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聊城刻印书籍的创始发展和衰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932
颗粒名称: 一、聊城刻印书籍的创始发展和衰落
分类号: K290.52
页数: 3
页码: 109-111
摘要: 聊城自古以来,就是鲁西北的一座重要城市,为我国内陆南北水陆交通的要道。商贾云集,人烟辐凑。明、清以来,先后在这里创办过东林、摄西、启文等书院。因其又是府治所在,例年要办的科举——府试和院试,都在这里举行。清末,在这里又设立东昌中学和东昌师范等学校。由此,书籍、纸墨这类行业,便应运而兴起来。这个书铺子,虽然渺小无闻,但可能就是近代聊城刻印木板书的创始者。鸦片战争后,连续经过了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我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遭受到帝国主义资本势力的严重打击,以致农村破产,市面萧条。到清代末期,上海、天津等地石印和铅印本的读物,逐渐流行,手工印刷的木版书,又受到严重排挤。
关键词: 聊城 刻印书籍 发展

内容

聊城自古以来,就是鲁西北的一座重要城市,为我国内陆南北水陆交通的要道。商贾云集,人烟辐凑。明、清以来,先后在这里创办过东林、摄西、启文等书院。因其又是府治所在,例年要办的科举——府试和院试,都在这里举行。清末,在这里又设立东昌中学和东昌师范等学校。由此,书籍、纸墨这类行业,便应运而兴起来。
  聊城的刻印书籍,开始和发展的确切年代,已无资料可考。不过它的由盛而衰之最后阶段,去今未远,访诸当地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还能谈个大概。据李复元老先生说:远在明代中叶,聊城就有一家自印自卖、规模很小的书馆,字号叫好友堂。他的资本微薄,没力量雕刻大部头的书,只印些启蒙读物,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和极其通俗的小书,如唱本之类,偶而也替人加工操作。生意清淡时便扛着书沿街喊卖,或带点纸笔,串串书馆。这个掌柜的姓名失传,住址不详。他的出版物,更是绝迹已久。这个书铺子,虽然渺小无闻,但可能就是近代聊城刻印木板书的创始者。
  好友堂以后,即从明末到清初,聊城的书坊陆续增添。最早开业的是书业德,随后有善成堂、有益堂等相继创立。到了清乾隆、嘉庆时期(一七三六——一八一八)地方商业日臻繁荣,科举试场也更加热闹,应运而兴的书店不断发展。又出现了敬文堂、文英堂、聚锦堂、聚盛堂、聚和堂等家。以后又有了万育堂、文奎堂、品文堂。最后又出现了福成堂、魁允堂、精忠堂、三合堂、万兴成等家。至于德润斋、郁文斋以及一些发售纸墨笔砚、碑帖文具,也稍带卖书的店铺,更是不少。那时的刻书雕板和印刷装订,全是以手工来操作。这些民间手工艺人,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在清康熙,到嘉庆、道光之际,(一六六七——一八三五)在设计艺术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一八四○年以后杨氏海源阁藏书对聊城木刻书籍的技艺,也产生过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情况相对好转,也促进了刻书业的发展。当时聊城出版的各类书籍,几乎销遍我国的北部。这个时期,就是聊城书业的黄金时代。
  鸦片战争后,连续经过了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我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遭受到帝国主义资本势力的严重打击,以致农村破产,市面萧条。书籍的销路,也日见萎缩。到清代末期,上海、天津等地石印和铅印本的读物,逐渐流行,手工印刷的木版书,又受到严重排挤。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科举停止,一般四书五经,及制艺之流的书籍,销路更加迟滞。于是这一行业,仅能勉强支持,远不如从前兴盛了。一九二六年张宗昌督鲁时期,王寿彭任教育厅长,又一度提倡经学,通令全省各中小学校,设读经课,因而经书、古文等,再见畅销。但这终是昙花一现,未能持久。接连民国十八、十九两年,聊城地方饱受王金发等匪乱摧残,图书、版片、损失不少。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对我国文化遗产的疯狂破坏,以及解放前反动统治者的摧残,刻书业便日渐没落,直到消灭。后来,据说仅书业德和有益堂二家,就以木头价钱,论斤卖掉书板八万多斤,充作了燃料。这样,聊城各家书店,数百年积存的书板,有如祖龙一炬,孑遗莫存。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章丘孟家所经营的瑞蚨祥、官僚买办资本家宋传典的丑恶一生、抗战时期我在济南伪商会的经历与见闻、聊城刻书与出版业的兴衰概况、一九二二——一九四九年青岛报业侧记、清末山东优级师范学堂回忆杂记、张宗昌与益都旗兵团、安清帮在济南的活动概况、一贯道在青岛的活动片断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吴云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聊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