机货。定机货质量高于一般,如熟罗最好的为十一丝,而瑞蚨祥之定机货则有十三丝、十五丝者。又如纺绸,一般是用四合成丝织,而瑞蚨祥之定机货是用六合成丝织,而且是用上等丝。花样品种也多。民国十年前后,绸货中有一种“漳绒”很流行。原先是大团花,有些陈旧,瑞蚨祥乃改为小花团,颇受顾客欢迎;以后又改为阴阳花,取名“锦文绒”,也很受欢迎。瑞蚨祥还独创了一种“高丽纳”,是用好洋绉或物华葛作表,中加衬绒,以白布为底,用丝线纳成。这种货是供上层人物在秋冬之交作衣服用的。这些定机货质量高、花样新,但其售价也高出一头,而且为别家所无,独占市场,得以牟取专利。
对于棉织品,瑞蚨祥也有定织货。如北京在民国十七、八年间,有些中小民族资本主义工厂生产的布,统称为爱国布,销路颇畅,但质量不齐。北京瑞蚨祥也自出花样,规定质量,与一些厂家订立合同定织,专供瑞蚨祥销售,不得外售。这些厂家资本都很薄弱,也多仰仗瑞蚨祥为其推销。
(3)自染色布。瑞蚨祥是以销售高级商品著名的商店,但布匹的销售在各店也占很大比重,特别济南是一内地中等城市,其广大顾客是农村和城市一般群众,布匹的销售额在营业总额中,始终占居优势。因此,瑞蚨祥对于各种色布也极力经营。1930年以前,机器染厂还不发达,阴丹士林等色布还很少。绸布业(包括批发店)所经营之各种色布,都是自买白布交手工染坊加工染色出售。瑞蚨祥为了创自己的牌子,牟取垄断利润,在各个时期都采用优良布坯、最好染料,委托染坊加工精染,加盖自己的印章。决不为贪一时之
利,与同业争一日之长短而轻易更换布坯与染料。如在1927年以前,采用英国货时,都是选用各种名牌货作为各种色布的布坯。至1927年间,日本的双龙、花鸟、大五福、龙头等市布已充斥市场,日货价格低、质量次,同业都已改用日货。瑞蚨祥怕损坏了自己的牌子,仍坚持使用英国货。北京瑞蚨祥西号首先以日货染了一批青、蓝色布,遭到了总店的申斥。以后英国货被日货排除于市场之外,货沅断绝了,日货垄断了中国市场,瑞蚨祥才不得不改用日货。在改用日货以后,仍然选用名牌,用优质染料加工精染,决不以次顶好,瑞蚨祥的色布,并具有不退色的特点。因此,瑞蚨祥的色布,特别是青、蓝色布的确与众不同,颇享盛名,销路很广;尤其在农村有很高信誉,有些农民非瑞蚨祥的布不买。
而对于白布的经营,由于各家都有,不能隐藏利润,瑞蚨祥就把它作为与同业竟争的手段,价格定得很低,利润不过百分之几,有时甚至亏本。而自染之色布由于质量高于一般市货,则垄断了市场,利润竟高达12%到15%,这就是瑞蚨祥所标榜的“货真价实”的实质。
(4)瑞蚨祥在进货方面还有以下特点:对主要商品都自产地厂家或洋行直接购买以争取批发价格;予期购买以争取季节差价;瑞蚨祥的字号多而又是统一采购,吸收量大,在价格、花色、质量等方面都能沾些便宜,进货成本低,质量高,因此能取得高额利润并有一定的垄断性质。
瑞蚨祥对一些主要商品还不惜积压资金采取大库存办法,例如对于色布都存放三至六个月以后才卖,即对于皮货、花布也是大量购存,不使缺货脱销,并任人挑选,这也是一般商号力所不及的。
瑞蚨祥在经营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采取大减价、
大甩卖、大赠送、大折扣等宣传方式。1945年以前,从未登过广告。表示自己是“货真价实”,不采取一般商号的宣传方式。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有些报社简直如募捐一样,强迫商家登广告,瑞蚨祥才开始登广告。
但瑞蚨祥并不是不注重宣传,而是另有一套宣传方式,主要的是在于对顾客的招待和卖货放尺方面,使顾客代为宣传。
1927年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争夺和扩大它的棉布市场,对于棉布价格不断降低。双龙、花鸟、大五福等白市布每匹由八、九元最后降低至五元五角。在1927年以前,农村还有用洋纱织布的,也有自纺自织户,至此,农民自织完全被日本的棉布摧垮了,农民也都穿洋布了。因此,瑞蚨祥色布的销路大大增加。农民生活负担加重了,而瑞蚨祥却由此大大的增加了利润。
1930年以后,机器染厂蓬勃发展,阴丹士林、纳富妥、安安蓝等机染色布和花色布(线呢、直贡呢、印花布等)大量出现。阴丹士林等色布的特点是不退色,布面光滑美观,颇为城市群众所欢迎;花色布更为城市群众所爱好。因此,瑞蚨祥色布在城市的销路为阴丹士林和花色布所夺。但阴丹士林等色布由于是用机器轧平,机器的压力重,布的幅度展宽、展长了,布面的纤维细毛没有了,布面显得薄了,农民认为不如手工染的布坚固耐穿;农民崇尚朴素,花色布在农村也销不多,因此,瑞蚨祥的色布在农村仍有广大市场。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本文记述了回忆山东学生参加“五四”运动的概况、济南《昌言报》馆被捣毁记、“五卅”惨案前后的青岛公立职业学校等13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