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差会所办的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619
颗粒名称: 德国差会所办的学校
分类号: B97
页数: 4
页码: 171-1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基督教以德国差会所办的学校发展情况。
关键词: 基督教 学校 发展

内容

一八九八年德国帝国主义强占青岛后三个月,属德国国教的柏林会传会传教士和昆祚就来到青岛,接着德国非国教的同善会和德国的东方妇女布道会也先后派遣男女传教士来青岛为侵略作“宣抚”工作,推行殖民地教育。
  柏林会到达青岛后,即于一八九九年开办“中心学校”一所,以后提高到中学程度称为“德华书院”。三年课程,有德文、四书、算术、地理、物理和圣经、历史等。历任德国驻青岛总督都曾多次到校视察;德国亨利太子来青时也到校参观。当时的山东巡抚周馥还为该校捐过一千元,写过表扬信。该校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占领青岛后停办。
  鉴于即墨的民间秘密结社,“常给德国人找麻烦”,柏林会就派卢威廉〓去协助恢复社会平静。卢就在该地与官府合办了一所学堂,以后改称为“柏林学堂”,最后改称为“信义中学”。还办神学院一所,以平息人民的愤怒。
  “东方妇女布道会”原在印度活动,该会派一名女教士来与柏林会合作,把在印度那一套经验在青岛推行。她一来到就开办了一所女校,又组织德国传教士的妻子们,办一个妇女工艺学校,教女学生们织花边,传教士将产品拿到欧洲销售谋利,学生们也得到一些经济补助。一九一〇年有学生十五人,一九一三年又在台东镇、李村、潘家岭设校三处。
  德国传教士和士谦〓说,德华书院培训出来了将近五百名学生。乡村教授德语的小学校范围一年比一年地扩大,学生日增。
  德国非国教的同善会,由德国和瑞士传教士组成,是专门从事文化工作的,该会传教士到了青岛后,除将中国古书翻译为德语、英语外,还用中文著书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设有一整套的学校制度——自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或师范,以及德语夜校。该会在青岛市区、近郊,远至即墨、高密遍设小学,接着办男女中学,这些学校的程度前后不同,有的是中学程度,有的比中学程度稍高一点,有的还不到中学程度,德文是必修功课。从高小起,即开始学德语。德差会所办中学大体发展情况于下:
  一九〇一年同善会传教士尉礼贤〓创办一所比小学程度稍高的一个书院,校址在上海路原该会传教士化之安〓所住的黑大楼。起初是专为德国殖民政府培训师资的,以后改成为普通中学,学生三十人。一九一〇年有德国教员三人,教授德语、伦理、宗教、历史、自然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华籍教员六人,教授西洋科学、算术、数学(学到圆锥部分)地理、物理、化学。这些华籍教员起初都是聘请文会馆的毕业生如周书训、刘永锡、张子清、李步清等人担任,后来逐渐由本校的毕业生如马德溢等代之。另外加聘中国的举人或进士四人为语文教员。
  一九〇六——一九〇七年间增设班次,提高程度,正式定名为礼贤书院,德文名称也叫“德华书院”,设有高小五年、中学四年的课程。一九〇九年学生增至八十五人,一九一三年又增至一百三十人,其中有一百一十人住校。很多中国官宦子第来该校就学,这些学生中文底子较好,就多学理科功课,称为外附生(交学费三十元)。中文程度较差或家境较穷的为内附生交学费十五元。该校理科的课本是用德文原本,毕业的学生一般都会说德语。礼贤中学原来的计划是开设比中学更高的大学课程,后来因为德国政府已在青岛办有黑兰大学,就只办了中学。学生毕业后可以报考大学或申请入德华特别高等分科学校。如毕业学生不考大学,该校备有三年的师范学校课程,其程度略高于中国的官立中学,以后还计划开设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据尉礼贤自称:学校在宗教方面并不强迫,但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基督教知识。“学生可参加每日的早晚礼拜,除星期天由院长领礼拜外,其余由华籍教徒老师和高年级学生轮流主领。如有学生要求受洗入教,可加入美国长老会在青岛所设的中国教会〓”。据该校老校长回忆,尉礼贤讲的一套,多是孔孟修身之道。该校礼堂就叫做“尊孔文社礼堂”。日本占据青岛后该校由瑞士传教士出面,得以继续办下去,直到解放后改为青岛九中。
  同善会在青岛先后办过两所女子中学,都是在三年小学的基础上增设的三年中学课程。一九〇五年尉礼贤办了一个女校,用他妻子美懿命名为“美懿书院”,由他的妻妹同善会女传教士华姑娘当校长,栾佩卿(女,中国人)当教务长,学生仅五人,起初设在礼贤书院隔壁,一九一二年搬到武定路与“淑范”合并。第一次欧战,日本占据青岛,由栾佩卿带着学生到高密朱家沙窝成立了一个中学。欧战结束后又回青岛,同长老会由胶县大辛疃迁来的女子补习班,合成为“文德女中”。
  同善会还在武定路办了一个“淑范女子中学”。也是小学三年,中学三年。小学部的三个班级完全由同善会负责,即由以上所说的华姑娘当校长;而“淑范中学”则直接受在德国的支持者所组成的董事会的支配,不过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委托给同善会来执行。该校有德国女教员三人,教授德语、物理、柔软体操、缝纫、图画、音乐、算术。中国西学教员二人(一男一女)教授宗教、数学(学到几何)、物理和自然科学。中国语文教员一人。一九〇九年有学生四十三人,一九一三年增至七十人,其中五十人住校,教授初中课程。
  一九一二——一九一三年间德国皇帝的弟弟和亨利皇太子来到青岛,殖民地当局勒令上述学校提灯结彩以表欢迎,但不久孙中山先生莅青,而学校当局却不让学生欢迎。因此,学生起来罢课抗议,迫使学校当局准许学生欢迎孙中山先生。从那以后,学校才订有中国报纸,供学生参阅。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历史文化事件,其中包含沂水县对崮顶抗日血战纪实、忆肖永智政委、胶东行署主任王文同志革命活动片断、忆张少溪烈士、抗战初期滕县战役亲历记、小雪村毙敌少将中岛荣吉、王銘章殉国目击记、忆抗日将领方淑洪、缪澄流通敌与常恩多起义、王道起义始末、我在青岛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工作的回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神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